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開封事4
待到第二日入夜時分,公孫策便與包拯來到了至楓亭,身後還跟着好奇的白玉堂。
卻不想在至楓亭裏,除了王進,他們還見到了本不該出現在這裏的——小風筝,以及李浩的妻子玉娘。
那小風筝一見他們,便露出了幾分頑皮和高傲的笑容,一如上輩子。
但公孫策卻是皺起了眉頭,此時此刻,小風筝不該出現在這裏的。
而包拯直接就擰眉了,目光露出不悅,盯着王進,“王公子,她們是誰?為何出現在此處?”
王進忙拱手作揖,擦了擦汗,這會兒他也知道了眼前這個黑臉的就是鼎鼎有名的包青天包大人,包大人身側的便是第一才子公孫策,公孫先生。至于兩位身後的那個長得好看的少年,他就不知道了……
“大人,這位是李浩的發妻,玉娘,這位姑娘是小風筝。”王進一邊急急介紹着,一邊有些窘迫,“大人,李嫂子說要見亡夫,小風筝姑娘說她有辦法讓李嫂子見到她的丈夫……所以,您看,這……”
——這真的和他沒關系啊他冤哦,不過就是買了個烏盆……
“大人請勿怪罪,是我逼着王大哥讓我們來的。”李浩的妻子玉娘滿臉愁苦的開口哀求着,“我只想再見我亡夫一面。”
公孫策看着玉娘,心底輕嘆一聲,這也是個癡情的。不過也是個剛烈堅強的女子。他還記得後來玉娘将李浩的兒子養得很好,李浩的兒子還中舉做了官,還曾專門來拜見過包拯。
“大人一定不會怪罪的,素聞包大人正直清廉,愛民如子,怎會怪罪思念丈夫的可憐女子?”小風筝輕聲說着,語氣溫柔,可眼底卻露出幾分狡詐輕蔑。
公孫策的眉頭再次皺緊,小風筝還是如同上輩子那般,以為自己能掌控人心。
“這位姑娘錯了。”公孫策看向小風筝,神色不悅,冷聲開口,“此刻我們在此處,非開封府的任何人,而只是一名過路人罷了,姑娘無需用我們的身份來威壓于我們。其次,若是以法論,姑娘于李浩一案有何瓜葛,或者說姑娘認識李浩?知道李浩的真正死因?或者說,姑娘這麽肯定能夠招魂,是确定李浩已死?那麽,姑娘是知情者,亦或是主謀?”
說到此處,公孫策神色更加冷漠,“不要說姑娘只是一時好心,天下苦命人甚多,怎的姑娘偏偏在這個時候就認識了苦命的李浩或者,李浩的妻子呢?”
包拯側頭看向公孫策,嘴角微微勾起,又不着痕跡的撫平。
而那小風筝的臉色變了又變,最後勉強維持住笑容,“既然兩位只是過路人,那麽,兩位也是真的想見一見那李浩?”
Advertisement
“本來很想,現在不見也罷。”包拯淡淡說着,轉身看向玉娘,肅然道,“若有冤情,開封府的鳴冤鼓,夫人可以随時敲響。”說罷,包拯看向王進,“你的訴狀裏所陳述李浩一案,已經有了一些進展,李浩的确已死,丁克兄弟确為疑兇,明日你需來開封府一趟,有些細節還需問你。”
一旁的玉娘聽到“李浩的确已死”時,腳一軟,差點摔倒,幸好小風筝眼明手快的扶住。
“可,可是大人,細節,細節我不知道啊。”王進慌亂的的說着。
公孫策微笑,“王公子可在招魂成功後,仔細詢問,然後明日告知我等即可。”
“大人,大人!請為我夫做主啊。”玉娘回過神來,立即跪下,聲音哽咽帶着幾分凄厲的喊道。
“這位夫人請起,若有冤情,還請上府衙陳述一二。”公孫策輕嘆一聲,扶起玉娘,低聲說着。
玉娘哽咽着點頭。
随後,包拯便輕輕拉過公孫策,兩人慢步離開了至楓亭。
好奇跟來的白玉堂有些不解的問着公孫策,“公孫大哥,我們不看烏盆冤魂了嗎?”他可是好奇的很,冤魂哎~~~
“不必看了。”公孫策笑笑說着,側頭看向包拯,他不容許任何人用那樣輕蔑的目光看着包拯,鐵面無私,愛民如子,公正清廉的包拯包青天大人豈容他人輕視?或許現在的包拯還沒有後世的響徹天下的聲名,但在他公孫策心裏,包拯就是包拯!
“李浩已經被謀殺,毋庸置疑,接下來的就是還李浩一個公道。”包拯緩緩說着。
而不知道是不是公孫策的錯覺,在包拯說完後,公孫策竟覺得一陣陰冷的風從身側卷起,又緩緩的消失。
“這風好冷啊。”白玉堂忍不住搓搓手臂,無端端的怎麽起了冷風呢?
公孫策下意識的看向包拯,包拯只是勾了一下嘴角,擡手拍了拍公孫策的背部,“時候不早了,回去歇息了。”
公孫策一愣,随即也笑了起來。
——罷了,不管上輩子還是此時,能否看見冤魂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蒙冤的人得以昭雪,求取公道的人能得償所願。
******
而在翌日,展昭帶着老趙頭抓來了丁克兄弟,丁克兄弟被抓的時候還很茫然,直到在開堂審案,在一幹證據——烏盆,李浩的金子,買給妻兒的東西,以及李浩的印章面前,丁克兄弟還想否認殺人罪行,卻不想,展昭還帶來了另一個差點被害的商人,在這個因為跳崖而僥幸活命的商人指控之下,丁克兄弟終于認罪。
結束了烏盆案,公孫策去了書行買了幾本書,送給了李浩的兒子。一如前世,鼓勵李浩的兒子好好讀書。
“公孫先生,你說包大人到底有沒有看見我爹?”李浩的兒子突兀的問着。
在送李浩的妻兒回鄉的時候,沒想到,李浩的兒子會這麽問。
公孫策有些意外,這和上輩子可不一樣。
“我不知道。”公孫策想了想,蹲下,看着李浩兒子嚴肅的小臉蛋,很認真的回答道,“我跟随包大人多年,每次每個案子,他都是查人找證據,以及推理,他查的非常仔細,也很嚴密,他曾說過,人命大于天,公道自在人心,真相才是最重要的。我從未見過死去的冤魂,包大人也從未告訴過我,他有沒有見過。”
李浩的兒子茫然的點頭,“那,就是沒有了?”語氣裏帶着幾分失望。
“不,那也不一定。”公孫策搖頭說道。
李浩的兒子眨眼,“我不明白。”
“因為我沒有百分百的确定,這世間沒有冤魂的存在,所以,我不能說,這世間沒有冤魂。”公孫策認真的說着,“事實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因為沒有親眼見過,你就否認冤魂的存在,那你就有失偏頗了。”
李浩的兒子恍然,“哦,我明白了。”
公孫策欣慰的笑了,拍拍李浩兒子的頭,“回去後,好好讀書。”
“嗯!”李浩兒子重重點頭。
目送李浩兒子離去,公孫策站了許久,才慢慢的轉身,看向在他身後的妙齡女子——小風筝。
“公孫公子,可否借一步說話?”小風筝柔聲問着。
“好。”公孫策看着小風筝,輕輕點頭。
在城門口的茶館找了個偏僻的地方坐下,點上一壺茶,公孫策端起茶壺,給對坐的小風筝倒了一杯。
“或許是我的錯覺,總覺得與公孫公子不是第一次見面。”小風筝端起茶杯,凝視着公孫策,輕聲的說着,“公孫公子給我的感覺非常熟悉。”
公孫策端茶的手一頓,随即垂下眼簾,開口說着,“或許在某個地方,姑娘曾經見過在下。”
小風筝一笑,“也許吧。”
“姑娘是受何人所請?”公孫策轉開話題,直接問道。
——他可記得,上輩子的小風筝是為着天芒而來,那麽這次呢,無端的出現在他和包拯身側,定然也是為了天芒吧?只是,應該或許,還有某人的指示?
小風筝眨了眨眼,側頭頑皮一笑,“公孫公子怎的就認定是有人請我來呢?”
“因為這世間巧合的事雖有,但有很多巧合不過是人為罷了。”公孫策說着,看向小風筝,“姑娘,我既然已經知曉,你也不必掩飾。有話直說吧。”
小風筝盯着公孫策良久,才輕輕一嘆,“有人請我來加入你們,跟着你們去邊關走一趟。”
公孫策眉頭微皺,果然如此,上一世小風筝跟着他們也不是偶然的吧。
“姑娘,我已知曉,此事待我與包大人商議後再回複姑娘。”公孫策站起身,拱手說道。
小風筝一愣,似乎很意外,“公子的意思是?”
“若是包大人同意,姑娘後日就跟着我們啓程吧。”
公孫策說罷,轉身便朝茶館門口走去,卻不想一個轉身,就見包拯靜靜的站在茶館門口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