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二月十號的時候鄒茜玲幾個請假到公社高中參加考試去了。

這是蕭念白借着他爹蕭建國的關系跟公社高中部的校長要來的考試名額,只要他們五個通過了考試,那就可以到公社高中來學習。

公社的高中部并只有兩個年級,高一高二,這個地方還是五二二學制。因為師資資源少,學生也少,整個高一高二都只有一個班,一個班四五十個人,都是來自附近的村子還有鎮子,因為更好的高中是在縣城裏,這裏跟縣城距離有點遠,所以附近的鎮子也會選擇來這裏上學。

不過公社高中的教學成果不咋樣,幾乎沒有考上大學的,去年只有兩個人考上了大專。

不過對比其他規模更小的公社,遠山公社這個成績也算可以了。

六零年的時候國家高考統一招生外國語還是俄語,這個對他們五個來說有點麻煩,因為都沒有接觸過俄語,就是鄒茜玲這個外國語學院的,都沒有選修這個專業。

但好在政治這一科問題不大,怎麽說他們穿越過來也有一年多了,老早就摸清了大概的政治環境,就是真遇上不會做的題,那也可以按照自己理解的編一通。

此外還有國文,數學等等,因為考慮到了以後的政治環境,沒有選擇文科,五個人都選擇了理科。

理科對他們問題不是很大,當初文理文科的選擇并不是按照各自擅長,而是按照以後要選擇的專業來選的,小高考他們都考的不錯,後來上了大學也有做過家教兼職,做過家教的都知道,高中理科和英語老師都是高酬勞的,為了靠自己住上小公寓,周六末拎個包去兼職一下是正常的事,大一的時候是出門兼職,大二口碑打出去了,線上授課照樣賺錢。

因而就算俄語成績大撲街,但是其他科綜合起來照樣達到高中水準。

最後公社校長親自給他們注冊了學籍,并且滿心高興,一開始以為是塞草包進來度個文憑,礙于蕭念白公社領導身份不好拒絕,故而才給了這個機會,沒成想這成績都不錯啊,戶籍上是農民,政審也過得去。那當然給過啊。

不過,“要不從高一開始學起?這俄語再努力一把,等到高二沒準能考個大學回來。”他們公社高中要是能夠出現大學生,那真的是面上有光的事,到時候害怕沒有學生沒有師資資源?

鄒茜玲五個也有點兒糾結,畢竟現在的高考沒那麽容易,而他們畢竟沒有接觸過現代這個社會的教材,都是靠着以往的知識再撐,政治這是公共必考的,而這一科成績好點對被錄取是有好處的,政治思想不合格的問題會很嚴重。還有俄語,這一科是零基礎,不到半年的時間要想學好去高考,還是在上工的條件下,想想就有點懸。

最後想了想,為了考個好學校,還是覺得聽從校長的,插入高一班級。

不過鄒茜玲他們也說了現在的家庭情況,他們五個還是得上工的,沒辦法像其他學生那樣到學校學習,最多能做到每個期末考參加。

校長聽說這情況既是同情又是感動,覺得他們是艱苦環境下都不忘學習的好娃子,原本因走後門生出的那一點壞印象都沒了,對他們的好感蹭蹭上漲,答應了他們的要求,不過有個條件就是作業不能落下,每個月最少要來學校一趟,他會布置一個月的作業量給他們,并且小考一遍。

Advertisement

校長本人是大專生,平時為人也算圓滑,但是對好學生是真的愛惜,他本身也是教高中的老師,一人兼任了兩個班的國文和政治,最大的願望就是自己學校能出個大學生,不要求是多好的學校,只要是正規的大學生那他就能夠笑醒了。現在一下子有五個好苗子、哦不,還有個公社領導的兒子蕭念白,他成績也可以,加起來就是六個,要是六個都能考上大學……校長停止了自己的想象,不敢想不敢想,怕想多了就不靈了。

“要好好學習啊。”校長看他們的眼神跟看金娃娃似的,瘦削的臉頰都散着和藹慈祥的聖光,看得鄒茜玲他們差點起雞皮疙瘩,感覺陰森森的。

從公社高中報完名出來之後,鄒茜玲他們拿着新領到的一套教材(是的只有一套,教材不足,将就着五個人湊)就準備去買買學習文具然後回家。

至于從小學到初中還有高一上學期和高二的教材,就讓蕭念白承包去找了。他自己之前在京市念書,但是教材跟這裏不是同一個版本,所以也是要找新的,索性就讓他爹弄兩套,他一套,他們五個一套。

不過蕭建國這段時間也很忙,上面的國家農學院研究了新的改良種子,專門針對幹旱的,家族那邊得到了消息并且幫他申請到了率先在遠山公社種植試驗的機會。

上一屆公社領導留下來的問題挺大,糧食問題要是解決不好,那就麻煩了,而且從家族得來一些很隐秘的消息,這幹旱天氣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按照這樣的情況,不把改良的種子要到手,今年的收成估計又得不好。百姓要是吃不飽,那問題就大了,所以他才這麽關心這個問題。

于是這個找書的任務就落到了白珊的頭上。白珊對于自家兒子跟鄒茜玲五個走的近是很奇怪的,因為她了解自家兒子的性格,腼腆(?)孤僻不愛說話,在京市就沒有什麽朋友。

但是她對兒子能交朋友了還是打心裏高興,女兒蕭月如在開學前就回到京市去了,她今年高二,準備高考了,為了不影響成績,所以沒讓她轉學到公社來。本來兒子也要讓他回去念書的,畢竟京市那邊的教育環境比較好,不過他自個兒不樂意,沒辦法,只能同意他留下來,心裏還有些感動,覺得小兒子是怕他們兩個老的孤單(?),所以特意留下來陪伴他們倆個的。可留下來兒子也是孤獨的,蕭月如回去連個年齡相仿的人一塊說話玩耍都沒,好不容易肯跟其他人交朋友了,那白珊真是高興來不及。

尤其是她打聽到這五個娃都準備念高中,而且成績還不錯的時候就滿意了,不怕兒子被帶壞,既然這樣就随了兒子的意,不讓他去縣城念書,直接在公社念書好了,有朋友,離家又近。至于成績,她是比較相信自己兒子的。

所以白珊很快就把教材找齊了,還特意多找了幾套習題,讓他們學習。

結果兒子拿了書去公社高中沒待兩天就逃課了。

白珊:???

“怎麽逃課了?”

“無聊。”蕭念白的回答一如既往言簡意赅。

白珊不信,“你不是跟你新交的朋友一個班嗎?怎麽會無聊?吵架了?”

蕭念白沒有反駁鄒茜玲他們是朋友這句話,只是道,“他們要上工,在家自學沒去學校。”

白珊驚訝,她當時并沒有打聽到這一層,問蕭念白詳細的他就言簡意赅給你概括兩句,然後就捧着本俄語字典再看,那模樣很明顯就是在說‘我不想跟你哔哔我要學習謝謝’。

白珊對兒子向來是低頭較多,沒辦法去問了公社高中的校長,這才知道了鄒茜玲他們的情況。意外的同時也沒有說什麽,只是在蕭念白騎着他爹新買的自行車要去下坎山找他們的時候讓他帶上了水果和糕點。

蕭念白是不怎麽關系他媽白珊怎麽折騰,給了水果就拿上,然後去郵局給鄒茜玲取信,再轉彎去下坎山村。

沒辦法,那女人要是不幫她忙,她能拾掇紀燕珊給他找麻煩。

至于其實他可以不用跟鄒茜玲他們來往這一點,蕭念白是想都沒想過。從前他一個人在家在實驗室都沒什麽感覺,但是換了個世界,就莫名有種不适感,要是可以,他甚至想直接住在下坎山村算了。可惜鄒茜玲那一屋是四個女的,他跟他們沒有親緣關系,要是住進去會給外人落口實,他是不介意,鄒茜玲介意,誰的房子誰做主,他沒轍了。

除了一封信還有一個包裹,有點重量,不知道是什麽東西,瞥了眼,信和包裹的地址都一樣,但也沒在意,他對這不感興趣,就是順手拿了而已。

蕭念白這大半年來往下坎山村大家都漸漸習慣了,一開始還會有人大驚小怪地過來打聽他的身份,以及和鄒茜玲他們的關系,後來聽說是同班同學,來幫忙送作業并且交流學習的,這才了然。

同時又覺得震驚,“你們啥時候考上公社高中了?咋不用去上學?”

鄒茜玲就對外說了他們在東晨的時候其實已經考上高中了,前陣子打算繼續學業,承蒙校長愛財給機會,參加了一次考試,合格了才去上高中的,半點沒提蕭念白在其中的作用,免得給人找麻煩,讓蕭念白被人惦記上了。

這個消息當時在村子裏還是很轟動的,他們村子是真的落後,讀書的娃少,讀到初中的整個手指頭都數得過來,到高中讀書的,這還真沒有,在他們看來,鄒茜玲他們是考試考進去了,還是插班進去的,那真是老老厲害了。而這麽厲害的還是他們村子裏的人,一個個都高興驕傲得不行,要是畢業了還能當個老師了,鎮上工廠招工的時候也能有很大機會招上,前途是一片光明啊。

當然對于他們能考上大學這個基本都沒想,他們不是校長,也沒看見他們的考試成績,所以不知道他們的潛力和能耐,覺得能考個高中已經很不錯了,至于大學那真是沒想法,整個縣城一年才出一兩個大學生,還是普通的大學,這公社高中終究沒有縣城高中好,縣城學生都考不過了,這公社學生怎麽考得過?

因此後來結果出來,真是震驚一片。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