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天光雲影共徘徊(6)
開皇十一年,江山岌岌,臘月,公引兵戰秦嶺,披甲馳騁以保大康。
後察敵不軌,千裏勤王,居首功,拜一品軍侯。
次年三月,公奉旨迎娶長公主绾陽,後史曰“星蓮之約”。
——《雍史大康趙候列傳》
再來說說雍康當局,話說這绾陽長公主本人似乎對那一旨婚約沒什麽反抗,聽聞她如今也不過二十芳華,而趙昱可是長了他不少呢!不過仔細想來她也的确沒什麽好反抗的,一來是全雍康都知道的事兒,趙昱救了康國,她抗不了聖意,也違不了夏氏對于報答趙昱感激之情而将她送予趙昱的心意,再者說來她同樣很清楚即便今時不嫁予趙昱,以大康的國力也難保來日不會是一樹梨花壓海棠的歸宿,或許如此想來趙昱也當真算是良人了。
卻說绾陽長公主嫁了趙昱之後也算是夫妻和睦,總之,他二人琴瑟合鳴,舉案齊眉在大康不失為一段佳話。
解決了秦嶺一役後,雍康一片和睦安平,雍安朝中卻是終于亂作一團了。
慕青遠領兵十萬還吃了如此敗仗怎能不令雍安朝中一片罵聲?可無論怎麽說,慕青遠總也是大安王爺,當今安國國主慕青明的胞兄,就算吃了敗仗朝中也無人敢說他什麽不是?只是如今……太子慕美奕同六王子慕美羨聯名上書,要求治這位親伯父的罪——其實光治靖安王爺一人的罪倒也罷了,只是這人身份太特殊,且不說慕青遠倒了皇屬軍就将亂作一團,單是他那皇氏宗親的身份,他可是除了國主以外最大的藩王啊!他的勢力削弱了可不見得是什麽好事。
——靖安王爺從來都是權利的象征,削了他的權、奪了他的利,那麽減下來的權與利将如何分配便是最頭疼的問題了,畢竟國主如今也有了栽培繼任者的心思,所以朝中各股勢力黨羽可不得沸反盈天?如此情勢之下,雍安又怎能不亂?
雍安朝堂之上吵了将近大半個月,最後慕青明也實在是無奈,不得不削了慕青遠的兵權,從此大安最精銳的皇屬軍便成了慕美羨的囊中物,對此,慕青遠表示沒什麽意見,也極其配合地要手下那幫人識相;至于慕美奕明面上倒也不曾有什麽獎賞,不過深谙治術的權臣卻是知道的,如此不公平的分賞算是老皇帝對這位太子最後的考驗了,若是太子有容人之量估計這儲君位置也不會變動了,而老皇帝最寵愛的六王子手中自有皇屬軍,兩虎相互制衡,倒也不失為一策妙計。
至于為何說是試探呢?因為慕青遠一倒或者說即将倒了,那麽怎樣處理這位親伯父便是個問題,接踵而至的便是一堆宗親對于皇氏的怨聲什麽的,處理不好更是有可能造成皇位變更的!
對此,慕青遠算是極其玩味地看他弟弟的笑話呢,然後朝着角落裏不發一聲的七王子慕美玺不明深意地皺了一下眉,而後他便回他的王府繼續做他的閑散王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