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回揚州前
自那日午後,每次鳳姐看見黛玉都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不但如此,黛玉有幾回不經意間發現,鳳姐看二太太的眼神中,竟是帶着一種猜疑。可見那日的話,鳳姐還是放在了心上。以後不管二太太再說什麽,至少鳳姐不再會全然的相信了。只等時間到了,黛玉說的事情一樣樣的出現了,那麽鳳姐和二太太這對組合就要面臨拆夥的危機了。
雖然,誰也說不清鳳姐是從什麽時候開始放印子錢的。但賈琏幫着黛玉辦了林如海的後事後,護送黛玉回到賈府的那天。也正是鳳姐收印子錢利息的那天。而這麽看來,鳳姐放印子錢也是這一兩年的事情呢。
記得原著中所說,秦可卿病重的那年冬天,林如海因為身染重疾,才寫書信來接黛玉回去的。而秦可卿五七的時候,跟賈琏去揚州的來旺回京城報了鳳姐說‘林姑老爺是九月初三巳時沒的。二爺帶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爺的靈到蘇州,大約趕年底回來。......’等語。而揚州至京城走水路需1個月的時間。那麽也就是說秦可卿與林如海是差不多時間離逝的。都應該是明年9月前後的事情。時至今天,還有不到一年的時間了。
現在,已經是八月末,九月初了。離每年林家來接她的日子已經不遠了。估計接人的船這時候都已經從揚州出發了。等黛玉回到揚州,差不多就是原著中林如海生病的時間了。因黛玉每年回揚州都是這個時候,而今年也不會例外,這樣一來就不會出現原著中賈母使賈琏護送的情況發生。這樣倒給黛玉不少的準備時間。只是又要準備什麽呢。財産的事情,賈敏離開前就已經處理的差不多了。林府庫房中的東西也就剩下賈敏嫁妝裏的一點東西了。若裝箱的話,也就十來個箱子。現在算一算,揚州所有的東西裝箱運至京城,也不過是三十來口箱子的事罷了。所以,財産的事情,倒不是首要的。在黛玉看來,首要的事情,是林如海這個靠山倒了。她一個小女孩如何在這群狼環視的古代生活下去。
穿越過來的這幾年,黛玉一直在想,林如海病逝後,如何生活。雖然賈府內有賈母,賈母身上有催眠符。但賈母也已經不年輕了。若賈母也過逝了。那之後的生活又應該怎麽辦?等賈母過逝了,賈家倒了。而黛玉這個依附賈家過日子的外姓女孩又要如何自處呢?
在這個世道下,一個女孩,就算有忠仆、有財産,想要安生過日子,沒有靠山也是不可能的。可林家五服內都沒有人了。五服外的親戚,那跟陌生人又有什麽兩樣。林如海去後,林黛玉最親近的人家就只剩下賈家了。可賈家也會倒呀。賈家抄家的時候,黛玉才16、7歲。剩下的十多年,黛玉要如何過呀。
黛玉有想過成為秀女進宮去。自己有空間,有忠心符。只要在宮裏小心的呆到30歲就可以了。所以在兩個嬷嬷來林家的時候,黛玉就問過兩位嬷嬷她們在宮裏的事情。知道了宮裏的殘酷,也知道了宮裏的黑暗。像黛玉這種東北虎妞跟本就沒有辦法在裏面活上兩年,更別說十幾年了。所以,進宮的想法也随着知道的越來越多而消失了。
之後黛玉也想過認個什麽幹爸幹媽的。別的同人文裏不是都這麽寫嗎?可看了林如海這種古代标準的士大夫與親生女兒如何相處後,就覺得,親生的都這樣了,那認的什麽幹的義的就更是白扯。純粹是上敢子讓人賣呢。
還有一種辦法,聽說是可以上本家過繼個子嗣,如果怕大的養不熟,可以抱養個小的。等小的長大了,将來也是個依靠。但小要多小才算小?至少也要二、三歲的吧。等黛玉離開這裏回到現代時,那小孩也才十六、七歲,還沒有辦法把家立起來呢。所以這小孩黛玉是一點光都借不上的。存是費心費力白忙活一場。
想起種種,黛玉嘆了口氣,非常無耐!實在是沒有別的辦法可以想了。這日子真是沒法過了,靠人人了,靠山山倒的。想來想去,就只剩下嫁人一條路可走了。可就算自己嫁人了,有夫家可以投奔。但沒有娘家的媳婦在夫家的日子也不是那麽好過的。眼前的刑氏,就是一例。而且,若是訂婚時,人家是沖着林如海去的。等林如海去了之後。好一點的人家就是不悔婚,也是不會真心對待自己的。壞一點的,別說退婚了,都能往死裏逼死黛玉了。所以,嫁人對黛玉來說也不是什麽好的選擇。
現在想想,也怪不得原著中的林如海會有把林黛玉嫁給賈寶玉的想法呢。賈家是林黛玉的親戚,又是自小撫養黛玉長大的地方。總比陌生人有感情基礎吧。待林如海死後,應該不會對黛玉太差才是。可偏偏世事難料,最終讓黛玉受苦的确正是這個賈家。
有時候黛玉總是想着,為什麽自己不能像原著中的黛玉一樣活到十七、八歲就死掉呢。如果這樣,自己也就不用為剩下的十幾年的生活這樣操心上火了。
唉!誰讓自己說了不算呢。既然自己不是制定規則的人,那就只能成為遵守規則的人了。認了吧。
就在黛玉實在沒有辦法,只想着走一步算一步的時候。突然想起在現代看過的一些紅樓同人文。文中的女主都會把林家百年藏書抄錄後拿出來,或是捐給朝廷,或是捐贈書院,或是又給朝廷又捐書院的。更有甚者是自己開書屋,讓學子們免費看書的。為的就是積攢名聲,人氣。在林如海死後,讓這些文人學子成為有利的監督者,以此來保護黛玉的生命財産安全。但這樣做的一個弊端也是明顯的。黛玉雖然受到了保護,但也因此會成為有心人士的追逐對象。等黛玉到了婚嫁之齡,生命都會受到威脅。
但到了今天,黛玉除了公開藏書,已經想不到更好的辦法了。有時她真為這智商着急。那些穿越前輩到底是怎麽在古代混的風生水起的呀?古代人真的不傻,相對現代人來說,更聰明一些呢。把古人當傻子,人家能讓你真的成為傻子。
在黛玉還沒有想好怎麽做的時候,黛玉就已經讓人把藏書抄錄好了。這也是因為黛玉怕到時沒有想到別的辦法,而再去抄書,時間會來不及的緣故。
Advertisement
................................................................
就在黛玉數着日子盼着揚州來人時,又在突然間想起個重要問題。那就是林如海的配合問題。很多事情,就算是有催眠符。也不是那麽容易就可以解釋的。
怎麽跟林如海說,‘僞爹,你快死了,活不過明年九月份。你快點幫你姑娘我把後事安排了吧’。這話,打死黛玉,黛玉也是說不出來的。但如果林如海不知道死期,他還會去安排這些身後事嗎?
黛玉是準備回揚州後就給僞爹林如海使用空間泉水的。記得賈敏因使用泉水的原因,一直都健健康康的,直到去世前的三天才發病的。如果林如海使用後也是這個效果,那事可就打大了。到那時候黃花菜都涼了。
所以就目前來說,當務之急是讓林如海知道一些事情。但怎麽才能讓林如海知道這些事情,而又不會暴露自己,這才是首要解決的事情呀。
十月中旬,林家的船終于停靠在了京城外的碼頭上了。黛玉又是一番告別辭行。待離開了賈府,便一路追風逐浪向揚州行去。
賈家的人,也許還有林家來的人此時都以為黛玉還會如往年那般今冬回家過年,明年春暖花開的時候就會北上京城。所以對于黛玉的離開并沒有太多的離愁。
而此時剛走出賈府的黛玉卻在想着,林如海的死亡既然已經是無法避免的了,那其後的三年孝期,她到底是在京城林府守孝還是在蘇州老宅守呢?如果在蘇州守孝三年,那就破壞了原著劇情,估計那對神棍也是不會允許的。但賈敏去時,黛玉卻是在揚州守了三年才上京城的呀。那就不算是破壞原著劇情嗎?再一個,蘇州必竟是沒有什麽人了。在林如海去世的這個時候,還是在京城林府更安全些。至少幾年內,黛玉都可以借賈府的勢,讓自己過得從容一些。
另一個,若是在京城,看熱鬧可是方便的多呢。記得原著裏,鳳姐兒就對賈琏說過‘‘坐山看虎鬥’,‘借刀殺人’,‘引風吹火’,‘站幹岸兒’,‘推倒了油瓶兒不扶’,’什麽的,黛玉就想着,光看戲哪有參予有意思呀,這些個方法,将來有機會倒是可以挨個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