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東門寶塔原是京城東門附近一座寺院院內的高塔, 始建于前朝。歲月悠長,連寶塔所在的那座寺院也已經被毀去了,這塔本身卻依舊屹立不倒。每到夜晚, 順天府的人會在塔上高懸明燈,從沒有一日黯淡。
在十四年京中一場變亂之後, 這座城市耗費了好幾年的時間慢慢複蘇。原先城中還有夜禁, 但在十年前夜禁也取消了。城中的百姓晚間亦可以在城中走動, 而這東門寶塔也漸漸成為京城的一大景觀。寶塔附近也形成了不少夜市, 有做吃食營生的, 也有賣雜貨的, 還有做撲買游戲的, 一向十分熱鬧。
賈放帶着青松,随着洶湧的人潮往東門寶塔下趕過去。沿路他已經聽說了事情的始末,乃是四皇子與人打賭, 說是兩個重量不一樣的圓球, 從高塔上掉落, 一定會同時着地,而不是一先一後。
與四皇子打賭的對手顯然不信,堅持認為重的圓球落地快,輕的落地慢。于是四皇子便提出,他要在大庭廣衆,衆目睽睽之下, 做這個“試驗”。
“這還有啥好賭的?鐵定是重的先着地啊?”賈放身邊有人大聲笑道,“你幾時見輕的會先落地呀?”
“是呀, 你想想,鴻毛與巨石,兩個同時從塔上扔下, 那肯定是巨石先落地啊?難不成還是那飄飄悠悠的鴻毛嗎?”
“但四殿下賭的可不是輕的先落地,是兩個同時落地。”
“而且也不是鴻毛與巨石,就是兩個球,一個是鐵球,一個是藤球,一個十斤,一個一斤。看鐵球先落地還是藤球先落地。”
“這還用想嗎?必定是鐵球啊!你家藤球能砸下來能‘砰’一聲,一砸一個坑?”
“走,趕緊的,有關撲鋪子押今日的結果嗎?咱去押一筆大的。”
關撲鋪子,就是專營博弈贏彩游戲的鋪子,前些年朝廷曾嚴禁以錢財之利博弈,但随着夜禁的慢慢放松,這行當也漸漸無人再管。官府明文雖然不許,但是夜市上百姓們嬉戲玩樂,偶爾花上幾個大錢,買上點籌碼贏彩頭,倒是很常見的。
“諸位看官,今日四殿下興致高,在東門寶塔上扔球,小店為四殿下助興,奉送十吊彩頭。各位請盡管下注買籌,等四殿下這個……‘實驗’完了,小店一并結算。”
“各位常來東門市的也知道,小店常年在此關撲,信譽卓著,童叟無欺。到時憑籌結算……唉,各位怎麽都只領紅籌啊?真沒人給四殿下助助興,領個藍籌的嗎?”
這關撲鋪子跟前,擺着滿滿的三種算籌:紅籌、藍籌、黑籌。
店家的意思,買紅籌,就是押鐵球先落地,藍籌是押兩個球同時落地,而黑籌則是押藤球先落地。
所有人都是花錢買籌,所有買籌的錢和店家附贈的彩頭聚在一處,等份分給那些押對了寶,拿籌來領彩頭的主顧。
Advertisement
所有的竹籌都放在鋪子櫃臺上的三個大木桶裏。只見桶裏紅籌已經所剩無幾,藍籌和黑籌還盛得滿滿的。
“真的沒人領個藍籌嗎?”那關撲鋪子的老板嬉皮笑臉地道:“回頭各位就只能贏我那奉送的十吊彩頭。”
“贏的就是你的彩頭!”人群中有人大笑出聲。
“把藍籌都給我!”人群裏一個少年聲音響起。聽見這聲,人群立即給一主一仆讓出兩條路來。
“這……您真的要這些藍籌?要不……黑籌您也考慮考慮。”老板像是在推銷商品。
“不,黑籌我不要。”來人正是賈放,問了一聲多少錢,青松就從懷裏掂了銀子出來,遞到老板手裏。
“這位小郎君,還請你高擡貴手。”老板笑嘻嘻地道,“四殿下的實驗還沒開始做,萬一之後還有人想來買小老兒的藍籌呢?”
賈放聽見,一想覺得也對,于是開口:“那留一半吧!”
關撲老板立刻苦了臉——他還不如不要說這話。
誰知賈放轉過身,對聚攏在他身後看“傻小子買關撲”的百姓們說:“今天四殿下做的實驗,乃是說兩個形狀一樣,大小相同的球,同時從高處落下,誰先落地。大家仔細想想,這可并不是在說鴻毛與巨石啊!”
他繼續引導:“這個命題,諸位一上來很定都覺得一定是鐵球先落地,為啥?先入為主嘛,印象之中就是這樣的嘛!可這時候都已經說到錢財了,大家為啥不動手試一試,找兩個差不多的物件兒,輕重不同的,你們先在扔一扔試試看,然後再說結論嘛!”
賈放是個眉目清秀的少年郎,立在東門市的燈光之下鬓若刀裁、眉如墨畫,給人的印象格外深。再說他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便真的有人動手在身邊找了差不多大小的東西,開始往地上丢。
“我這有個竹腰牌,還有個銅腰牌,一起往地上扔着試試?”
“咦,怎麽好像……真的,同時落地了?”
“不不不,還是有先後的。你從手裏往地上扔,這距離太短,扔下來有先後你也看不出。唯有四殿下從那高塔上扔下來才能看清楚到底誰先誰後。”
“要不……再試一次?”
“啪”的一聲,兩個腰牌再次被扔到地面上。
“同時……同時!”
“沒有沒有,有先後!”
“不不不,絕對是同時,我看得真真的!”
“老板,給我十支藍籌!”這關撲鋪子的藍籌,自賈放來過之後終于開張了。
賈放在東門寶塔下等待着,心情有點兒莫名的激動。
他将《萬物之理》這本小冊子交給四皇子的時候,其實也盼望着這本薄薄的小冊子裏所述的那些原理、定律能喚醒另一種意識:實事求是,不要想當然,萬事以實證為準繩。
他希望這個社會的“空談”風氣能夠得到改變,可是他剛剛才參加的清談局明明白白地告訴他——道阻且長,距離實現理想還很遙遠。
四皇子的“實驗”突如其來,但是令人眼前一亮。
賈放可并不認為這位皇子是在致敬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的實驗,但是對于拙于口舌,而且人前也不那麽願意多說話的四皇子而言,“實證”的結果才是這位皇子最犀利的言辭,最難以反駁的詞藻。
這件事實在是給了他意外的驚喜,導致他連此前在如意居的不快都給忘了。
很快,塔頂上影影綽綽地出現了好幾個人影。塔身下登時有百姓高興地呼叫出聲:“是四殿下,四殿下——”
看熱鬧的人群興高采烈地向塔頂上的人揮手,卻很快被五城兵馬司的人驅趕着向後退去。兵馬司的衙役牽着粗繩,在塔下圈出了一大塊區域,不允許站人。但是在繩圈之外,人頭攢動,擠了個密密麻麻。
這東門寶塔在夜間每一層都有燈光照明,最底一層更是添加了不少燈籠、火把,将地面照得雪亮。
所有人都興奮無比地擡着頭望着塔頂,過了片刻,有人大喊:“快看,球——”
賈放目力好,看得清楚,正是四皇子本人,一手捧着一個球,從塔頂上探出半身。
從塔底看去,兩只球看起來一模一樣,都是黑黢黢的。但可以看出其中一個球很重,因為四皇子托着也略顯吃力,另外一個則看上去很輕,應該就是百姓們說的空心藤球。
四皇子沖下面點點頭,底下的衙役就一起大聲喊:“肅靜!”
東城寶塔下,瞬間竟真的鴉雀無聲,人人都仰着脖子望着塔頂,等待着見證結果,也在等着看他們押的注會不會給他們帶來回報。
下一刻,四皇子同時反轉了手腕,兩只球同時下落,不過一眨眼的功夫,球已經到地面。只聽“砰”的一聲巨響,那鐵球在地面上砸出一個坑。而藤球卻只是輕巧地彈開。
塔底登時一片歡呼:“落下來了,落下來了!”
衆人歡呼了一陣,才終于有人大聲喊:“同時,同時落地!”
“我押中了,我押中了啊!”喊出這一聲的人欣喜若狂。押“同時落地”的人比押“鐵球先落”的人要少得多,押中就意味着能分得不少錢。
“不……不是……”
漸漸地人群中又響起了另一個聲音,“有先後!藤球先!”
賈放:……啥?
他懷疑自己的耳朵聽錯了,這……怎麽可能是藤球先?
“是呀是呀,我看得真真的,藤球确實是比鐵球先到地,快了大約有……”那人似乎不知道該怎麽形容,憋了片刻,才說,“快了大概有小半個球身。”
賈放登時明白了。
四皇子翻手腕有時間先後,可能因為藤球輕,所以他翻腕的時候稍微快了那麽一丁點。但哪怕只是零點零幾秒,但對于這麽高的塔身而言,這點差距很容易就能放得很大。
所以這就變成了……輕的先落地?
塔底登時議論什麽的都有,更多的人是心疼錢——畢竟除了那關撲鋪子的店主,所有人,錢都輸出去了。
“大家稍安勿躁!四殿下說了,剛才将這兩個球放下的時候,确實存了一點點偏差。剛才的結果不算,現在再重來一次。”
這回大夥兒都松了一口氣,除了那關撲老板,所有人都在盛贊四皇子“英明”。
賈放卻有點兒着急,這種事情上,“英明”沒啥用,要的應該是“嚴謹”。他忽然見到下到塔底來撿球的一個年輕長随,正是他見過的,跟在四皇子身邊的,連忙喊:“喂,那位——”
他只能“喂”,畢竟也不知道對方叫什麽名兒。可是他的聲音立即淹沒在周遭的一片嘈雜之中。
誰知賈放身邊的青松突然一躬身,從衙役們牽起的繩子下面鑽了過去。李青松身材瘦小,趁着夜色鑽入繩子圍出的區域,衙役們一時半會兒竟然沒有注意。
賈放這時才反應過來,青松跟着四皇子在流民營待過一陣,認識他身邊的人。
果然,李青松過去一說,那名長随立即轉了過來,看向賈放。
賈放招手,把李青松叫來,讓他附耳過來,說了一通話,然後他直起身對青松說:“你去吧,把話待到就好,順便擦亮眼睛,幫忙找找這樣的用具。”
李青松應了,問:“三爺,難道您不上去見四殿下嗎?”
賈放搖搖頭,說:“我剛才在關撲押了籌碼。”他若是上塔,事後未免就不會被人指是利益相關。為了保證實驗的公正性,他還是不要親自出面了吧?
于是李青松跟着四皇子的人上塔,少時那名長随又快速地跑下來,手裏舉着一只長方形的大匣子。
“好教各位得知,剛才那次實驗,鐵球與藤球落下來的時候有極微小的先後差別。四殿下現下改了實驗方法——他會将兩個球都盛在這只匣子裏,然後将匣子底下的插銷一拔,匣子底會立時翻開,兩個球一定會同時落下去……”
“咦,這不是廟裏收人香火錢的匣子嗎?“
大夥兒一看,确實如此:這匣子上有一個縫兒,平日裏百姓們求神拜佛,将香火錢銅板銀兩之類從這條縫裏給放進去。和尚道士們就算是要取這香火錢,也得把匣子倒過來,搖一陣,夠麻煩的。
可大家夥兒從來不知道這底下還個翻蓋兒,把插銷一拔,裏面的錢就可以直接都倒出來。
登時衆人齊聲笑罵:“可算是明白了。敢情這些禿驢雜毛們就是這麽使善男信女的香火錢的。”
接着那長随就捧着匣子,快步回塔。那匣子不一會兒就出現在塔頂,由兩個人一左一右同時擡着,四皇子在一旁,向下揮了揮手。
五城兵馬司的衙役趕緊拉緊了長繩,讓百姓們趕緊往後退一退。緊接着四皇子在上面就拔了匣子的插銷。那匣子的底蓋“啪”的一聲掀開,裏面盛着的兩個球就同時落了下來。
“同時,同時——”
“同時落地——”
兩個球一落地,塔底登時爆發出一陣彩聲。其中有些人是因為押中了關撲正感到無比興奮,也有些人是因為四皇子臨時對這個“實驗”做出的調整——聽起來很嚴謹很有道理,值得一聲彩。
一時上頭就說了感謝捧場,五城兵馬司的衙役也收了繩子。百姓們紛紛轉身,正要散去。
忽聽有人在吆喝:“想知道為啥這一輕一重的兩個球能同時落地嗎?想知道鴻毛為啥卻只會翩翩地飄落嗎?萬一以後還有類似的關撲局,想多賺一點嗎?——看這本小冊子就行。”
離去的人登時都停了腳。
賈放也很驚訝,他連忙湊近了,見到四皇子身邊的那名長随,這時手裏拿着一疊厚厚的書籍,每一本都是線裝的小冊子,上面寫着四個大字:“萬物之理”。
——四皇子翻印了他的《初中物理》?
百姓們聽說“關撲局能多賺”,立即圍上來,将人圍了個裏三層外三層。賈放只能聽見有人問:“多少錢一本?”
那名長随當即道:“五文一本。”
餘人登時道:“真不貴!”剛才人們押關撲,還十文二十文地花呢。有錢的登時掏錢,尤其是那些剛剛跟風押中的,一買買好幾冊。這長随手裏的冊子幾乎是一搶而空。
也有人問:“我不識字我能買一本這書嗎?”
旁人登時笑:“不識字你看個天書?”
那人登時回:“我找個先生,教我兒子啊!許是我兒子能學得會呢?”
“說的也是,有錢你就買呗?”衆人見長随手裏的冊子已經全空,便紛紛散去。
“‘天一書局’的貨,也是這個價,沒買到的可以改天到那裏去。”長随朝漸漸散去的人群吼了一嗓子。“‘天一書局’的書籍你們也知道,別處仿不來的啊!”
“天一書局?”賈放聽這名字就立即明白這背後是誰的手筆了。
“三爺!”那頭是李青松從寶塔上沖了下來,舉着一本小冊子來找賈放。“三爺你看,這是我從四殿下那裏求來的。”
賈放有點兒哭笑不得地看着這手裏的冊子,心想李青松這小子還不知道這本書其實正是從他這裏流出來的。
“三爺,這書裏好多圖畫,我看着都不懂,四殿下卻說多看多想就能明白了。”青松小心翼翼地問,“這書,我能借去看一陣子嗎?”
賈放豪放地一點頭:“可以。文字不懂的,去問雙文,道理不明白的,來問我就是。”
說着,他拎着從關撲鋪子老板那裏得來的滿滿一兜錢離開東門市。沒辦法,關撲鋪子裏收的錢都是銅板,付給他的彩頭也就都是銅板。賈放心想,回頭讓人用線穿了,他運到桃源村去。
賈放離開的時候,絲毫沒有留意暗處立着三皇子和他的幾個門客。
其中有個門客遞了一本冊子到三皇子手中,讨好地說:“花高價從百姓手裏換來的。”
三皇子接過來,粗略地翻了翻,有些不滿地吐槽:“不是已經明說了,天一書局有的買,花個什麽高價?他如此大費周章,不就是為了多讓人來看他的這本書嗎?”
門客們都鬧不清這位爺究竟在懊惱什麽,一時吓的都噤口不言。半晌,才聽三皇子半是氣憤,半是恐懼地說道:“這哪裏是什麽萬物之理,這明白着就是格物致知,實證為先的理論?”
“想不到……時隔這麽多年,竟然又有人要捧向奉壹的‘新學’?!”
“而且竟是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