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贈花

祝妤君招招手,三寶開心地跑過來。

“孩子?”祝祥淵狐疑地打量比他還要高半個頭的三寶。

“小的叫三寶,見過六小姐。”

祝祥淵難掩驚訝,眼前高高壯壯的糙漢子,聲音竟與他兒子一樣稚嫩。

還真是人不可貌相。

“爹,玉竹花五月才開,過兩日七弟旬假回來,我們喚他身邊的冬生問一問,冬生父母在寶蓋山莊子上做事,待了解詳細,我們擇日去寶蓋山。”

祝妤君見爹和三寶大眼瞪小眼,又說道:“女兒記得《子規集》裏有首關于玉竹花的七律,文字品之猶如賞畫,爹可要去看看。”

子規集?祝祥淵有點印象,藏書房裏似乎有,一直束之高閣,愛女竟然讀過。

多活近二十年,書還讀得比愛女少,祝祥淵猶覺慚愧,“君兒,為父先回書房讀一讀。”

“爹快去吧。”

送走祝祥淵,祝妤君朝三寶笑道:“是崔二公子讓你過來的嗎?”

“公子在睡懶覺,三寶無事可做,想來想去,府裏三寶只認識六小姐。”

三寶走到花圃前,俯身好奇地看新栽花苗,竹栅欄生生被三寶壓彎。

“三寶不用陪在崔公子身邊嗎?”

酒樓初見,祝妤君即發覺崔元靖待三寶不同,三寶大約不是尋常仆僮。

三寶搖搖頭,“不用,三寶想去哪兒就去哪兒,但三寶大多時候會跟在公子身邊。”

Advertisement

祝妤君點點頭,不再細問。

三寶似乎對嬌嬌嫩嫩的花苗很感興趣,伸手小心地摸兩片嫩葉,又将芽兒捏一捏,緊接着抓向細弱的花莖。

祝妤君趕忙阻止,“三寶,苗未長成,不能拔,你若喜歡,一會我連土帶兩株給你,一株惠蘭,一株芍藥,你可以種在小院裏,每日看苗兒變化和長大。”

絲兒一樣的小苗苗還能長大,三寶愈發好奇,“六小姐,能長得像大樹一樣嗎?”

祝妤君笑着搖頭,“不行的,花苗長不成大樹,不過三寶好生照料,會開出很漂亮的花。”

“謝謝六小姐。”三寶一激動,身子俯得更低。

祝妤君聽到‘嘎吱’一聲悶響,眼皮忍不住跳了跳,圍花圃的竹欄被三寶壓斷了。

三寶渾然不覺,仍像個孩子一樣撥弄花苗,祝妤君已經有花苗要養不活的預感。

“六小姐,三寶要那兩株。”三寶玩夠了,直起身子,選中分居左右最遠的兩株苗。

祝妤君哭笑不得,那兩株大約是僅剩的沒被三寶‘荼毒’過的。

三寶不笨反而很機靈嘛,知道那兩株好養活。

祝妤君拿小花鋤親自挖出,又用油紙裹覆藏着幼根的泥土,交給三寶叮囑道:“要仔細栽在土裏,每日澆三次生水,每次量不得過半只茶碗,若遇風雨要遮擋,三寶記住了嗎。”

“記住了!”

祝妤君苦笑,三寶別回答得那麽幹脆,她可能還會相信他真記住了。

“明日我會到合壽堂,為你家公子診脈。”祝妤君送三寶到琉璃院外的月洞門。

三寶面上露出慌亂,“六小姐,我家公子病得很厲害嗎,會死嗎?”

崔元靖打了個噴嚏……

“你家公子小病症而已,服幾次藥就好了,死不了的,其實他帶着你住到祝家,實乃小題大做。”祝妤君想笑,怪道崔元靖不阻止三寶四處玩,一直留在身邊,大約要添不少閑氣。

“嗯,公子小題大做。”三寶記住了最後一句話,歡歡喜喜地抱着花苗跟仆僮回清墨居。

……

清墨居裏,崔元靖由屋內睡到屋外,舒服地靠在躺椅上,手邊擺只八寶攢盒和一壺五香飲,一位丫鬟替他打扇。

三寶将花苗交給崔元靖,讓公子替他種上,“公子,六小姐說了,每日澆一次水,一次澆三茶碗,您千萬別忘了。”

澆三茶碗,水葫蘆嗎?

崔元靖狐疑地盯着兩株花苗,随手丢給丫鬟。

“你去找祝六了?她還說什麽。”崔元靖眯起雙眼。

三寶歪着腦袋想了會,“六小姐還說公子小題大做,沒了。”

剛抓起水梨的崔元靖很生氣,重重咬一口,“她膽子肥的,敢罵我。”

……

次日,祝妤君在合壽堂替崔元靖把脈,僅是微症,開了再尋常不過紅散與陽和湯,助其肝腎脾三陰經,言服用三日。

為防萬一,祝老太太還請了蔣郎中至府裏,蔣郎中不用避嫌,不但替崔公子把脈,還檢查了崔元靖左膝。

“崔二公子身子骨極好,左膝病症是起于微末。”

診畢,蔣郎中朝祝妤君拱手道:“六小姐醫術好生了得,不直接細查患處,單憑望聞問切,尋常大夫是看不出微症的。”

祝妤君連忙回禮,并解釋道:“我是從崔公子走姿斷出,一旦起病症,哪怕是微末,都會與常人有細微不同,我外祖父的手摘裏有不少病症辨方值得一看,伯祖母答應派女先生謄抄手摘,到時謄抄好,蔣郎中若有興趣,亦可看看。”

張老太醫的手摘,讀完必受益匪淺,蔣郎中激動道:“蔣某先謝過老太太和六小姐。”

被晾在一旁的崔元靖負手走到祝妤君身邊,“六小姐意思是我三日後可痊愈?”

祝妤君要點頭,被郭氏一把拉到身後。

“崔公子放心,六丫頭開的藥方是極好的,三日後必能痊愈,不過這治病容易,調理身子卻難,崔公子有所不知,六丫頭、五丫頭她們都懂藥膳,待崔公子痊愈,六丫頭會為您開藥膳調理的。”

郭氏悄悄地扯祝妤君袖子。

“嗯……”祝妤君無奈附和。

崔元靖聳聳肩,先才問話其實是準備下套為難祝六的,但看在祝六要替他開藥膳的份上,先放她一馬。

祝老太太招呼崔元靖到她身邊坐下,笑道:“久聞崔氏族中辦的家學學風嚴謹,我們府上亦打算新辦家學,崔公子若得空,還請指點老身那些不争氣的孫兒。”

“指點不敢,願與祝家哥兒一同進學。”

崔元靖面上神情不動,心下卻暗暗狂笑,崔家家學,他長到十四歲攏共沒進去過兩次,從小他就在榮親王府陪連二公子練武和下棋,至于讀書,倒是聽過幾日聞老先生的講學。

崔元靖餘光見祝妤君與蔣郎中說話,眼珠子一轉,與老太太說道:“老太太和太太們喚小輩名字即可,如此才親切,否則小輩借住祝府,不敢叨擾長輩,更不敢與府裏兄弟姊妹一處玩樂。”

崔二公子主動示好,祝家人哪有不答應的道理。

“好、好,崔公……元靖說得對,府裏哥兒、姐兒們皆是好相與的,大家住一起,就與一家人一樣。”祝老太太開心的呵呵直笑。

上首的笑聲,祝妤君半點不聞,送走蔣郎中,祝妤君詢問老太太何日派女先生去琉璃院謄抄,得了準信即告辭離開。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