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閃光,演講現場禹周巧答疑?
研讨會的人大多穿着正式西裝,即便不是也選擇的商務風,哪像面前這個黃毛,腦袋上還別着幾根發卡。
龔姚堯只當沒聽到,整理衣服坐直,打起精神看向講臺。會長說的那些他聽得雲裏霧裏,身為門外漢能保持清醒已算難得了。
會長演講完畢,龔姚堯發現前排的外國友人也在比比劃劃。
剛剛演講稿不是中文嗎,來的人這麽厲害還會中文?
龔姚堯靠近禹周,提出自己的疑問。
禹周沒說話,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耳朵。
“你要專心聽演講?”
“是耳機,有實時翻譯。”
不愧是國際規模的會議,龔姚堯恍然大悟,環顧四周,果然前面的國際友人每人都戴着協會提供的藍牙耳機,而附近要做彙報的人,同樣或戴着或準備在手邊。
這使得龔姚堯有了新的擔心:“禹周,你沒有耳機,一會交流會不會有麻煩?”
他是不需要什麽交流,可禹周一會上去彙報,如果有人提問怎麽辦?
“我不過來湊數,一般不會有人提問的。”
但願如此,龔姚堯翻看手裏的安排表,禹周排在三個小時彙報工作中不前不後的位置,算是他們學校幾個項目中最默默無聞的,只要能全程無阻地說完,最好不要有什麽人提問,就是最完美的。
禹周認真“聽講”,龔姚堯在一旁玩手機。
“幺兒,輪到我了。”禹周将文件夾整齊,起身前打了聲招呼。
“OKOK!”
Advertisement
确定禹周走遠後,龔姚堯拉開背包拿出了自己帶來的單反相機和小型三腳架,根據剛剛的觀察,他發現每組的彙報時間都在十五分鐘以內,還要給媒體和其他聽衆五分鐘的提問時間,不過很少有人會主動提問,便由組委會象征性地問一兩個無關痛癢的問題,一路相安無事地進展到現在。
禹周他們項目會不會引起大家注意龔姚堯并不在意,但是他肯定要把這短暫的二十分鐘錄下來,回去剪輯一下留作紀念。
眼前這位已經到了提問環節,龔姚堯左右調整好相機的角度,比自己上臺演講還要緊張,他吞了口口水,微微轉動鏡頭角度和焦距,鎖定在側面等待的禹周身上。
不愧是他家禹周啊,龔姚堯通過鏡頭把男主角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看得清清楚楚,上場前調整話筒,那個場協,你的手在碰哪裏?調整領帶是他龔姚堯專屬的工作內容好嗎?
龔姚堯情急之時,只見鏡頭裏的禹周輕輕搖了搖頭,轉而自己把話筒挂在了西服領邊。
“哼,虧你還有點良心。”
相機可以算是另類的望遠鏡和聚焦鏡,龔姚堯不斷轉動使禹周完美出現在鏡頭中,主持人介紹禹周上臺,場下的聽衆還是反響平平。
禹周卻不在意這些,直到他走出幕布,正式站在舞臺一角,龔姚堯果然聽到了許多人抽氣的聲音,接着身後學生的議論也傳到了他的耳朵——
“他叫什麽來着?哇,好帥啊!”
“難得化工界居然有這麽優質的帥哥,小說裏這種等級的不是金融系就是計算機系嗚嗚嗚……”
龔姚堯得意,禹周又不是小說裏的男主角,雖然他的人設真的有些吹牛。
臺上的禹周鞠躬,然後接過身邊放PPT的工作人員手裏的操控筆,做了個簡單的自我介紹:“各位化學會院士、主任,化學會會員和遠渡重洋來到中華的朋友,大家好,我是來自B大理學院的學生,禹周。”
臺下的人又是一陣驚呼,尤其兩側座位上的“觀衆”,有不少逛微博玩游戲的,多多少少也聽過這個名字,難免議論紛紛。
“是那個禹周嗎?”
“好像是,我看過他出軍爺的圖,網名就是周君,是他沒錯了吧?”
“我的天,他居然也是化工系的嗎?”
“你是聾了還是健忘,人家是理學院的。人和人的差距還真是大啊。”
龔姚堯聽得心中升起幾分自豪,但是又不敢轉過去說話,打破現在的氛圍。他現在最該做的,就是盡情欣賞演講臺上的禹周。
禹周已經開始了彙報,他們日常整理的混亂不堪的資料,被禹周分門別類系統地分成了多個門科,按照小組的主要研究內容、研究進度和目前取得的成果一一說明。龔姚堯雖然對他口中的許多專業名詞不是很明白,可只是單單看着講臺上多束燈光聚集在禹周身上,聽着禹周的侃侃而談,龔姚堯就看出了,禹周比許多之前說得語無倫次的人好了不是一星半點。
盡管龔姚堯坐在階梯狀座位的中排,盡管他的位置是高于禹周的,可他卻覺得自己在仰視着禹周,看着面前身材高大胸有成竹的禹周,龔姚堯心中突然生出了許多敬意。
現場很多人最開始贊嘆的是禹周的樣貌和氣度,可是在他不斷介紹着僅有四個人的項目做出的實驗和數據,以及近期剛剛突破的難關後,全場年輕人的議論聲漸漸低了下去,越來越多的教授副教授眼睛卻亮了起來。
“謝謝大家,以上就是我今天全部的彙報內容。”
龔姚堯完全被禹周的氣度迷住,剛想鼓掌時,突然聽到後面的椅子聲。回頭看去,居然有不少人原地站起激動地鼓掌。
這意思是禹周的彙報非常成功嗎?龔姚堯茫然,也跟着大家一起拍手。
主持被大家帶動起了情緒,剛一問有沒有問題時,臺下霎時舉起了許多手臂。
“沒想到禹周這麽受歡迎。”主持人調侃,算是為之前的冷清做了合理的解釋,他看了看下方的人群,正好看到龔姚堯的方向,“這位外國朋友有問題是嗎?對,就是那位黃頭發的男生。”
居然點了坐在龔姚堯前面的黃毛?龔姚堯忍不住皺眉,目光就被站起來的黃毛擋住了。
直到前方的人,叽裏咕嚕說了一連串帶口音的英文後,龔姚堯才恍然大悟——禹周沒有翻譯耳機啊,怎麽回答?
龔姚堯有些着急地看向講臺,果然主持人也發現了禹周耳朵上的空空如也,他主動拿起話筒:“禹周好像沒有翻譯機,有哪位朋友借一下……”
站在一旁的禹周卻淡定地招了招手:“沒關系,我聽懂了。這位朋友,你提出的問題與我今天的彙報的內容聯系其實不大,不過我還是可以回答。你疑問我一個本科理學院的學生,怎麽有資格站在這裏,中華有個成語叫‘學無止境’,我們是一個好學的民族,相信你也聽過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神童故事,我的年齡在這個講臺上,在中華廣袤的土地上,不是最大的,也自然不會是最小的。
“至于學科問題,我想借用一下今年五月時,張希院士在中國化學會第31屆學術年會的講話。他向我們展示了化學的新動态和趨勢,其中有一句是這樣說的:化學內部各個二級學科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化學與其它學科的相互作用越來越強,一些新興交叉學科應運而生,并蓬勃發展。大學期間的學科,更多的是為學生展示各領域的入門學識,而一旦學習下去,我個人一直認為,學術界是沒有學科邊緣的。”
禹周巧妙地為大家解釋了問題的核心,接着禮貌又嚴肅的回答,更是給他贏來了第二次掌聲。
主持默默松了口氣,幸好禹周會說,不然他這個點名提問,下場後怕不是要挨罵。之後他就不敢亂點了,目光掃過前排的幾位院士和教授,驚訝地發現一直不怎麽提問的龐教授居然舉手了。
主持急忙把話筒遞給了龐教授。?“禹周是嗎?你今天的論點很有趣,其實和我手邊的一個項目研究方向有共通之處……”
龐教授的話說得很是淡然,卻驚了在場的不少人,別看這句話不多,代表的意義卻非同凡響,這是一支抛向禹周的橄榄枝啊——龐教授是誰?在國內乃至世界的化工界,說話都有一定的分量,今天能當衆招賢,只要禹周點點頭,他後半生就順風順水了。
多少人,排幾個月的隊,拿着自己的項目方案,龐教授可能只看個開頭就會把人趕走。
和禹周一起來的同校導師和校友,有羨慕也有感嘆,可卻沒有感到出乎意料。
“謝謝龐院士,可是今天的內容不是我一個人的成果。我的導師謝超凡、學姐陳淼、學長秦志勇、助理楊嘉和龔姚堯,這是我們一起努力的結果。”
龐教授笑,很是滿意禹周的回答:“很好,上善若水虛懷若谷。來,我向你請教幾個問題。”
“請教不敢當,龐院士請。”
其他的組提問環節可能兩分鐘就結束了,可龐教授和禹周卻聊了整整十五分鐘,聰明人與聰明人之間的對話,聽着就讓人覺得舒服,沒有任何多餘的口頭禪和牛頭不對馬嘴的問答,簡明扼要地找到問題關鍵,短短時間包含的信息量卻極大。
龐教授身邊的人碰了碰他的胳膊,提醒他可以私下再聊,終于為禹周的彙報劃上了句號。
排在禹周前面的組不由松氣,幸好他們在前面已經說完,如果落在後面,這對比得多大?看看旁邊下一位彙報的小姑娘,那表情分明快哭了。
龔姚堯回過神來,把相機收回背包,今天的收獲,不僅僅是帥氣的禹周,不僅僅是一段半個多小時的視頻,今天最重要的收獲,是讓他重新認識了禹周,認識了這個貼了無數完美标簽的男人。
通過這次的會議,看了禹周的表現和健談,龔姚堯終于明白,禹周是屬于這個行業的。
禹周就是為科研而生的,他和他的導師謝超凡,是有目标的大人,是為着對科學的理想和信念在做研究——不辭辛苦,薪資微薄也無所謂。因為他們知道自己要做什麽,并且為此而努力。
這,就是禹周的人生,閃閃發光的,注定與龔姚堯截然不同的人生。
【作者有話說:堯堯:我家禹教授,在發光!
——————
張希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
摘取話術是他本人在中國化學會第31屆學術年會的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