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崔家
被崔老夫人誇贊為大家閨秀,是殊榮,祝妤瑛姿态端得更加優雅。
祝妤君則垂眸不動,直到祝老太太示意,才獨自起身上前向崔老夫人見禮。
崔老夫人問道:“六姐兒,不知我孫兒膝上病症可好全了?”
“回老夫人話,二公子膝蓋僅是微症,已經好完全了。”祝妤君如實道。
“如此我放心了,這孩子調皮,騎馬、練武,成日上蹿下跳,沒有一刻安分的,磕磕碰碰皮外傷倒罷,就怕手腳落下病痛。”崔老夫人疼惜地說道。
大夫人在旁無奈道:“靖哥兒頑皮是仗着老夫人寵愛。”
“誰讓他親娘偏心,靖哥兒可憐,我當祖母還不能偏疼些?”崔老夫人冷笑,對掌中饋的大媳婦說話也懶得客氣。
大夫人面露羞愧,卻不覺難堪,反正老夫人疼的孫子也是她生的。
崔老夫人問完話,大夫人立即朝祝妤君笑道:“六小姐快坐下吧,薇姐兒、菡姐兒、蕊姐兒,你們陪祝家小姐說說話。”
“是,母親。”
“是,大伯娘。”
三位小姐朗聲答應。
祝妤君要退下,忽聽見崔元靖聲音,“祝六,站住,我祖母這兩天睡不安穩,你替我祖母把把脈,看該如何調理。”
崔元靖說話行事向來肆無忌憚,絲毫不覺得有什麽不妥或不禮貌。
祝妤君一時坐下不是,繼續站着也不是,她當然不可能聽崔元靖的,她在等老夫人或者大夫人發話。
“乖孫子,祖母沒事的,前兩天大夫才替祖母把過脈。”崔老夫人拍了拍崔元靖手背。
崔元靖決定的事情哪那般容易改變,“祖母,讓祝六替您把脈,她真有幾分本事。”
祝妤君眼中閃過一絲詫異,崔元靖總是對她大呼小叫、橫眉冷眼的,卻不想他能中肯地誇她醫術。
“這……”崔老夫人知道寶貝孫子的倔性子,于她而言不過是把脈,多把一次脈又不會少塊肉,她是在顧及祝家人情緒。
幾息間,祝妤君心裏有一番思量,往前一步,主動請脈,“小女願替老夫人診脈,只不知老夫人可信得過小女。”
“這孩子,也是個有趣的,上來吧。”崔老夫人一愣,很快又笑起。
祝老太太望着走到老夫人身邊的祝妤君,心提到了嗓子眼,她仍沒弄清楚六丫頭到底有多少能耐。
祝老太太心底是不願祝妤君入崔家人眼的,但面上還要露出欣慰的表情。
祝妤君扶着崔老夫人手腕,崔元靖在旁說道:“你仔細點,之前大夫替祖母診完脈說沒事,但我看他們全是庸醫,身體大好怎麽可能連續幾日睡不好覺。”
“崔公子放心。”祝妤君神情專注,頭也不擡地回一句。
崔元靖低下頭,恰好看見祝妤君欣長睫毛在白皙的臉龐上畫出淺淺扇影。
也許是被祝妤君的專注感染,崔元靖目光漸漸認真。
“老夫人平日是否偏好口味重的吃食,尤其是鹹的。”祝妤君問道。
崔老夫人點點頭,“是的。”
祝妤君又道:“老夫人不止夜間睡不安穩,偶還有頭暈、頭痛、頸部發緊發麻的症狀,而且容易疲勞,忘性也越來越大。”
崔老夫人面上閃過一絲驚訝,小丫頭說得倒準。
但那些症狀發生次數很少,少到她自己都忽略了,而且容易疲勞、忘性大,不是所有上了年紀的人通病嗎。
“祝六,你別賣關子,直接說我祖母身體怎麽了,該吃什麽藥。”崔元靖催促道。
“是眩暈症,好在不嚴重,我給老夫人寫張藥方子,照此方子先服用十日,十日後改服用平血通脈丸,平血通脈丸尋常藥鋪沒有,到時老夫人命人到外頭藥鋪多打聽打聽,除了服藥,最重要的是老夫人需忌口,改為清淡飲食,減少飯菜中鹽量,才是治本之方。”
祝妤君形容尚小,可目光中已有從醫者的仁善和堅持。
坐在下方的祝老太太皺眉思索,六丫頭說的平血通脈丸是什麽藥,她未聽說過。
崔老夫人一臉為難,“藥雖苦但能接受,可飯菜淡了,怎麽吃得下去。”
崔元靖板起臉,“祖母屋裏飯菜是太鹹了,孫兒每次陪您吃飯都是硬着頭皮吃的,以後祖母再吃那般鹹,孫兒是不陪您了。”
崔老夫人心疼地說道:“你這孩子,鹹怎麽不早說呢,祖母回去便吩咐廚房,往後鹽少放一半。”
“那還差不多。”崔元靖不以為意地聳聳肩,祝妤君卻察覺到他眼底閃過一絲笑意。
祝妤君朝崔老夫人躬了躬身,主動退回祝老太太身邊。
“安陽城多少有名的大夫都診不出老祖宗病症,六小姐小小年紀……真是厲害啊。”
二夫人誇贊道,只是語氣陰陽怪氣的,旁人聽着不禁多生出幾個心思。
“祝六的醫術傳于京城張老太醫,豈是那些庸醫能比的。”崔元靖道。
張老太醫的名頭報出來,崔老夫人和大夫人的神色微有幾分變化。
二夫人仍執帕子掩嘴笑。
崔老夫人神情很快恢複,說道:“辛苦祝六丫頭了,來人,将那串珠子拿來。”
下人很快捧上托盤,托盤裏是一條翠玉手串,每顆翠玉皆有桂圓大小,打磨得晶瑩透亮。
祝妤君垂首道:“晚輩不敢收。”
“祖母賞你了,你就拿着,別裝模作樣,手串算診費,省的說我們崔家占你便宜。”崔元靖抓過托盤,有些粗魯地塞到祝妤君懷裏。
祝妤君無措地看向祝老太太。
祝老太太勉強一笑,“長者賜不能辭,是老夫人的心意,你收下吧。”
說着祝老太太又看向崔老夫人,憂心地說道:“承蒙老夫人看重六丫頭,賜這般貴重禮物,只六丫頭年紀輕,行事膽大,那藥方子,老夫人還請府裏大夫看一看。”
崔老夫人眉毛一挑,“哦”
“祝家有不少醫館,知曉行醫用藥該謹慎。”祝老太太解釋道。
崔老夫人笑着點點頭,她聽孫子在耳邊念叨,以為祝六小姐的醫術多精湛,沒想到祝家人自己都還不相信。
大夫人見內堂靜默下來,笑道:“鼓聲響了,龍舟賽該開始了,三樓外的橋廊設有座椅,姑娘們別拘着,喜歡熱鬧的,上三樓玩去。”
“太好了,二姐,我們去橋廊吧,聽說榮親王府的畫舫駛出來了,不知道廷哥哥和郡主有沒有在畫舫上。”崔家三位小姐中年紀最小的崔雪蕊撫掌道,聽她的語氣,俨然與榮親王府很熟。
“姐妹們一起來吧。”崔二小姐看向崔元靖,“二弟可要同去。”
崔元靖目光掠過祝妤君,有一瞬間猶豫,思及一早與好友約在玉錦園碰頭,只能撇撇嘴,嫌棄道:“年年如此,有什麽可看的,我先去園子。”
“去園子也好,找你大哥,別亂跑和惹禍。”大夫人急忙交代。
“知道了。”崔元靖應一聲,一陣風似的出亭臺。
祝妤瑛和祝妤君随崔家姐妹去橋廊。
橋廊不愧為觀龍舟的上佳位置,除了比賽,河面和兩岸風光盡收眼底。
“三小姐、六小姐,來一起坐。”崔二小姐笑着招呼。
崔家二小姐崔雪薇不但生得花容月貌,而且氣質娴雅,待人溫文有禮,面面俱到,舉手投足間盡顯大家閨秀的風範。
除了崔雪薇,四小姐崔雪菡和五小姐崔雪蕊則不怎麽理會祝家人,別說聊天攀談,連正眼也欠奉的。
在她們看來,崔家是世家大族,祝家僅是不入流的商戶,若非祖母疼崔元靖,怎會請祝家人當上門賓。
祝妤瑛在崔家人身邊有幾分局促,祝妤君倒落落大方,自顧欣賞風景和龍舟競渡。
那河面上除了龍舟,王府的畫舫亦頗顯眼,畫舫的菱花格大扇窗隐隐約約透出幾個不真切的人影。
祝妤君發現畫舫沒有跟随龍舟,僅在河上晃了晃便靠岸,停在玉錦園南門不遠的小碼頭。這幾天回老家了,蠢作者又是個手殘,沒法加更,只能一章多些字數,愧疚ing
親們若嫌追文辛苦,可以攢兩天再一起看哈,只是千萬別攢忘記了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