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羅家小姐

一九一零年,深秋。

距今約八十年前,在江南這座名為申城的大城裏,原先有着勢均力敵的兩大家族,他們分別是朱家和羅家。可惜這世間啊,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吶。羅家終究還沒熬過百年就在歷史的長河中灰飛煙滅了。至于後來新晉崛起的一大家族,姓虞,填補了羅家在社會上的地位,漸漸地開始和朱家分庭抗禮。真真應了那句古話,你方唱罷我登場啊。

要問這麽大一個家族是如何覆滅的?所謂:往昔所有的,将來會再有;昔日所行的,将來會再行;太陽之下決無新事。不外乎是游手好閑、坐山吃空的戲碼,羅家老爺子得了肺病咽氣後,家中幾個不學無術的纨绔公子很快敗光了家財,眼看這一家子,真真要後繼無人了,可有句話是咋說的?車到山前必有路!可不就是,羅家還有一個出生才三個月的女娃娃,名曰子柒。

只可惜呀,到了子柒這一代,家道早就中落不說,日子過得更是窮困潦倒,居然連糊口都很難了。這可如何是好?好在天無絕人之路,有個曾受過羅老爺子恩惠的老傭人吳媽,願意照顧這孩子,于是萬般無奈之下,子柒的母親只好含淚把她交給了吳媽。可這還不是最慘的,更慘的是,不出幾年,子柒的父母相繼亡故,她徹徹底底成了一個孤兒。

至此之後,子柒跟着吳媽住在閘北一條名叫賦桂坊的市井弄堂之中,這裏前後有着幾十餘戶人家,這一老一小散居期間,倒也算滄海一粟。人只當這女娃娃是吳媽從鄉下帶回來的孫女,因而街坊四鄰倒也相安無事,日子就這樣安定下來了。

這祖孫倆相依為命,其樂融融,一眨眼之間,子柒已有三歲。隔壁鄰居王婆見了,啧啧稱贊,說:“吳媽,你這孫女從小就是個美人胚子,不如長大後給我家孫兒做媳婦可好啊?”每當這時,吳媽只當未聞,只一個勁呵呵笑,并不搭話。随着子柒漸漸長大,已能幫助她做點簡單的家務了。

“子柒,子柒,你在哪?”

“奶奶,我在這呢。”

“你幫奶奶去街上買點蔥,回來做你最愛吃的蔥爆蝦好嗎?”

“哇!蔥爆蝦!我要吃,我這就去買。”

吳媽從圍裙口袋裏拿了錢給子柒,叮囑道:“孩子,拿着,回來的路上再打瓶醬油。”

“好的。”

“路上小心點。”

“知道了,奶奶,我去了啊。”

“嗯,慢點走……”

“嗳。”

Advertisement

子柒歡快地出了弄堂,迎面碰到了鄰居王奶奶,她問:“子柒,這是上哪兒去呀?”

“王奶奶好,我幫奶奶去買蔥。”子柒口齒清晰地回答。

“買蔥啊,子柒真乖。這麽小年紀就曉得幫奶奶的忙啦。”

“那我先走了哦。”

“嗯,慢點走。”

“好。”

一路上,子柒遇到好幾個鄰居,他們都問了類似的問題,她倒也不惱,耐心的一一回答。等買了蔥,回來的時候路過張大伯的雜貨鋪,她邁着倆小短腿進去了。

“哎呦,子柒來了啊。今日要買些什麽啊?”張大伯發現了她。

“張爺爺,我來打瓶醬油。”

“好哎,你等等,我給你打。”張大伯接過子柒遞上來的瓶子。

“好了,子柒,你拿好哦!”

“好的,張爺爺再見。”

“再見,下次再來。”

“嗯,會來的。”

……

沿着賦桂坊往前走,經過陳家大宅,右轉,再走上兩百米左右就能看到一座尼姑庵了,此庵名叫水月庵。庵主淨慧師太幾年前将遺棄在庵門口的女嬰給收養了,當時她掐指一算,發現這孩子并沒有慧根,心知她實非佛門中人,勉強的話,也只能成為一個帶發修行的居士,于是就用居作了她的姓,取名龍蘭,現在卻是比子柒大一歲。由于這龍蘭年紀和子柒相仿,性子又投契,所以從小就在一處玩耍,和子柒算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夥伴。

又有一日,子柒進到庵裏,熟門熟路地找到龍蘭,提議道:“龍蘭,我們一起玩吧。”

“好啊。”兩個小夥伴手拉手走出了庵門。

“我和你說啊,經常在前面耍猴的大爺不知道出來了沒?”

“我們快去看看。”

“嗯,還有上次我幫奶奶買東西,看到一家公園呢。我們下次一起去?”

“好呀,明日就去。”

“那我還是老時間來叫你。龍蘭你看,那裏聚集了一群人,是不是在看猴子?”

“走,子柒,我們也快過去。”

兩人擠進人群,果然耍猴大爺正指揮着他的猴子表演,一會鞠躬一會翻跟頭,等到那猴子拿着大爺的帽子來收表演費的時候,她們早就一溜煙跑了。

有時候她們也會沿着馬路邊逛邊聊,經過一家又一家的鋪子。如果碰到有興趣的就進去看看,直到太陽落山,再沿路返回。

若是到了晚飯時間她們還沒回去,子柒的奶奶就來尋她:“子柒,吃晚飯啦……”

龍蘭的師姐也來尋她:“龍蘭,回去了,不然師父要生氣了……”

每當這時候,兩人只能依依不舍地告別,然後各自被帶往回家的方向,突然龍蘭回過頭來大聲喊道:“子柒,明日不要忘記來叫我啊。”

“放心吧,我會來的。”

于是愉快的一日結束了,明日的太陽還會照常升起,日子就這樣在平淡如流水之間消逝過去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