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顧南風和俞向安一起南下, 坐火車到了白石縣。

俞青山正在家裏喂雞,他養的雞就一只,多了他也顧不過來, 有這只雞在,有它下蛋, 很多時候就不用再花錢去買, 孩子他們過來了, 從雞窩裏摸出一個雞蛋就能給他們加餐。

養的雞多了這雞蛋會更多,但是他之前上班,這雞就沒時間打理。

俞向安推開院子的門, 看着他, 喊了一聲:“爸,我回來了。”

俞青山看到他來了,笑了笑, 放下手裏的野菜,快步走過來, 打量了一圈:“回來了就好。”

顧南風露出笑臉:“俞叔好。”

俞青山回應, 俞向安把東西放下,“爸, 你的退休是怎麽回事啊?跟我仔細說說。”

俞青山拿起地上的東西,往屋裏走:“一回來就惦記着這事, 急什麽。”

他給兩個人到了水。

老家的變化相比起大城市來是滞後的,在家裏面又沒有個女主人打理, 這杯子還是很久以前的, 都裂了缺口了,還是照常用,平時喝水的時候就避開缺口的那一邊。

要是一個不小心, 就會在嘴唇上留下一個口子。

“我這距離退休也沒幾年了,你那邊我放心不下,趁着我還能動,可以幫你看看大門。”

俞向安忍不住笑了:“爸,我要是讓你去看大門那多屈才啊,現在退休了怎麽安排的?”

俞青山:“我退休了,每個月有退休金,另外我把你四爺爺家的一個孫子叫來了,他現在在廠裏打雜。”

這時候正式工人的位置還是比較難得的,他們廠效益一時半會兒的還看不出頹勢。

他現在退下來了,一般情況下是叫自己孩子接班,但是他的孩子全都有工作。

至于孫子輩的,年紀最大的俞明傑倒是可以頂班了,但是他正在大學就讀,他是瘋了才會讓他回來頂班,所以這工作他就往老家巴拉,血緣最近的是自己親兄弟的兒子,但是那三個,老大滿昌在家裏很有聲望,錢也不少賺,離家近能顧家,老二滿屋在上海,老三滿生在特區,自己都當上老板了,一個月不知道賺多少錢,哪裏還願意回來。

每個都不想接班,再一扒拉,就是他四叔一個孫子了,他二十多歲了,為人有些憨厚,還沒有一個正經的活計,在村裏就是下地幹活,對他來說,來縣城當然是好事,戶口變了,每個月也有錢,在農村裏面還是要下地的,農村下地幹活從來都是一件辛苦的活計,哪裏比得上在廠子裏好好的上班輕松,不用經受風吹日曬。

俞向安感動的給他端茶倒水,“謝謝爸爸,我知道爸爸這是為了我,你跟着女兒,女兒肯定給你處理得妥妥帖帖的。“

他來幫忙,工資是要開的,年終有年終獎,每個月還有獎金。

等到她的規模再大了,再給他添置其他的東西,這人手裏有了錢,他以後的日子就不會差。

什麽?

子孫有可能不孝順?

等到時候他手裏有錢有房,那個孩子都不會怎麽忽視他。

不是說這麽功利,俞向安敢說,他們這幾個兒女對俞青山都沒的說,不會發生這樣的事。

這個爸爸對他們盡心,他們這心又不是鐵打的,對他的感情不摻水,但是下一輩呢?

除了大哥家的三個孩子在俞青山跟前長大,其他的孩子都隔得遠,沒有相處,就難有感情,這小孩子對爺爺的感情和爺爺對孫子孫女的感情是不一樣的。

爺爺對孫子輩更上心,兒輩分還能嚴厲教導,到了孫子輩,就心軟了。

俞向安去廚房看了看,俞青山現在退休了,沒有去飯堂吃飯,是自己做飯的,但是俞青山的手藝那是真一般,能把飯菜做熟那就可以了,想要做的多好吃,他沒這手藝,打開櫃子,該有的食材還是有的,俞向安撸起袖子就準備下廚。

顧南風也很機靈,眼裏有活,這是老板的親爸,搞不好很快就會成為他的上級,勤快點沒壞處。

俞向安回來,這附近住的人有不少人看到了,就有人傳到了俞向海那邊,午休的時候他過來了,看到顧南風這麽一個陌生人,愣了一下,“你是……”

俞向安給他介紹:“這是我同事。”

顧南風笑:“我是老板的助理。”

俞向海心裏就驚了,助理,就跟那些當幹部的身邊的秘書一樣吧,這能配備的都是大官,自己這小妹真是了不得。

他也是不知道俞向安身上背着債務的事的,俞青山把這瞞得死死的。

聽到小妹那邊忙不過來,需要一個人幫忙,對爸退休去妹妹那邊幫忙也沒什麽意見。

這些年爸補貼他的不少了,除了小弟其他的兄弟都不在身邊,孩子也不在身邊,就只有他們一家五口,時不時的就給孩子添置東西。

現在爸幫小妹去了,這很正常,他現在也不需要別人幫稱,他和葉七佳的工齡級別都不低,大兒子考出去了,每個月有補貼,基本能滿足生活需求,兩個小的現在上學,就近的學校,一年能花多少錢?

因為妹妹這出息的程度,他們對她辭職的情況也接受良好,這水往高處流,小妹現在顯然過得更好了,這工作辭了就辭了吧,總有那麽一些人是跳出框框,不能用常理看待的。

除了自家人,鄰居他們都不知道這件事,俞青山瞞得很緊。

要是他們知道了俞向安自己開了廠,那可不得了了。

這個說想要推薦誰誰進廠裏工作,這個說誰誰手腳勤快愛幹淨進去幫忙,這要是答應吧,不是辦法,不答應吧,臉上不好看,別人會罵她忘本,這樣的小事都不願意做,給誰發工資不是發工資?

又是看着她長大的,結果現在長大了,出息了,就翻臉不認人了。

這些話是影響不到什麽,但是不好聽,不讓他們知道就沒這煩惱了。

“大哥,明峰明瑤呢?”俞向安問起他的那對雙胞胎。

他們今年十三歲,現在應該在上學,午飯去哪裏吃?

俞向海搖頭:“他們中午在學校飯堂吃。”

“飯堂的飯菜好嗎?”

“學校的飯菜就那樣,沒油水,但是就近,方便,我給了他們一些零花錢,要是餓了可以去學校的小賣部買吃的。”

“你和大嫂還好吧。”

“有什麽不好,日子就那樣過。”

陸陸續續的,也有那些鄰居跑過來閑聊:“小安,你過年都沒回來,現在可終于回來了。”

“這離家離的遠就是不方便。”

“對呀對呀,年初二回娘家,離的遠的,哪裏回得了?”

“工作要緊。”

“現在你放假了嗎?”

“帶了什麽好東西回來。”

越問越多,俞向安不想回答的時候就拿出糖果,給小孩發糖果,這樣一來就熱鬧起來了。

等到了飯點,自動自發的離開。

午飯收拾出來了,俞向海跟着在這裏吃了一頓。

臉上有着懷念。

有段時間沒吃妹妹的手藝了,感覺又更好吃了。

吃完了飯,利用廚房溫熱的水,俞向安洗了個澡,午睡了幾個小時,這才恢複了精力。

她走出房門,院子裏已經坐了不少人了,外公外婆都在。

看到她出來了,就對着俞向安笑,“睡醒了。”

俞向安:“是啊,外公,外婆,你們什麽時候來的?”

姚翠芬:“來了也沒多久,你醒了是不是我們太大聲了吵醒你的。”

俞向安:“沒有,我是睡到自然醒。”

時間在孩子和老人身上會過得特別名顯。

秦強和姚翠芬為了讓孩子頂班,退休的早,保養的還算可以,但臉上依舊滿滿的歲月痕跡,老人斑、白發、皺紋。

看的人心裏惶然。

“外婆,你和外公身體好吧。”

姚翠芬用幹瘦的手拍了拍她的:“好着呢,都沒生病,你現在回來能呆多少天?”

俞向安握住她的手:“我已經買了明天的車票,明天就出發了。”

“這麽快,那邊有事?”

“是啊。”

“那沒辦法,正事要緊,得空了多回家看看。”

“外婆,我知道的,你要有什麽,別瞞着不說話,這不說話誰也不知道,吃虧的是自己。”

姚翠芬笑的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縫,知道她這是關心自己,“我都這把年紀了還不知道啊,別瞎操心。”

“我哪有瞎操心……”

等到俞向海葉七佳他們下班,孩子放學,這裏就更熱鬧了,俞向海的手裏拿着幾斤的排骨,葉七佳的手裏拎着一條還在蹦跳的魚。

俞明峰和俞明瑤見到俞向安,表現的不太親近,這也是正常的,他們相處的時間不多。

俞向安對俞明瑤表現的比較親熱,她小時候長得像她現世的大姐,有幾分移情作用,後來長着長着,不那麽像了,但是之前造成的偏愛還在。

不過她這偏愛一點也不突兀就是了,俞向海和葉七佳三個孩子,有兩個兒子,就一個女兒,自然是女兒比較稀罕的。

“明瑤長大了,姑姑給你們買了新衣服,看看會不會太大了,我是挑着大的買的,就怕買小了,大了的話放一兩年也能穿上。”

俞向安給女孩買的是裙子,男孩的是牛仔褲,都是現在時髦的款式。

看到這些衣服,兩個孩子都高興的不行,這衣服他們可沒有。“謝謝姑姑!”

俞向海搖頭,“你怎麽又給孩子買衣服,他們不缺衣服。”

葉七佳也感嘆:“他們這一代日子好過多了,還新衣服,我那時候長到出嫁了,也沒幾身新衣服。”

俞向安:“這以後日子會越來越好的,年年都買新衣服,一個季度買兩身,穿兩年舊了就不要了,再買新的。”她說着後世的情況。

葉七佳大笑,“如果真有那個時候,那就真享福了,想都不敢想,穿兩年就扔,多敗家子啊,穿五年保底,十年才不虧。”

現在買布有的還是要布票,要沒有票也行,現在做新衣服沒那麽難了,但還是要花錢。

哪有那麽多錢來花費,存着以後要用的地方多着。

俞青山收拾東西,他沒有多餘的東西,帶上衣服就差不多了,但是這些衣服很多被他女兒拿了出來,說不用那麽多,去到那邊會有廠服。

而且還有一個問題,不能穿那麽多補丁的衣服,這是門面問題,這要穿的太差了,別人看到還以為廠子裏發生了什麽困難。

話說的有道理,先敬羅衫後敬人,這個道理俞青山懂,但是照這樣說的話,那他豈不是要買很多新衣服,他現在這些衣服,有多少是沒補丁的,這樣太破費了。

外面的衣服就算了,裏面的,打了再多補丁也不怕,看不見。

俞向安沒辦法,只能把一些不知道穿了多少年,補了又補,幾乎看不出原來是什麽顏色的衣服拿出來。

好不容易收拾好了,包袱款款的來到了特區,直接回了廠裏。

俞向安現在住的比較寬裕了,在廠區辦公樓後面起了一棟二層的小洋房。

俞向安住在二樓,這裏一應家具都是齊全的,但是并沒有多少人味。

她要是在這邊忙的晚了就在這裏住,要是忙着餐館那邊,就在餐館那邊住,都有她的房間。

幾頭住。

現在俞青山來了,那這邊就要變成常住地點了。

至于代步問題,俞向安已經打算今年買一輛代步車了,買一輛面包車,能裝更多的人和貨物。

功能多用,是這時候最實惠也是最有可能買到的,再過幾年,買車才會比較容易一些

俞青山來到這裏,看這房子吓了一跳,這房子裝修的那麽精致,還有這一坐下去就軟軟的沙發,大屏幕的彩電……

他上次來的時候還沒有的。

進到他的房間,衣櫃裏面全是他尺寸的衣服,俞向安已經提前讓人準備好了,這衣服都買了,于青山還能退回去嗎?

不能。

這些衣服裏還有一看就不便宜的西裝。

俞向安解釋這是撐門面用的,有的時候就要穿這種正式的衣服。

俞青山:“……”

忙還沒幫到,就花了這麽多錢,接下來不能懈怠!

俞向安回來之後立刻就投入到了工作中,劉三葆拿着一大堆的文件,回去這麽久,就算有電話,很多事情也需要她親自過目再決定。

俞青山則是被顧南風帶着到處兜兜轉轉,先不忙着安排具體的事務,先對這邊的事情有個大概的了解再說。

這一兜一轉。

俞青山都不知道自己女兒是怎麽做到的,距離上次來其實也沒多久,為什麽它就能夠做到這麽大的改變?

這第二個廠房都快要建好了。

俞葉歸也不知道哪裏來的消息,知道他們回來了,上門。

他們的血緣關系很近,他和俞青山是堂兄弟。

俞青山來了這裏,他就過來拜訪,聽到俞向安說想要買車的時候,他表示自己可以幫忙。

他現在的主家就是汽車行業的。

還能給俞向安打個折。

俞向安在他面前提起,就是看能不能有這個方便。

他這樣說了,立刻道謝:“那我就謝謝叔叔了,以後叔叔的火鍋底料我承包了,吃多少送多少。”

她開着玩笑。

俞葉歸刷着火鍋,“那可好,說起來,還是我們國家的食物好吃,我在西方生活了這麽久了,還是不習慣,天天吃面包就覺得沒勁。”

這話俞青山十分贊同,“我也吃過面包,偶爾當個點心吃可以,讓我正經的當作飯菜吃,我不行,跟沒吃一樣。”

兩個人這點達成了一致。

随後俞青山問他:“打算什麽時候把你爸遷回去?”

俞青山不問俞葉歸也是要說的,“我們找了個大師,他算過了,今年不行,要明年,明年再遷回去。”

“找了大師,什麽大師?”

“是我小妹夫介紹的,挺有名氣的,姓陳,算這些很準的。”

說到這個話題,俞向安就在旁邊靜靜的聽着,香港風水比較迷信,大陸這邊經歷過破四舊以後這行業差點斷層,不否認這裏有些真本事的人。

卧虎藏龍嘛。

俞向安沒見過,但是因為她和林川柏這離奇的經歷,她對這些人是警惕的,敬而遠之,要是他們真的有那個能耐發現了什麽蛛絲馬跡,那就糟糕了。

所以她信奉科學。

這種事看個人,又不犯法,所以俞向安沒表達自己的觀點。

有了俞葉歸幫忙,俞向安買車的事情就正式提上了日程。

知道那個價格的時候,俞青山捂着心肝,感覺它顫了顫,她居然要買車了,他女兒居然要買車了!

這女兒真的是個錢串子,怎麽這麽會摟錢?

這可是那些大領導才能坐到的車,她居然也要買了。

做生意,這麽賺錢的嗎?!

俞向安給了俞青山一個月的時間讓他對這個地方産生了解,然後就走馬上任了,他的職位是總監。

主要是負責監督,還有當門面用的。

俞向安給他列清楚了标準,他負責突擊檢查。

俞青山有小學文化,自學的,平時寫字讀書看報都可以,算數也不會太差,他其實沒有上過學,但是他那時候機靈,知道讀書認字的好處,偷學了一些之後,擴大基礎,堅持不懈,這麽多年下來,就從一個睜眼瞎變成了一個讀寫都可以的知識人。

俞向安能把這些标準寫下來了,他就按照這些去做,對他來說不難。

他不會每次都跟着女兒出去談生意,他這身份不太方便,他人已經在這裏了。有那些惡意中傷的人,就沒辦法睜着眼睛說瞎話。

等第一個月結束後,俞青山拿到了他的工資和獎金,工資八十,獎金二十,一百整。

這比他在廠裏拿的還多!

加上他的退休金,他現在手頭真是寬裕。

俞青山不要,讓她存起來還債,俞向安:“…爸,你幫我保存着,有用的時候就從裏拿錢。”

一步步來吧。

沒多久,俞向安接到了克萊特的一個大訂單,年前發出去的貨賣的差不多了,現在來追加。

他還帶來了一個好消息,他可以幫忙牽線多買一條設備,問俞向安要不要,這哪有不要的道理。

她不想多生産一些別的品種嗎?

實際上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啊。

要是多加一條設備,她的産量就能翻倍。

克萊特還介紹他的一個同學,他的同學,是一位女華僑,四十多歲的年紀。

她來這邊開大酒店的。

這跟俞向安走的是不同的路子。

但他們确實有共通之處。對方初來乍到,對俞向安表現得很客氣,說等到她的酒店開業了,到時候從她這裏買醬料,她嘗試了她家的這些醬料,味道很好。

花花轎子人人擡,兩人雖然有十來歲的年齡差,相談甚歡。

本來約定兩到三個月回去首都一趟,俞向安抽不出時間,林川柏按照節假日放假的時候來了,節假日加上他的積假,足夠一趟來回,雙胞胎也要請假,不過他們願意之後再補課補回來。

等到暑假要去爺爺那進部隊特訓,到時候都不知道什麽時候能見到媽媽。

他們想要見她。

俞青山知道女兒有多忙碌,忙到什麽程度呢?

天亮就起來,忙到中午只能眯個十分鐘,晚上也是到處兜兜轉,往往洗澡吃飯下來就是九點十點了。

也就幸虧現在物質條件上來了,吃的好,不然她這個忙法,身體扛不住。

也是知道她這裏有多忙,所以俞青山也沒辦法責怪她不能兼顧家庭,要是回去的話,她就更忙不過來了,現在這樣就是女婿遷就女兒了,有句話叫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滿意,他現在是岳丈看女婿越看越滿意。

女婿來了,就上林川柏喜歡的口味,對他的态度也如沐春風,讓林川柏都有些受寵若驚了。

他這老丈人可不是那種和藹的性格,怎麽退休了畫風突變?

他這麽問的時候,俞向安笑的直不起腰。

“我爸覺得你遷就我不容易,是個好女婿,對你好,希望你對我好呢。”

俞向安看得明白。

林川柏拍了拍她,“說什麽遷就的傻話,你也不會一直這樣忙碌下去,我現在比較悠閑也是階段性的,我真忙起來跟你差不多。”

實驗器材有限,需要排隊。

俞青山和俞向安因為他們來了,也不整天忙着去工作了,每天出去晃悠幾圈,然後就陪着他們到處去玩,和一家人一起過。

俞向安對孩子還是有愧的,不能陪在他們身邊。

知道他們接下來要去軍營,買了不少耐磨的衣服鞋子給他們。

林亦泓還有商業頭腦,在逛到電子表的時候,問了價格,林亦泓拿出了自己的零花錢。

他們兩個每周都有零花錢,除去每天的午飯,要是不買其他的,一周可以存一塊,他是個只會往裏面摟錢的人,除了吃的,其餘的東西都不會花錢買,所以他的零花錢都在,加上過年的一些紅包,湊了兩百全買了電子表。

林川柏問他買這些做什麽,林亦泓看着他,“爸,我同學買了一個這樣的電子表,要十八塊,但是在這裏只要八塊,我回去賣十七塊,肯定很多人搶着要。”

林亦寧長大了嘴巴:“還能這樣啊,那我也要買!”

不過她的零花錢花得比較兇,掏幹淨了也只能拿出五十塊,她跟林川柏預支零花錢。

林川柏和俞向安對視一眼,給她預支了五十塊。

“這次我不管,但是我要勸你們,你們這個年紀,以學習為重,僅此一次,知道嗎?”

“知道知道。”兩個人都答應了。

等回去以後,他們帶的這些手表很快就被搶光了,他們兩眼光不錯,挑出來的款式在同學中十分驚豔,加上又比市價便宜,沒買的下手晚了就買不到了。

那些機械手表一百多兩百多,這種電子表便宜很多,學生本身就需要對時間有觀念,家長對于他們買手表,只要家裏不是特別困難的,大部分還是會支持。

這些電子表一賣出去,他們兩個的存款一下子翻倍了。

一下子他們的荷包就鼓了起來,兄妹倆嘗到了甜頭,但是想再來一次,發現沒有掙錢的土壤了。

只能下次去特區的時候再賺一筆。

這也讓他們只能把精力都放在學習,而不是賺錢這方面。

時間刷刷的往前走,轉眼間,高考來了,林天冬和嚴瑾都參加了這一年的高考。

考完了,填了志願,時間一下子就自由了。

等到林亦泓林亦寧放暑假,被爺爺送到附近的營隊接受“軍營體驗游暑期特訓”的時候,他們在這裏看到了笑的特別燦爛的小叔林天冬。

林亦寧因為小叔的顏值,一直比較喜歡他,現在這笑起來很好看,林亦寧卻一點沒有驚豔的感覺,反而毛毛的。

難道這是批了小叔皮囊的妖怪?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