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危險
三日後, 祭天大典。
按照南施國慣例, 在祭祀完畢之後, 由國師以木舀盛滿聖水, 分發至各位皇嗣飲用, 以辟邪氣,趨利避害, 保南施國國運昌盛。
從祭臺上下來,聞月将木舀中的聖水, 分入多個瓷碗。
前世, 聞月為醫者, 自來厭惡這些怪力亂神的法子,卻未想到, 世道推着人走,今世她竟無意間成了這怪力亂神中的一份子。
仔細想來, 也是樁可笑事兒。
将三個盛了聖水的瓷碗, 放入木托之上。
聞月捧着木托,準備走向太子東宮。
給皇嗣奉聖水也是件嫡庶有別的事兒。太子身為嫡子,要先進貢。其後是長他一歲的七皇子,之後再是襁褓中的八皇子。
晔帝年輕時, 也曾有八位皇子繞膝。
只可惜人到中年, 八位皇子之中,一位夭折,一位溺死,三位死于沙場, 前太子被廢,在流放時因感染瘟疫離世。而今晔帝膝下,只剩七皇子、小太子,以及幾月前方才出生的八皇子一脈。
也怪不得,當時不過是寵妃生子,竟也能讓晔帝高興得大赦天下。
途徑禦花園,東宮已近在咫尺。
聞月走在前,侍女跟在後。
當下,東宮太監已守在門口很久,見聞月來,正要迎上去,卻不防她身後的侍女被臺階絆得踉跄一步,整個人跌在了聞月的背上。
聞月一晃,手上的木托沒拿穩。
瓷碗順着木托滑下去,乒鈴乓啷砸在大理石地面上,碎瓷片落了一地。澄清的聖水洇在地上,不消須臾,成了一灘深深水漬。
Advertisement
聞月下意識的蹙了眉。
那侍女自知闖了大禍,連連磕頭:“國師,奴婢錯了,奴婢罪該萬死。”
她每一下都磕得很重,聲音悶悶的。
再擡頭時,侍女額上、地上全是血漬。
侍女腦門上已被碎砂石壓破了,沁出了血來。血液凝合一塊兒,成汩淌進眼裏,場面觸目驚心。
聞月自來不是愛為難人的。
更何況,侍女摔倒,她沒能扶穩木托。究其原因,亦有聞月一半的錯。
她把她扶起來,說:“無礙,不過是聖水打翻了,再取一舀就是了。”
“聖水翻倒視為不祥之兆,哪能随意再取。”身後有侍女擔憂道。
聞月瞥了眼身旁,周遭僅有三名侍女及東宮門前的兩位公公。
她悠悠地朝五人笑了笑,豪邁道:“此事大家不言,便無人知曉。”
東宮門前的兩位公公皺着眉,面面相觑。
聞月走到他們倆跟前,他們飛快地跪下來,“國師大人。”
聞月走上前,殷勤扶起:“兩位公公不必如此客氣,聖水翻倒一事,不過就如今你我六人知。若兩位公公願看在我的面子上,權且就當此時過去了,那今後我定不會忘記兩位公公恩德。”
當今誰人不知,國師在朝中深受晔帝賞識。
得她此言,兩位公公立馬憨憨笑了:“國師言重,我二人定将嘴封嚴實了。”
“那便好。”
聞月拿眼戳了戳地上的碎瓷片和水印子,提點到:“殘局可別忘了收拾。”
“那是自然!”兩人飛快蹲下身。
聞月慢步走下臺階。
身後,貼身服侍聞月的侍女阿清見狀,迎到那兩位公公跟前。
阿清服侍聞月已有一月餘,她聰慧、又懂得識人眼色,因此聞月出行最愛帶着她。阿清見狀,順理成章地同那兩位公公道:“若太子問起,還勞煩兩位公公跟太子回報一聲,說是國師在路上耽擱,晚點到。”
“是是是。”
阿清生怕兩人出什麽幺蛾子,悄悄從兜裏掏出了幾錠白銀,塞進兩人袖中:“如此,便辛苦二位了。”
見了銀子,兩人瞳孔都在放光,急忙收下道:“姑娘言重。”
聞月甫一回眸,便見着阿清正給太監塞白銀一幕。
照理說,宮內以白銀打點太監,委實正常不過。
可不知為何,聞月耳邊,驀地響起謝翊先前同她所言——
“近期務必處處小心。”
“亂世之中,你能信的,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