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賈放回到自己的小院裏的時候滿心輕松,倒是孫氏很是大驚小怪了一陣。

“府裏的爺兒們怎麽能去擔水?”孫氏對賈放的行動表示抗議,尤其是因為賈放趁她不在的時候偷偷摸摸地擔水。

“孫媽,我打小身子骨弱,您也不是不知道。”賈放淡然地笑着,“老祖宗當年都說過,讓我做些力氣活出點汗,個頭長得快,身子也壯實些。”

說來也怪,賈放這種輕描淡寫的态度對孫氏特別有效。盡管她早已記不清賈老太太以前說過什麽了,可是聽賈放說得像真的一樣,登時收起了埋怨,幽幽地說:“這是三爺體恤我們祖孫,您好人一定會有好報的。”

沒多時百工坊就将賈放要的碎瓷片、石灰和砂子用麻袋裝着,小車推着,直接送到賈放院子裏。

孫媽取了半吊錢出來要給送貨的人賞錢,送貨的人卻說東家已經給夠了賞錢,決不能再管主顧要錢,還問賈放是否要幫忙,如果要的話,他們連工具都是現成的。

賈放這時正心不在焉地把玩對方送來的碎瓷片,聽見對方熱情,心想擇日不如撞日,反正這些人不幹這活兒,他還要再請人來幹。

于是他開了口:“那麽請各位将石灰和砂子混合後和水攪拌,然後抹在正房東屋裏間的牆面上吧。”

石灰和砂子混合之後加水,就是土制水泥。早在宋代,就已經有人用這種方法刷磚牆,幹了之後堅硬如石。①

這幾個送貨的工匠聽見賈放的吩咐,也一點兒不覺奇怪,快手快腳底取出和泥用的桶和抹泥刀,開始幹活。

賈放心裏感慨:古代的科技和工藝水平其實并不低,除了沒有工業化量産以外,很多現代人們所熟知的材料古代人民早就在用了。他可不能因為來自後世就随意看輕古人,尤其是這些工匠的聰明才智。

匠人們在刷牆的時候,賈放叫來了孫氏和福丫,三個人坐在小杌子上,開始分揀買來的馬賽克……不,碎瓷片。賈放告訴孫氏和福丫,讓她們把顏色相近、形狀差不多的瓷片撿出來。這些碎瓷片全是純色的,以天青釉為主,間或有白柚、柿色釉、紅釉等等。

賈放見分揀得差不多,便自己進了浴室,将碎瓷片一片片地貼在還未幹透的水泥牆上,末了将牆面壓平,等水泥幹透,這些碎瓷片就将牢牢貼在牆上。

他貼瓷片的時候很注重相鄰瓷片的顏色與形狀搭配,貼完一小片牆之後,連一旁忙碌的工匠也都說好看。

賈放對自己的工作成果也很滿意。他不太喜歡過于繁複的裝飾,純色之中偶爾夾雜着一點點變化的馬賽克牆面則很合他的意。此外,這些瓷片自然而不加修飾的邊緣形狀,讓這牆面呈現随機而多變的裝飾效果。

“神了!”“好看!”等到賈放将四面牆壁貼完,在一旁圍觀賈放幹活的工匠們齊聲稱贊。

Advertisement

賈放又煩請他們将地坪也用水泥加工一遍,務求平整,并給排水槽那裏留一個傾角,好讓水能夠順利排出去。

這些工匠依言将浴室地面也都用水泥塗抹至平整。其中一人好奇地問賈放:“敢問您這這裏是個……浴室嗎?”

賈放點點頭。他知道類似汗蒸或桑拿的蒸汽浴室在明代已經出現,但他還不确定這種浴室在眼下這個時空裏是否存在。

賈放答完,見那工匠默然不語,眼中出現好奇,心知這世上恐怕還不大流行蒸汽浴。

但他不介意有人将自家浴室的規格與設置透露出去,正如他不介意向外界透露水龍頭或是抽水馬桶的結構一樣,尤其是對這些工匠——這些工匠們應該是這個世界上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人,也不會輕易洩密,因為保守商業秘密是他們的存身之道。

賈放很有自知之明,不認為自己有什麽能耐可以給這個世界帶來多大的改變。他做這一切只為了讓自己在這個世界的短暫時光裏能活得幹淨舒服點兒。

他卻不知道,這些工匠忙完他這裏的活計,收了一吊錢作為工錢離開以後,回到百工坊,将他們的所見所聞詳詳細細地複述給了東家知道。

那位年輕的店東聽說賈放蝸居在仆下所聚居的院子之一,身邊只有一老一小兩個人服侍。他忍不住失笑:“等到榮國公明年初回來,要是知道了這事兒,恐怕會起氣得吐血吧!”

他低頭撫了撫右手拇指上戴着的一枚圓潤瑩亮的玉扳指,自言自語道:“小小年紀,替父守靈三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榮國公夫人這飛醋吃得好沒來由。還有什麽有趣的?盡管說來。”最後兩句卻是對泥瓦匠們說的。

他又聽說賈放不拘一格,自管自在正房裏搭建了一間形狀獨特,裝飾新奇的“浴室”,這位終于忍不住笑出了聲,小聲說:“這個小賈放,看起來越來越有意思了。”

進了臘月,西面傳來邊關大捷的喜訊。聖上下了旨意,命主帥榮國公賈代善入京面聖。邊關距京中萬裏迢迢,賈代善路上要走一個多月。再加上他回京述職,西北的差使要交接,一來一去,賈代善起碼得正月十五前後抵京。

聽聞這個喜訊,榮寧二府上上下下都忙碌起來。

臘月裏本就忙年,如今還添了一項,迎接賈代善榮歸。畢竟榮國公這次立了大功,新年的時候宮中對府裏必有賞賜,各種朝觐、陛見、謝恩……諸事都少不了。再加上年節時本來就忙,府裏要買年貨,置辦新衣,準備年菜,要準備敬神祭祖,要安排送禮拜年請客,諸事瑣碎……兩府裏幾乎人人都忙得腳不沾地。

賈放卻只在忙一件事:百工坊派人來請,說是他需要的水龍頭和抽水馬桶,都做出來了。

這兩樣物件都是做工複雜,在這個世上沒有成品可以參考,賈放預計百工坊的工匠至少得用上一個月才能琢磨出做法,再加上臘月裏官府衙門封印,學塾解館,鋪子打烊盤點……他壓根兒沒想到百工坊竟然真的趕在年節之前把他要的東西都做出來了。

待賈放趕到百工坊,親眼看見兩個各自頂着熊貓眼的工匠,他才明白東西為啥能這麽快做出來。

“賈三爺,我們百工坊心裏也沒底,做的東西合不合您的意,所以想請您上門看看。另外還有一個不情之請,請您務必要答允。”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