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黎民百姓
第29章黎民百姓
除了禦膳房那些親眼看着柳惜惜成長的人,真正會露出悲痛欲絕的傷心之外。
大多數人之所以會生活在膽顫心驚之中,全是因為他們曾經時常面帶微笑的皇帝,現在一反常态,變得冰冷無情又異常可怕。
那些曾在朝堂上極力聲讨過要将柳惜惜嚴刑挎打的臣子們現在怕了,因為擺在他們眼前的事實,是他們為了一已私利而造成的宮庭慘劇。
回想起柳惜惜當衆自盡的那一幕,所有的人都不禁汗顏。
他們這些頭戴頂戴花翎的所謂朝中重臣,在面對兩國僵局時,居然不問是非,不分黑白,毅然絕然的想要逼死一個無辜的少女。
當那個少女為了大彥國的黎民百姓,真的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之後。
他們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懼,而這種恐懼,完全來自內心深處的自我遣責。
柳惜惜的屍體,停放在金德殿,那是專門為皇族子弟舉辦喪禮的地方。
碩大的紫檀棺木內,面無血色的柳惜惜已經安安穩穩的躺在裏面整整三天了。
她的表情很安詳,唇邊仿佛還蕩着輕快的、調皮的笑容。
只不過眼睫輕掩,永遠的遮住了她那雙晶瑩閃亮的大眼。
從以後再也聽不到她嬌脆動人的嗓音,再也抱不到她幼嫩溫軟的嬌軀,再無親不到她粉潤動人的櫻唇了嗎?
手指輕輕觸摸着棺內冰涼的,已經完全失去了血色的面孔。
大彥國這個高高在上的皇帝,終于流下了再也無法控制的淚水。
“惜惜,朕很後悔,如果那時朕從來都沒有去過金麒樓,從來都沒有遇到過你,那麽屬于你的悲劇,是不是就不會再發生了?”
Advertisement
始終守在金德大殿處,一直也沒有吭聲的軒轅珒澤,看着皇兄露出的哀恸表情,也情不自禁的淌下眼淚。
他還記得很久以前,被父皇冷落多年的自己,在這諾大的深宮之中,過着無人管無人問的日子。
如果沒有惜惜,就沒有今天的澤親王。
如果從來都沒有遇過她,他的人生也将會被徹底改寫。
可為什麽這個善良的、充滿笑容的、不貪權勢不貪金錢,只要吃飽穿暖就會認為是老天垂愛的姑娘,竟要遭遇這樣的不幸?
看着皇兄無聲的低泣,他胸口疼痛難忍。
大殿裏一片冷清,正堂高高挂着一個奠字,殿內香火不斷,可四周都透着陣陣寒意。
“皇兄,人死不能複生,惜惜雖去得突然,可她必竟是為我大彥才付出了寶貴的生命。而且吉時已近,您……就讓她安心上路吧。”
他知道這個時候的軒轅珒臻是痛苦的。
可面對死亡,縱使對方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他依舊無法改變這已經成為事實的命運。
吉時一到,就要蓋棺下葬。
直到現在,軒轅珒臻依舊無法接受這個現實。
外面傳來鑼鼓聲,那是大彥國安魂送葬的儀式,鑼響的瞬間,也擊碎了這個年輕帝王的一顆癡心。
兩旁有太監前來蓋棺,軒轅珒臻揮手阻止,帶着難掩的哀恸,最後看了棺木裏的人兒一眼。
“惜惜,朕親自為你蓋棺,祝你一路走好,今生一別,來世再會!”
永炎九年陰歷八月十五,家家戶戶正過着團圓佳節的時刻,永炎帝軒轅珒臻,親自随着送葬隊伍,将他的禦用廚娘柳惜惜葬于皇陵一處風景極好,依山傍水之地。
同年八月二十,永炎國皇後因涉嫌毒殺倉瀾九王爺東方晉,證據确鑿,犯下滔天罪重,為正國法,還倉瀾公道,皇帝下旨将皇後淩遲處死。
面對大彥君主這樣的處理結果,倉瀾國餘留下來的使臣也不好計較太多。
必竟為了給自己一個交待,貴國皇帝連陪伴他多年的皇後都處以了極刑。
無論東方晉死得是否冤屈,為了兩國百姓的安寧與和平,這件事就這樣結束在這年的秋天。
沒有了東方晉的率領,随行而來的倉瀾使者為了及早回國複命,于永炎年陰歷八月二十八,倉瀾隊伍踏上了回國之程。
臨行之際,令所有的人都出乎意料的是,東方晉的貼身侍衛阿九,居然當着大彥國君主的面說出了這樣一番話。
“此番出使大彥,唯一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那位柳姑娘,雖然已經香消玉殒,可她的精神卻讓我倉瀾子弟異常敬佩。”
“雖然我的身份在這種場合中不足以向貴國皇帝保證些什麽,但阿九在此發誓,為了柳姑娘臨終前留下的那句遺言,倉瀾與大彥,将永不征戰。”
當時在場的所有臣子,都清楚的記得,那個小小的侍衛,臉上所綻放出來的堅定表情,是那麽的高貴而霸氣。
直到他翻身躍馬,拉缰準備離去時,在風中留給軒轅珒臻一臉似笑非笑的表情。
“柳姑娘今生既為你而死,不知道在接下來的日子裏,你又能為柳姑娘做些什麽?軒轅,今日一別,你我來日再會!”
說罷,不理會軒轅珒臻詭異的表情,他已策馬離開。
直到此刻,軒轅珒臻終于意識到了一個讓他很震憾的事實。
那個阿九,他才是真正的……
在永炎九年到永炎十年的這整整一年的日子裏,大彥國先後發生了幾件震憾世人的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年僅十五歲的澤親王被皇帝派到了北堂燕麾下繼任,從此也正式拉開了軒轅珒澤從軍生涯的帷幕。
第二件大事,永炎帝自打在皇後蕭雪梅被當衆淩遲處死之後,竟下令驅逐整座後宮。
并下旨召告天下,今生今世若遇不到真心相愛的女子,從此将永不納妃。
至于第三件大事,就是永炎帝再次召告天下,在他駕崩之後,如膝下無子,将會從兄弟的兒子中挑出一個治國之材,來繼任大彥國君主之位。
前一件事還好說,後兩件大事發生以後,大彥國朝堂上下頓時亂作一團。
聯名上奏的,以死進谏的,長跪不起的幾乎每天都會在大殿內上演幾回。
可永炎帝似乎是狠下了心腸,任憑臣子們怎麽哭鬧,他對此都表現得無動于衷。
日子久了,衆大臣見事已成定局,任他們浪費多少唇舌也無法改變一切之後,他們開始慢慢接受皇帝無後宮、皇帝無子嗣這個令人尴尬的局面。
倉瀾九王爺命喪大彥之後,本以為會因此而掀起兩國戰事。
可自從倉瀾使臣率着二百精兵回國之後,似乎并未傳出任何不利于兩國建邦的因素出來。
為此衆人卸下防備,慢慢将從前的事情遺忘到了腦後。
直到倉瀾再次派出皇子出使大彥,已經是一年之後的事了。
永炎十年八月初一,浩浩蕩蕩的倉瀾國使臣踏進了大彥皇城。
讓所有的人都意想不到的是,此番出此大彥的,依舊是倉瀾九王爺東方晉,而此東方晉并非彼東方晉。
眼前這個二十出頭,劍眉星目,五官俊朗,高貴異常的男子,居然是從前被毒死在衆目睽睽之下的東方晉的貼身侍衛阿九。
當所有的大臣都震驚于此的時候,唯有軒轅珒臻對此表現得波瀾不驚。
帶着幾分戲谑的笑,真正的東方晉傲然的睨着軒轅珒臻,表情中也帶着幾許玩味之态,“小王在此見過大彥國主,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軒轅珒臻故意忽略對方眼中挑釁的光茫,冷哼道:“貴國九王爺果真比傳聞中的更令人記憶猶新,朕是該稱你一聲九王,還是該喚你一聲阿九?”
此時的禦書房內,打發了臣子和一衆下人,諾大的空間裏只剩下這兩個姿态同樣高貴的男子面面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