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少室山來仙峰。

山中輕霧缭繞, 枝葉垂綠, 雛鳥清啼,此起彼伏,對許多人而言,又是一個平平無奇的清晨,但對賀僖而言, 卻又是一天痛苦的開始。

因為寅時剛過沒多久, 連雞都還沒睡醒, 他就被叫起來, 在院子裏打坐, 紮馬步,練拳,站梅花樁,直到天色大亮, 才從梅花樁下來,此時早已餓得前胸貼後背, 整個人死狗一樣癱在地上, 只剩翻着白眼喘氣的份了。

“住持師兄,萬事貴在堅持, 快起來,咱們還有一套掌法沒練呢?”

一張粉嫩小臉在他上方出現。

賀僖哀嘆一聲,捂住臉:“好師弟,你就讓我休息一日吧!一日就行!”

明塵嚴肅道:“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金石可镂!”賀僖只恨自己沒能生出四只手,這樣才好兩只捂臉,兩只捂耳朵,“我說師弟,這句話我已經聽你說了不下一百遍了,你看我都能倒背如流了,镂可石金,舍不而锲!”

饒是可愛的明塵小和尚,都不由得翻了個白眼。

其實他也不是很明白,為什麽師父臨終之前,一定要這位剛剃度沒多久,甚至還背不全一本佛經的師兄來當住持,但師父做任何事情都是有道理的,他相信自己終有一天能夠明白師父的用意。

所以他一直遵照師父留下來的遺言,盡心盡力輔佐師兄,為了以後的佛門光大而努力。

奈何這位師兄……

賀僖直接在地上打起滾,完全沒有一寺住持的氣度。

明塵只好道:“練完這套掌法,我們就能吃飯了,師兄不是最喜歡吃飯的嗎?”

賀僖賭氣道:“不喜歡了,每日不是腌菜就是稀粥,我腹中早就半點油水都沒有了,我想下山!”

明塵道:“師父臨終有言,只要師兄能通讀三本佛經,并将師父留下來的那幾本游記浏覽完畢,就可以下山了。”

提起這個,賀僖又一次想捂上耳朵裝作沒聽見。

老和尚年輕時去過許多地方,甚至還離開中原,最遠時曾在天竺逗留,他的游記裏除了記載自己拜谒過的佛寺之外,寫得最多的,莫過于各地風土人情,山川地形,賀僖簡直如獲至寶,看得廢寝忘食,如今都快把厚厚幾大本看完了,自然不可能厭倦。

但讓他頭疼的是那幾本佛經,賀僖現在基本上是看三行就能睡着,要是小和尚明塵在他面前念給他聽,他估計能聽個半盞茶功夫,然後同樣是坐在蒲團上打瞌睡。

明塵念多久,他就能睡多久——怪不得小和尚如此痛心疾首。

賀僖也懷疑自己實在沒有慧根,當初若不是一時心軟,答應老和尚的邀約,那麽現在他也就不用成天在這裏稀粥配腌菜,還要看讓人昏昏欲睡的佛經。

想及此,他就為自己的一失足成千古恨而悲從中來,忍不住一把鼻涕一把淚。

“嗚嗚,我不想修佛了,我想回家,我想我爹……哦算了,我想我的哥哥們了!我想念長安的臊子面!我想念文姜的酒釀丸子!”

明塵被他的哭聲驚住了。

見賀僖哭得可憐,明塵摸摸賀僖的腦袋,臉上竟有種對待無理取鬧的小童的慈祥:“師兄要是看不懂,我可以給師兄講解。”

賀僖狐疑瞅他:“你小小年紀,看得懂佛經?”

明塵點點頭:“以前師父講過,我都記住了,雖然不是每一句都懂,但師父說,等我長大,慢慢就能悟了,師父還說,如果我們想聽大和尚講經,可以去少林寺那邊,他們每逢初一十五有法會,周圍大小寺廟的僧人,都可以前往。”

賀僖眼前一亮:“這麽說,少林寺的齋飯也都向我們開放了?”

明塵:“對啊。”

賀僖一骨碌爬起來:“那我們趕緊把掌法練完,今天正好十五,中午還能趕得上他們的素齋!”

明塵:“……”

他不禁仰起頭看着天空,心道師父啊師父,您老人家特地為我送來一位師兄,是為了磨砺考驗我,讓我以後能夠當上一代高僧嗎?

賀僖催促他:“師弟,你愣着作甚,快點演示一下起手式,我有些忘記了!”

明塵憂傷地默默嘆了口氣,認命擺出掌法架勢。

……

先帝有好幾個姐妹,義陽大長公主是其中最受寵愛的,她不必遠嫁,更不必和藩,她這一輩子都在長安,鮮衣怒馬,榮華富貴,旁人都說她命好,除了婚事上有些不順。

義陽大長公主下嫁鎮遠侯,在當年許多人看來是天作之合,男女雙方年齡相差三歲,驸馬又是一表人才,英俊潇灑,李家縱然還算不上當世門閥之一,但鎮遠侯的祖母,據說正是前朝公主,如此血統淵源,與義陽大長公主可謂金玉良緣。

婚後夫婦二人的确也過了好幾年“只羨鴛鴦不羨仙”的日子,長安處處可見他們的俪影,但好景不長,不知從何時起,義陽大長公主開始減少回鎮遠侯府的次數,後來就索性住在公主府裏,不再回去,夫妻倆漸行漸遠,最終相敬如冰,前些年老鎮遠侯去世之後,大長公主也沒有搬回侯府。

這樁往事,京城有些年紀的,基本都知道,李遂安也是從母親口中聽說。

她還聽說之後驸馬光明正大納了妾室,大長公主也不過問,更沒有進宮訴苦,但沒有人知道大長公主與驸馬是因何事而疏遠鬧翻的,據說連先帝也曾親自将大長公主找過去調解,最終也沒問出什麽來,只得不了了之。

傳言沸沸揚揚,其中被人猜測得最多的,無過于驸馬,也就是老鎮遠侯瞞着公主養了外室,也可能是在成婚之前就認識了的女子,甚至還有了私生子,被公主發現,夫妻關系自然完全破裂,但公主仁厚,沒有向先帝告狀,就這麽與驸馬不冷不熱地過日子。

李遂安不知道這種猜測是真是假,但她從小親眼所見,祖母與祖父之間的确并不親近,她曾好奇過,也仗着自己被祖母寵愛,大着膽子問過,但從來沒有得到過回答。

直至今天。

她扶着義陽大長公主的手,在花園中散步,撒嬌似地希望祖母出面,打消她父親的主意時,大長公主主動問她:“你知道當年,我與你祖父為何會形同陌路嗎?”

李遂安一愣,心跳不自覺加速,這個答案,她一直很想知道。“為什麽?”

滿頭銀發,不減雍容的義陽大長公主道:“因為當年,你祖父差點做錯一件大事。”

為尊者諱,李遂安本來不該妄議去世長輩,但她仍舊忍不住問:“祖父在外頭……真有人?”

義陽大長公主搖搖頭,不置可否,只道:“因為那件事,我搬出侯府,不肯再回去住,連帶你父親,我也鮮少過問,以致于如今他早已獨當一面,但我們母子的關系,卻依舊疏離。他雖然對我畢恭畢敬,孝順有加,但心裏卻有自己的主意,絕不是任由我擺布的。”

李遂安噘嘴:“但我不喜歡紀王!為什麽非要嫁給他,別人不行嗎?”

義陽大長公主不答反問:“你若不喜歡紀王,又想嫁給誰?”

李遂安低下頭,支支吾吾,半晌方輕聲道:“安王。”

義陽大長公主蹙眉,似是意外:“你喜歡安王?喜歡他什麽?我以為你會說興王。”

李遂安:“興王只知打打殺殺,武夫一個,安王足智多謀,幾番立下大功……阿婆,您從小就與我說張子房諸葛亮那些人的掌故,我覺得,安王就像是這樣的人,活生生從典故裏走出來。”

義陽大長公主搖搖頭:“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他,單從安王幾番親自出手打人來看,他就絕不是什麽張子房諸葛亮。”

李遂安待要說什麽,大長公主拍拍她的手,語重心長:“其實,我本想讓你嫁給興王。”

聽見這句話,李遂安不由張大嘴巴。

大長公主道:“但這并非我的初衷,原先最開始,我希望李家與周家結親,讓你嫁給周相的幼子,周家門第清貴,是再好不過的選擇,但後來先帝賜婚樂平公主,我便不好開口。後來,我又讓人去探張家的口風,誰知張家立馬婉拒了,當時我便知道,讓你嫁給世族這一條路,走不通了。”

她嘆了口氣,憂心忡忡:“其實也怪我,本想彌補對你父親的疏忽,從小将你接過來親自教養,卻縱得你随心所欲,落在重視門第的世族眼裏,自然多了一個拒絕的借口。”

李遂安想起賀融拒絕自己時說的話,眼眶不由紅了:“難道在世人眼裏,我真有那麽可惡嗎?既然如此,為何您還要讓我嫁給興王?”

大長公主笑了一下:“你在我心目中,自然是最可愛的,可我是你的阿婆,那跟外人怎麽一樣呢?你是公主的孫女,就該有金枝玉葉的樣子,就算驕縱一些,只要無傷大雅,那也不妨事。既然你的婚事,世族這一條路走不通了,那就只能走另外的路子,那些毫無家族底蘊的寒門子弟,将你嫁過去,唯恐委屈了你,而且一旦有事,他們非但不能給你提供任何庇護,反而會連累你。那就只剩下皇子妃一途,所幸當今陛下有好幾位适齡的皇子,倒也并非難事。于是我就入宮,和陛下提了此事。”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