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董力今年29歲,年紀與秦蕭相仿,是個皮膚黝黑、虎背熊腰的精壯漢子,他性格粗曠、不拘小節,一頓飯的功夫已經跟秦蕭拍拍打打地稱兄道弟起來。
說道幫忙打聽房子的事情,董力打着保票滿口答應,說是三天之內定有結果。
于是,秦蕭給他留了所住招待所的地址以及招待所前臺的電話,約好了有消息後再聯系。
結果,第三天的上午,陳曦和秦蕭便接到了董力的電話,讓他倆馬上到西城區治安大隊門口跟他彙合,然後帶他倆一起看房子去。
陳曦和秦蕭火速趕到治安大隊的時候,董力已經等在門口等候多時了。
“山子兄弟,弟妹,你們可來了!”董力邁開大步,笑呵呵地迎了上來。
“力哥,不好意思,讓你久等了。”
董力一巴掌拍上秦蕭的肩膀,粗着嗓子道:“說什麽呢,兄弟,走,上車,哥哥帶你們去見個人。”
董力說着便拉開了車門,叫陳曦和秦蕭趕緊上車,他自己則坐到駕駛座上,開着車直奔西城區什剎海而去。
按照約定的地點,董力将車開到什剎海街道辦事處的門口,陳曦和秦蕭就看見了一個二十郎當歲的年輕人,正是董力約好了要見面的人。
據董力介紹,年輕人名叫馮斌,是他戰友的表弟,待業在家好些年,由于是家裏的獨子,所以當年才沒有下鄉。
這些年,他全靠幫人跑腿兒辦事兒掙錢養活自己,房屋交易正是他經營業務中的一項。
馮斌做這個營生已經三四年了,一直都是靠親戚朋友的介紹來接活兒,他路子廣,辦事快,收費相對合理,三四年下來便積攢下來不錯的口碑,找他辦事兒人也越來越多。
比如房屋交易的這塊兒業務,他幫着找房子,帶着看房子,要先收10塊錢的跑腿費,如果交易成功則再加收20塊錢,不過這20塊錢他也不是白收,他還會負責幫忙辦理房屋過戶等一系列手續,直到房屋完全易主為止。
陳曦心道:說誰這個年代沒有中介的,這不就是所謂的中介嗎,這個年代就能想到利用中介服務去賺錢,不得不說這個小夥子的思想很前衛啊!并且他的收費還真是不高,區區30塊錢就能解決從看房到買房再到過戶等一系列問題,堪稱經濟實惠物美價廉,簡直太劃算了,有木有!
陳曦和秦蕭二話沒說,當即付給馮斌一張大團結,讓他直接領着他們去看房。
Advertisement
董力則充當起免費司機,第一站便開到了離京大不遠的一處平房。
按照陳曦和秦蕭提出的要求,他們需要的房子,第一,地點需要在京大和土木建築工程學院之間,離京大越近越好,第二,為了全家人能夠住下,房子至少需要有四間屋子,五間六間則更好,第三,考慮到秦父的情況,房子只能是平房,并且最好能夠帶一個院子。
當然了,在價錢上,也是有要求的,就是不能超過一萬塊錢。
陳曦計算過自己手裏的錢,剛重生回來的時候她身上只有她以前當老師時攢下的六七百元,回到申城後,她領取了外公外婆補發的工資一萬兩千多元,回村後,她又賣了三套高考資料掙了九百元,還有便是申城房子的三個月租金收入,達三百多元。
合計不過才一萬四千元,還要刨除她當初在申城購物時所花掉的一千三百多元,和留給陳伯用于修繕老宅的五百元,以及回村後這幾個月花掉的一千五多百元。
現在陳曦手裏剩下的錢,林林總總加起來不過一萬出頭,所以超出自己經濟能力範疇的房子,即便是再好,再喜歡,目前沒有錢購買,當然也是無能為力的,索性還不如不看。
滿足以上所有條件的房子,這兩日下來,馮斌共篩選出來了七套,現在幾人便準備從距離京大最近的一套房子看起。
不過這第一套房子,很快便被陳曦否決了,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太破了。
那是原屬于城鄉結合部的鄉村平房,私搭亂建,毫無章法,加之年代久遠,從未修繕,其破敗程度堪可見一斑,雖然價格極其便宜,但卻不在陳曦的考慮範圍之內。
第二套、第三套房子,也都面臨着同樣的問題,陳曦看得都不甚滿意。
接着,第四套到第七套,有賴于免費司機的功勞,七套房子,貫穿海甸區和西城區,竟然不到兩個小時便走完了一遍,但經過陳曦的排除後,剩下的可選擇的房子竟然只剩下兩套了。
其中一套位于海甸區,距離京大不過三公裏的距離,雖然也是屬于那種私搭亂建的鄉村平房,但顯然房子的主人,胸中尚有丘壑。
那是一幢仿四合院式的複古建築,面積雖然遠遠小于真正的四合院,但整個房子也占地大約三百平。
其布局規整,四面皆由房屋合圍而成,北房是正房,內設一正兩耳共三間屋子,東西廂房各兩間屋子,南房也稱倒座房,正中央有一座大門,大門的左右兩側也各有一間屋子,合計9間。
9間屋子剛好可以規劃為卧室6間,堂屋1間,廚房1間,倉庫1間,住房面積約200平,再加上中間一個大約100平的小院,可謂是功能齊全,剛好适合陳曦這一大家子人居住。
但這套房子唯一的缺點在于,由于空置了太多年,一直無人居住,導致它的磚瓦已經缺失了不少卻沒有人填補,牆壁也都已斑駁破舊卻無人修繕,屋裏的家什物件兒也都腐敗不堪,絕大部分都需要重新更換。
這樣一來,一旦陳曦購買了這套房子,在修繕房屋和補充家具的上面就需要貼補将近兩千塊錢,但好在這套房子本身的要價并不貴,也才三千元而已,否則陳曦也不可能把它列入自己的考慮範圍之內了。
另一套房子則是位于西城區,是距離秦蕭學校大約三四公裏處的一套一進的小四合院,占地大約有四五百平,格局上跟上述海甸區的房子非常相似,但房間的數量卻要多上不少,是更為标準的四合院的格局。
北房三正兩耳共五間,東西房各三間,倒座房不算大門四間,連大門洞、垂花門合計共十七間。
據房屋主人說,院內曾種植不少名貴花卉,還有兩顆杏樹,樹下曾置有石臺石凳,便于納涼,整個小院的布置可謂舒适雅致,非常宜居。
但當年房屋主人全家被下放到大西北墾荒,這棟宅院也就變成了大雜院,住進了三教九流不知道多少人,再也不複往日的風采了。
去年房屋主人回京後,收回房屋,發現房屋的格局已被破壞殆盡,每每見之都會觸景傷情,便生出來變賣的心思,時間上倒是讓陳曦兩口子趕上個正着。
作為一套标準的一進四合院而言,該房屋的保存還算完好,但由于房屋近十年來已經淪為大雜院,使其看起來十分髒亂破舊,所以房屋主人的要價也并不算高,一萬元整,正好是陳曦目前能承受的極限。
兩套房子最終的選擇上,陳曦和秦蕭難得出現了分歧。
秦蕭當然認為海甸區的平房會更好,第一距離陳曦學校更近,第二價錢便宜,第三也足夠全家人使用,他覺得他們完全沒有必要花那麽大的價錢,買上一套肉眼可見便髒亂不堪的四合院。
陳曦卻不以為然。
秦蕭不了解後世京城四合院的價值,尚有情可原,但陳曦卻知道啊,如果讓她眼見一套自己能夠買得起的四合院,卻沒有果斷的買下來,都對不起自己重生一世。
兩人的争論最終自然以陳曦的取勝而告終,買下西城區的四合院已經板上釘釘。
他們二人當即支付給馮斌額外的兩張大團結,然後麻煩他跟四合院的主人講講價。
馮斌看在董力的面子,辦起事來格外賣力,最終房子以9200元的價格成交,陳曦覺得自己簡直是賺翻了,雖然這一遭已經幾乎花掉了自己的全部家底,但陳曦卻絲毫沒有在意,反倒顯得底氣十足。
她覺得:錢沒了可以再賺,但是機會錯過,下一次就不知道要等到什麽時候。
陳曦的底氣在于,第一,陳家在申城的産業會給她源源不斷的創收,目前已經可以每個月穩穩進賬一百多元的租金,未來更會是只多不少,有了這筆收入,至少可以解決他們全家人在京城的吃喝問題。
第二,大學開學後,她便可以像前世一樣開始投稿,有了前世的經驗,做起事來便可以事半功倍,這樣她還會有源源不斷的稿費收入。
第三,現如今已經是78年的年初了,等到年底,改·革開放的號角一經吹響,她便可以利用她的先知來創業,帶着全家人一起發家致富。
陳曦的想法雖好,底氣也是十足,但等到房屋徹底交易完成後,陳曦看着自己幹幹癟癟的錢包,還是欲哭無淚。
她已經連裝修房子的錢都拿不出來了。好在,這套房子之前一直都有人居住,從房屋主人回城收回房子到現在也僅僅空置了三個月而已,所以即便房子不重新裝修,也不會影響房子的使用。
當然房子的衛生方面就需要好好收拾一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