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合壽堂

“……對只狗好狗都知道搖尾巴,你這豬狗不如的東西滾出琉璃院。”祝妤桐氣得跳腳。

祝妤君置若罔聞,意味深長地望着小張氏,小張氏面上神情漸漸由驚疑變成了羞愧,最後沮喪地低下頭,甚至忘記阻止女兒祝妤桐。

“我們走。”祝妤君擡起下颌,轉身出正房,乍看之下還是往日頤指氣使的做派。

麥冬在後頭一瘸一拐地跟上。

走在青石路上,麥冬忍不住朝祝妤君說道:“小姐,慢點兒,慢點兒,婢子腳疼走不快。”

“走不快你好意思跟着我?真沒用。”祝妤君似乎很不高興,沉聲問道:“我讓你拿的蜜漬海棠和八珍梅呢?”

麥冬欲哭無淚,她走不快還不是因為被小姐砸的藥碗給燙了,可這話她不能說,沒有下人怪主子的道理。

麥冬咬咬牙跟上祝妤君,“小姐,婢子在去紫馨院的路上遇見了大太太房裏的丫鬟青果,青果姐說屋裏蜜果子也吃完了,昨兒才命果子鋪新做一批,過兩日蜜果子做好,青果姐會挑了好的送來六小姐屋裏,是以婢子才半路折回碧雲居。”

麥冬解釋完見祝妤君沒有理會她,但也沒有繼續怪罪的意思,又說道:“婢子回到碧雲居,聽聞小姐去琉璃院吓一大跳,生怕小姐被欺負,小姐您是八小姐的姐姐,可八小姐一點不尊重您,剛才藥碗您怎不砸在八小姐腳邊呢。”麥冬還有幾分委屈。

“哦,我手滑了。”祝妤君面無表情。

“……”麥冬覺得自己好冤。

走完小徑便出了琉璃院的地界,祝妤君停下腳步回身眺望。

隔着重重樹影,祝妤君唯能看見琉璃院那浸潤在陽光下繪油彩的檐口椽頭,偌大祝府裏,琉璃院裏住着的,才是她真正的親人。

……

琉璃院正房的丫鬟将碎瓷片和藥漬清掃幹淨,祝妤桐摟着小張氏胳膊半跪在錦杌上,眼圈兒紅紅的,牙齒将下唇咬出一道深印。

“傻孩子,娘沒事,以後你不許對六姐不敬,你六姐其實……”小張氏頓了頓,在思索該如何貼切地替祝妤君說話,“其實懂事了。”

Advertisement

祝妤桐握着拳,“她若懂事豈會砸了娘的藥,一會父親回來,還不知她會如何編排、誣陷我。”

“桐兒,那日你真沒有推六姐?”小張氏認真地問道。

“我沒有推她,旁的人不信,娘也不相信我嗎?”祝妤桐生氣地站起身。

“娘信你。”小張氏心疼地将祝妤桐摟進懷裏,猶豫道:“若沒有推,大約不會有事。”

從先才祝妤君進屋喚她一聲母親開始,小張氏便察覺祝妤君與原來不同,舉止穩妥,神情恬淡,雙眸清亮,叫人莫名地心生喜歡。

“哎,怎可能不會有事,責罰定逃不掉,只希望別将我送去莊子,”祝妤桐站起身,“娘,我再讓廚房替您熬碗藥。”

“不必了,娘不吃藥。”小張氏連忙阻止。

“那怎麽行,娘不能因為那沒良心的家夥糟自己身子。”

小張氏思及祝妤君失望的眼神,有些疑惑,那孩子不懂醫理,怎看出藥有問題?

妤君态度的轉變,令她心中隐隐升起期盼,三個孩子年紀都小,她确實不能糟自己身子。

是她的逆來順受,讓某些人得寸進尺了,“白嬷嬷,你親自去廚房照藥方子熬藥,不要假以人手。”

……

祝妤君回到碧雲居不多時,廚房送來午飯,菜色裏果然有她單點的銀絲鲈魚羹。

祝妤君咽咽口水,之前生病發燒,清湯寡水吃得她舌頭都沒知覺了。

滿足的飽食一頓,祝妤君又靠回炕上歇息。

申時初刻,老太太合壽堂的丫鬟桂枝和三太太桂蘭院的丫鬟豆蔻相伴前來傳話。

桂枝在老太太身邊伺候,是府裏最得臉的大丫鬟,穿一聲當季簇新的鴉青短襖,擡手撩簾子時手钏相碰發出脆響。

走到祝妤君跟前,桂枝笑道:“老太太得知六小姐的病好轉,別提多開心,午時就想讓六小姐過去合壽堂陪她老人家吃飯,可又擔心六小姐累着,這會是五老爺也回來了。”

“我知道伯祖母最疼我。”祝妤君得意的笑,随手抓起案幾上一對赤金耳铛塞到桂枝手裏,“也辛苦你了。”

“不敢不敢,奴婢可擔不起主子言辛苦,”桂枝歡喜地接下耳铛,“奴婢謝六小姐打賞。”

一旁豆蔻看着眼紅,湊上前道:“三太太也疼六小姐,擔心六小姐走路累,令人擡了肩輿在院外候着。”

祝妤君朝豆蔻點點頭,沒有表示,喚茜草伺候她更衣。

豆蔻用眼角餘光不悅地看桂枝将耳铛收進袖籠。

祝妤君收拾妥當,抱着鎏金鴻雁紋小手爐,乘肩輿前往合壽堂。

路上祝妤君回頭看眼琉璃院方向,“八妹有一同去合壽堂為父親接風嗎?”

桂枝了然地說道:“自是有的,老太太派人去請了,一會六小姐将八小姐推您下水的事兒仔細說說,老太太會嚴懲八小姐的。”

“是啊,三太太也說那八小姐性子頑劣,心思歹毒,她是嫉妒您得老太太寵愛,一會三太太會替六小姐撐腰,請老太太将八小姐送……”

“閉嘴!”祝妤君眯起眼睛,“該說什麽、該做什麽本小姐還用得着你們教?”

豆蔻說話被打斷,咬牙不敢應,桂枝笑着解圍:“六小姐聰明懂事,自什麽都不用教。”

祝妤君勾了勾嘴角。

照東府人打算,祝妤桐因此被送去莊子,待父親納完妾室才回來。

五房沒有八妹那朵帶刺兒的薔薇,像一團棉花被人肆意揉捏。

……

合壽堂在府邸東面的風水旺地上,庭院寬敞大氣,一路上暗沉的青石磚打磨精致花紋,四周栽石榴樹和槐樹,抄手游廊的梁柱上油彩紅漆,畫福壽雙全的吉祥圖樣。

進到正堂,但見祝老太太穿海棠色妝花褙子,神情嚴肅地坐在主位的高背黑檀靠椅上。

她的父親祝祥淵則一身名士慣穿的雲海紋袍服,微揚下巴,脖頸、肩膀挺得端端正正一絲不茍。

正堂裏除了祝老太太、她父親,還有大太太董氏、三老爺祝祥茂、三太太郭氏、大太太房裏剛過門的媳婦大少奶奶許氏和幾位小姐。

祝家東府不愧種了許多石榴樹,子孫頗多。

祝老太太生育三子二女,兩名女兒都嫁到北地大戶人家,大老爺穩重随祝老太爺打理大部分産業,膝下兩雙子女,三老爺貪懶好玩,但也管着屏州幾家炮制坊和藥鋪,膝下一子一女,四老爺夫婦于十年前一次出行中染時疫,不久後過世,留下比祝妤君大一歲的六少爺祝明謙,二老爺是庶出,因為老實肯聽祝老太太話,在府裏日子亦過得不錯。

祝妤君緩緩走上前,守在正堂兩旁雕花月洞門隔斷旁的丫鬟向祝妤君屈膝見禮。

“兒見過伯祖母。”祝妤君恭恭敬敬地拜下去。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