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玫瑰
第六十三章 玫瑰
劉光耀陪喬舒雅處理完喬父的後事,再次來到東湖山公墓,幫喬舒雅的父親購買一塊墓地。
就這樣,整整一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在此期間,劉光耀和施向東通了兩次電話,施向東每次都告訴他,公司裏一切正常,讓他安心處理老丈人的後事。
得知公司沒有發生任何事情,劉光耀才放下心來。
為避免他和喬舒雅的關系在公司員工裏鬧得沸沸揚揚,劉光耀和喬舒雅暫時沒有喬父去世的消息,告訴包括施向東在內的任何一個人。
喬舒雅在自家的客廳裏,替父親搭建了一個靈臺,靈臺上放着父親的遺像,遺像旁邊,點燃有兩只蠟燭和幾柱香,還有一些水果、食品之類的東西。
為了盡一個孝女之心,喬舒雅在一個鐵盆子裏為父親燒了一些紙錢,并決定晚上為父親守靈。
看着她一副憂傷的樣子,劉光耀舍不得離開這間屋子,吃晚飯時,他打電話去岳母家,對岳母說:
“媽,爸爸的屍體已經火化了,他的骨灰我已經送去放到東湖山公墓存放起來了,同時,我給他買了一塊墓地,你選個日子,我們一起去為他下葬吧。”
“你現在哪裏?”
為怕岳母擔心,劉光耀不好意思說自己和喬舒雅一起為她的父親守靈,撒謊說:
“我們公司有點事情,需要我去應酬一下,我估計今天晚上不回家了,你幫我照顧一下小濤。”
“你放心吧,我會和小琴一起照顧好小濤的,家裏的事情,你就不用操心了。”
與丈母娘通電話時,喬舒雅一直站在自己身邊,她看着劉光耀那張顯得有些疲憊的面孔,愧疚地說:
“劉總,你已經累了一天了,回家休息去吧。”
Advertisement
劉光耀關切地說:“我不忍心看着你一個人在家,一副憂傷的樣子,所以,決定留下來陪你。”
“謝謝你!”
喬舒雅心頭一熱,眼淚簌簌直流,劉光耀摟着她的腰,将她扶到客廳的沙發上坐下來,喬舒雅順勢靠在他的肩膀上。
此時,放在靈臺上的那個尖嘴猴腮的老頭子,充滿了愛意的目光看着他們,似乎在鼓勵女兒,說:
“孩子,你能和這樣一個優秀的男人相伴終生,我就死而無憾了。”
劉光耀用衛生紙替喬舒雅擦拭臉上的淚水,靠在這個寬闊的肩膀上,喬舒雅鼻子一酸,一頭紮進了他的懷裏,劉光耀摟着她說:
“舒雅,如果你覺得實在太累得話,就去床上睡一會兒,我在客廳裏,替你為父親守靈就可以了。”
喬舒雅點了點頭,劉光耀将她抱起來,走進了喬舒雅的閨房,輕輕地将她放到床上。
喬舒雅摟住他的脖子不肯松手,小聲說:
“光耀,你陪陪我,好嗎?”
“嗯。”
劉光耀用胳臂将她枕在懷裏。
兩人和衣躺在床上,直視着天花板,誰也沒有吱聲。
過了許久,喬舒雅央求道:“光耀,我現在好傷心,好孤獨,快抱緊我好嗎?”
“嗯。”
劉光耀将她摟得緊緊的,喬舒雅像一只受傷的小兔子,流着眼淚,在他的懷裏不停地抽泣。
懷抱着一個軟綿綿的身體,撫摸着喬舒雅細嫩,吹彈即破的皮膚,劉光耀産生一種莫名其妙的沖動。
盡管理智告訴他,這個時候不能趁人之危,但他還是将兩片溫濕的嘴唇壓到了喬舒雅的臉上,試圖吻幹她臉上的淚水。
喬舒雅的淚水鹹鹹的,熱乎乎的。
劉光耀用舌頭舔了舔,繼續在她的臉上狂吻,最後,停留在喬舒雅的嘴唇上。
“嗯!”
喬舒雅輕輕哼了一聲,這一聲對劉光耀來說,是一個“鼓勵”的信號。
這時,劉光耀突然起了一個念頭,就是,不管今天是什麽日子,他都要給她一個至高無上的喜悅,用性愛去愛撫她憂傷的靈魂。
他把喬舒雅放平到床上,讓她仰躺着,劉光耀仍然吻着她,喬舒雅全身軟綿綿的,盡管她已經和劉光耀有過肌膚之親,但在自己家裏,在父親屍骨未寒的時候,她還是有些怕羞,于是半合着眼睛,享受着劉光耀對她的溫柔。
劉光耀的雙手開始“工作”了,揉搓着她那柔軟的胸脯,我大膽掀起她的裙子,用手輕按在喬舒雅的身體上撫摸。
“嗯唔!”
喬舒雅發出兩下很自然的聲音,她的身體早已濕了,而且十分的熱。
劉光耀在她的身體上不斷地輕揉,同時解開了她的上衣,喬舒雅用雙手掩着自己的臉,有點羞,但又難以抵擋這種莫名的快慰和興奮……
驚濤駭浪之後,喬舒雅哭了,她哭得非常傷心。
劉光耀安慰她說:“舒雅,別哭,你放心吧,我一定對你負責,如今,你父親已經走了,在這個世界上,我就是你唯一的親人,不管什麽時候,不管将來發生了什麽,我一定會好好地愛護你,照顧你,你就是我唯一的情人。”
“不,你有老婆和孩子,我不能破壞你們的家庭。”
喬舒雅抹了一把眼淚。
劉光耀恨恨地說:“我老婆已經給我戴了那麽多年的綠帽子,我卻一直被蒙在鼓裏,我現在對什麽都無所謂了。”
“由于我母親死得早,我從小就在父親的呵護下,養成了一種古怪的毛病,我怕你忍受不了。”
劉光耀吶吶地說:“我并沒有發現你有什麽古怪的地方啊?”
“那是因為你以前是我的老板,我在你面前,把我的毛病都隐藏起來。”
“不管怎樣,我都覺得你是一個善良、迷人的女孩子,就像一朵美麗的玫瑰,我将一輩子去愛護你。”
“你就不怕我是一朵帶刺的玫瑰嗎?”
“每一朵玫瑰都有刺,正如每個人的性格中都會有別人不能接受的東西,愛護一朵玫瑰,并不是把它的刺全部拔掉,喜歡一個人就應該在互相改變的同時,彼此包容和體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