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二更

十三爺這會兒狀态很是放松,他聽明白十四弟的意思了,這是想勸他別站在太子身後。

盡管十四弟與太子鬧翻了,兩個人算是結下了怨仇,但他相信十四弟過來跟他說這番話,絕不只是為了報複太子,很大一方面也是出自真心,真心覺得他應該從太子的船上下來。

但想要抽身哪是那麽容易的事兒,別說太子了,皇阿瑪恐怕都不會高興,他當年之所以敢旗幟鮮明地站在太子身後,也是覺得自己是摸準了皇阿瑪的意思。

皇阿瑪要平衡朝堂,直郡王有八貝勒,那太子這邊也需要一個年幼的弟弟。

這都已經好幾年了,皇阿瑪待他一直都是恩寵有加,他都已經分不清楚了,皇阿瑪對他好,到底是因為他這個人,還是因為他順了皇阿瑪的意,加入了太子的陣營。

事到如今,就算他對太子的一些做法看不慣,但能不能抽身,已經不是他自己能說了算的事兒了。

“十四弟說的有理,只是公主們的課程也是早早就已經定下來了,我倒是也想讓兩位妹妹學騎馬、學射箭、學功夫,只是還得是由太後或者皇阿瑪同意才行,女谙達總是要帶進宮來的。”十三爺皺着眉頭道,閉口不談太子的事兒

胤祯多多少少也能明白一些十三哥的顧慮,他對上太子,不過是蚍蜉撼樹,十三哥對上太子,兩邊的差距也沒縮小多少,最終決定兩者關系的,很大概率上是太子。

倘若面前是十哥,胤祯肯定就出主意讓十哥去麻煩太子了,多找些麻煩事兒讓太子去處理,等到弊大于利了,太子本人可能就把十哥給踢出來了。

但十三哥最講義氣不過了,如果讓太子幫了十三哥這事兒,情分越欠越大,十三哥就越難離得了太子了。

“也不必請女谙達,旁人去教八姐和十妹,哪有咱們自己去教更放心,都是自家兄弟姐妹,很是不必計較男與女大防,再說女谙達只能交給八姐和十妹功夫,可這事兒吧,主要還是在于思想上的改變,女谙達們可能自己的思想跟咱們要求的還不一樣呢。”

“咱們去教?這不是胡鬧嗎,萬一皇阿瑪知道了……”十三爺很是不安。

“萬一皇阿瑪知道了,也不會如何,咱們不過是十幾歲的少年人,辦這事兒也都是出于兄弟姐妹的情誼,可能在外人看來,這比不過在朝堂上辦緊緊實實在在的差事,但咱們都是有姐妹的人,最是能夠體會這種心情了,差事什麽時候都能辦,可等到八姐和十妹出嫁後,想見面都難,到時候日子過得如何,主要還得看她們自己。”

胤祯說起道理來,還是一套一套的:“草原距離京城這麽遠,山高水長,再加上一些蒙古王爺性情桀骜不馴,做事情不會像咱們一樣考慮周全,未必就真的會顧及京城這邊。”

相比兒子,皇阿瑪是不在乎女兒,但那也是皇家血脈,蒙古各族若是真的對大清心存畏懼,又怎麽敢聽見公主的性命。

十三哥就算是被皇阿瑪看重,被太子看中,對八姐和十妹的婚事可能影響也不是很大。

“我陪着十三哥一起,公主所尚未出嫁的公主,也不只八姐和十妹,若是其他人想來,也可以一起,将來去了草原上,也都是彼此的幫襯,但凡能受益一二,你我就不算是白忙活一場。”

對胤祯來說,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情,一則可以幫助這些将來會去撫蒙的公主們,二則,十三哥把精力放在公主所,就沒那麽多精力放在朝堂上了。

太子本就看他不慣,十三哥與他來往密切,太子這性子也不是大方的人,十三哥怕是要受他帶累,被太子不喜。

如此正好,十三哥在這件事情上沒有主動權,若是太子可以主動把十三哥踢出來,這局也算是破了。

此為陽謀,十三哥應當也能看得明白,如何取舍,就看十三哥自己怎麽選擇了。

十三爺的段位可比胤祯想象的高多了,他不能主動疏遠太子,但太子疏遠他,那就是另當別論了,即便是皇阿瑪,該怪也應該去怪太子。

不過,他們兄弟倆就這麽沒名沒分的,跑到公主所去教人,不妥當。

師出無名,既容易惹人說嘴,辦事也容易被掣肘。

“我回去寫封奏折,回頭咱們先交給四哥看看,然後再上呈給皇阿瑪,這是好事,遠也沒必要偷偷摸摸的辦。”

十三爺已經是有了主意,還多虧了十四弟給他提醒,所有可能會去撫蒙的公主,都應當接受這樣的教育,等日後去了草原上,不光她們彼此之間可以相互扶持,這樣大的一股力量也可以反饋給大清。

皇阿瑪每隔幾年就要出巡塞外,皇家的公主幾乎全都要嫁到草原上去,連十哥都是娶了草原上的女兒。

這一樁樁、一件件,就說明皇阿瑪對草原上各族相當的不放心,皇家的公主嫁過去了,按照以往的經驗來說,那幾乎是生死難測,跟闖鬼門關也沒什麽區別了。

如果這些公主能夠成為大清安插在草原各部的棋子,而不是作為一個犧牲品,就算是被一些所謂的文人暗諷幾句,那也是可以付出的代價。

皇阿瑪盡管愛面子,但面對有可能帶來的這麽大的利益,不會不同意的。

十三爺遠比十四要更了解自己的皇阿瑪,從小到大,揣測皇阿瑪的心思,幾乎已經是他們這些皇子阿哥,不,應當說是紫禁城裏的男男女女們,下意識的行為了。

能夠成為備受康熙寵愛的皇子,十四更多靠的是運氣,誤打誤撞,入了康熙的眼,十三靠的就全是自己的實力了,無論是他辦事的能力,還是他揣摩上意的能力,都是不容小觑的。

胤祯不過是隔了一日,便瞧見了十三哥親自寫的奏折。

這上面半分未提兄妹之情,提的全是家國大義,與其說是為公主們争取利益,倒不如說是在為大清排兵布陣。

胤祯現在已經很習慣這種感受了,他雖是聰明人,但畢竟是少了從小的這種熏陶,又誤入王者小分隊,所見之人,皆是高手。

心裏面有點挫敗也是正常的。

在胤祯看來,這封已經足夠完美的奏折,到了四哥手裏,也還是被改了改。

所謂改動,只是在中間多加了幾句,奏折裏面提到的不僅僅是住在公主所裏的公主,還有郡王府、貝勒府的格格們,也包括太子爺的嫡女。

這些女子将來都是有可能去撫蒙的,做皇阿瑪的女兒不容易,做皇阿瑪的孫女又何嘗容易,倒還不如普通的宗室。

“不過皇阿瑪未必會讓你們倆來負責這事兒。”四貝勒提醒道,就算是十三弟和十四弟主動請纓,皇阿瑪同意的可能性也很小。

十三爺在動手寫這份奏折的時候,就已經想過了,“這張章程既是咱們拿出來的,那完全可以再多準備些東西,只要足夠充分,皇阿瑪應該會考慮的。”

不過,他跟十四弟再想親自做老師,那是不可能的了,既然要把這事兒往大了辦,那要學的就不只是騎射和拳腳功夫了。

女子想要在草原立足,除了要有好的體魄和強大的內心外,最主要的還是要對草原各部的勢力有所了解,能夠游刃有餘的處理各方關系。

其餘的方面,武力、醫術、財力……這些反倒是次要的,只要皇阿瑪願意,都可以将這些東西安排上。

詳細的計劃,主要是由十三爺和十四貝勒兩個人來做的,四貝勒負責補充。

從完善好奏折,到歸納整理出大致的計劃來,足足花了有半個月的時間。

四貝勒只是出出主意,并沒有打算參與到其中去,戶部的差事都還不夠他忙的呢。

這份奏折并沒有走正常的流程,這兄弟倆是直接跑到乾清宮去求見康熙,奏折和整個計劃的內容,是直接交給到康熙手裏去的。

作為皇帝的兒子,也就是有這點特權了。

這兩個人,勉強再加上一個時不時插手的老四,鼓搗了大半個月,就辦了這麽一件事兒。

康熙有些輕松的依靠在榻上,雙腿盤着,莫說是鞋子了,就連襪子都沒穿。

最近朝堂上的暗波洶湧讓人煩心,索額圖這個老匹夫,越老腦子就越糊塗,野心也跟着見風長。

太子和直郡王帶着朝堂上大半的臣子互相對抗,鬧劇一出接着一出。

面前這兩個兒子心思倒是不一樣,人人的眼睛都盯着前朝,這兩個卻是放在了撫蒙上。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