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日蝕

上巳節後,桓容成為建康城新的傳說。

青溪裏外,長幹裏中,傳得是沸沸揚揚。更有人現身說法,稱贊桓氏郎君俊秀雅致,潇灑不羁,磊落重義,有前朝士子之風。

建康城中的小娘子常常眺望秦淮河北岸,目光熱切,期待桓容能駕車出行。

“如此翩翩少年,吾等心甚慕之,想望風采。”

身為“受害者”,庾攸之同樣出名。只是不是什麽好名,而是“膽若鼷鼠,無士族郎君之風”。有人複述桓容當日所言,聞者無不搖頭嘆息,以為庾攸之不敬先祖,實乃不肖子孫。

庾攸之兩次出門,昔日好友均閉門不見,避之唯恐不及,就差和他割袍斷義。牛車行過,沿途被人指指點點,可謂狼狽不堪。歸府後大發脾氣,砸碎整面玉屏,打傷數名婢仆。

鬧得動靜太大,庾希下令将他關在房中,美婢狡童全部逐走,只留年長婢仆伺候。

“什麽時候流言散去,什麽時候你再出門!”

庾希聲色俱厲,庾攸之不敢違抗,想到今日下場,心中恨毒了桓容。

“桓元子月中歸京。”見侄子仍不受教訓,庾希加重語氣,“你可要好生思量!”

聽到桓溫大名,庾攸之下意識抖了抖。見庾希轉身要走,躊躇問道:“伯父,上巳節時,為何是殷氏六娘?”

庾希停住腳步,回身看向庾攸之,視線似鋼刀一般。

“你在問我?”

“伯父……”被庾希這樣盯着,庾攸之惴惴不敢言,先時聚起的勇氣瞬間消散。

“如不是她,你怎會惹上桓容?”

“當日動手的是侄兒,六娘僅是與侄兒書信。”庾攸之低着頭,聲音越來越低,“明明該是殷涓的孫女。”

Advertisement

殷涓同桓溫素來有隙,同庾邈也有舊怨,如果能夠事成,正可一箭雙雕。

“住口!你懂什麽!”庾希厲聲喝道,“我已給你父送信,不日将派人送你往會稽。這之前你便留在府內,未有許可不許出門,更不許再同殷氏女見面。”

不給庾攸之抗議的機會,庾希走出房門,吩咐門外健仆:“看好郎君!”

“諾!”

庾攸之被關在家中,沒有美婢相伴,索性每日喝悶酒,大量服用寒食散,脾氣變得愈發暴躁。短短幾日時間,雙眼布滿血絲,臉頰凹陷,精神卻極度亢奮。

會稽來人見他這個樣子,當場大驚失色。

庾希同樣吃驚不小,忙将他放出,喚來醫者診脈,并将伺候的婢仆全部拖到門外鞭打,健仆也沒能躲過。

“郎君這個樣子如何能夠遠行。”

“不行也得行!”庾希硬下心腸,對來人道,“桓元子即将歸京,難保不會做出些什麽。将他送去會稽是為保命。我會向阿弟解釋,你等盡速打點行裝,擇日啓程!”

“諾!”

庾希忙着送走侄子,同在青溪裏的殷康一家也不平靜。

上巳節當日,殷氏女郎歸家,殷氏六娘當即被殷夫人喚去,未等出言便被罰跪,整整兩刻鐘沒有叫起。

士族女郎千金之體,哪受過這樣的罪。

待殷夫人擡手,婢女上前攙扶,殷氏六娘已經雙膝打顫,臉色慘白如紙。

女郎們跪坐在兩側,雖恨六娘行事不妥,此刻也難免同情。只是礙于殷夫人之威,不敢開口求情。

“可知我為何罰你?”

“阿母是教導女兒。”

“明白就好。”

殷康夫人坐在矮榻旁,病氣未消,面色仍帶着枯黃。

“上巳節前我曾叮囑你們,行事務必謹慎,遠離庾氏子!你可做到了?”

殷氏六娘低下頭,羞慚不已。

“我知道事情不是你做的,也知你為何應下,這事你沒做錯。”殷夫人話鋒一轉,殷氏六娘驟然擡頭,眼中泛起淚水。

當着衆人被冤枉,她沒哭;被逼擔下罪名,她沒哭;殷夫人的一句話卻瞬間打破她的心防,委屈和憤怒似洪水奔湧而出,頃刻将她淹沒。

“阿母!”

顧不得禮儀,殷氏六娘撲到殷夫人懷中,痛哭失聲。

殷夫人抱着女兒,同樣眼圈泛紅。在場的殷氏女郎感同身受,無不陪着一起垂淚。

哪怕再氣,她們終歸是一姓,同出一支。假若事情真不是殷六娘做的,這背後下手之人何等歹毒,生生是要毀了她,不給半點退路!

“阿母,阿妹的委屈不能白受!”

“我知。”殷夫人取過布巾,親自為女兒拭去淚痕。

“此事我會同你阿父商量。經過此事,你們都該警醒自己,凡事三思而後行。什麽人可以信任,什麽人不能結交,務必要仔細分辨,牢牢記在心裏!”

女郎們同時正身,肅然神情,聆聽殷夫人教誨。

“尤其是你,佳兒。”

“諾。”

殷氏六娘坐直身體,面上猶挂着淚痕,眼神卻分外堅定。

殷夫人看着女兒,終究感到一絲欣慰。

能明白就好。

雖然吃了虧,好歹還有挽回的餘地,總比始終不知不覺,一條路走到黑要好上百倍。

不日桓大司馬便要抵達建康,如何應對需同夫主商量。

必要的話,她願意上桓府賠罪,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務必将女兒從中摘出來,免得成為他人的替罪羊。

庾、殷兩家各有打算,不約而同閉門謝客。

庾希和殷康極少在人前露面,反倒是送往姑孰和會稽兩地的書信不斷,一封接着一封,十分頻繁。

桓府中,桓容挾筴讀書,朝益暮習,極少離開內室,連到廊下放風的次數都逐日減少。

臨到夜間,需要阿谷催上幾次,甚至搬出南康公主,室內的燭火才會熄滅。

如此勤學苦讀,收獲自然不小。

數一數摘錄下的紙頁,桓容完全可以昂起下巴,驕傲的大吼一聲:我已打通任督二脈,練成絕世武功,就此東方……吔,這點就免了。

最重要的是,圍繞桓氏形成的“親戚關系網”,終于被他弄明白了!

不容易,真是不容易啊!

桓大司馬兄弟五人,其嫡庶子女加起來超過四個巴掌,兒子娶妻,女兒出嫁,親戚關系一層套一層,連成的關系網堪稱恐怖。

由此想到王、謝等大族,桓容冷不丁打個寒顫。

遇上這樣的龐然大物,還不是一個兩個,誰坐皇位上都得憋屈。如此還要高舉造反大旗,桓大司馬究竟是有多想不開?

想起自己的外祖家,桓容也不得咂舌。

縱觀歷史,司馬皇室可謂獨樹一幟。尤其是東晉,皇帝多數命短,隔三差五就要兄終弟及,擱在其他朝代簡直不可想象。

桓容扯開衣襟,單手托着下巴,習慣性的轉動筆杆。筆上墨汁未幹,随轉動飛濺而出,恰好落到進門的桓祎臉上。

“阿弟……”

桓祎只覺面上一涼,順手一抹,滿掌漆黑。

桓容連忙藏起“作案工具”,親自遞上布巾。

“阿兄怎麽有空過來?”

或許是受到桓容苦讀的啓發,南康公主決心教導桓祎,令其每日早起随健仆勤練武藝。

“立車騎将軍聞雞起舞之志,必能有所成!”

通俗點講,驢子趕到磨道裏,不轉也得轉!

身為兵家子,縱然不識詩書、不通文墨,有一副好身板,能夠上陣帶兵,今後就不缺出頭之日。更重要的是,桓祎如能有所成,對桓容也是助力。

南康公主想得不錯,桓容大力贊成。

如此一來便苦了桓四公子。

以往睡覺睡到自然醒,兩餐點心随便吃。現如今,卯時正必須起身,先練腿腳再舉磨盤,不到幾天時間,桓祎的兩手都磨出繭子。

好的方面,力氣和飯量一起增加。不好的方面,膚色變得古銅,肱二頭肌向府中健仆靠攏,距離仙風道骨越來越遠。

明年上巳節,如果桓祎再被邀請,除非眼光獨特,絕不會有小娘子再次手偏,将繡帕扔到他的頭上。

每日對鏡自照,桓祎兩眼灑淚。

然而,想到阿母的期望,阿弟贊嘆的眼神,桓祎硬是咬牙堅持,從舉起磨盤腿抖到抓起石頭随便掄,鐵铮铮一條大漢漸露雛形。

因桓大司馬即将歸京,南康公主特地松口,許他休息兩日。

桓祎興沖沖來找桓容,想同兄弟讨個主意,父親歸來之日,是不是要當面掄石頭,好好露上一手。沒料想,人剛走進門就被甩了一臉墨汁。

“阿兄快坐。”桓容笑得溫和。

面對這樣一張笑臉,再大的怒火也在瞬間消融。

桓祎擦過臉,坐到蒲團上,掃過尚未被小童收起的紙頁,不由得連聲贊嘆。

“阿弟好厲害!”

“阿兄過譽。”桓容笑道,“以我之見,阿兄才是真的厲害,可比漢時猛将!”

桓祎被誇得飄飄然,滿臉通紅。

看着猶帶墨痕的型男面孔,桓容心下暗道:老實人啊。

正想着,室外陡然傳來一陣驚呼,原本明亮的天空瞬間開始變暗。

“怎麽回事?”

桓容好奇走出房門,立刻被阿谷和小童攔住。

“郎君快些回去,不可出門!”

“怎麽回事?”

“郎君,是天狗吞日!萬莫靠近門邊,大不吉!”

桓容反應兩秒,日蝕?

小童縮到桓容身邊,牢牢抓住他的衣袖,雙手微微顫抖。阿谷和健仆一起動手,将木窗全部落下,房門關得嚴嚴實實。

片刻後,屋外傳來鼓聲,一聲緊似一聲。

白晝猶如黑夜,都城九門同時關閉。

臺城內鼓聲齊鳴,震耳欲聾。

府軍兇漢列隊登上城頭,舉臂挽弓,弓弦嗡鳴不絕。

史載:太和三年,春三月丁巳,朔,日有食之。有巫士言兇兆現,兵禍将至。

同日,前燕太宰慕容恪預感大限将至,于病榻前叮囑樂安王:“今南有遺晉,西有強秦,我主年幼,恐事常不備。吳王天資英傑,智略超群,爾當禀于上,以大司馬授之。必能南拒遺晉,西抵強秦,護國之安穩!”

語盡而終,太宰府內恸哭一片,哀聲府外能聞。

慕容恪口中的吳王,正是燕帝慕容暐的親叔叔,日後建立後燕的猛人慕容垂。與之同樣有名,曾将苻堅困于城中,在西燕改元稱帝的“鳳皇”慕容沖,此時尚不滿十歲。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