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盲肓山

“怎麽了?慌裏慌張的,沒看到我這正有客人嗎?”

“不,不是,是您夫人來了什麽?”

“什麽?!不行我得躲起來,你們先慢慢聊,我失陪了。”江千山更是一臉的慌張,比小二的神色還要有過之而無不及,像老鼠見了貓似的。

岑暮好奇地抓住小二問他:“你家驿長怎麽了?

“我家驿長有一位兇悍的夫人,每月來看他一次。驿長很是害怕,每次都躲起來,但每一次都被找到。”

“走!我們也去看看這位江夫人。”岑暮拉上易朝的手像一陣風一樣跑出去。

在樓梯上,只見一個梳着雲鬓的美麗小姐款款走上樓來,一身華貴的衣裳随風飄飄,乍一看溫柔似水,一低頭,如一朵風中的蓮花不勝嬌羞。

“哪裏剽悍?人家美得不可方物,為什麽江千山那麽害怕呢?”岑暮看着這位江夫人從眼前飄過。

“人不可貌相。”

“莫非大人你看出了什麽?”

“普通女子走路豈會步步生風?”

在易朝的提醒下,他恍然大悟,再一看那女子的手,手指細長而有力,掌心還有一些細繭子,如果不仔細看還真的看不出來。

“是個習武之人。”

接着走廊盡頭傳來江千山凄慘的叫聲:“啊!小點聲!疼!我不吃!不吃……”

“我說易大人,你是不是看的太仔細了點兒?”

易朝瞥了他一眼:“看得仔細還能怪我嗎?”

Advertisement

接着就聽見江千山傳來殺豬一樣的叫聲,她被抓去品嘗蘇雅娘做得極其要命的創新菜。

秦嶺雲橫

這段南遷之路才剛剛開始,告別了長安驿站,他們穿過盲肓山一路向南行走,說是行走,其實也算不上,畢竟三人還有一輛馬車。

在盲肓山腳下,有一個十歲左右的女孩兒徘徊在官道旁,她灰頭土臉的,神情憂郁,似乎找不到方向,即将走向自生自滅的地步。

三人經過時發現了這個女孩兒倒在路邊,小七趕緊停下馬車。

“小七,怎麽了?”

“公子,前面路旁倒了個女孩兒,我去看看。”

小七下車把女孩兒抱上車。

“拿水來。”他們給小女孩喝了點水,女孩兒有了意識,慢慢睜開眼睛。

“把烙餅拿來。”小七從身旁的儲物木箱中拿出了一個燒餅,女孩兒看向燒餅眼睛頓時放出了奇異的光彩,趕緊搶過,大快朵頤。

“看來,她真是餓了。”

“別急,慢慢吃,還有很多呢。”小七在一旁溫和地說道。

小女孩狼吞虎咽的同時,脖子上挂着的指環掉出來。易朝和岑暮對視了一眼,那是魏讓的東西,不是在韋虎的手裏嗎?怎麽又到了這個女孩兒身上。

“小姑娘,你脖子上的指環是誰給你的?”小女孩兒聽了,充滿防備地擡起頭來盯着岑暮,放慢了嘴裏嚼食物的動作。

“你別怕,我不是壞人,是不是韋虎給你的?”

她點點頭,眼裏的淚水在打轉轉。

“你爹呢?”岑暮随口問出了這個問題,小女孩聽到這個問題開始流淚,邊哭邊吃。

“別哭了,別哭了,你不回答就算了。”岑暮拿這個小女孩實在是沒招,只好閉上嘴不再說話。

“告訴小七哥哥你叫什麽?”

“魏小冉。”

“你爹叫魏讓?”易朝開門見山地問道。

這時小女孩剛止住的眼淚又開始忍不住的嘩嘩嘩的掉下來。

一旁的小七終于忍不住譴責兩人:“公子,你們兩個能不能少提人家的傷心事?”

“好,好,好。我不說話了,不說話了。小七,她就交給你了。”

“沒事沒事,有小七哥哥在呢,不會餓着你的。先吃東西,吃飽了再跟小七哥哥說好不好。”

女孩兒點點頭,于是小七先出去趕車。小女孩看着這兩個不會說話的人,心裏害怕,便鑽出車外和小七一起趕車。

岑暮看了一眼易朝:“看!你把人家吓跑了。”

“彼此彼此!也有你一半功勞。”

馬車開始緩緩行走在官道上,易朝想起事情的前後,有些疑惑道:“江千山是個無力不起早的人,怎麽會答應帶人上山救我們?”

“哎呀,那是別人的事,我怎麽知道?或許是因為你是朝廷命官,或許又是因為人家大發慈悲,也有可能是我趕上人家心情好,人家賣我個面子上山去救你呗!”

易朝表面沒有再繼續深究下去,其實他也不是沒有懷疑過岑暮暗中跟江千山做了什麽交易,但是岑暮一看也沒什麽可以拿來做交易的,便暫且放下了這個問題。

旁邊的岑暮倒是一臉的悠閑自的,他想反正只是一千斤荔枝,應該沒什麽難的,送來給他,他也不一定保存得了。倒是易朝這個人聰明得很,是不是早就猜到了什麽?猜到了多少?

兩人在車裏互相猜測,就看細心耐心,或者是更沉得住氣。

小七自從有了這個小女孩的陪伴,路上沒那麽孤獨了,也就不再理會車裏那兩位。

四人自舊孟津渡過黃河,一路南下來,到了秦嶺。

秦嶺是大夏版圖的南北分界線,在這山頂上若是到了深秋初冬的時節,便可以看到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向北望去,平原莽莽,冰封千裏,一片白雪皚皚,如梨花在這片土地上競相盛開綻放。

向南望去則是一片生機勃勃,重巒疊嶂,小山上的樹木重重疊疊,高低掩映,河水在山間流淌,倒映天上的白雲以及山邊的樹木,一派的生機盎然,仿佛永遠不會有冬天的來臨。

小七和魏小冉駕着馬車從山路繞過去,而易朝和岑暮則選擇從山頂翻過去,主要是因為易朝想看風景,他不得不舍命陪君子。

兩人一前一後沿着山路上山,兩旁的樹木葉子逐漸變得稀少。起初在山腳下還有桦樹,楓樹,山毛榉……上到山頂,就只剩下松樹了,針狀的葉子在風中簌簌搖擺,在往上,海拔太高,就只剩下一些野草亂石。

易朝站在山巅回望長安,那裏只剩下一片白雲,連盲肓山都成了一個毫不起眼的小點。近看山腰的楓樹呈現一片鮮紅,向一地的胭脂溶在水中,若是在傍晚時分,連着西天日落的霞光,便是天與地都融成一片,色彩交相融合,分不清是天上還是地上。

有的樹木落葉,有的只剩下光禿禿的枝丫,有的則滿樹金燦燦的,毫不保留地炫耀着秋天對它的愛戴。

秋風一吹,帶着蕭瑟的冷意撲滅而來。岑暮不禁瑟縮了一下:“我說易大人,你看夠了嗎?看到了我們就該上路了?”

“你很冷?”

“是啊,都快把我凍死了。”岑暮一邊吸溜着鼻子,一邊從嘴裏呵出熱氣暖暖手。

易朝把自己身上的披風解下來遞給他說道:“你披上吧,我還想多看一會兒。”

“诶?大人,那我就不客氣啦!”岑暮将披風披在肩上,上面還殘留有那人的殘餘的體溫,确實比之前暖了點。

“這有什麽好看的?在我們那邊八九月份的時候滿山的桂花,三月則有滿山的桃花,到了四月,還有滿山的杜鵑花,一片一片,跟花海似的。”

“倒不是因為好看,而是因為感慨。韓退之在這裏曾經有過一首詩: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朝陽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現在我也是在這條路上的人了,你不覺得人生的事情很神奇嗎?前面被別人經歷過,後面還是會有人在重複。從徘徊汨羅,到賈誼長沙吊唁,再到韓愈柳宗元流放,我既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世事無常不就是這樣嗎?大人難道看不開這些嗎?”

“看得開,看不開,不都得接受嗎?事實上,出京是我……”易朝忽然停住,沒有再說下去。

“怎麽不繼續說下去了?”

“沒事!一絲感慨罷了,不說更好。”

岑暮一時找不到合适的話來說,對方不想說,他也不能拿着刀架在他脖子上命令他說。他也沒有被流放過,也不能理解其中的心酸悲苦。

以前他也知道有很多人被貶到嶺南,終日郁郁寡歡,一般都很短命,以至于傳到京城說嶺南不宜人居,這世上哪有那麽多适宜人居的地方?如果不是因為心太窄,又怎麽會看不穿這種流放出京這等小事呢?

“大人看不開流放這種小事?”岑暮在一旁謹慎的問道,

“倒也不是,只是感慨而已,就當是緬懷過去吧。無論是在朝廷還是被流放,終歸是為了天下百姓來做事,所以我倒是不太在意。”

“易朝。”岑暮叫了他一聲。

“怎麽了?”易朝回過頭來問。

其實,岑暮想說嶺南其實沒有你想的這麽糟糕,但想想還是算了,等他親自去體會到就不會這麽自怨自艾了。

“沒……沒事,你的披風。”岑暮解下披風,從身後給易朝披上。

兩人走下山,周圍的氣溫漸漸升高,一片綠樹成開始出現在道路兩旁,雖然有路,不過卻不是很好走,兩人都走的挺小心的。

小七将馬車停在下山的路口等着了,魏小冉則去草叢裏采幾朵野花,看到易朝和岑暮的身影,小七高興的揮手喊道:“公子!公子,在這呢!”

“他們在下邊等着了,我們快過去吧。”易朝在山頂感慨一番之後心情稍微輕松了點。

作者有話要說: 修文也會有限制?我真是服了系統了,以後我要寫一篇內涵一下這個氣死人的系統!!!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