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章節
熬個藥把孩子下了,抹掉這個綠帽子的鐵證。
省得東窗事發,鹂妃的性命絕對不保,引起北蠻借機生事,豐帝也順帶的蒙羞,名譽受損。
但她還是遲疑了,手軟了。尤其是見了鹂妃…一個年紀才十六的小姑娘。就大燕的審美來看,手長腳長,卻像是匹非常美麗的小馬駒,大大的眼睛泛着水光,柔弱小動物似的純善…
雖然日後她醒過味來,咬牙發現又是一只裝兔子的狐貍,把慕容鹓氣得夠嗆。但也不得不承認鹂妃真的有種純樸的大智慧,本能的善于取舍。若是一開始她就欺騙,最後帝後處理起她完全沒有心理負擔。但她立刻投之以誠,正因為她什麽都沒有,反而讓有些許良心的人沒辦法辣手。
雖然當中還得益于巨大的文化差異性,但鹂妃的處置真的非常大氣,很有阏氏(首酋妃)的風範。
向來善謀能斷的慕容鹓猶豫不決起來,最後只是先把送去洗衣服的那群女間諜抓去鴻胪寺(大燕外交部)關起來,由大理寺贊助刑求,并且發函給邊關設法了解北蠻內哄的真相,再跟她老爹求救,看能不能摸一摸北蠻的底。
最後三方彙集的情報居然差不多,鴻胪寺還小心翼翼的來科普了一下北蠻風俗,
言下居然覺得娶了前首酋妃還是挺有面子的事情。
…哇靠!你們大腦結構還健全嗎?禮教都嚼碎吞下肚了?奪人妻怎麽成了有面子的好事了?!
一轉頭,看看大燕後宮,她果斷枯萎了。
二十年四朝天子,真是糟爛透了。奪人妻算什麽,搶弟媳的,搶兒媳婦的,還有偷自家老爹的小老婆的!馬的這些都入後宮了啊!更不要提她那死去的公爹笑納了前三個天子的後宮佳麗!
這不是禮樂崩壞,而是幹脆視禮教為無物。
難怪鹂妃能蒙混過關,在一個立場混亂邪惡的後宮,什麽都能夠發生了。
把情報終于比對理順了,發現,居然就沒個人知道鹂妃有孕。因為鹂妃她根本不害喜啊喂!結果這個捅破天的瞞天過海計,居然就這麽安靜,算起來只有她和豐帝外帶四個暗衛知情。
那四個暗衛倒是自請邊關敢死營,豐帝非常大氣的一擺手,「朕用人不疑。」依舊安排他們貼身護衛。
然後慕容鹓忿忿的又暗罵了一聲裝兔子的死狐貍。
這種事情,就算暗衛跑出去宣傳…十個有九個當他是瘋子,剩下的一個立刻報官了。升鬥小民有綠帽疑雲都可能血濺五步,皇帝怎麽可能歡天喜地的接受這件事情?
用膝蓋想也知道不可能!!
但她夫君這種奇葩的思維,連大宇宙意志都無法理解,愚蠢的凡人怎麽能夠洞察?打LOL都沒人帶洞察了!
情報往來拖太久,鹂妃開始顯懷了。然後普天同慶薄海歡騰,差點兒滅門的慕容皇室添丁進口,大大的好事哪!
慕容鹓安慰自己,這時候灌藥太晚了,鹂妃還是燕蠻和平象征,不能有失呢。一點都不肯承認事實上她偷偷松了一口大氣。
有抱負有理想的好青年豐帝歡脫的拖着偶爾(?)故障的病體去為國家大事舍生忘死,探望鹂妃的重責大任就颠到皇後的肩膀上。
鹂妃倒是很開心,她的燕語不是很好,也就帝後這對聰明到不正常的人類才能交流。明顯的,鹂妃比較喜歡慕容鹓,還表示過皇後很像她家老公,甚至批評好心的皇帝其實當皇後比較合适…各種方面。
雖然去探視心情都很複雜,溝通也沒有什麽障礙。但是睹慕容鹓思死去老公的鹂妃,常常說着說着就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即使關起門來說話,宮女太監總是親眼看見「皇後弄哭新寵鹂妃」。
各方紛紛腦補,補得比宮心計還兇殘萬倍。
慕容鹓知道的時候,為時已晚。正要發脾氣設法辟謠…時不我予。天氣太熱,豐帝因為暑氣勾起心疾,病倒了。所謂禍不單行,五朝元老盧宰相,吐血躺平了。
事實上,盧宰相只是拉了太多年的犁折磨出胃潰瘍了。但是吐血看起來太可怕,而且人家年紀已然六十…在平均壽命四五十的時代,已經是號稱活過一甲子的老翁了,跟他同齡的先帝,已經在去年心肌梗塞駕鶴西歸了。
後宮的謠言滾去死吧!誰還管你們宮鬥不宮鬥,有那工夫我還不如來補船啊!
民以食為天,南方,夏旱。
在皇帝和首宰一起躺下的時候,皇後娘娘鐵青着臉上朝,文武百官從鹌鹑進化為瑟縮的鹌鹑。
禦史們心底很複雜,藏在袖子裏的奏折攢了又攢,還是閉嘴沒抽出來勸谏了。
馬的能當家的都躺了啊!現在講什麽後宮不幹政…你來?
慕容鹓想起督軍路上,有小老百姓誠惶誠恐的獻飯食,吞都吞不下去,差點把喉嚨割傷的飯,卻是他們僅剩的糧食。好像叫做…林邑稻(注)?
「征求天下高産糧種。」慕容鹓拍板,「赈濟由戶部拟定個章程給本宮。但是永遠救急不救窮。本宮以所有嫁妝田産所出懸賞,求不畏澇旱高産如林邑稻者,播種後如本宮所求,不吝金銀官爵!」
嗯,終于給百官發揮空間,可惜面對一個邏輯太健全發達的皇後,這個「千金買糧種」的廷議,成為慕容後在政治上站穩腳跟的第一步。
什麽都是虛的,先讓百姓能吃飽肚子,才是實在的。吃飽了就不容易造反,只要百姓安定才有改革的時間和空間,所有的一切莫不由此肇基。
林邑稻真他馬的難吃,嗓子細一點的人都吞不下去,種植的人很少,大半都是拿來當豬食。但是種植期很短,南方兩個多月能收獲,北方一百多天也能收獲了,只是怕霜雪而已。但是産量極大,而且不怕地薄、不怕旱,略能抗澇。
獻林邑稻種的人忐忑的上京敬獻,結果皇後親自率百官出迎,因為已經有大規模種植并且由禦史核實,賞賜以千金。
天下掀起一股高産農業的風潮。司農在朝地位大大提升,并且被非常重視。
雖然不至于逆天的在七世紀出現地瓜,但的确在皇後帶頭鼓勵農桑的習氣下,出現了更先進的農耕器具和技術,這股蓬勃的風氣替豐帝這朝出現中興氣象。
即使是捧着難吃透頂的林邑稻飯,天下百姓卻對讓他們能日日吃飽的皇後娘娘感恩戴德。
只能說,慕容鹓還真是好運氣。很有幽默感的老天爺沒趁機耍她幾下,來個千裏大旱還是黃河大潰堤之類…小打小鬧的讓她過關了。
捂着胃上朝的盧宰早知道了,欣慰得憔悴的老臉笑得皺紋都開了。和捂着心的豐帝相視一笑,君臣就沒有這麽靈犀一點通的時候。
瞅瞅,咱們皇後娘娘(未來的太後)不挺好嘛?白癡才跳出來喊什麽後宮不幹政。是無知者不幹政,這麽能的娘娘,拘在後宮無聊的看畫眉鳥兒,浪費大發了有沒有?
結果鹂妃發動了…懷胎七月就發動了。
服侍她的宮女還意所有指的說,皇後探視過,鹂妃就哭了一場,然後就不太好了。
盧宰相為難,捂着胃小心翼翼的勸了皇後娘娘幾句。
皇後娘娘,已面癱。
慕容鹓瞬間覺得,她真的比屈原還冤。
--
注:林邑稻的雛形是占城稻,當然沒那麽神奇。只是架空嘛,讓我出個作弊器…(轉頭)
二十一
能從蠟燭多頭燒的狀況下擠時間去探望鹂妃是很不容易的事情,連三皇子都好久攔不到娘娘請安了。
只是慕容鹓知道鹂妃真正的預産期,這個可憐的寡婦自覺安全之後,有些喪失求生意志。提心吊膽的慕容鹓特別排除萬難來給她寬心,求生産順利。
費了老鼻子勁兒才終于打探清楚前首酋的身世,雖然久不用,還真的是姓慕容的。拓跋是音譯,意思是「元」。所以是三百年前的遠親,慕容元。
雖然是八竿子打不着的遠親,好歹還是親戚兼同宗好吧?姓慕容不奇怪啊,一點都不奇怪。至于慕容元的氏族,雖然是個複雜的圖騰,北蠻用語發譯過來黏牙的念不清楚,但是意思就是「某種神獸頂着天」(吧?),慕容鹓拍板取名為「擎」,取氏族「托天」的意思。
皇後娘娘拍着胸脯保證,雖然沒辦法回到草原(鹂妃老爹殺了她老公),但是一定當成自己的孩子教養,而且将氏族的名字給孩子。
一解釋清楚,鹂妃就開哭了,哭得要多慘有多慘。她本來以為孩子保不住,保得住也可能變成奴隸,跟大燕宮女學說話,又好死不死聽到許多複雜的要命的宮鬥,開始擔心孩子會被人工的養不活。
結果忙得幾乎發瘋的皇後,跑來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