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亂七八糟
就這樣過了兩三日,謠言傳遍了賈府內外。還有越來越離譜的趨勢。除了傳言大老爺賈赦不是老太太親生的,還傳出了老太太并非是先榮國公的元配的謠言。若在不采取手段,那麽以訛傳訛的後果會非常嚴重。因着這些謠言,大老爺也已經兩天沒有過來給老太太請安了。這也迫使了賈母盡快做出決定。
賈母之前派人去查謠言出處,卻是一無所獲。只知道這些謠言一夜之間就傳遍京城了。雖然沒有查到什麽,但賈母卻先入為主的認為是元春宮裏的對手弄出來的事情。
又想了兩三日後,賈母先讓賈珍過了府,又把賈赦兄弟妯娌叫到跟前。先說了謠言的不切實際,又說了一些自己對兩個兒子一視同人的感情。之後的一句話卻讓屋裏所有人的心髒都跟着糾了起來。
“樹大分枝,家大分家。為了不讓這些那些的原因而使你們兄弟感情出現裂痕,今兒叫珍哥來,就是把這府裏的産業分一分。我老了,也管不了那麽多。只是雖是分了産業,但我活着的時候,只分産不分家。”
一屋子的人,誰都沒有說話。也不知道說什麽。賈珍看了看衆人,站了起來,對老太太說道:“老太太,既叫了我來。有什麽事您就吩咐吧。”其實,在賈珍心裏,也是贊同分家分産的。現在不分,将來老太太去了都是要鬧起來的,還不如現在分了,也省得讓外人看了賈家的笑話。
“珍哥兒,你來說說這分家的規矩吧。”賈母對賈珍說道。
賈珍對衆人說道:“按着規矩分家,除了榮國府及祖産歸襲爵長子以外,剩下公中的銀子,外面的房舍商鋪田地,長子七成,次子三成。”賈珍這話其實是有些偏着大房的。畢竟賈赦這種真小人可比賈政那個賈道學得人意。更何況賈赦與賈珍在某些方面也算同道中人。
不過賈珍又想起娘娘是二房出來的,又補充道:“當然也有四六分的。不知老太太想要如何分?”
其實,老太太想要平均分的。她沒有想到賈珍會不顧及宮裏的娘娘,便說出這種慣例的分法。只是這會,她再說出要平均分,就有些不合适了。本來老大就懷疑自己偏心的原因是因為不是親媽了。這會要是再明面的偏心。老大不是更要這麽認為了嗎,必竟将來分家後,自己還是要跟老大過的。雖然她也說了分産不分家。但總要留一線的。罷了,大不了将來把自己的私房多分一些給二房就是了。哎,不是自己養在身邊的就是不貼心呀,早知道這樣當年說什麽也不讓婆婆把老大抱去養了。
不說老太太滿意不滿意這種分法了。二房兩口子卻是不滿意的。一個認為,娘娘出自二房,寶玉又是個有福氣的。怎麽也要二房占大頭呀。再說了,馬上就要建省親園子了,這時候分家,建園子的費用,難道讓二房自己出嗎?一個認為,分了家就不是榮國府正經的主人了。別說再在正房住了。等哪天被人趕出去都有可能。一但被分出去,那就只能是賈家旁支,京城裏不起眼的五品小官了。一想到這,二房兩口子倒是心有靈犀的同時開口了。
“老太太,”賈政與王夫人同時叫道。
賈母看了一眼王夫人後,才對賈政說道:“政兒要說什麽?”
“老太太,這家不能分呀。自古就沒有高堂健在就分家的。”賈政意正言詞的說。
“是呀,老太太,娘娘馬上就要省親了,這時候怎麽能分家呢。分了家,園子還怎麽建呀?”王夫人接話道。
“弟妹這話是說,建完園子在分家呀”刑夫人也在一旁接話。
“你個蠢東西,弟妹是怕分了家,既要搬出正房,又要自己拿錢出來建園子。”賈赦看着刑夫人諷刺着王夫人。
Advertisement
“大哥怎麽如此說,娘娘又不只是我們二房的娘娘。娘娘可是咱們整個賈氏一族的娘娘。為娘娘出份力也是應該的”王夫人不服的說道。
“好了,”賈母看着底人的衆人生氣的道。衆人看賈母生氣了,也都不在出聲說話。賈母看着底下的人,嘆了口氣,才緩慢而又堅定的說道:
“分産就按六四分,老大一房得六,老二一家分四。公中的銀子留出二十萬兩建園子,其餘的也都分了。”想了想,又接着說“寶玉和幾個姑娘還留在我院裏。老大和老二一家換院子住。這幾天就搬吧”賈母看着衆人有不滿,有得意。心中也是不好受。
“至于娘娘省親園子,珍哥出十萬,我也說十萬兩。老大,你是娘娘的親大伯也出十萬兩吧。加上公中的二十萬兩,也有五十萬兩了。剩下的,老二和老二家的,就由你們自己出吧。”
“老太太,建園子總共需要八十萬兩呢,我們二房哪有三十萬兩呀”王夫人着急的說道。
自從元春封妃後,王夫人對老太太就不像從前那樣恭敬了。老太太最近一直看不上王夫人。聽王夫人這麽一說,也沒有好氣地說道:“娘娘是你生,你要是能拿出錢來建園子,就讓娘娘回來省親,拿不出來,就跟娘娘告罪去。”
“行了,我也乏了。就這樣吧”老太太緊接着又對衆人說了一句。衆人聽老太太這麽說,都只好起身離開了。
老太太不知道,她以為的公平分産,卻讓兩房人都覺得吃了虧。
大老爺賈赦認為,公中的銀子有七成都是自己一房的,既然已經拿出來建園子,之後就不應該再出十萬兩了。老太太果然偏心二房。都說無風不起浪,想想這麽多年,老太太是怎麽偏心二房,怎麽打壓大房的。也許自己真不是老太太親生的。
而二房一家呢,則認為賈老太偏心大房。娘娘是二房出來的,但也是賈家的姑娘呀。淘錢的時候,就分大房二房了,沾光的時候怎麽不想想呢。還有,當初讓住進正房的時候怎麽不說那是襲爵長子應該住的呢。一住就住了快二十年了。現在娘娘都封了妃了,再讓人搬出正房去。這不是打二房的臉,打娘娘的臉嗎。
就這樣,在兩房都不滿意的情況下,榮國府分了家産,正房也換了主子。王夫人也從各家個人手裏拿到了建園子的五十萬兩。看着這五十萬兩,王夫人發了愁。這剩下的三十萬兩真要自己出?
剛搬了家,王夫人看着這房子這院子的,是怎麽看怎麽不順眼。真可恨,本來還想着等到了進宮的日子跟娘娘說一說的。誰能想到,娘娘竟然提前派人來傳話讓二房盡快搬出正房去。親生姑娘也不為親娘撐腰做主,到是學會胳膊肘往外拐了。王夫人雖是這麽想着,但還是準備進宮時好好跟娘娘提一提。
王夫人這麽想,到是冤枉元春了。這時候的元春也在宮裏為那些傳言生氣發愁呢。通篇看元春,元春就不是一個懂這些禮儀規矩的。要是真的懂,也不會讓成了年的弟弟和組妹們一起住到一個園子裏去。也不會在端午節賞節禮時,連薛姨媽都賞了卻忘記賞大房。
傳言經過有心人的傳播,在宮裏傳的更甚。大多數的傳言都是對元春和二房不利的。倒是對大房是一片同情之詞。在加上宮裏女人事非的都多,對元春更是能打壓就打壓,能擠兌就擠兌的。沒事都要找點事的,如今,也別管傳言是不是真的,倒是都想着好好利用這些傳言打壓擠兌一番元春。元春無法,只得先給賈家傳信,想辦法消弭這些傳言。
...................................................................................
話回賈家,王夫人正坐在榻上為那三十萬兩銀子發愁呢,就聽到金钏進來回道:“太太,姨太太和寶姑娘來了”。
王夫人聽此,站了起來,準備迎一迎。剛走了兩步,薛姨媽帶着寶釵就進來了。姐妹外甥女相見,自是一番行禮,問安。落坐喝茶。等一切停穩後,薛姨媽從寶釵手中接過一小木頭匣子遞給王夫人。
王夫人接過匣子,打開看了一眼。發現竟然是銀票。擡頭看向薛姨媽。“妹妹,這是......”.
薛姨媽笑着說道:“娘娘省親是大事,還沒好好的祝賀姐姐呢。聽說府裏要蓋省親別院。這匣子裏的十萬兩銀子,就當是我們家孝敬娘娘的。還請姐姐收下吧”
王夫人聽薛姨媽這麽說,眼睛一亮,就是心中也是敞亮不少。笑着對薛姨媽說道:“她姨媽有心了。我就替娘娘收下了。”停了停,又接着說道:“妹妹是不知道,我這正為省親園子的事情發愁呢。”接着就把府裏分産,省親園子錢不到位的事情說了。
坐在一邊旁聽的寶釵突然說道:“娘娘省親事是大事。我媽聽說了,縱是家裏的錢都壓在了貨上,還特特從哥哥上貨的錢裏勻了十萬兩呢。姨媽不如向親戚家先借挪一下呢。”
聽了寶釵的話,王夫人心裏的想法更加明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