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過了二十三, 毛毛和林林他們又來上課了。他們的進度有些快, 三字經已經能夠熟練背誦下來了。
周煜專門用了一堂課的時間,給他們聽寫,效果還算是不錯的, 除了一些特別難的字,其他的他們都能寫得出來。
其實, 周煜知道, 兩兄弟回家後, 一直有用沙盤在練習寫字。只是看着收起來的紙張,周煜覺得他這老師當得有些不合格,連筆畫順序什麽的都沒有教。
“今天我們不學新的知識了,來教你們練習書寫, 首先,你們得将筆畫弄懂。”
“第一個,我們要知道, 有幾個筆畫……”
周煜自己覺得這是最難的部分了, 當初他學這些也花了很多時間。
周煜一連教了兩天, 財把他們的筆畫順序給糾正過來,還好,他們還沒上幾天學, 算是還好糾正的。
很快就到了除夕, 周煜給他們停了五天的課,讓他們玩到正月初三再過來。
年貨什麽的,除了一些糖果, 其他的沈劉氏早就在村裏置辦好了,比如說雞鴨魚肉,她提前幾天就在村裏訂好了,直接捉回來關在院子裏,等到了日子再殺。
臘月二十九,是周煜他們的團圓飯,一些食材昨天就準備好了,二天只要加工就好,因為沈青溪他爹去了,也就不用跟沈大伯家吃團圓飯。
也就自己人吃一吃,也算過去了。
下午的時候,周煜不知道摸去了哪裏?回來的時候搬了一大車的炮仗。
“阿婿,你怎麽買這許多回來?随便買點兒回來意思意思一下就行了。”
周煜不在意的說:“我們那個地方有個說法,放的越熱鬧,來年掙的越多,再說了,過年就是要熱熱鬧鬧才好好。”
這邊的炮仗一直放到了半夜,人們也不嫌棄這裏偏僻了,好多人都跑來看熱鬧,很快,院子裏就坐了一圈的人。
也有人找到周煜的頭上,問問她們家的孩子能不能也跟着念書,但是都被他馬上就要開學給拒絕了,他的确就還有半個月就開學了,半個月時間,能學到一些什麽東西?即時學到了東西,然後等不了多久又就忘記了。
這裏過年的習俗跟周煜他們前世的有些不一樣。天才亮,沈劉氏就起來了,拿出昨天吊起來的糯米團。這種糯米團是加了一些大米一起泡發,然後用石磨磨成米漿,然後再将米漿裝到一個細密的麻布袋子裏,然後吊樹上,讓水慢慢滲出來。
等到初一那天,再把袋子取下來,這個時候米漿裏面的水已經瀝的差不多了,用來做湯圓剛好合适。
沈劉氏做了兩種湯圓,一種花生餡兒的,一種紅糖的。
鍋裏加點水,放上米酒釀,等燒開,放入湯圓,若是喜歡吃雞蛋,還可以打兩個雞蛋。
沈青溪愛吃溏心蛋,周煜他們不愛,沈劉氏就打了兩個雞蛋。
一大家子吃了飯,就被沈劉氏拉着去轉田坎,就連家裏的小鹵蛋都沒有放過,沈劉氏在前,然後是周煜和沈青溪小鹵蛋,最後面的是雲哥和華哥兒。
周煜莫名其妙,問沈青溪,是知道這是這邊的風俗。
出了門,簡直熱鬧,不是只有他們一家,村裏的人都出來了。個個穿着新衣,臉上喜氣洋洋的,都在田邊轉來轉去的,看見鄰裏還要扯着嗓子吼兩聲,真是有精神頭。
轉了一會兒,沈劉氏就又帶着大家回去了,其實,整個過程周煜都不清楚這是什麽意思,沈劉氏讓怎麽整就怎麽整。
過了初一,初二就是開始走親訪戚了。
沈劉氏娘家沒有親人了,自然是不用回娘家的,但是沈青溪還有個姑姑,過年的時候倒是每年都會回來。
她嫁的人家條件不錯的,是鎮上的人家,是開什麽鋪子的,周煜不太清楚,因為不光他,就連原主都是沒有見過的。
沈劉氏的記憶裏,是不用準備什麽的。往年的時候,小姑子回來也就是在沈村長家吃過午飯就會回去,也會到他們家來,送一份禮,沈青溪爹還在的時候,她以為沈青溪爹畢竟是個童生,說出去也好聽。倒是讓人意外的是,沈青溪爹死後,別人家都不登門了,但是這個小姑子還是沒變,回來總會也帶上她家的一份,也會蹬門看看,或者問她有沒有什麽缺的。
倒是讓沈劉氏對這小姑子有點兒說不出來的感覺。
知道準備也是白準備,沈劉氏還是殺了一只雞,放鹵水裏面慢火鹵了,又在水缸裏捉了一條鯉魚,殺了用姜腌制好。
周煜還在教幾個孩子念書,三字經算是全部認識了,裏面講的道理也給他們講了,□□歲的孩子,已經開始明理,不用周煜多糾正,他們也懂了。
有了一定的基礎,周煜就開始教他們認識字,一些簡單的古詩,他是想到什麽教什麽,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教育他們識字,一些道理。
沈青溪姑姑來的時候,正是快要下課的時候,毛毛和林林是不在這邊吃的。小姑是跟着沈村長一道過來的,給小姑帶路,說道來接兩個孩子。
小姑長得與尋常的婦人一般,有為生活憂愁的痕跡,看見周煜,也有尋常夫人看見秀才時候的激動,反應倒還正常。
沈劉氏留她吃飯,她看看周煜,還是拒絕了,出嫁的姑娘,過年回家都是去親爹媽家裏,爹娘不在了,就去大哥,依着順序來。她今天中午留這裏,有些不和常理了。
“嫂子,我去大哥家。”
沈劉氏點點頭,将之前鹵好的雞用缽子裝好,然後遞給她,“過去加個菜,吃了飯再過來玩。”
沈小姑拒絕不是,收下不是,還是沈大伯開明,直接就讓人手下了。
“你二嫂給的,你就拿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