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周紅嬸子談完情感問題,又問了大學補助,确認他們上大學真的有國家資助之後,這才放下心來。
下坎山村幾乎沒有出過什麽大學生,也不清楚上大學還能有補助這回事,還以為跟小學高中一樣,得自己交學費自己交夥食費,周紅嬸子還很憂愁要是他們去上學沒在鄉下上工,家裏又沒有親人供養該怎麽辦呢,好在大學有補助。
“這真是太好了,以後你們五個好好地讀書,畢業出來再分配份工作,好日子就在前頭了。”周紅嬸子臉上盡是笑意,真心實意為他們高興,只要有了城市戶口,有了工作有了錢,怎麽着都不怕會因為沒有父母而日子不好過了。
就像現在,聽說他們上大學,大學還有補助,相當于免費上大學之後,以前那些看不上他們覺得他們無父無母運道不好的,現在可是來找她,旁敲側擊想讓她幫忙說說媒呢。
雖然私下覺得好笑,不過還是傳達了一下這個消息,“你們是什麽意見?”要是來提親的這些人真有鄒茜玲她們喜歡的,那錯過可不好。
鄒茜玲笑,“嬸子,我們還沒想着這件事呢,大學五年,國家出錢讓我們免費讀書,以後我們也要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暫時不考慮這個人問題。”
這番話說得多麽積極正面,思想覺悟性多高啊,實際上是不想得罪人,讓別人以為他們考上大學就是飛上高枝看不起鄉下人了,以後沒準還是要打交道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下坎山村還是他們在這個世界的老家。明擺着說自己對他們沒感覺不好,還不如用積極向上的話來推脫,而且這個時候大家的思想覺悟都挺高,不像後世,這話說出來鐵定被人嘲笑。
周紅嬸子一聽下意識就坐直了腰身,肅了素臉色,“沒錯,國家出錢讓你們上大學,學本事,日後也要好好回報社會。”
顧一輝幾個背過去偷偷笑了。
收到錄取通知書後沒多久,鄒茜玲他們就打算先去京市了。一來是不想繼續下工了,哪怕過去了兩三年,鄒茜玲幾個還是不習慣種地這活,現在農忙過了,也收到通知書了,還待着做什麽?二來則是想要早點去京市看看能不能找到房子,租也行,最好是買。
這一次他們五個沒有在同一個學校,因為現在的大學還沒有後世那樣多樣的專業,梁曉雪的專業北上的話只有醫科大學最好,她想更系統地學習這個年代的醫學,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都需要好老師指導,她不會因為後世的醫學專業知識和那麽點行醫經歷就膨脹自大的,學無止境,學醫想要學好就不能閉門造車。更何況京市醫科大學不僅師資資源豐富,實驗室也是國內先進的,她需要實驗室。
而紀燕珊的計算機專業目前最好的也只有京市的三水大學,紀燕珊對計算機是熱愛并且有天賦點的,鄒茜玲覺得她繼續學這個比較好,當前國內的計算機水平還很落後,需要人才不提,就是紀燕珊這個性格,相比于進入社會工作,更适合待在大學的象牙塔裏做研究。
憑她後世學來的知識和天賦,還有當前這一領域的發展情況,鄒茜玲認為她畢業留校任職可能性很大。
顧一輝的土木工程專業也是京市的三水大學最好,比起當前機械制造這些熱門專業,他還是比較适合老本行,畢竟穿越前學了那麽久不說,還出去接過單子,完成的也不錯。
而張思樂和鄒茜玲兩個則比較随意,三水大學和醫科大學都無所謂,可惜醫科大學那邊沒有農學,經濟學也很差,梁曉雪讓他們填了三水大學。
三水大學和京市醫科大學的距離是多遠鄒茜玲他們還不知道,所以更要準備提前去,然後找棟在兩所大學中間的房子買下來或者租下來。近的話就都不住校了,遠的話再住校,然後周六末回去相聚。總之他們還是要有一所在京市的容身之所的。
Advertisement
出發之前鄒茜玲他們請了村裏人吃一頓飯,擺酒席的形式,既是升學宴,也是對村裏人的一種感謝和認可。若不是他們當初收留接納,鄒茜玲幾個現在也不可能如此順利拿到戶口。
下坎山村是貧窮落後,但是這裏的人大多不錯,也沒那麽多糾紛,纏人的事情,鄒茜玲他們對這個村子還是很有認同感的,臨走前就想再聯絡一波感情。
村長周大平和村支書周福國他們知道鄒茜玲幾個要去學校報道了,就打算把糧食先分給他們,工分全折算成糧食,粗糧居多,細糧少,沒辦法,這一年種的水稻太少,交了公糧了所剩無幾。
對于提前單獨給他們分糧食這事村裏人沒意見,甚至還有人主動要幫忙把這些糧食送到鎮上去兌換糧票呢,糧食太重肯定帶不了多少,換成糧票還是可以的,窮家富路,在外頭總是得有點資本,免得想吃口熱食都因為沒票而不成。
張思樂謝絕了他們的幫忙,因為他們幾個把大半糧食都用來做宴席了,宴請了整個村子裏的人。
宴請的前幾天鄒茜玲幾個還上山去打了野豬,這次是進到深山去了,畢竟上次民兵大隊的人獵殺過一回,沒被獵殺的野豬都跑到深山處去了。
因為紀燕珊的怪力氣暴露了,他們也就不像最開始那樣掩藏,五個人直接往山裏去,有張思樂的金手指在,發現野豬的藏身地點不要太簡單。
深山處僥幸留下來的野豬也不多,鄒茜玲讓張思樂仔細看,最好能挑到一條落單的,也好給野豬個休養生息的機會,真是殺光了怕生态不平衡。
張思樂最後找到了兩只野豬,一大一小,豬媽媽跟它娃。
這次做了陷阱,用了大網和繩子,梁曉雪和張思樂聯手準備了最有誘惑力的食物在大網裏,然後事先爬上樹隐蔽起來的張思樂點燃了小段紅鞭炮把野豬吓跑趕到大網裏去,獵物到了陷阱區域紀燕珊就拉大網,區區兩頭野豬,這點重量不在話下。
廢了一番功夫,總算把兩頭野豬都抓到了。不過有點瘦,大家弄饑荒它們的日子也不好過,大野豬只有一百多斤,小野豬還不到百斤。要是再養一陣子估計能多出一倍的肥膘來,可惜馬上就要做菜了,還是宰了吧。
抓完野豬弄死收進空間,掩蓋掉那些血腥味之後鄒茜玲幾個沒有立馬走,因為張思樂看到了一棵人參,長在大樹旁邊,身邊有落葉覆蓋,只是葉子冒了點頭,就被千裏眼的張思樂看見了。
人參可是好東西啊,怎麽可能會放過。
張思樂給大家望風警惕着周邊環境,梁曉雪才把那棵人參給挖出來,比不上他們之前在穿越山挖到的那株成了型的老參,但是那種都是可遇不可求,有一株就是福氣了,他們也沒多失望。而且這株也有二三十年份了,還是不錯的。
挖到參之後這才快速離開了深山,快到村子時才把野豬從空間弄出來扛着。
對于鄒茜玲幾個又打到野豬大家是很高興的,而且有鄒茜玲幾個知道成績就下雨,又是首都大學生的身份,村民們沒有多想,只以為他們是運氣好。更何況為了裝樣子他們前幾天也有上山去然後空着手回來,今天能打到只能說運氣好。
誇贊的話一堆堆,都覺得他們能幹,厲害,有福氣。
這一次的野豬是拿來做宴席的,鄒茜玲他們事先說過要去山上弄野味回來給大家夥做宴席的菜,大家夥當時沒覺得他們能做到,就說笑說好,打到了就給他們。
沒成想還真能打到啊。有那麽一兩個就有點小後悔,覺得當時要是沒答應,那今天就能分肉了,自己拿回去怎麽做都好。不過很快也拐過彎來,這野豬是他們特意冒着危險弄來要給大家做宴席的,宴請全村人,每人都有份,跟分給大家也沒區別,還不用扣工分。
而且這是人家的心意,要是這時候争那麽些肉,大部分村子人要說閑話不提,還得得罪鄒茜玲他們。只要長點腦子的都知道鄒茜玲幾個這回是真的飛上枝頭變鳳凰了,或者說一直是鳳凰,以後的前程平坦明亮,還是他們村子裏的人,沒準哪天求到人家頭上的時候呢,誰會在這檔口趕着去找不痛快。
有了這頭野豬,下坎山村辦了建國以來最盛大的宴席,宴請了全村人不說,當天的菜色也是極好的。除了鄒茜玲他們的口糧,村裏人也是把自家種的蔬菜鹹菜什麽的都捎了過來,沒有空着手來吃酒席的,再窮的都要帶幾把菜。而這些村民送的菜都被鄒茜玲他們做了出去給大夥吃,完全沒有留下來。
大家夥都看得出這五個娃心裏好,辦宴席不是為了收禮金,而純粹是想感謝,于是一家一兩毛,五毛一塊的跟着随禮,雖然少,但也是心意。周紅嬸子和柱子婆娘家給的最多,一人添了五塊錢。
柱子婆娘自從梁曉雪幫她接生把她從鬼門關拉回來之後,對梁曉雪他們就變了态度,後來跟婆家的關系也好了,不再叫嚷着搬出去,一大家子雖偶有別嘴,但是還是很融洽的。
這次給五塊錢禮錢真的是很貴重了,她是個很摳的人,能給這麽多估計是下了很多番心理建設。
張思樂把這禮金一一記下來,以後有機會再随回去。農村都是這個規矩,以後不在下坎山村也一樣,讓周紅嬸子看着辦,他們會把錢寄回來。
鄒茜玲幾個是把這村子當故鄉,不說每年回來,但總是得回來的。
宴席的菜色很豐富,一頭豬除了豬毛,幾乎被利用了個趕緊,殺豬菜一大鍋不提,紅燒肉也有了,還有骨頭山藥湯,蒜炒豬頭皮等等,就是素菜花樣也多,因為有那頭野豬煎出來的油,每道素菜都有葷味。張思樂還下了大力氣給炸了一堆薯條,熬了番茄醬汁給他們嘗新鮮。小孩子不用說自然是愛上這美味,大人們也不例外,炸得酥脆的薯條蘸上酸甜的番茄醬汁,真是他們吃過最好吃的零食了,供銷社的核桃酥都比不過!
可惜這玩意廢油,沒有鄒茜玲幾個把存糧一餐吃完的架勢,他們都弄不出來,哪怕做法并不難。
更巧的是那天辦宴席的時候下坎山村所屬的市的市領導們過來頒發獎勵,他們的速度要慢一些,但是獎勵卻不少,鄒茜玲作為本市的第一位省狀元被獎勵了一百塊錢和一支英雄牌鋼筆,梁曉雪幾個考上首都大學也有獎勵,二十塊錢和一本本子。
當然錢也是用信封裝着的,外人并不知道有多少。可在場的大夥兒看着還是羨慕啊,考上大學免費不說,還有這麽多獎勵呢。公社領導獎勵,縣領導獎勵,就連市領導都獎勵,這加起來得有多少錢啊。
不少家長心裏都開始考慮要不要送娃子去讀書了。
這才市領導還帶了報社的記者過來,這個市的教育水平不是特別高,每年都沒機會出個省狀元,這次不僅出了,省狀元還被全國最高學府錄取了,能不叫人高興麽?而且還不止一個被錄取,這邊六個大學生,各個都是名牌學校,真是争氣了。
要知道現在的高考是先填志願後考試,有些人不敢賭,填的志願較低,等成績出來了,是高分了,可志願填差了,多麽可惜。
市教育局一開始沒立即來送獎勵祝賀的原因就有這一層在,他們覺得那個小地方,就算是考好了,估計考試之前都沒敢填什麽好學校,想着就先等等看,等各地通知書下來再看看。沒成想這群學生膽子大,公社校長也膽子大,任由他們交了這樣大膽的一份志願,真是意外之喜。
索性就叫了報社記者,來宣傳一波。
高分數名牌學校,還是農村娃,這報道出來可不是一件能激勵大衆的事麽!
那市領導打聽到鄒茜玲他們的地址,本想只采訪這五個人,畢竟在一塊,剛好那天蕭念白也在,六個大學生,齊全了!
獎勵發下去不說,還拍了照合了影。
一九六一年了,報社還是有個公家攝影機的。
下坎山村的村民卻是第一次在照相館之外看見這相機,都睜大眼睛表示好奇。顧一輝想了想上前問市領導能不能讓全村人都合個照,“我們五個平時多受村裏人照顧,以後上了大學,路途遙遠想回來就難了,就想留個照片有個念想。而且這是第一次見到這麽多大領導,要是能合影那真是太令人驕傲了。”
少年清秀俊朗,說話真誠又走心,後面一句馬屁也拍的自然誠實,市領導怎麽會拒絕呢?
于是這一天下坎山村村民完成了第一次全村大合影,合影的地方在平坦的大路上,背影是青山綠水,哪怕是黑白照片,都看得出裏面透着的高興和融洽。
這張照片顧一輝出了錢請攝影大哥洗了幾張,後來除了自己留了兩張,其餘給市領導他們一人一張寄了過去,下坎山村這邊則是讓放大洗了,給村長周大平他們挂在村委會留給紀念。
往後下坎山村的村民們再看到這張照片,都會回憶起這一天的宴席的豐盛和熱鬧,還有市領導造訪的高興和激動,以及拍全村大合照的興奮。
等上了年紀之後,還會抱着兒孫過來,指着照片上的五個人,告訴他們的兒孫這五個人是多麽的出色,多麽的耀眼,他們是下坎山村的村民,是我們村的一份子。
當然這些都是以後鄒茜玲他們功成名就之後的事情了,眼下鄒茜玲五個在宴席過後收拾了家裏把鑰匙給了周紅嬸子就準備出發去京市了。
下一站京市,他們新的起點!
這次買的依舊是卧鋪票,五個人難得一起出來,都有點小興奮,太久沒有一起旅游了,為了高考生生在山溝裏勤快學習都要兩耳不聞窗外事了,高考後自然是想着到處嗨皮去。
不過上了火車之後發現身後多了條小尾巴。
蕭念白手裏捧着一本俄語大詞典坐在他們車廂的一個上鋪上,見他們進來懶洋洋地打招呼,“真巧。”兩個字說的平靜又自然,就跟平時語氣一模一樣。
紀燕珊瞪大眼睛,指着他就問,“你怎麽會在這?是不是跟蹤我們了?”
哪怕相處了兩年,紀燕珊對他也不是全然放下心防,更別提這貨前幾天才剛坑了她一小把,現在還記仇着呢。
蕭念白不說話,不承認也不否認,懶洋洋地看她一眼就把視線重新放到俄語大字典上,态度嚣張的讓紀燕珊手癢想揍人。
“車上可沒醫生,要是弄殘了進醫院你就做好跟我一起推遲去學校報道的準備。或者我也不介意再考一次。”或許是察覺到她的念頭,又或許是早把她性子摸透,蕭念白沒等她爬上來動手,頭也不擡的淡定說道。
不怕挨打進醫院的人,紀燕珊這個傻缺萌又能想到什麽辦法呢?只有嗷嗷叫兩下,并且在他吃完飯搶了他碗裏的肉作為報複了。
蕭念白望着紀燕珊塞得鼓鼓的兩個腮幫子和得意的小眼神,淡定地夾起飯盒裏的青菜繼續吃,評價了一句,“難怪你臉那麽圓。”
紀燕珊毫不受打擊,開心地把肉嚼吧嚼吧吞下去,“那也比你弱雞好。”
自從紀燕珊那一撕看過蕭念白一次身材之後,對他弱雞的印象至今沒有改變。
蕭念白動作頓了下,眼神幽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不知道再想什麽,沒等紀燕珊覺得奇怪,就低下頭繼續吃飯。
在旁一邊吃飯一邊暗戳戳觀察這對的鄒茜玲憑着她穿越前寫手和老書蟲的經驗敢保證蕭念白那一眼絕對意味深長,再這麽繼續說些挑戰蕭念白身材的話,她怕是日後在床上得吃虧。
哦不,紀燕珊的金手指太過特別,到時候真對上誰吃虧還不一定呢。
上下這種問題似乎跟武力有關?
鄒茜玲忽然有些惡趣味地小期待,期待後續他倆的交鋒。
本來鄒茜玲打算沿路再做幾次交易的,旱災過去了,這将是黑市糧食高價的頂峰線了,往下去就是下坡路,黑市的糧價基本不會有機會再炒到這麽高了。
他的空間還存有餘糧,這個時候出手換錢換票都挺好的,明年缺了再來買,也不會太貴,能有賺頭。
不過既然帶上了蕭念白那就不能做交易了,他這人智商高的很,鄒茜玲都很小心不敢露出馬腳讓他發現空間的事,目前來說空間還是他們幾個的底牌,哪怕跟蕭念白來自同一個地方,這一年相處的也不錯,還是不能輕易就把這底牌透露給他。大約是信任值還沒到那個點吧。
就像他們五個,多年的感情,穿過來之後張思樂第一個發現金手指就半點不掩飾告訴他們,這是全然的信任,不是信任做不到。
對蕭念白,這大概還有一段路要走,或許是等到他挑明了紀燕珊的感情之後,又或許某個契機之下,這都是說不定的。
不能做交易也沒多失落,空間裏的錢財足夠他們在京市的開銷,正好也趁這機會沿途旅行一下,放松的旅游,對他們五個人來說很久沒有過了,多一個蕭念白也不多。正好顧一輝一個男孩子睡覺寂寞,現在有人陪着夜聊,好事。
顧一輝:我不寂寞謝謝。
算了開學報道的日期和路上車程花費的時間,以及在京市找房子可能需要的時間,鄒茜玲他們幾個沒敢浪的太起飛,就挑了沿途幾個他們比較感興趣的風景區過去,走走逛逛耍耍。
意外之喜的是蕭念白帶了相機,旅游美食美景加美照,真是絕配。
這下紀燕珊都不嫌棄他是小尾巴了。
一路吃吃喝喝再買點小特産拍個美照,住宿費不高,消費不高,簡直是完美的旅程。
高興的鄒茜玲都忘記了要跟遠在軍區的唐朗說一句她離開下坎山村往京市去了。
于是那封信被原路退回,那個包裹則被工作人員交給了唐朗他娘。
這下子可在唐家掀起了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