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方便攜帶的涼面
趙雪制出了兩種涼面,一種是用自己做面條出來煮熟之後用冰涼井水沖洗控幹,後加上自制湯料以及辣椒粉酸醋制成,還有一種是米漿加米飯和糯米,蒸好之後晾涼切條加調味料做成涼面。
別人問趙雪這兩種涼面大差別哪兒,她說價錢不同,米漿制出來涼面價錢高些。又有人問趙雪這兩種涼面哪種好吃,她說她覺得兩種面都好吃,這兩種面得客人自己試過了,才能知道那種自己加喜歡。
話雖這麽說,趙雪這兒還是前一種涼面賣好些。因為前一種涼 面六文錢就能買走一份,而後一種涼面則要十二文,價錢比前一種多了一倍。
品種推出,趙雪總喜歡弄些優惠活動。大家以為趙雪又要送茶蛋,誰知她拿出一個小木箱對吃面客人道,這幾天來吉祥面館吃面客人都能參與一次抽獎,抽到獎品她都花了紙上。要是抽到了白紙,那就什麽都沒有了。
趙雪木箱裏放了一百個紙團,有上面畫是茶蛋,有則畫了她要推出可以打包東西,但多紙團上什麽都沒有畫。
趙雪想到能帶走涼面東西很常見,就是大家常用來裝水喝竹筒。無論是水囊還是竹筒,都是用來裝水喝。很少有人用竹筒來裝其他食物,因為竹筒不能保溫,那些食物放竹筒裏後還是會冷掉。
可涼面本身就是涼,趙雪到了隔壁雜貨鋪看了那兒賣竹筒。那些竹筒有粗有細,趙雪選了筒口粗些竹筒來做獎品。
除了這些竹筒之外,趙雪還到柏掌櫃那兒買了些零碎布。她把那些布封起來做了個布袋子裝竹筒。那布袋做和竹筒差不多長,卻比竹筒口要寬。趙雪把那布袋貼緊竹筒身子,沿着竹筒身子将多出來那一部分縫了起來,多出來那部分可以塞下一雙筷子。
拿到這竹筒人都相互傳看着。趙雪已經送了竹筒搭了布袋,也不乎多往裏頭塞一雙筷子。所以拿到這竹筒人又吃了涼面人都能猜到這竹筒用途。
這種縫了布袋竹筒隔壁雜貨鋪已經賣,這種竹筒賣出量比趙雪想出還要多。原先她想着這竹筒除了可以裝涼面之外,也可以裝些醬菜什麽,只用來裝水也太委屈這些竹筒了。
趙雪沒想到是,就是這些竹筒掀起了晚陽縣飯菜打包風潮。人們飯館吃飯,有些菜即使覺得味道好也不方便帶回家。有了這竹筒之後,那些沒吃完又喜歡吃菜都可以打包帶走了。
去飯館吃飯人不好意思向飯館人借碗罐裝沒吃完食物,自己随身帶個竹筒情況就不同,想把哪些菜帶走就把那些菜帶走。反正菜是自己點,帶走店裏夥計也沒話說。
趙雪只是順帶想推廣下竹筒使用,要是人們能接受這種竹筒。這樣來她這打包涼面帶走也方便許多。要是他們一時間接受不了,覺得用竹筒裝東西怪怪,她也沒辦法了。
反正涼面剛推出來,湊熱鬧來吃人并不少。打包帶走自然能提高涼面銷量,可若大家都覺得買一個竹筒裝面有些浪費她也沒辦法了。畢竟竹筒這兒閑置了這麽些年只用來裝水。肯定有它沒被用來裝其他東西原因。
趙雪沒想到是,她從小就習慣打包食物帶走,對于打包習以為常。而這個時代人還沒有打包這個概念,他們多用油紙帶食物走,并習以為常。
就好像趙雪剛過來賣桃醬時候,她也是那碗裝桃醬讓人品嘗而沒想到竹筒。等到有人提出竹筒可以裝走食物。他們又開始重視竹筒用途。
後來有人覺得竹筒裝食物裏面容易積油污,又竹筒裏刷了一層可以防油污沉澱過多油層。那種竹筒再次獲得人們好評,但這些都是以後事了。現趙雪關心只有她那涼面生意。
涼面推出之後,吉祥面館生意又火了起來。趙雪發現一個現象,米漿涼面打包帶走量比當場店裏當場吃賣出要多得多。
呂大娘說那些被帶走米漿涼面,多是縣裏有錢人家想嘗鮮,吩咐府裏人帶些回去。還有些人想帶些面回去孝敬家裏老人或是哄家裏孩子。他們又多掙了些錢,自然想買點好回去。
趙雪覺得呂大娘說有理。原以為涼面一出,熱湯面可以停做一段時間了。可那些來店裏買面人有又想起熱湯面滋味,熱湯面也沒少賣。
那些涼面是之前就做好,只要拌些調料裝起來就行了。只是調料攪拌也費工夫,把那些面裝到竹筒裏算是技術活,趙雪工作量并沒減少多少。看着和她一同忙碌呂大娘,趙雪決定要給她加月錢。
寶興武館門口,寧長樂正提着一個菜籃子大步朝前走着。他走出武館還沒多久,錢芬芬就急忙忙拎着裙子跑出來了。
“師兄,你等等我。”錢芬芬一邊喊着一邊朝寧長樂那兒跑去。
“你去買菜都不喊我。”錢芬芬不無抱怨看着寧長樂,道:“我和你一起去。”
“你不是不喜歡買菜嗎?”寧長樂道:“昨天大昭喊你一起去,你不是說以後買菜都不要找你嗎?”
“我不喜歡買菜,可我喜歡師兄啊。”錢芬芬看着寧長樂道:“我只想和你一起去。”
“傻丫頭,這話哪能亂說。”寧長樂皺眉看着錢芬芬,以前沒注意,可今天錢芬芬穿這件長裙把她漸漸長開有了起伏身段全都顯現出來了。看着已經到自己肩膀錢芬芬,寧長樂這才意識到錢芬芬真已經長大了。
錢芬芬見寧長樂看着她,心裏高興。看來阮娘子真沒有騙她,穿上這件衣服真能讓她喜歡人看着她挪不開眼。
她特地挑了寧長樂喜歡淺色布料做衣服,這青白色布料經阮娘子手一裁剪,就是一件好看衣服。原先阮娘子勸她做一身近流行儒裙,說這種衣服顯身段。
只是那儒裙系太高,都到高腰要及胸了,要是穿這種衣服師兄不一定會喜歡。而且,她現還沒完全長大,她見過其他女子穿過那種儒裙,得完全長大女子穿着才好看。
所以,她只讓阮娘子照着一般衣服樣式給她做了件衣服。青白色長裙,腰間系着白色腰帶。近這天比較熱,穿着這同色衣裙就夠了,她就沒再加其他衣服了。
看着面帶喜色略顯羞澀錢芬芬,寧長樂心中有了異樣心思。以前他只把錢芬芬當一個小丫頭看,現看來他這種想法該改改了。
從小錢芬芬就喜歡跟着他,所以她跟自己左右寧長樂也沒多想。可如今錢芬芬一天天長大,說話做事再不能像以前那般沒有顧忌。
剛來寶興武館時,錢芬芬只是個愛蹲門口玩泥巴小女孩。從小他們就把她當妹妹一樣看,卻忽略了這個小妹妹也一天天長大。
寧長樂走前面,錢芬芬就他身後緊跟着。她見寧長樂都沒和她說話,想起昨天爹和自己說話,問道:“師兄是不是為寧家少爺事煩?”
寧長樂一怔,不知錢芬芬怎麽提到寧康維那兒。
錢芬芬見寧長樂沒說話,以為他默認了,繼續說道:“師兄不用煩,要是你不想帶寧少爺,就讓他回寧家莊,武館不收他。”
“你說寧少爺是寧家大公子寧康維?”寧長樂問道:“他要過來?”
錢芬芬見寧長樂一臉疑惑樣子,這才知道爹還沒把寧康維要過來事和他說。這事他遲早都要知道,于是錢芬芬繼續說道:“寧老爺昨天來了我們武館,他和爹聊了好久,後說定了這事。”
寧長樂眉頭皺起,他離開寧家莊時,寧康維說不上有多乖順,但性子也收斂了不少。他又做了什麽事,竟要把他送到武館來。
一般人家都把孩子送去店鋪酒樓學手藝做學徒,家裏條件好些就把孩子往學堂送。寶興武館剛開起來時候,來這學武人很少。
從武館裏出去人有去衙門做了捕,有去大戶人家做了護院,還有一部分去了外地镖局做镖師,大家見武館裏出來也能找到好去處,錢師父武藝好,這才把孩子送到武館裏來。
大戶人家也有孩子學武,但那只是為了健體強身,磨練他們意志。要真想學武,也不會把孩子往武館裏送,會直接從武館裏請人每天去府裏教。
像寧家莊那樣人家應該也希望孩子走仕途吧,即使寧康維倦于讀書,也不會讓他來這武館學武啊。
“師兄,這寧大少爺是不是很不成器?”錢芬芬皺眉道:“我以前聽人說他鬥雞走狗,是個敗家子。”
“寧康維也不像外面傳不堪。”寧長樂想起和寧康維相處那段時間,其實他們沒有太多接觸,他主要任務就是守院口不讓這少爺出去。寧康維是有些大少爺習性,有很多地方他也看不慣,可也沒外面傳那麽頑劣。
“你要知道他為什麽被送來你就不會這麽說了。”錢芬芬小聲嘟囔着,她說話聲音很小,寧長樂并沒聽見。至于寧康維為什麽會被送來,還是讓爹和師兄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