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都是飯桶啊!

S:感謝各位兄弟姐妹的打賞,另外、來點收藏、推薦撒,馬上滿一千收了!

開工第一天,搞的相當隆重,其實楚江河沒舉行什麽儀式,只是參加幹活的人和圍觀的人太多了。

這一個星期左右的時候,到二狗子那裏報名的成員,足足有一百三十人,經過二狗子的初步篩選,選出了七十人,他将這七十人的名單遞交給了楚江河,讓楚江河做最後的篩選。

在這七十多的名單中,有些家庭有一個成員,有的兩個,還有的家庭一個都沒有,了解情況才知道,這幾個家庭經濟條件稍微好一些,沒必要為了這一天六毛錢去幹苦力。

不過這對楚江河來說,也是好事,相當于其他沒錢的家庭,可以多分幾個名額嘛。

最後,楚江河挑選了五十五人,成為第一批成員,加入了自己的施工隊伍當中。

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年輕人和中年人,極個別五十五歲以上的,都是托關系進來的,畢竟都是一個村的,一旦找上門,又是找楚建設又是找楚江湖的,楚江河也沒辦法,最後默認了幾人。

可真正開始幹活的時候,楚江河才意識到,施工沒這麽好幹。

第一件事便是管理的問題,整個楚家村,施工過水泥路的村民,根本不存在,唯有少數泥水匠,但是這些泥水匠卻沒報名,而且泥水匠做的工作和澆築混凝土也不同。

這個時代的房屋,都是土磚,頂棚都是蓋瓦,哪裏有紅磚和澆築混凝土的?如此一來,即便是泥水匠也不懂施工混凝土。

不要說村裏面,即便是鎮上,也沒有頂棚是澆築混凝土的房屋,統一是蓋瓦。

至于楚潭市區,離鎮上便有八十多裏,每天到是有兩趟班車,趕往楚潭市,可一般村民也沒有這個錢,因為去一趟市區,光路費便要一塊錢。

一到現場,東西是搬來了,卻都傻站着,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麽工作,這可把楚江河給難住了。

這五十來好人,一天下來也要三十三塊錢啊,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顯然,這必須楚江河手把手去教,沒辦法之下,楚江河只好自己帶着大家幹了。

這第一件事,不是支立模板合澆築混凝土,而是平整場地。

雖然這條土路絕大部分地方,都有4.5米寬,可還有一些地方,寬度不夠,還有就是坡太陡和太矮的地方,這些地方,高的地方要除去,矮的地方便要回填。

雖然說楚江河像多賺錢,可畢竟是村裏的活,質量上還是要一些保障。

吩咐下去之後,楚江河專門安排幾個比較有聲望的人做帶工,說白了,就是按照楚江河的吩咐,将原先的土路整好平,到時候澆築混凝土的時候,不會高高低低,表面上至少要過的去。

楚江河這邊一吩咐,村民們便熱火朝天的幹了起來,還別說,每一個人幹勁都很足,加上楚江河和帶工時不時的提醒要怎麽幹這活,不到半個小時,絕大部分都知道要怎麽做了,速度也加快了不少。

很快,一上午就過去了,由于楚江河定的規定是,早飯楚江河不包,午飯和晚飯是楚江河包的,回楚家村,中午十一點的時候,還會準備茶水,讓大家休息十五分鐘到半個小時,然後接着幹。

在南方,幹這種體力活的,都有午飯前兩個小時,先吃點果子之類的,墊墊肚子,畢竟上午比下午長,幹體力活容易餓。

今天中午的茶水是陽春面,做飯的是馬梅花和楚江河的嫂子,還有另外三個請來的村裏婦女,都是楚江河的親人,一起幫忙,畢竟五十來號人的吃飯問題,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好了好了,先吃茶了!”看着老媽和三位嬸嬸已經把吃茶的東西端出來了,楚江河吆喝一聲道。

今天一上午,楚江河就沒離開工地,一直帶着衆人幹活,還好這活都是體力活,容易上手,大家學的也快,幹勁又足,一上午便整理了五百多米,按照這個速度,五公裏路的整平工作,最多五天便能完成,然後便可以開始支立模板的支立模板,澆築混凝土的澆築混凝土了。

楚江河這麽一吆喝,衆人都放下手中的工具,走了過來。

“吃面呢!”村民來到之後,看見四個臉盆裏面,裝的滿滿的都是面條,面湯極少,另外還有一桶茶水和一桶的面湯,其他吃的東西都沒有了。

“好香。”有村民皺了皺鼻子道。

“每人領到碗之後,排隊去打面,不要擠。”楚江河道。

畢竟這裏有五十來號人,一旦亂了的話,就沒法控制了,還好大家都認識,也沒有亂了,先是去一位嬸嬸那領了碗筷然後排隊到馬梅花那裏去打面,另外一個嬸嬸承面湯。

為了讓這些幹活的村民每人都有碗吃飯,楚江河專門買了這麽多碗和筷子,就連臉盆和鐵桶之類的東西,楚江河都買了一些,就是為了村裏這條水泥路施工用。

平常這些東西,只有在家裏有人結婚和做喪事的時候,才會買。

不到十分鐘,五十多號村民都承了一碗,楚江河也承了一碗,自己吃了起來,可能是餓了的原因,這陽春面吃着還蠻香的。

吃的過程中楚江河發現,一些村民邊吃,雙眼卻盯着那四大臉盆,此時雖然分了一輪,可還有一臉盆多的面條,還沒吃完。

這是楚江河特別安排的,這次下面條,楚江河按每人三兩半來下的,足足下了60人的份量,二十一斤!

目的就是為了預防有些村民胃口大,吃一碗不夠吃,到時候又沒有了面條的情況出現。

“吃完了的,臉盆裏還有,自己去承,飯還是要吃飽來。”楚江河見有幾個村民已經狼吞虎咽的吃完了,開口說道。

楚江河剛說完,就有村民上前,又去承面條了,而且後面越來越多的人,都上前去承,顯然是沒吃飽。

“成合,你早晨吃飯了沒呢?”一個村民小心的問道。

“吃啥飯啊,江河不是說了午飯、晚飯他包,早飯能不吃就不吃,給家裏留點口糧啊,早稻都還沒收呢,家裏稻谷都吃完了。”那個叫着成合的村民低聲道。

楚江河聽到,微微一笑,楚江河相信,在這些村民當中,恐怕不止一兩個沒吃早飯的人。

吃完一碗之後,楚江河便放下了碗筷,而其他村民卻還在吃,有些村民已經承第四碗了,這一大碗足足有一兩多,四碗的話,差不多六兩了!

吃三碗的村民也不少,至于兩碗的,要不是吃不下這麽多,就是因為不好意思再上去承了。

最後,足足煮了二十一斤的面條,全部吃完了,連面湯都喝完了,讓楚江河都不得不感嘆,這個時代的人,有飯桶的潛質啊,而且還不止一個人這樣,像是一種常态。

下午的時候,楚江河安排部分人幹上午的工作,并讓二狗子帶工,另外二十來個村民,卻跟着楚江河,開始教他們支立模板。

其實這種模板的支立也很簡單,就是量出4.5米的道路之後,在路的兩側支立起楚江河買來的樹木板子,并安排人在樹木板子外側,兩頭和中間,分別打上兩根準備好的木樁,将木板固定好便可以了。

只教了一個小時不到,村民便會幹了,楚江河便将這件事交給了一個叫楚水利的大伯,讓他做帶工的,領着幹活,而楚江河卻騎着新買的自行車,去了鎮上。

下午的時候,楚江河剛想起,澆築混凝土的時候,沒有振搗器,這樣很容易導致混凝土不密實,加上明天就準備攪拌混凝土了,楚江河必須先把這件事給辦了。

這輛自行車是楚江河花了一百九十多塊錢買的,畢竟現在都當上小老板了,總不能老是借別人自行車,或者步行吧,再說了,現在楚江河在村裏面,也算有錢人了。

還別說,楚江河騎着這輛新買的自行車,騎車都昂首挺胸,自信了許多,就連其他人看楚江河的眼神都不大一樣。

前段時間張大頭給的兩萬五,給了一千老爸楚建設和一千哥哥楚江湖之外,其他的錢,都歸楚江河所有,用來幹這個工程,提前預支。

然而,楚江河走了好幾家店,都沒有振搗器賣,這些老板甚至都沒聽說過,這讓楚江河感到一陣頭大,難不成非要跑楚潭市去買個振搗器回來?

當天晚上吃完飯,楚江河将二狗子、楚水利和另外兩個帶工的人叫到了自己家裏。

三人中,就二狗子年齡最小,楚水利和另外三人,都四十多歲了,即便這樣,在楚水利三人看來,二狗子才是楚江河的嫡系人馬。

二狗子這段時間過的也很自在,幹活極其的賣力,而且都是打頭陣幹活,其他一些村民都很信服,畢竟在這個時代,實幹才讓人敬佩。

“坐,別客氣。”楚江河對在自己房裏的四人道。

雖然是土屋,自從楚江河把白熾燈換成一百瓦的之後,整個屋子都亮了許多。

“給,這條大前門裏面還有四包,你們每人拿一包回去抽。”還沒開始講話,楚江河便拿出一條拆開的大前門,遞給四人道。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