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章
林悉見師妹們各逞機巧,心下着忙,将那頭傻乎乎的小狴訓練得機靈無比,上可爬樹擒鳥,下可入水捉魚,跳舞鑽火圈等等更是不在話下。
可憐一頭震懾群獸的神龍之子,生生為了讨好主人,學會了諸多不屑一顧的本事,淪為賣藝小醜,被它的小夥伴們大大嘲笑了一番,成為山林中的笑柄。
它惱羞成怒下再也不同小夥伴們玩在一處,一路小跑回到林悉身邊,讨好般直搖尾巴,血盆大口嘻嘻傻笑,可見小狴對主人的赤膽忠心,很值得在史書裏被歌頌一番。
林悉鼓勵傻笑着的小狴一番,信心十足地領着它去給師兄表演。
小狴很争氣,抓了一只毛羽鮮亮的百靈鳥兒,又銜來一尾活蹦亂跳的金魚,末了見楊篁神色不動,當即拿出壓軸的絕活兒,身子一立,嘻嘻傻笑着轉圈,跳起舞來。
師兄看罷,嘴角忍不住抽了抽,仍是氣定神閑,彬彬有禮道:“多謝二師妹。”
林悉認為他既然嘴角抽搐,對自己畢竟是不同的,愈發盡心訓練小狴,到得後來,已把神龍之子教得除了說話之外無所不會,無所不能,成了太華山一頭衆口稱贊的靈獸。
比方說,今日小狴已在師兄面前表演吞劍完畢,得到衆師兄弟妹的高度贊美。
衆人散去後,可憐的小狴費力想吐出吞下的長劍,一頭動物的神色居然現出辛苦萬狀,可見這柄長劍貨真價實,并不是市面上賣的那種能伸縮的假貨。
林悉伸手幫它把劍拔了出來,安慰地拍了拍它巨大的腦袋:“小狴,今天辛苦你啦,獎勵你一只燒雞。”
小狴很是欣慰,昂着一顆大腦袋,親昵地蹭了蹭主人,銜着香噴噴的燒雞一時舍不得吃,在草地上滾來滾去,撒着歡兒,過得半晌,才小心翼翼咬上一口,想了想,沒禁住燒雞撲鼻的香氣,又咬一口。
林悉正托着腮,絞盡腦汁地想着明日要讓小狴表演個什麽節目,以博師兄春風一笑,夜色朦胧,晚風拂面,突然看見清澈如碧的溪水盡被染紅。
她一呆之下,只見順着溪水飄來一個人,身上白衣盡被打濕,殷紅血跡一絲絲沁了出來,在溪水裏由濃至淡,在黃昏裏分外瘆人。
溪水潺潺,掩不住那人充滿痛苦的喘息,似乎尚未死去。
林悉托腮愣了一愣,打量了一下身上新換的碧羅裙,腦中浮起師尊諄諄的教誨:“身為我蕭君圭的弟子,自當潇灑處世,做不做好事當然随你們高興,然,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你們若是遇上機緣,不妨造個浮屠來看看,為師也甚欣慰。”
師尊出外雲游,半年未歸,然而他的教誨,袅袅在耳。
Advertisement
說起來,教會她做好事的倒不是師尊。
八歲那年,她一時淘氣,悄悄爬上太華山最險峻的峰巒,正得意,不防腳一滑向下直摔,耳邊風聲勁急,仿佛正有閻羅現出親切微笑。
但她并沒死,身子被人牢牢接住,睜開眼來,發現自己被提在一個白衣人的手裏,夜色黑黢黢的,隐約覺得那人是個比自己大幾歲的陌生哥哥。
她在鬼門關裏轉了一圈,受驚不小,不及看那人的臉容,哇的一聲哭了出來。
那少年皺着眉頭:“小丫頭,哭什麽?”聲音冷冰冰的,卻極是清朗動聽。
她嗚嗚咽咽地哭着,伸出小手抱住他:“哥哥,哥哥,多謝你救我。”
那少年愣了愣,伸袖替她擦了擦眼淚,将她放在地下,轉身便走,她一呆之下,待要追上去,早已不見他的蹤跡。
回去後同師尊說了這事,師尊只顧問她可傷着哪裏沒有,卻忘了問那少年姓甚名誰,此事頓成疑案。
想起自己的性命也是為他人所救,林悉頗不情願地下了水,小心翼翼拎起那個人,一轉眼,只見碧羅裙上已染上了殷紅,太華山清貧歲月,裁衣的絲緞每尺五錢銀子,得來不易,她無名火頓時燒得旺盛,不客氣地将那人扔到岸上。
她武功雖差勁,終究是太華弟子,這一扔勁力不俗,那人給扔得落在地上,震得大地一陣悶聲悶氣的回響,可以側面證明這一扔的力道确實不俗。
他悶哼一聲,竟回過氣來,緩緩睜開眼睛,但他睜得太不是時機,林悉正站在一邊,忙着捏訣燃火,好烤幹珍愛的碧羅裙,乃至他睜眼看見的,并不是個清麗絕俗的少女。
小狴久不見生人,頗興奮地圍着那人轉了一圈,銅鈴大眼湊近了好奇地打量一番,甚至伸出巨大而毛茸茸的爪子,和藹可親地摸了摸那人的臉。
它只是想表示友好之情,畢竟這貨從小住在太華山,山上人并沒有一個有半分怕它的意思,它也就理所當然地覺着人和猛獸一直是朋友來着。
可憐那人剛蘇醒過來,眼前便撞進一張猙獰帶笑的禽獸大臉,血盆巨口,涎水直流,不由得兩眼一翻,一聲驚呼餘音袅袅,如怨如慕,如泣如訴。
林悉聽他驚呼,忙喝住小狴,三步并作兩步跑到他身前,一眼望過,不覺一愣。那人雙眼緊閉,臉色蒼白,看上去一條命已去了九分半,不久便要去和十殿閻羅相見。
但他的面容委實不普通,高鼻薄唇,臉色蒼白如死,也掩不住那份叱咤沙場的霸氣。
二師姐救了個人的消息不到一刻鐘便傳遍太華,據說此人還是個翩翩少年郎,雖重傷昏迷,但卻生得甚俊。
消息一傳開,九位師兄弟妹頃刻齊聚。因太華山巍峨雄偉,彼此居住甚遠,衆人趕着前來,所乘異獸仙禽登時擠滿了林悉的湖間水榭。
古書上常有這般故事記載,美貌少女無意間救了一位俊秀少年,兩人一見鐘情,從此喜結良緣白頭偕老,還子孫滿堂,生下兒子必定考中狀元,至不濟也須是風流清華的探花郎。
太華弟子顯然也飽讀古書,精通此道,來時皆不懷好意瞄二師姐一眼,神色間意味深長,唯有楊篁仍是端肅一如平時,耿耿風骨讓諸位師妹好一陣神往。
林悉自然深知諸位師弟妹眼神中的含意,不禁感嘆:“誰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姑娘難得做一回好事,便給傳遍了,叫我以後如何做人?”
由此可見太華派師尊對弟子的教育何等失敗,幸而此時蕭君圭正出門在外,不知弟子們是何等德性,也就免了吐一口血,老命不保的災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