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皇家有女45
045
蘇子喬坐在一匹毛色發亮的黑色駿馬之上, 回頭看向長安城。
藍天白雲之下,城樓巍峨。
旁邊穿着甲胄的英國公李績看着前方,目不斜視地沉聲問道:“太子殿下和太平公主還沒回宮嗎?”
蘇子喬的目光落在遠處的瞭望臺上,在瞭望臺上, 穿着一身常服的太子殿下李弘和太平公主站在那兒, 一動不動。
一大一小,看着遠行的軍隊似乎是看成了望軍石。
蘇子喬:“還沒呢。”
蘇子喬本以為李沄說要為他送行,只是一時興起, 随口說說而已。畢竟, 小公主生性活潑愛玩, 胡扯的時候也是面不改色, 很容易令人分不清楚她是說真還是說假。
一般情況下,蘇子喬心中是有數的。
然而這次小公主跟着太子殿下一同前來送行, 是真的出乎他的意料。
李績側頭, 看向他身旁的青年。青年穿着甲胄, 身材挺拔而修長, 騎在駿馬之上, 是個潇灑少年郎。
青年的佩劍本無劍穗,見完了太平公主之後, 佩劍上便系上一根劍穗。
想來那是太平公主送給他的。
李績笑道:“太子殿下前來送行已是令某受寵若驚,卻沒想到太平公主也來了。”
蘇子喬又回頭看了一眼瞭望臺,小公主和太子殿下還在。
青年的臉上露出一個淡淡的笑意, 像是跟英國公拉家常似的說道:“公主年幼, 活潑愛玩, 終日待在宮裏也會覺得悶。前些天公主還與子喬說,早就仰慕英國公行軍打仗之能,就是十分遺憾沒能與您說上話。今日能與太子殿下一同前來為國公送行,她心中定是十分歡喜。”
Advertisement
鬓發已如白霜的李績聞言,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
英國公如今已經年過八旬,這些年來摸爬打滾,什麽樣的事情沒見過。
蘇子喬的話一聽,便是在奉承他,可偏偏這奉承,還不是為他自己說的。
但是李績對蘇子喬并不反感,這個孩子的事情,他是聽說過的。從前蘇定方還在世的時候,幾個武将湊在一起喝酒,除了說說打仗之事,便是拉拉家常了。
說起這個小兒子,蘇定方總是既愧疚又頭疼。
愧疚的是蘇子喬小小年紀就被他扔給了裴行儉,天天在西域吃沙子。頭疼的是,蘇定方此人當不了慈父,只能黑着臉當嚴父,蘇子喬自幼便被他強迫着習武,年紀大了一些就跟着裴行儉到軍隊去了,父子之間并沒有多少相處的時間,就連父子情深都無從談起。
可誰能想到,就是這個孩子,如今竟長成這般器宇軒昂的模樣,還頗受聖人看重呢?
李績捋着胡須,樂呵呵地說道:“太平公主是被聖人和皇後殿下放在心尖上的人,她若是想要天上的月亮,聖人保不準都會叫人搭了梯子去為她摘下來。今年正旦之時,文武百官全在紫宸殿同歡,太平公主便是跟着皇後殿下一同出來的,若是她想要與我說上話,何必等到今日?”
英國公的言下之意便是——
小夥子,想要哄老人家開心,也得看對象啊,我又豈是你能随便忽悠哄騙的?
蘇子喬也不臉紅,青年那雙漆黑的眸子帶着幾分笑意,“英國公既然早就知道了,何必拆穿子喬?但公主确實時常提起英國公和裴将軍等人,說正是因為有将士們在邊關死守國門,才有今日大唐子民的安居樂業。”
李績聞言,不由得有些驚訝。
看向青年,青年眼中神色十分真摯。
出身天家的小公主,貴不可言。即便是早慧,心肝比旁人多出好幾個竅,大概也不能體恤邊關的将士之苦。想來也是聖人時常提起這些事情,小公主耳濡目染,才會将邊關将士放在嘴邊。
這麽一想,李績又覺得自己這趟出征讨伐高麗,渾身充滿了勁兒。
他雖然已經年過八旬,但老當益壯,還是能為大唐、為聖人做些事情的!
蘇子喬再度回頭,瞭望臺上兩個人影已經變得很小,很快就要看不見了。
等他回長安的時候,調皮愛玩的小公主又會變成什麽模樣呢?
***
李沄和李弘還站在瞭望臺上。
英國公李績是太子少師,如今老師要離開長安,去讨伐高麗。身為學生的太子殿下來為老師送行,沒毛病。
本來嘛,太子殿下日前已經到了英國公的府邸去為老師送行,臨行贈言都說完了,祝願老師早日得勝歸來的墨寶也寫好送給老師了,誰知前天的時候阿妹忽然跑到了東宮去找太子阿兄。
李弘從十一歲開始,就被父親安排開始聽政,處理政事。
有時候父親頭疾發作用藥,不能處理國事之事,都是由太子監國。
也就是說,太子李弘很忙,不能像其餘的幾位皇子一樣經常陪阿妹玩。阿妹平日也很懂事,見太子阿兄大多數是在母親的清寧宮或是父親的長生殿,極少去東宮找他。
當然,太子殿下生病卧床不起的時候,阿妹倒是常去找阿兄玩。
阿妹是這麽跟太子阿兄說的:“太子阿兄自個兒躺着,多無聊啊。太平一個人在丹陽閣也着急,你無聊我也着急,我們一起做個伴不好嗎?”
太子殿下聞言,哭笑不得。
可前天太子殿下很忙,也沒生病,阿妹就噠噠噠地跑來了,還沒進門呢,就聽到她喊“太子阿兄”的聲音。
本來手裏還拿着毛筆寫字的李弘默默的将毛筆放下,站在窗戶邊上。
人才站好,阿妹就像是一只蝴蝶似的跑進了來。
李弘眉頭微蹙,輕咳了一聲,“阿妹,你今年又長大一歲的,不能總是在宮裏橫沖直撞。”
小公主一怔,然後就站在太子阿兄的前方。
粉妝玉琢般的精致人兒,神色無辜地站在房中的空地上,歪着小腦袋瞅向太子阿兄。
李弘:“……”
他也有好些時日沒見到阿妹了,每次去清寧宮給阿娘請安的時候,阿妹都不知道跑哪兒玩去了。
如今見到阿妹,仍舊是那粉嫩嫩的可愛模樣。
李弘對這個阿妹本來就十分疼愛,端起說教的架子沒一會兒,就被阿妹的模樣萌化了。
李弘擡手,拳頭抵了抵鼻子。
父親身為一國之君,對阿妹都毫無原則。
他是長兄,跟阿妹感情又好,何必對阿妹那麽苛責呢?
這麽一想,太子殿下決定順從內心的願望,蹲下,朝李沄張開手臂。
“阿妹,過來。”
原本怔在原地的小公主頓時展開笑顏,撲進了太子殿下的懷裏。
還不等李弘問阿妹怎麽會今日過來,李沄就抱着太子阿兄的脖子,跟太子阿兄說:“後天英國公要出征去讨伐高麗了。”
李弘點頭,“嗯,不錯。”
沒想到阿妹也會關心這些事情,太子殿下心裏有些欣慰。
李沄又說:“子喬也會跟英國公一起去哦。”
李弘抱着阿妹站起來,帶她走出書閣。
“對,子喬也會跟英國公一起去。”
“太子阿兄的老師要出征,你不要去送送他嗎?”
李弘腳步一頓,看向被他抱在懷裏的阿妹。
李沄雙手扶着太子阿兄的肩膀,眨眼。
“子喬是我喜歡的侍衛,雖然他現在要跟英國公去打仗了,可還是我的侍衛啊,我想去為他送行。阿耶說,太子阿兄如果要去給英國公送行的話,我可以和你一起去。”
所以阿妹難得來東宮一趟,不是因為想念太子阿兄,而是因為她要給蘇子喬送行。
李弘心裏拔涼拔涼的。
李沄一雙大眼睛望着太子阿兄,模樣有些可憐兮兮的,“太子阿兄,你不去送一下英國公嗎?”
李弘:“……”
李弘微笑,擲地有聲地說道:“送!當然送!”
于是,今日天還沒亮,太子殿下就起來了。
才起來換好了常服,宦官就來說:“太平公主已經和周王一起等着太子殿下了。”
李弘一怔,阿妹來是因為要送子喬,三弟來是要幹嘛?
李弘心中狐疑着,走到了寫着東籬下的大門前。
李沄穿着一身小郎君的常服,嬉皮笑臉的李顯不知道跟她說了什麽,把她逗樂了。
小公主一邊笑着一邊伸手戳了戳李顯的臉。
李弘雙手背負在後,輕咳了一聲。
兩個小家夥回頭,喊了一聲太子阿兄。
李弘“嗯”了一聲,目光落在了三弟李顯的身上。
李顯迎着李弘的視線,一臉讨好的笑,“太子阿兄,我怕太平出宮會累着您,所以特別陪你們一起出宮。”
李弘:“……”
如果他沒記錯,今天這位三弟是該要去崇賢館上課的。
李顯見太子阿兄不說話,急了,連忙朝阿妹使眼色。
李沄見狀,臉上梨渦清淺,用那軟糯的聲音跟太子阿兄說道:“三兄今天頭疼,說只要能跟太平一起出宮就會好。他跟阿娘說了,回宮後會把所有的功課都寫完。要是寫不完,罰他半個月不許吃肉。”
李弘聞言,臉上神情十分的一言難盡。
阿娘對三弟未免也太放縱了些。
但既然阿娘都同意讓三弟出宮了,阿耶那裏自然也是沒問題的。要是有問題……大概就是李顯從半個月不許吃肉變成一個月不許吃肉的問題。
于是,李弘就帶着三弟李顯和阿妹太平出宮了。
三人沒擺什麽太子儀仗和公主儀仗,只是帶了一隊同樣是穿着常服的羽林軍出城了。
周王李顯手裏還拿着一只用草編成的蛐蛐,他看着站在前方的李弘和李沄,忍不住說道:“太子阿兄,阿妹,你們都看了好一會兒了,還沒看完啊?”
李弘雙手背負在後,風将他的衣服吹得鼓起。
太子殿下望着前方,頭也沒回,用春風化雨似的語調回答:“沒看完,我還能看到老師和子喬的背影呢。”
李顯一聽,湊上前去朝東邊看了看,那麽多人,怎麽能看到哪個是蘇子喬和英國公?太子阿兄怕不是在騙他!
李沄看着那逐漸走遠的身影,有些惆悵地說道:“也不知道子喬什麽時候能回來。”
李沄不說還好,一說李顯就想起了剛才阿妹送給蘇子喬的劍穗,那根劍穗,可是當初他的師父親自念經開光的,據說師父佛法無邊,他開光的法器也是法力無邊的。那根劍穗他都舍不得用,阿妹居然把劍穗送給了蘇子喬!
李顯幽幽地看了李沄一眼,十分不是滋味地提醒她,“阿妹,你剛才送給子喬的,是當歸。”
李沄:“我知道呀。”
李顯用拳頭捶着自己的小心肝,痛心疾首地說道:“知道你還送給子喬?難道你忘了當初三兄把當歸送給你的時候,內心是多麽地不舍嗎?!你怎麽能将三兄送給你的東西,送給旁人呢?”
李沄神情無辜地眨了眨眼,“可三兄送給我的東西,就已經是我的東西了。既然是我的東西,我當然是可以決定将它送給什麽人的。”
李顯:“……”
阿妹說的好像很有道理!
李沄看着三兄的模樣,笑了笑,轉而又看向那浩浩蕩蕩向東邊行走的大軍。
英國公李績在歷史上是有善終的。
可是蘇定方的兒子,李沄只看到有提到過他的長子蘇節慶官位到幾品,卻從未看到過有關蘇子喬此人的記載。
嘆息,公主喜歡信任的侍衛,在歷史上甚至不配擁有名字。
不知道此行讨伐高麗,子喬會怎樣,他能平安歸來嗎?
想起青年在臨行前,還特別跟小公主說:“公主放心,子喬此行雖然是去打仗的,但若是有時間,定會去給您挖幾棵人參回來。”
李沄原本準備了一大堆的離別的話要跟蘇子喬說的,誰知醞釀了半天的情緒,被蘇子喬的一句話弄得蕩然無存。
……挖幾棵人參回來也挺好。
小公主默默地瞅了子喬一眼,拿出了當歸劍穗給蘇子喬,“這根劍穗,是由護國寺的玄奘大師親自念經開光的,說能保佑人平安康泰。雖然如今大師已經圓寂了,但是他佛法無邊,即便是到了西方極樂,也會保佑子喬的。子喬,你答應我,一定要活着回來。回來的時候能多帶點人參當然好,沒有也沒什麽關系,只要你能平安回來長安,我不會計較你有沒有送人參給我的。”
李沄說的一本正經,也難為蘇子喬聽得神情肅穆,聽完之後,還朝小公主抱拳,沉聲說道:“公主放心,子喬會回來的,人參也會有的。”
旁邊的太子殿下和周王李顯聽着兩人的對話,一臉快聽不下去了的神情。
李沄卻沒多在乎兩位兄長的神情,她只是在想,以後不管父親再給她怎麽出色的侍衛,都不會有像子喬這樣好的。
小公主嘆息,拍了拍手掌,便有人端上了兩個杯子。
李沄本想裝逼一回,讓人都倒滿酒的,誰知蘇子喬卻說:“公主不宜喝酒,不如以水代酒吧?”
于是,本該是送行酒,又變成了送行水。
李沄親自拿起其中一杯遞給蘇子喬,蘇子喬蹲下,與李沄平視。
只見青年漆黑的眸子深不見底,他接過杯子,主動與李沄手中的杯子相擊。
青年含着笑意的聲音在李沄的耳畔響起——
“公主放心,子喬一定會凱旋歸來的。”
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