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外界反應
《夜莺和玫瑰》是讓人愛的,《像個傻瓜》則是讓人唱的。
花了足足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趙睿終于把賀硯一整張專輯聽完了,但這只是大概聽了一遍而已,她還要花很多時間去回味。
要讓趙睿評價一下這張《空想》的話,她的感想有很多,總結起來只有兩個字,好聽。
如果趙睿不是普通的粉絲,而是專業的音樂人的話,她恐怕就不止這一點感想了。
就像賀硯微博關注的“樂聲”,他居然在第一時間購買了這張專輯,并且給出了反饋。
賀硯和“樂聲”打交道不多,可以說,他和整個音樂圈都是脫節的,以前“北鬥”還當紅的時候,樂評人這個職業一般都在幕後,不像現在微博這個平臺流行起來了,樂評人也通過認證大v的方式走到了臺前。
特別是“樂聲”這種風格獨特、點評毒辣的音樂人,他的粉絲甚至不下于專業歌手。
在十年前音樂選秀節目剛興起的時候,為了收視率和話題度,許多電視臺都請過風格“犀利”的音樂人來擔任評委,但到現在,那些以往引起過無數關注的音樂人卻早已經銷聲匿跡,再無關注,因為觀衆們越來越理智,也越來越會聽,那些音樂人的“犀利”只是噱頭而已,他們并不能真正辨別音樂的好壞,在評判标準上也不能做到完全公正,反而有嘩衆取寵的嫌疑。
而“樂聲”的風格雖然也犀利,但他的點評往往有理有據讓人信服,他是真正鑽研過音樂的人。
因為音樂産業在國內似乎有成為夕陽産業的嫌疑,所以現在微博上的樂評人大v很少有機會點評一張完整的專輯,他們大多奮鬥在反對假唱的前線,因為如今的樂壇,尤其是唱影視主題曲的歌手們有一大批都非專業歌手,而是由演員代替。
想象一下,所謂的小花旦小鮮肉們在拍戲的時候都會用文替武替手模腳模,唱歌的時候更不可能盡職盡責。
畢竟是連職業道德都沒有的一批人,假唱對他們來說也是不錯的選擇。
賀硯還是很佩服這批樂評人的,當他們在批評的時候,他們就提前做好了應對一衆腦殘粉的準備,威逼利誘、侮辱謾罵更是家常便飯。
“《空想》這張專輯拿到手的第一時間我就聽了一遍,這是一張質量很高的專輯,詞曲基本上由賀硯本人完成,聽完的那瞬間,我甚至想到了楊傑在新世紀的第一張專輯,那張專輯裏沒有一首粗制濫造的作品,全是經典,而這張《空想》,在我看來,整個內地歌壇已經有6年沒有出過這樣的作品。”
“內地歌壇最後的輝煌在飛·凡組合的那張《哪一站》,那張專輯賣出了100多萬的銷量,後一年,榆辭回歸歌壇,發行了新專輯《痛感》,那張專輯也恰好破了100萬門檻,從那之後,內地歌壇急轉直下,歌手的總銷量由大幾千萬變成4,500萬,願意做專輯的歌手越來越少,高質量的專輯也越來越少。”
“《空想》的主打歌是《夜莺和玫瑰》,我一開始以為這是一首英式風格的歌曲,但是聽了一遍之後,我發現賀硯加入了許多自己的想法,這首歌節奏舒緩,聽起來很舒服,這首歌的風格市場上出現的很少,但是它不影響歌曲本身的出色,歌詞、作曲、編曲和演唱都達到了比較高的标準,很值得去聽。第二首《像個傻瓜》節奏明快,很容易記,一首合格的、超出一般水準的口水歌,我這裏的口水歌并不是貶義詞,想象一下,上一次走紅的、所有人都會唱的歌還是三年前的廣場舞神曲,而由歌手放在專輯裏、大公司發行的、傳唱度很高的口水歌,還是在謝天後7年前的謝幕之作裏。”
Advertisement
“樂聲”這條長微博的意思很簡單,口水歌都不是那麽好出的。
“樂聲”的微博确實引來了一片附和聲,不過今天畢竟是專輯才上市的第一天,許多預售的歌迷還沒有拿到專輯,真正跑到音像店裏去買,還把歌聽完了的畢竟是少數。
“真的有那麽好嗎?看到聽了的人都說好,我也想現在就跑出去買一張了。”
“我買來聽的時候,我舍友一開始還不屑一顧,結果他才聽完《夜莺和玫瑰》就跑到外面音像店買了一張回來,這打臉速度233333笑死我了。”
“我不是賀硯的粉絲,但是‘樂聲’評價這麽高的專輯肯定有買的價值,我想聽一聽(*^__^*)。”
除了“樂聲”以外,微博上也有不少買過專輯的粉絲在發表他們的意見。
賀硯這張專輯确實超出了他們的意料。
專輯發了的第一天,賀硯一個人閑着沒事兒幹,捧着手機對着微博刷。
雖然各個音像店的銷售情況他并不清楚,但是從買到專輯的粉絲們的回饋來看,這張專輯的反響确實還是不錯的樣子。
他也能稍微放下心來了。
一整天,江淮工作室都是安安靜靜的,沒人打電話過來告知他們專輯銷售情況,他們只能從各個城市音像店的反饋結果來了解大概的銷售數字。
“主要是現在出專輯的又少,專門幹統計的網站都倒閉了,誰還有閑心請人一個個地統計啊!”
陳讓給賀硯切了半片西瓜,剩下的拿出去給其他幾位着急上火的老師們分了分:“反正我們有音像店的數據,預售的數字擺在那兒呢,你別愁,不會賣的太差的。”
賀硯點點頭,跑去洗手池洗了個手。
半路碰到王奕惟,他把賀硯叫住了:“這幾個小時的銷售數字出來了,賣的還行,差不多有4萬張的樣子。”
“嗯。”賀硯沖他點點頭,“謝謝。”
其實這樣的結果還算不錯,不過賀硯心裏還是有點小失望。
他在“北鬥”的時候,一張新專輯的銷量基本上都在200萬左右,有人會覺得200萬很容易,他既然一天能賣4萬張,以後再賣50天就可以了。
但唱片銷售不是做除法題,第一天賣的數字一般情況下就是一整張專輯最好的銷量了,以後一天天的,銷量只會一直往下跌。比如說賀硯這張專輯第一天賣了4萬張,第二天可能只有2萬張,第三天可能就剩幾千張了,這樣一路往下跌,工作室印制的50萬張說不定都賣不掉。
這麽想着,那片冰涼多汁的西瓜吃起來好像也沒什麽滋味了。
賀硯滿腹心事,但不管怎麽樣,專輯已經發出去了,他再怎麽想也改變不了結果。
############
“我就說,站得太高容易摔了,你說他老老實實地賺點錢也就罷了,偏要出什麽專輯,專輯哪是那麽好出的?”藍湖衛視“星動一刻”的後臺,林晚如任由助理跪下來剪着指甲,眼中一片嘲諷之色。
“回歸的歌手”第三場就下臺可謂是林晚如歌手生涯裏最大的恥辱,她一貫會做人,坑人于無形的手段更是讓人防不勝防,從她進圈子開始,她最大的跟頭就是栽在“回歸的歌手”,明明她才是實力最強的那個,明明蘋果衛視就是在搞黑幕,可走後門的賀硯沒被批過也就罷了,她這個被陰謀詭計整下來的卻被批個沒完。
還有沒有天理了!
助理剪完指甲,林晚如捧起手機,特意去熱搜上看了看。
熱搜沒有賀硯,看來他這張專輯賣的是不怎麽樣,好歹上次那條微博還能上熱搜,現在專輯開始賣了,微博上卻一點反應都沒有。
林晚如唇角勾起一絲笑意。
翻出手機,她特意點開賀硯的微博主頁,轉發了他之前的那條微博。
“祝大賣,50萬張壓力很大哦~”
幾乎是同一時間,賀硯就收到了這條轉發。他默默翻了個白眼,把手機丢到一邊。
“其實我也覺得賀硯太自信了,現在誰一張專輯能賣到50萬張,之前孫朝一張專輯才賣了30多萬張,就這樣還賺了不少錢。”
“新人嘛,以為自己參加了一個節目就能紅透半邊天,綜藝節目這種東西虛的很,還是不要當真的好。”
“這話我也想說很久了,賀硯粉老是刷他和江淮關系怎麽怎麽的,其實江影帝不就是轉發了他幾條微博嘛,他簽了江淮工作室,影帝當老板的幫員工宣傳不也是常事嗎?偏偏賀硯粉臉特別大,還yy他們是基佬,看的我都要吐了。”
“什麽樣的人就有什麽樣的粉呗,以為自己是天底下頭一號白蓮花,其他參加綜藝節目的歌手就是貪財拜金,就他清高。早就撲街多少年了,一張專輯還好意思定50萬的目标,要我說,30萬能賣掉都不容易。”
似乎是被林晚如的轉發鼓動了,林晚如的微博下面立刻出現了一堆賀硯的負面評論,談的話題來來去去就那麽幾個,無非是賀硯貼着江淮炒作,和他自視甚高給自己定了個大目标。
賀硯倒不覺得有什麽,反正身在娛樂圈就要做被人罵的準備,他又不是人民幣人人都愛。
他沒有生氣,但在美國紐約,有個人卻生氣了。
江淮捧着手機,嘴唇抿成一條直線,靠着巨大的落地窗,他整個人透着一股生人勿近的氣質。
他在美國,第一時間聽不到賀硯的新專輯也就罷了,居然還看到對方被人罵?
江淮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如果那些人評價的是專輯內容他也不會這麽生氣,畢竟每個人的評判标準不一樣,有人覺得好,自然也會有人覺得差。
可是那些黑子們半句沒有提專輯質量,反反複複的就一直在說他炒作,他假清高,他只會吹。
江淮想了想,不管這時候家裏已經是深夜了,轉發了林晚如這條微博。
“是壓力,也是動力,賀硯加油。”
林晚如剛錄完節目打算上床睡覺了,她睡覺之前特意刷了會微博,看到她粉絲裏最活躍的那幾個給她搖旗吶喊批評賀硯,她心情都比平時愉悅了很多。
剛睡到一半呢,迷迷糊糊之間,床頭的電話忽然響了。
林晚如一接起來,就聽到一向哄着她的經紀人凄厲的咆哮聲:“林晚如你沒事兒瞎發什麽微博,江影帝轉發了你那條微博,你就不能歇歇嗎?”
“轉發什麽了?”
“你去嘲笑人賀硯,江影帝給人抱不平來了,你真是,得罪誰不好,偏偏得罪了江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