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逗趣
董氏令丫鬟賞春桃幾顆碎銀子,得過小姐交代,春桃大大方方地接下賞銀塞進荷囊。
……
“藥材配伍與大夫開的差不多。”董氏仔細看藥方,“多了生地和茜根,用量也有變化。”
祝妤瑛颔首道:“是的,六妹妹替沈夫人開的藥方據說也與安陽城大夫的相像,可少許變化就令沈夫人身子大有好轉。”
“好,我請郎中辨方,若可用,便照此方熬藥。”
董氏嘆一口氣,握着祝妤瑛的手,愧疚地說道:“怪娘沒能給你健康的身子,你長得漂亮,性格、禮數也好,是祝家姑娘裏最出色的,可是……”
“沒事的,您和祖母都疼兒,兒還有什麽不滿足。”
祝妤瑛想起祝妤君說她的病根是幼時雪寒所至,嘴邊笑意有幾分涼,本打算問個究竟,但想想還是決定暫且不提。
“她哪裏是真疼你。”董氏眼中透出埋怨,祝妤瑛已經十四歲,照理早該相看起來,但親事至今未定下,無非是因為老太太不上心,有貴客來府裏,老太太身邊最經常帶的是三房那愚蠢的祝妤婷。
……
祝妤君梳洗後到琉璃院與家人一起用夕食,順道将買回來的牡丹分給大家。
手搖羽扇的祝祥淵對愛女的審美一臉嫌棄,“啧啧,你咋淨挑大紅大綠的,記得為父挂在牆上的瑤池春嗎?那才是牡丹中的仙品,你買的花為父不要。”
“爹,我沒有給你買,天香是八妹的,首案紅是母親的,小藍鶴是我自己的。”祝妤君端着一碟剛削好的水梨慢慢吃。
祝祥淵更不高興了,瞪着眼繼續對牡丹花挑毛病,“花瓣蔫了,好意思送人,葉子上有小蟲,還不趕緊拿出去,你的小藍鶴顏色死氣沉沉。”
祝妤桐煩躁地捂住耳朵,小張氏擔心祝妤君不高興,又不敢像訓祝妤桐那樣讓祝祥淵閉嘴,急得将茶碗端起放下端起放下,一口茶水沒喝到嘴裏。
祝妤君走到外頭,抱了個巴掌大小、一尺高,用青綢遮擋的小盆栽進來。
Advertisement
“爹您說那麽多話不口渴嗎,這是雲竹,女兒特意挑來送您的。”祝妤君說罷将青綢揭開,一棵尚為幼株,卻已長成崖間迎客松狀的雲竹嬌嫩可愛。
竹根部有一塊黃蠟石雕刻、銅錢大小的棋盤,棋盤邊上側卧一位圓頭圓腦的小童,小童曲肘撐腦袋,百無聊賴地眺望遠方。
小盆栽是祝妤君在玉芳園外買的,僅一兩銀,做工并不精細,勝在意境。
祝祥淵果然一眼喜歡上,端手上左左右右地瞧,“不錯,不錯,有點意思,君兒,你說雕刻此棋盤的匠人,為何只雕一小人,若是雕兩老者相互對弈,豈不更有仙風道骨之韻。”
“那多落俗套,一小孩童才別有一番意趣,父親仔細瞧小孩童的神情,”祝妤君指了指,“是不是落寞和無奈。”
“還真是,孩童照理該無憂無慮的。”祝祥淵摸了摸下巴,“君兒怎麽看。”
“爹與孩兒下了那麽多局棋還不明白嗎?”祝妤君眨眨眼睛,清亮如水的雙眸透出狡黠。
“爹,樹下的孩童是孤獨求敗啊。”
“嗯……原是……”祝祥淵剛要點頭,猛然反應過來,氣得擡手點愛女額頭,“你這孩子,愈發驕傲自滿了,為父不信贏不過……”
‘你’字堵在祝祥淵喉嚨口,他的棋藝差愛女一大截,似乎還真贏不過,于是立即換一句話,“為父就不信世上沒人能贏你,下次碰到高手,輸了別哭鼻子。”
祝妤君嘻嘻笑,能贏她的聞老先生在京城,而且前世她陪聞老先生下了數年棋後,她偶爾也能贏一子了。
“‘盛滿易為災,謙沖恒受福’你将此話抄一百遍。”祝祥淵說道。
“爹,我不抄,讓八妹抄。”祝妤君指了指坐在身邊的祝妤桐。
“關我什麽事。”祝妤桐差點跳起來。
祝妤君一臉理所當然,“你的字比我難看,當然該你寫。”
“嗯,有道理,桐兒也寫一百遍。”祝祥淵點頭道。
祝妤桐眼淚快掉下來,六姐什麽的果然很讨厭。
小張氏掩嘴好笑,眼中卻隐現淚光,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情景是她幾乎不敢奢想的,尤其是一月前,驚悉君兒落水那一刻,她真覺得死去才是解脫,可現在,她哪舍得離開。
祝祥淵令仆僮将雲竹擺放到他書房,“君兒,改明兒為父替你養幾天‘小雲鶴’,保準再開的牡丹花顏色如天空一般。”
“好啊,辛苦爹了。”祝妤君笑道,栽花可修身養性,不是壞事。
……
次日早晨祝妤君收到了沈雲琳的書信,詢問她三日後是否得空,邀請她至沈家做客。
祝老太太聽到消息,特意喚祝妤君到合壽堂。
合壽堂裏,董氏和郭氏也在。
郭氏聽聞沈雲琳只邀請祝妤君一人,說話不免酸酸的,“府裏姐妹這麽多,還是六丫頭最讨人喜歡,對了,昨日沈大小姐不是與三丫頭也談笑風生玩得很開心嗎,怎麽今日不請三丫頭。”
董氏沒有接郭氏的話。
“沈小姐是請孩兒替沈夫人把脈,若是聚會玩樂,沈小姐會請三姐姐。”祝妤君徑直道。
“聽說沈夫人精神好了很多。”祝老太太問道。
“是的,所以沈小姐才請孩兒。”祝妤君察覺到董氏和善的目光,轉頭朝董氏笑了笑。
“君兒昨日也替瑛兒把脈開藥方,蔣郎中言藥方精妙。”董氏笑道。
郭氏不自覺地皺起眉頭,“六丫頭還替三丫頭開了方子?”
“是啊,早上已經煎熬一服,真不知該怎麽謝君兒才好。”董氏說道。
祝老太太贊許地點頭,“很好,不過六丫頭終歸是女兒,縱然醫術精湛,除了自家人外,也不便常外出替人看病,好在沈家與我們關系不一般,六丫頭認真替沈夫人診脈便是,往後六丫頭在外別忘提攜自家姐妹,姐妹間該相互幫襯。”
“伯祖母說的是,孫女謹記伯祖母教誨。”祝妤君在祝老太太跟前頗乖順。
“好了,你們下去吧,老三媳婦留下。”祝老太太揮揮手道。
待董氏和祝妤君離開,祝老太太擡起微發沉的眼皮,與郭氏說道:“秦嬷嬷昨夜問了那兩人,他們言是一位公子幫的六丫頭,二人在酒樓同桌而坐。”
郭氏瞪大眼睛,“六丫頭與外男有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