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寧家莊廚房,八卦者的天堂

“冰塊府裏就有。”張師傅道:“要是需要話,可以讓人取一些來。”

“這道點心做起來有些煩。”趙雪道:“不過做出來,小姐們應該會喜歡。”

趙雪把桂花芝麻糯米凍糕制作過程和張師傅說了一遍,張師傅一邊聽一邊點頭,後道:“我明天就讓人取冰塊過來。”

等到第二天,張師傅果真讓人取了冰塊過來,張師傅擔心他自己做不好,還把趙雪喚到身邊看着。

這時正是要做午飯吃時候,廚房裏正忙碌着。只是趙雪被張師傅喚走紅娟她們倒沒什麽意見,只是會時不時朝她們那兒看過去,看趙雪到底一旁幫忙做些什麽。

張師傅照趙雪說,将蛋黃和蛋清分離,然後将蛋黃加入牛奶中打勻,然後一邊攪拌一邊撒糯米粉。就像趙雪說,糯米粉要分幾次撒,撒時候還輕輕攪拌着,不讓它出現氣泡以及粉團。

之後,再加了蛋黃糯米粉牛奶中撒桂花糖,白糖,攪勻之後撒上芝麻,放到蒸籠上蒸。

趙雪一旁提醒張師傅,現應該打雞清了,然後将一部分牛奶加入蛋清和桂花糖攪拌,再将另一部分牛奶盛碗裏放加了清水鍋裏加熱,等到牛奶燒熱之後,把加熱過牛奶倒進有蛋清牛奶之中攪拌。張師傅一邊攪拌一邊看着,見牛奶中果真有了絮狀蛋白凝固物。

然後再将蛋白液體倒蒸好蛋黃之上,放一起蒸熟直到蛋白牛奶糊凝固。

蒸熟之後做好牛奶糯米糕上撒上芝麻,然後放一邊晾涼,之後再放到準備好冰堆裏冰凍。

趙雪說法子張師傅起先聽了很高興,後來他就覺得不太可行,臨走之前帶了一小罐牛奶回家去做實驗。

回家後他照着趙雪說去做,做出來牛奶糯米糕遠比不上今天做,但他至少确定趙雪說是可行了。

只是,趙雪怎麽會做這種點心?

張師傅心裏有疑問,雞蛋也就算了,要知道牛奶可是稀罕物,寧家莊養着牛專門擠奶用倒還好說,像趙雪那樣人家,又怎麽會做這樣點心呢?

張師傅覺得困惑,面上卻不顯,他又做了幾道拿手糕點後讓紅娟她們送過去。

三小姐看到這道點心果然很高興,墨葵送點心碟子回來時将康雅小姐誇這道點心話轉述了一遍,并告訴張師傅過兩天請王小姐過來就要這道點心,并讓張師傅這兩天再想想看還能不能做出其他點心來。

Advertisement

張師傅自然滿口應承,等送走墨葵後,他終于松了口氣。

看着一旁聊天聊得正歡趙雪,張師傅有些後悔了。他昨天給承諾給太,難道真要把這趙雪弄到自己身邊做事?

張師傅仔細掂量着這事,趙雪覺得背後涼涼,回頭一看,周圍正常很,是自己多心了。

趙雪繼續和勇安媳婦她們說着話,現坐桌邊除了正打絡子勇安媳婦和苗嬸子,還有子葉和紅娟,五個人圍一張小木桌邊,看着略顯擁擠,卻也顯得親熱。

苗嬸子是故意把紅娟和子葉喚過來,都一個廚房做事,難道真就天天跟仇家一樣對着?她想趁這次機會讓紅娟和趙雪關系緩和一些,別整天互相唱反調。

昨天那事後來勇安媳婦和苗嬸子說了,她知道趙雪對寧家莊情況不熟後,就趁着這次閑聊功夫好好和她說道說道。

寧家老太爺趙雪以前就聽說過,這位老爺子回寧家村五六年就把村裏人生活水平上提了幾個層次。

首先就是村裏那些茶葉,寧老太爺原先置辦産業裏就有茶莊,他回來後管家向村裏人收購茶葉,收購價錢比原先多了一倍。茶葉利潤很大,可能到茶農手裏錢并不多,寧老太爺這麽做,立刻得到村裏人好評。

而且收茶葉事他請了裏正出面,說了只收寧家村裏人茶葉,嚴禁寧家村人幫其他村人賣茶葉,這樣關起門來是寧家村人自己事。

寧家村人很團結,村裏裏正很公正很受人尊敬,這一點趙雪是見過。寧遠山去世不久,裏正前來表達悲痛之情後,接着就和趙雪說以後他們家不用再向村裏公中交任何費用了。

然後裏正又對寧遠山家茶葉采摘地進行了調整,根據趙雪意願,他劃了一塊離寧遠山家近而且比原先茶樹範圍大一倍茶葉種植地給趙雪,重要是她還不需要交茶葉采摘費。

除了茶葉之外,寧老太爺對村裏另一個貢獻是發現了瓷礦。

寧老太爺自然不會去挖瓷礦,可他從府裏長工那兒知道了瓷礦所。寧家村北邊出土瓷土細膩耐燒,是上好瓷土。他托人送了一部分瓷土給相識官員試燒,之後上報朝廷,寧家村北邊那一帶瓷土成了禦窯專礦。

比起越窯專礦帶來榮譽,采礦所需工人對寧家村人來說是實一些。寧家村山多地少,有一部分人送去縣城做學徒學手藝來養活自己,還有一部分就面臨被送到其他地方謀生命運。

而北邊村落礦窯存解決了這個問題,那瓷土能挖多久大家都不知道,但至少村裏有一批年輕男子是去那裏做事掙錢養活家人。

“老太爺現是回村了,性子也收了不少。”苗嬸子道:“以前京城時候,他可風光了。以前外頭人怎麽說他來着,對了,是名士風流。”

苗嬸子一旁說着,趙雪仔細聽着,苗大嬸說和她之前聽說所差無幾,只是詳細些罷了。

名士風流,自古名士真風流,不論出生貧貴與否,那股風流勁是擋不住,寧老太爺就是這樣存。據說當年寧老太爺家也是富貴,後來家道中落,寧老太爺家埋首苦讀,終是考舉人獲得上京赴考機會了。

只是寧老太爺家裏剩下銀錢實不夠他去一趟京城,後還是裏正從村裏公中拿了一筆錢給他做路費,這才讓寧老太爺見識到京城繁華。

天子腳下自然是比其他地方昌盛富貴,可是花費也高,那些路費也真只是路費,剛到京城老太爺兩手空空,剩下錢大概只夠買幾個包子了。

後,寧老太爺撐起了個小攤子,攤邊賣畫為生。運氣好人走到哪兒運氣都好,沒錢上京趕考,自有人前來送路費。京城賣畫,後賣名聲鵲起,人人都曉得京城有個叫寧選書生,畫一手好畫,連瑞王都頗為賞識。

之後寧老太爺中了進士,雖是後幾名,但畢竟考中了。謀得了官職,開始了他官場生涯。

苗嬸子說寧老太爺不适合做官,他畫畫遠比他做官要出名多,先帝賞識他也是因為他那一手好畫。趙雪卻不太認同,對當時老太爺來說,做官是主業,畫畫才是副業,,也許寧老太爺主業做并不好,但能讓副業帶動主業,這也是一種本事。

後來帝登基,寧老太爺畫又得帝賞識,一時風光無二。而且寧老太爺年輕時頗有幾分傲氣,名士風流傳聞也漸漸傳開了。

可到後來,寧老太爺扯入朝廷紛争中,與瑞王等人同屬革派,後被貶官。貶到其他地方後寧老太爺終于厭倦官場,辭官回寧家村頤養天年。

苗嬸子說認真,趙雪她們聽得入神,就連這些事聽了好幾遍紅娟子葉,再聽寧老太爺當年事跡依舊覺得心潮澎湃。

“現老太爺過得也還好吧。”趙雪想起之前傳聞,問苗嬸子道:“我聽他們說,老太爺一幅畫能賣上百兩銀子,這是真嗎?”

苗嬸子點頭道:“幾百兩銀子随便賣,老太爺畫贈人多,出手賣少。真拿到外面賣,幾百兩銀子跑不掉。”

趙雪聽後心裏一陣感慨,看來學門技術傍身真很有必要。

“你們是後頭過來,沒見過府裏富貴時候。”苗嬸子道:“以前京城,寧家莊廚房都有三個。”

趙雪聽後覺得奇怪,問道:“怎麽要這麽多?”

“以前大廚房是廚子們給老爺夫人們做飯,小廚房是做點心,還有一個廚房是專給底下人做飯。”苗嬸子繼續道:“可不像現這樣,全都擠一塊兒。”

“我剛來時候,府裏還有兩個廚房。”勇安媳婦想起以前事後,笑道:“後來二老爺來了一趟,就變成一個廚房了。”

“二老爺節儉。”苗嬸子見趙雪聽迷茫,解釋道:“寧老太爺除了現家大老爺和嫁到縣城裏三姑奶奶,還有兩個兒子。”

苗嬸子說三姑奶奶就是瑾小姐娘,寧老太爺貶官沒多久,她就帶着瑾小姐和丈夫和離了。後來寧老太爺将三姑奶奶還有瑾小姐一起帶回了寧家村,沒多久就做主讓三姑奶奶改嫁了。

想起三姑奶奶,趙雪不僅有些慶幸,她運氣好,穿越這個時代民風開放似盛唐。正因如此,回到寧家村三姑奶奶改嫁才會這般無壓力。要是到一個民風保守時代,她活着會很辛苦。

苗嬸子和趙雪說,寧老太爺雖然回來了,可還有兩個外做官兒子。二老爺任期滿了換到其他地方做官,路過晚陽縣正好看望寧老太爺。他對寧家莊廚房人多事雜這一點很有意見,後來寧老太爺就将兩間廚房合為一間,精簡了廚房裏人事。

二老爺為人比較較真,相比起來,苗大嬸口中那個大老爺近人情一些。

“大老爺以前也是做官。”苗嬸子道:“可後來老太爺辭官了,他也跟着回來了。”

苗嬸子見趙雪很有興趣聽着,繼續道:“大老爺辭官是為了孝,身為家裏老大,回鄉孝敬爹娘也是應該。”

苗嬸子見幾個媳婦姑娘聽了這話都深思,朝四周看了遍,壓低聲音道:“也有人說,大老爺回鄉是因為官場難混,他吃不開寫信給老太爺,老太爺喊他回來。”

後一種說法比較可信,趙雪這般想着,苗嬸子又将話題移到幾位少爺小姐身上。趙雪這才知道大少爺、三小姐、四少爺都是早逝大夫人生,大少爺性子頑劣,三小姐比較挑剔,四少爺年紀尚小,頗讨人喜歡。

二小姐是魏姨娘生,二小姐雖生花容月貌,卻體弱多病,讓人覺得有些可惜。

還有府上住着瑾小姐,瑾小姐雖是借住寧家莊,但待遇卻不比其他幾位少爺小姐差。三姑奶奶曾讓瑾小姐搬去她家一同住,後被她拒絕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