第19章 用計

明夜從沒想過,會以這樣戲劇性的方式,見到這個大明王朝的最高統治者。

沒有想象中的霸氣側漏,也沒有傳說中的帝王之氣,明夜覺着,眼前的人,氣質溫和,眉眼含笑,更像是一個整日笑咪咪的鄰家大叔。

不過,隆慶帝即便有這一身鄰家大叔的氣質,但明夜仍舊不敢輕視。

皇後面龐帶笑,打趣着說道:“陛下今兒怎麽過來了,可是聽見我這裏來了個新客人?”

隆慶帝笑呵呵的瞧着明夜,微微吃驚的問道:“這個,就是那個明老頭的孫女。”

那語氣裏,滿是不可置信。

還沒等明夜回過神來,隆慶帝又接着說道:“真是叫人想不到,明老頭那副尊榮,他家也能生出這樣的女兒來,這老天爺可真是不公平。”

皇後失笑,嗔道:“您這是說的這是什麽話,明老先生哪裏就像您說的這麽寒摻了,再者說,那小明大人可是生的不錯呢。”

隆慶帝哼了一聲,到沒再說下去,想來也是覺着,當着孫女的面這樣埋汰人家祖父不大好。

不過聽了皇後的話,還是沒忍住反駁道:“那明睿豐也是一般模樣,這小子到是好福氣。”

“爹爹,好看!”瞧着氣氛正好,明夜也忍不住替老爹說話,天地良心,她覺着老爹怎麽着也不能算一般吧,那可是标準的小白臉長相呢!

瞧着一個小娃,這樣奶聲奶氣的說話,隆慶帝忍不住笑起來,伸手摸摸明夜的小腦殼,道:“你這小丫頭,到是有趣。”

而後,又似想到了什麽一樣,隆慶帝感慨道:“明老先生,也離開許久了。”

皇後使眼色,一旁侍候的宮女連忙将明夜抱起離開,明夜聽話的窩在宮女的話裏,裏面的說話聲,也漸漸模糊起來。

當夜,隆慶帝宿在坤寧宮,而從周圍宮女欣喜的神色,以及明夜進宮這些時日,從未在坤寧宮見過皇帝來看,這位官配夫妻的感情,實屬一般。

可想着整日笑意盈盈的皇後,明夜就覺着,皇宮真是一個無趣的地方,好像生活在這裏的每一個人,都套着一層厚厚的殼子,将真實的自己嚴嚴實實的藏在裏面。

Advertisement

直到第二日,朱翊坤來找她時,明夜的精神還有些恹恹的。

朱翊钺整日裏精神百倍,全身的力氣像發不完一般,他拽起明夜的小揪揪,在她耳邊嚷嚷道:“快起來,快起來,我今天帶你去放風筝。”

明夜原本沒什麽精神頭的,可一聽風筝眼睛登時就亮了起來,她一個轱辘就打了個滾,也不管這會兒的形象了,揪着朱翊坤的袖子道:“真的真的?可是你哪來的風筝啊!”

朱翊钺瞧她這沒出息的樣,嗤笑了一聲,道:“一個風筝而已,這有什麽難,我昨夜便吩咐人紮好了,你趕緊起來洗漱,我這就帶你去放。”

聽了這話,明夜也不賴床了,由着寶珍給她穿好衣服,飯都沒吃,就拉着朱翊钺跑出去了。

因着昨夜皇帝宿在坤寧宮,這會兒宮人的注意力全在隆慶帝身上,所以這兩人溜出去,也沒有人注意到,寶珍到是想要攔着,可明夜她還能說上兩句,對着太子殿下,卻是萬萬不敢說什麽的。

于是,兩人這一路上都是暢通無阻。

明夜如今人小腿短,跑都跑不穩呢,即便放風筝也只有看的份,她本以為朱翊钺這麽積極,即便不是個中高手,怕也是經常玩的,可實際上呢,這就是個菜雞,吭哧了半天,那個大風筝,還愣就是沒起的來。

明夜:“……”

她都不稀的去翻白眼了,就這破水平,還要拉着她放風筝,就問你臉呢。

不過,太子殿下不虧是太子殿下,面上沒有絲毫的窘迫,發覺自己飛不起來之後,便叫李慶來飛,李慶也沒玩過,飛了半天同樣也沒飛起來,最後還是叫來小內監,這才把風筝送上了天。

回去時,明夜還拿話怼他:“真丢人,飛都飛不起來。”

朱翊钺要是能被這話噎到,才真是奇怪了,他當即反駁:“你這跑都跑不起來的人,沒資格說話,帶你玩還堵不住你的嘴。”

明夜低頭瞅瞅自己的小短腿,恨恨的跺腳,到底氣不過,伸出小腿踢了旁邊的人一腳,這才覺着出了氣。

朱翊钺知道這丫頭,向來不肯吃虧,到沒跟她一般見識。

明夜一大早跑了一身的汗,寶珍看她連鬓角間都是汗漬,索性就給她重新洗了澡,換好衣服,這才照例去皇後那請安。

不過,明夜沒想到的是,因為今日放的這一次風筝,竟牽扯出一大串的後續反應,明夜心裏那個後悔啊,早知會這樣,當時就算朱翊钺拖着她都是不能去的啊。

明夜到時,隆慶帝早已離去,皇後正眉眼含笑的等着她,照例問過她昨夜睡的可好之類的話,這才話鋒一轉,問起今早之事。

明夜老老實實答了,說他們一起去放風筝去了。

皇後到沒說什麽,只是交代她,如今天氣炎熱,不要跑的一身汗才好。

明夜聽了一陣的心虛,卻還是聽話的應下了。

不過,另一邊的朱翊坤可便沒這份運氣了。

因為,今日上學,他遲到了。

這事說大不大,說小卻也不小,全看着侍講學士是否嚴格,很不湊巧的是,朱翊钺這位侍講學士,乃是為真正認真的先生 。

如此,朱同學便遭了處罰。

原本,這也不是什麽大事,即便貴如太子,也是要尊師重道的,知錯就改就仍是好孩子,東宮的裏事,也傳不到外面去。

可壞就壞在,李貴妃因着明夜之故,如今正十分‘關心’太子,這件事好巧不巧的,便落到了她的耳朵裏。

李貴妃之子,只比太子小一歲,可就因為這一歲之差,便絕了她的皇後之位,絕了他兒子的太子之位,這口氣,她是無論如何都無法咽下的,可無論她如何小心翼翼,如何的說太子壞話,陛下都是一副不甚在意的模樣,她的心裏也越來越着急。

可這次,她敏銳的察覺到,這是一個好機會,一個她可以打擊太子的好機會。

大明朝的藩王,雖有封地,可是一生就被囚禁在那一方土地,動彈不得,而太子卻可以登上皇位,成為天底下最尊貴的那個人,就是這天塹般的差距,叫她心有不甘的同時,也催生出了無上的野心,試一試,萬一若是成功了呢,我的兒子曾經離這個位置如此之近,不試一試又怎麽叫人甘心。

可惜,自幼長于深宮中的李貴妃,只看到了太子所代表的無上榮耀,卻從沒看到過太子背後所代表着什麽,祖宗家訓,東宮屬官,還有那股代表着正統的文官集團,以及背後那股可怕的政治力量。

太子關乎國本,而國本不能輕言廢立。

隆慶帝或許軟弱,或許對她寵愛非常,但。卻絕對不糊塗。

當然,此時此刻的明夜,對此還一無所知,不過當她日後知曉此事時,不止一次的感嘆那個大明王朝的締造者,定下的那條聰明絕頂的祖訓,後宮女子皆取自民間良家女子。

只這一點,便徹底杜絕了前朝後宮勾結的可能,所以,李貴妃所有的不甘與吶喊,也只能是一個女人的孤軍奮戰而已。

即便她再如何妩媚勾人,但隆慶帝卻終究不是一個因女人而昏頭漲腦的人。

……

李貴妃自覺抓住了對方的弱點,十分高興,很快的,宮中便傳開了太子因玩物喪志而受罰的消息。

在有心人的推波助瀾之下,這則消息傳播的很快,不但宮中人知曉,連內閣的人都聽說了這件事。

一旦內閣裏的那幾位知曉此事,這事便不是能草草了結的了,明夜不清楚其中發生了什麽,只知道最後的處置結果是,東宮屬官受到申饬,而太子本人也寫了遭了隆慶帝的嚴厲批評,總之,因着這事,朱翊钺整整裝烏龜裝了一個月,直到明夜要回家過中秋時,朱翊坤才跑來見了她一面,還送了她一些禮物。

明夜心裏一直挂念着他,這會兒終于見到人,又見他氣色還好,不像心裏壓力過大的模樣,心裏面這才徹底松了口氣。

明夜跟朱翊钺揮別之後,帶着寶珍出了宮門,一路朝家的向下駛去。

作者有話要說:  關于李舅媽,說句難聽點的,無論是周瑤還是孫氏,都沒有将她真正放在眼裏過,所以,也談不上生氣不生氣,正常情況下是,尤其是一個家庭裏,明白人都是不和蠢人多作計較的,至于為什麽不搬出去,這裏大體說一下周瑤夫妻的大致經歷吧,當初明睿豐來京城考試,之後成親,入翰林院,在京城做官,開始的時候,留在家裏住,有對新婚小夫妻的照顧,又有明家和周家的兩家的關系到了這個份上,再者就是因為,做京官的流動性很大,調來調去是常有的事,與其小夫妻倆另尋住處,不如就住在娘家,當時明爹還是一個窮翰林,搬出去生活水平會直線下降,再加上孫氏心疼閨女,所以就這麽一直住了下來,至于李氏的不滿,是在逐步加劇的,因為丈夫不得已,兒女不如人,又無法從婆婆這出頭,等等的因素,而如今,可能正處于一個加劇中階段,大家才會覺得有些生氣,忍不了。

我的作話有些啰嗦了,如果有小天使想看就看看,不想看就略過吧,我已經盡量縮減字數了,orz祝大家看文愉快,麽麽噠!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