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皇家有女30

030

李沄到梨花苑的第一天, 收獲頗豐。

到了晚上的時候,槿落和秋桐指揮着侍女們幫她整理被鋪,又讓人端了熱水上來給她洗漱。

李沄乖巧地伸出爪子,, 讓給槿落幫她擦手。

小公主的手還是幼童的手, 肉肉的的五指上,粉色的指甲被修剪得十分精致。

槿落動作溫柔地幫小公主擦手,輕聲說道:“長公主讓奴和秋桐留下, 只是問了一下賀蘭小娘子和周國公的事情, 其他事情, 倒是沒有多問。”

李沄“哦”了一聲,看了看屋裏, 沒見庫狄氏。

“庫狄呢?”

母親不放心槿落和秋桐陪她出宮, 所以特別讓庫狄氏陪着一起。如今大晚上的, 卻不見庫狄氏,倒是有些奇怪。

槿落微笑,“庫狄姐晚上的時候去了長公主的院子一趟, 後來又找了兩個機靈的侍女, 讓她們到忘憂堂玩去了。”

李沄點了點頭, 賀蘭氏和其餘的兩個小娘子被安排在忘憂堂。

槿落說庫狄氏讓兩個機靈的侍女去忘憂堂玩,大概就是去打聽消息,和留意一下忘憂堂的風吹草動的。

宮裏宮外, 想要知道什麽小道消息, 都是這樣。機靈的人會讨人喜歡, 去到哪兒都能說得開。侍女們最大的消遣,不過是在私下聊天的時候,吐槽一下自家小娘子脾氣如何,各自交換一下自家小娘子的一些八卦。

自以為只跟人交換的是秘密,卻不知道風已經吹過了整片森林。

李沄揉了揉眼睛,懶懶地歪在身後的大迎枕上,“庫狄回來後,你讓她來一下。”

槿落看着已經換上一身白色中衣的小公主,拿起旁邊的小毛毯蓋在她身上,“公主稍候,奴這就讓秋桐去找庫狄姐來。”

Advertisement

秋桐去找庫狄氏的時候,庫狄氏剛好到玉蘭堂的大門,聽說小公主找她,忙不疊地去了內室。

李沄見到了庫狄氏,笑着指了指卧榻一側,“庫狄,你坐。”

庫狄氏扶着李沄躺下,幫她蓋好了被子之後,便在床榻的外邊側坐下來。

李沄雙手拉着被子,露出一雙漂亮的大眼睛,“庫狄,我聽槿落說,城陽姑姑找你了。”

庫狄氏聞言,清麗的臉上頓時湧現笑意。

庫狄氏對于李沄來說,意義或多或少都有些不一樣。

她到來這個世界的第一眼,看到的人既不是父親,也不是母親,而是庫狄氏,庫狄氏一直為母親所信任。

李沄還知道,在歷史上,庫狄氏是儒将裴行儉的夫人,在裴行儉去世後,又被母親召入宮中。

庫狄氏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華陽夫人。

如今裴行儉的夫人姓陸,是兵部尚書的嫡女,聽說如今身體已經不太好,看遍了名醫都沒有良方。或許過不了多久,陸氏就會去世,而庫狄氏就會被母親放出宮去,給裴行儉當續弦夫人。

這些事情,李沄都記得的。

一個胡人出身的舞姬,能讓母親将她嫁給大名鼎鼎的儒将裴行儉,她所擁有的,也并不僅是出色的舞技。

庫狄氏目光溫柔地看向李沄,聲音裏含着笑意,“公主想知道什麽?”

李沄嘻嘻笑着,“庫狄讓我知道什麽,我就想知道什麽。”

皇後殿下總說,小公主是個小機靈鬼,心裏的鬼主意次層出不窮。

庫狄氏對皇後殿下的話,是深表贊同的。

這個被聖人和皇後殿下寵愛的小公主,委實擔得上早慧二字。

“長公主找奴,是因為白天之時公主與她說了周國公兄妹之事。長公主說茲事體大,周國公兄妹又是皇後殿下的親人,她與皇後殿下雖是姑嫂,但這兩年她在洛陽養病,少了與皇後殿下走動,對許多事情不了解,便叫奴過去問一問情況。”

李沄眨了眨眼,啊了一聲,“原來是這樣啊。”

說起來,城陽姑姑的心思也是真的缜密。

聽說了賀蘭敏之膽大包天、居然對未來的太子妃生出非分之想的事情,并不急着做什麽,而是找了庫狄氏去了解情況。

如今宮裏宮外,誰不知道母親身邊的紅人是庫狄氏。

賀蘭敏之平日風流放蕩,母親平時定有耳聞,但從不幹涉。如今膽大包天,要把主意動到未來的太子妃頭上,雖有苗頭,但并未坐實,也不宜輕舉妄動。

城陽姑姑找母親所信任的庫狄氏去了解賀蘭敏之和賀蘭氏的事情,也是一個表态.

既然是母親娘家的人,她便将事情在母親信任的人面前攤開了說,省得到時候賀蘭敏之闖出什麽禍事來,母親還以為是城陽姑姑對她娘家人看不順眼,搞特別針對。

李沄想,城陽姑姑可真是聰明又周到。

“公主,您除了聽到賀蘭娘子說周國公肖想未來的太子妃之外,還聽到旁的事情嗎?”

“我還聽到賀蘭姐姐說,她還想進宮。她這次來梨花苑,本來是要想辦法讨好城陽姑姑,讓城陽姑姑替她想辦法進宮的。嘻嘻,這事情我沒告訴城陽姑姑哦。”

庫狄氏看着小公主那彎着大眼睛的模樣,心情似乎也被她感染了一般。

“公主做的對,有的事情,本就不該什麽都對旁人說的。”

李沄皺了皺鼻子,十分臭美地問道:“庫狄,我挺聰明的,對吧?”

庫狄氏笑了起來,“對,公主向來都是最聰明的。”

***

一輪明月高高地挂在紫黑色的天空。

小公主已經睡着,庫狄氏從內室出來,叮囑了守夜的秋桐幾句話後,便離開了。她走出院子,如水的月光灑在青石板的路上,路上像是鋪上了一層淡淡的瑩白。

賀蘭敏之對未來的太子妃楊玉秀有不軌之心。

賀蘭娘子入宮之心仍舊不死。

韓國夫人的這對兒女,怎會如此不讓人省心?

庫狄氏想了想,轉而回房寫了一封信,三更半夜的,她就将信件交給了随行的羽林軍之首蘇子喬。

半夜被人從床上挖起來的蘇子喬看着遞過來的信件,平日器宇軒昂的青年此時頂睡眼朦胧,語氣自然也不會很有耐性,“庫狄大娘,你該不會是讓我半夜三更找個兄弟給你送信吧?”

就不說長安大街夜間禁宵,這會兒連城門都緊閉着呢!

庫狄氏淡瞥了蘇子喬一眼,似笑非笑的語氣,“這是公主臨睡前特別寫給皇後殿下的,你敢兒戲?”

——這是小公主寫的啊!

蘇子喬聞言,瞌睡蟲頓時跑光光。

青年還沒忘記自己此行的目的,聖人說了,除了要保證公主的人身安全之外,只要是公主的要求,都盡可能地滿足。

不過是送封信而已,多大事!

蘇子喬立正站好,恭敬地雙手接過庫狄氏手裏的信件,正色說道:“庫狄大娘,您放心。等明日城門一開……不!某這就讓兄弟起來,帶着信件到城門口等着,等城門一開,就立刻将信件送進皇城去!”

庫狄氏瞅了蘇子喬一眼,轉身,飄然離去。

蘇子喬看着庫狄氏那姣好的背影,站在原地片刻,然後轉身,找人送信去了。

***

太平公主的儀仗到了梨花苑的翌日,城陽長公主說晚上在梨花苑的松鶴堂設宴,到時候小公主也會到松鶴堂。

貴夫人和小娘子們聽說了,心中既興奮又好奇。

太平公主是聖人和皇後殿下最寵愛的孩子,聽說早慧,性子活潑伶俐,有許多從未見過太平公主的小娘子們都聚在了一起,興高采烈地讨論着晚上的事情。

在忘憂堂一隅,賀蘭氏也在跟楊玉秀在院中談笑。

楊玉秀坐在秋千上,秋千一蕩一蕩的。

賀蘭氏站在旁邊的一株杏花樹下,看着面上笑容燦爛的楊玉秀,笑道:“秀娘如今是越來越美了,難怪我姨母和聖人對你青眼有加,要将你選入宮中當太子妃。”

楊玉秀聞言,原本懸着的腳放下,腳落實地,原本一蕩一蕩的秋千頓時靜止。

少女笑睨了賀蘭氏一眼,聲音有些微嗔,“賀蘭姐姐怎麽又在取笑秀娘?若說美,誰能比得上賀蘭姐姐?”

賀蘭氏一怔,擡手輕觸自己的臉龐,神情有些落寞,“可美又有什麽用?”

或許就是因為她長得美,皇後姨母生怕她搶走了聖人的溫柔和寵愛,才不讓她進宮。

楊玉秀抿着嘴笑,“怎麽沒用?我的二兄素來仰慕賀蘭姐姐,特別求父親去向周國公提親。周國公不是都已經答應了我家的提親了麽?”

賀蘭氏:“……”

賀蘭氏想起這事情,心裏就惱火。如今看到楊玉秀,內心更是氣得不輕。

楊玉秀是外祖母的娘家之人,國公府和楊家是有走動的。

只是外祖母和母親在世時,本是計劃要将她送入宮中服侍聖人的,因此她對楊玉秀這些人也很看不上。等她入宮之後,這些人都會趕在來巴結她和阿兄,何必将他們看在眼裏?而且那時的楊玉秀,雖是美人坯子的模樣,尚未有如今的風華。

自從母親和外祖母去世,她為母親守孝,又不能進宮,整個人做什麽事情都沒精打采,才藝也疏于練習。

等到楊玉秀路被選為太子妃的消息一傳出來,她才發現,從前容貌和才藝都稍遜自己的楊玉秀,如今都已趕超了自己。

賀蘭氏心中十分不是滋味,面上卻笑着與楊玉秀說起了當今的太子殿下。

賀蘭氏從前是經常見到太子殿下的,而楊玉秀只是遠遠見過一兩次。

說起太子殿下,即将要成為太子妃的楊玉秀卻不見羞怯,眼角眉梢都是喜悅和期待。

賀蘭氏取笑她:“秀娘,旁人都說女子出嫁前,心中都會覺得害怕。宮中規矩又多,可不比你在家裏自在,你怎會如此期待?”

楊玉秀聞言,原本放在地上固定着秋千的腳稍一用力,靜止的秋千就又蕩了起來。

“我聽父親說,太子殿下是謙謙君子,為人善良仁厚。去歲的時候,太子殿下為逃亡士兵的家屬求情,朝野上下對他一片稱贊,說太子仁德,大唐未來可期。如此善良出色之人,我有幸能被選在他的身邊,是三世修來的福分,因此實在擔憂不起來。”

楊玉秀的嘴邊噙着一抹笑,聲音溫柔悅耳,說起太子李弘時,仿若那個俊秀的青年,便是她放在心尖的人。

賀蘭氏看着楊玉秀的模樣,心中越覺得自己處境不堪。

原本美貌與才藝都不如她的楊玉秀,即将要入宮嫁給她所喜歡的皇太子。可是她呢?心中喜歡着聖人,卻不能入宮,還要被阿兄逼着嫁給楊家二郎。

賀蘭氏走到楊玉秀身後,一邊幫她推秋千一邊說道:“秀娘,今晚長公主設宴,與我一起在忘憂堂住的兩個小娘子,在梨花苑有其他的朋友,她們說今夜用過膳後,便要跟朋友一起秉燭夜談,不回來忘憂堂了。我們也許久不曾秉燭夜談了,不如你今夜便到忘憂堂來陪我吧。”

楊玉秀聞言,不疑有他,笑着說好。

賀蘭氏一聽她說好,豔麗的臉上露出一個充滿了惡意的笑容。

而此時,李沄正帶着槿落秋桐等人站在圍牆外。

春日的陽光灑落,周圍繁花盛開,牆內少女毫不設防的笑聲如珍珠落玉盤。

上官婉兒看向李沄,“公主,不進去嗎?”

李沄搖頭,“不進去了。”

本來是想進去看看賀蘭氏昨晚有沒有被吓得睡不着的,如今看來,昨天的事情對賀蘭氏似乎沒什麽影響。

這個滿腦子風花雪月的賀蘭氏,搞不好還會弄出什麽幺蛾子出來。

李沄轉頭,沿着來時的路回去。

楊玉秀的笑聲在她身後漸行漸遠。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