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王二郎的稽查隊在這“商業懇談會”上相當忙碌。他手下的隊員主要是去抓那些“小處随便”的人, 抓到了就罰款。

而王二郎本人則是認認真真地在維護現場秩序,解答疑難,排除糾紛。他見到“金融辦”門口人多, 就擠了進去,剛好看見老金“炫富”, 把滿滿一箱白花花的“準備金”拿給現場的人看。

這麽多的“準備金”就這樣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王二郎對這種行為很不以為然, 他向來覺得“財不外露”才能免得賊惦記。他倒是完全不知道老金這樣在當鋪票號裏做過的人, 都講究個財“該露還得露”。

但除了這“炫富”這一項之外, 王二郎覺得老金做得非常好。只見老金推出一面黑板, 那黑板上用漿糊沾着八張放大了的“流通券”正反面圖樣, 細細地向人解釋:“本寨發行的流通券,共分四種面額,五文、十文、五十文、一百文, 每種都在正面用大寫寫清了面值。”

“但若是各位記不住這些個字長啥模樣, 也沒關系, 大家看這裏,這裏畫着本寨的标志:單瓣桃花。五文流通券上印着一朵桃花,十文上印着兩朵,依次類推,五十文是十朵,一百文是二十朵……”

登時人們都領悟了:“敢情俺不識字的話, 就數上頭印着的桃花瓣就行了。”

王二郎登時釋然,心想他老娘未必認得那麽多字, 但是繡了那麽多年的花,數花瓣絕對沒問題。

接着,老金又拿出了一張流通券, 憑空抖了抖,說:“大家聽這刮拉刮拉的聲音——這是因為印制這一批流通券的紙質特殊,有極高的韌性,捏在手裏有特殊的挺刮感。”

不少手上有流通券的鄉民趕着把自己懷裏的流通券拿了出來,迎風抖抖,聽聽聲音。

“另外,大家注意這流通券的油墨極其特殊,不暈不染,不會褪色,大家看這上面印着無論是文字還是花朵,邊緣都是整齊的,不會出現模糊的輪廓。”

“在這個位置,還有一個極小的微印,上面是咱們金融辦的标記。”

“大家平日裏交換着流通券,一定要記得将這三項特征檢查一遍,免得受騙上當啊!”老金提醒。

“啊?難道還會有人仿制,做假的流通券不成?”登時有鄉民問。

老金點點頭:“當然有。以我這麽多年做賬房的經歷,銅錢有人作假,當票有人作假,票號的銀票有人作假,甚至官府簽押的地契房契都有人作假——”

“我當然不是在吓唬大家,不過防範于未然總是不錯的。各位,你們在交易的時候收到任何一張流通券,要是覺得沒把握,就一起來我們金融辦,我們這邊有辦法替你們辨別。”老金最後給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

“只要是真的流通券,都可以來我們這兒兌換銅錢。不過再提醒一句,這流通券是無記名的,一旦被偷了,我們可沒法兒幫你追回來……”

這時人群中突然響起王二郎一聲暴喝:“你幹什麽!”

他大踏步上前,分開兩人,抓住一個中年猥瑣漢子的手腕,那人手上正抓着一把“花紙”流通券。

“我看你剛才在人群裏轉來轉去地不懷好意,就覺得不對勁。剛剛你是不是趁這位大哥在認真聽金掌櫃說話,從他懷裏摸了流通券出來?”

王二郎一提醒,那位專心致志聽講的“失主”登時醒悟過來:“流通券,我懷裏的流通券不見了!”

衆人一下子都明白了:“扒手!”

“原來是個偷兒!”

“快看看是哪兒來的。”

“快讓他把偷來的錢還了吧!”

王二郎卻不急着把流通券還給失主,而是讓對方說了一下流通券的面值和數量,見都對得上,才把繳獲的流通券都還給了失主。

這一場現場表演“反扒行動”深刻地教育了桃源寨的鄉民,讓他們充分認識到了流通券與銅錢相比,重量更輕,也更容易失竊或者遺失。

被擒住的扒手被王二郎扣住,關在了村辦公室後面的空屋子裏。桃源寨的打算是改天敲鑼打鼓把人送回他本村去,交由本村處置。另外桃源寨也登記了此人的姓名年紀、相貌特征,以後将禁止此人進入寨子,參與“商業懇談”活動,算是上了桃源寨的“黑名單”了。

這一場“扒手”風波好容易解決,有外鄉來的山民舉手問老金:“敢問,這些流通券我能帶走嗎?就是留在手裏,等着下次用。我不缺銅錢,又懶得帶大把大把的銅錢回去。我剛和你們的人訂了一大簍冬筍,過半個月交貨,我能到時再把這券帶來,再用這個券買冬筍嗎?”

登時有其他外鄉來的不大理解:“銅錢拿手上多放心……萬一你下回來的時候人不認這券了呢?”

老金剛好接着這個話題說下去:“不可能!我們爺說過了,只要這桃源寨在這兒一天,就會承認這流通券的效力一天。這位老鄉放心帶回去吧,下次來一定能用。”

“當然,”老金繼續說,“其他幾位不放心也沒事兒,今天臨走的時候你手裏有多少券,我給你兌多少銅錢。這一切全憑自願。”

“這感情好!”多數外鄉來到聽見說這全憑各人願意,便放下了心。他們确實也覺得這“流通券”攜帶方便,但是究竟使用情況如何,衆人還是想要穩妥些,等過一陣再看看。

但也有人想辦法弄到了幾張“流通券”,打算回去琢磨琢磨。

白日裏這“桃源寨第一次商業懇談會”圓滿成功,待到夜幕降臨,寨中各村的村民,各回各家,各找各媽,村中燈火通明,很是熱鬧,但金融辦、招商辦這些辦公室都冷冷清清的,一個人都沒有。

這時,一個黑影慢慢靠近桃源寨金融辦的辦公室,他四下裏看看,又屏息聽聽,确定四周無人,便冒出一把細細的銅匙,将門上挂着的鎖一頓倒騰,鎖應聲而開。那人卻又把鎖輕輕挂在門上,自己悄悄溜進屋,輕輕掩上門。

他借着窗外投進的那一點點清冷月光,找到了白天裏老掌櫃展示那只銀箱,試着提了提,箱子極其沉重,根本提不起來。

竊賊對此反而挺滿意——沉重不正說明了裏面裝的銀兩多嗎?

他記得白天時候,老掌櫃是用一柄鑰匙戳進鎖孔,轉了轉,便打開了箱蓋。而他正是開鎖的高手,當下提起那柄細細的銅匙,一邊往鎖孔裏送,一邊體會手上的感覺——

誰知他突然注意到鎖孔旁邊還有個小小的圓盤,竊賊伸手推了推,似乎是可以轉動。

這圓盤……和這鎖有關系嗎?

竊賊覺得有點不對,趕緊将注意力轉回鎖孔,小心翼翼地來回移動銅匙,試圖盡快找到着力點,像白天裏那位老掌櫃一樣,“喀”的一聲開了鎖,就能把這銀箱打開。

他有點着急,誰知越急越是沒法兒打開,使勁亂扭一通之下,手裏的銅匙都快扭彎了。

這時背後的門啪的一聲彈開,有人舉着燈籠看向屋內,說:“誰在那裏?”

竊賊知道自己露了餡,轉身便逃。他早先進來的時候就規劃好了逃跑的路,這是沒有向門口沖去,反而沖向那面看起來不太結實的竹制窗戶。只聽“砰”的一聲,竊賊就撞破窗戶,成功從屋裏逃了出去。

門口舉着火把的正是稽查隊長王二郎。他也不着急,反而悠哉悠哉地走進屋,用燈籠照了照那只銀箱,順手把尚且留在鎖眼裏的那柄銅匙取出來,說:“第三個……第三個折在這‘保險箱’上的。”

這時窗外響起趙五光的聲音:“逮住了!”

王二郎應下,去将門窗和銀箱都複原好,出去與趙五光會合。

趙五光和他的一個小弟正押着剛才那名竊賊,将對方的胳膊緊緊別在背後。趙五光大笑:“你這主意真好,把賊都往我手裏送。”

這倆人在一處,極少有時候不擡杠的。聽見趙五光誇自己,王二郎幾乎覺得耳朵出毛病了。

但這抓住的毛賊是實實在在的,三個人一道把這笨賊押到關押的地方去。趙五光一邊走一邊數落:“瞧你們這一個個的打的好主意!從白天起就躲在附近,躲了這大半夜的,餓了吧?”

那笨賊的肚子裏立即咕嚕嚕響起一串歡快的動靜,趙五光一愣,片刻後三個人一起大笑。

“就你這點能耐還想來偷我們桃源寨的‘保證金’?我可告訴你,那盛銀子的寶箱,是我們賈三爺親自設計的,用特殊方法才能打開……二郎,那叫什麽來的?”

王二郎接口:“保險箱!”

這保險箱确實是賈放親自設計,并找了百工坊最頂尖的工匠做的——保險箱。這東西在現代非常普通,技術含量也不算很高。現代當然也有能開保險箱的大盜,但是賈放可以打包票,這個時空裏的賊,還沒有什麽人擁有這種水準。

“商業懇談會”這日賈放正好在京城裏有些事,就沒有親自過去,第二天一早才從稻香村去的桃源寨。

他去了之後先去問稽查隊的人:“保險箱管用嗎?”

一宿沒合眼的王二郎和趙五光精神抖擻:“管用!一宿抓了四個。”

賈放:……敢情這竟是個招賊的功用?!

他又問起昨天的“懇談會”效果如何,大夥兒都說好。陶村長拍胸脯說往後來趕集的人鐵定更多;老金則感慨,看着銅錢來來往往用的挺多,但仔細一算,外人來桃源寨趕集的,賣的東西挺多,買的東西也不少,一算下來,收支挺平衡的,沒有多少銅錢外流。

“這就好!”

這本來也在賈放的預料之中。按照他的想法,等到将來桃源寨發展出幾個支柱産業了,周圍的村鎮與桃源寨的往來會越來越多,最終會依賴桃源寨的産出,形成一個一體化的經濟帶。

“咱們村好些出産那真是受歡迎,三爺,您是不知道,就拿那後山剛挖的冬筍來說,那幾乎是一掃空啊……”秦裏正……現在的秦村長也開始吹噓。

賈放卻聽着一怔,想起一件事,連忙問:“那辣椒和番茄……沒有都賣出去吧?”

大家相互看看,陶村長趕緊說:“沒有沒有,大部分都留着。三爺不是吩咐過的,要多留點做種嗎?”

其實陶村長說話委婉,在昨兒的集上,那辣椒與番茄兩樣,新鮮是夠新鮮的,但是卻着實不好賣。

主要是之前大家都沒見過這兩樣,見那果實生得如此豔麗,都覺得心驚膽戰的。

總算有幾個人大着膽子将那果實嘗了嘗,番茄還好,酸甜酸甜的,汁水豐盈,但是人家不知道該怎麽燒;而那辣椒更是把人嗆得喉嚨直痛。這麽一來,就沒什麽人敢買了,連讨種子回去種的都沒有——畢竟外村沒有像賈放這樣的人能承諾買下所有出産的。

這辣椒唯一有點影響力的就是在“三村食堂”,一份加了一丁點兒“辣子”的菜肴,比其他菜肴銷路更好,菜盆頭一個見底。

賈放卻長長舒了一口氣,道:“沒賣出去好,太好了!”

他熱情地招呼大家:“沒賣出去的請都給我……不是,是都賣給我,還是上次的價,我全收。”

賈放上次從蘅蕪苑花圃裏帶出來的植株,被移植在桃源寨之後,依舊保存了相對旺盛的生命力,一茬兒接着一茬兒地挂果。但是用這些果實裏的辣椒種子繼續種下的小辣椒,以及番茄種子培育出來的小番茄,長勢便普遍要慢一些——這和稻香村那兩畦地裏的大白菜規律一致。

但最近這段時間裏村民又收了不少,既然沒有在集上賣出去,便統統交給了賈放,眼看着他都裝在一輛手推車裏,推到了賢良祠後。

“原來賈三爺還要用這個祭神啊!”

陶村長和桃源村的土著村民們一起感慨。

賈放将這些珍貴的辣椒和番茄帶到稻香村中,交給雙文。雙文再帶到榮府院裏,交給孫氏。孫氏在燒炕的土竈上架了個小陶皿,抓一把辣椒放在陶皿裏,慢慢地都焙成幹辣椒。

還有些辣椒有剁碎了加鹽和蒜泥,一道腌成醬的,也有整個扔進泡菜壇子泡的。

番茄在寒冷的天氣裏一時也凍不壞,便先這樣保存着。

賈放檢查了孫氏做的各種醬和泡菜的成色,鄭重感謝了這位将他從小看到大的婦人,然後告辭,匆匆出門去。

他沒有去“小樓”,而是徑直去了南門市的一處屠宰場。跟着他一起去的趙成露出些不情願,小聲抱怨:“三爺,那種腌臜地方,您還要親自去啊?”

賈放淡淡地說:“也就是因為青松不方便,我才叫上你的。”

上次李青松受傷,是水憲帶他去看的大夫,并且帶他在北靜王府将養了一夜,第二天才送回來的。青松還随身帶了一大包藥,外敷內服都有。賈放也不得不承認水憲這人辦事就是周到。

如今青松就這麽在榮府将養,大夫囑咐了,七天之內不宜見風。賈放這次去南門屠宰市就帶了趙成。

趙成一聽賈放話裏有話,登時啥也不敢抱怨了,只讪笑着說:“爺去哪裏,我就去哪裏。您別怪我,我聽您話還不成嗎?”

賈放不理他,反而加快腳步,來到一間屠宰坊,進門直接向人打招呼:“劉師傅,備好了嗎?”

來人見到賈放,忍不住面露喜色,搓着手道:“賈三爺,您是堂堂國公府的小公子,竟然屈尊親自跑到我這兒來……瞧我這兒,又髒又亂,連個招呼您坐下喝茶的地方都沒有。”

老劉這就是一間屠宰坊,這間屠宰坊确實不太講究,地面上剛剛被沖刷過,依舊依稀可見血水,牆壁上挂着半爿豬,梁上還挂着幾個洗得幹淨白嫩的豬蹄。

趙成縮在賈放身後,使勁捏着鼻子,心想,這什麽味兒。

賈放卻哈哈一笑,搖手對老劉說:“不妨事,我這就是為了一口吃食,要是東西真的好,要我上哪裏都可以。”

老劉一聲大笑,道:“爽快!”

他說着就從身邊一口大鍋裏撈出一整塊煮到七八分熟的五花肉,頓在一塊潔淨的案板上,提起一把厚背大刀就開始切。說來也奇,這老劉一臉絡腮胡子,長得極其粗豪,那刀也是極厚,但是他手下切出來的五花肉片卻是像紙一般厚薄,一整塊五花肉,切出一大盆。

賈放見了那刀功就贊了聲好,說:“完全不安于我們以前那位廚子。”

老劉将白肉切完,又從鍋裏撈出一大串黑紫色的條狀物,往案板上一頓,然後将其中一條切成拇指厚的金錢片,裝在盤子裏,遞給賈放。

賈放伸手接過,只聞了聞,便點頭道:“料都加足了!”

老劉聲如洪鐘,應道:“照你說的,鹽、蔥、姜、胡椒、大骨湯……都加足了。”

賈放随手抽了雙筷子,夾了一塊黑紫色的金錢片嘗了嘗,點點頭,說:“就是這個熟度,不能再煮,再煮就老了。煮到這火候,就撈出來浸在涼水裏。到時候這血腸就連水帶盆,再加上那切成薄片的白肉,一起送來我們店裏就行。”

趙成在賈放背後縮着脖子,聽賈放像個老饕似的侃侃而談,心想:怎麽三爺跟個廚子似的懂這麽多?

待趙成聽到“血腸”二字,登時睜大了眼——他明白了,感情那黑紫色的東西,竟是用豬血做的?賈三爺一個國公府的貴公子,竟然在搗鼓豬血這種吃食?

賈放卻非常滿意,對老劉說:“我保證,以後你的殺豬鋪子只憑這兩樣,就能風靡全京城。”

“對了,我們那店鋪剛改了名兒,以前叫‘小樓銅鍋涮肉’的,現在改名叫‘小樓火鍋’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