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水災

日子一天一天很平淡地過去,但突然有天,有災情的消息傳開了。

“聽說了嗎,好像南邊發生洪水了,淹死了不少人呢,哎,老天作孽啊!”

“是嗎?那豈不是又有流民來這裏了?”

“是啊,眼看夏天要過去了,怎麽又發大水了,那田裏的莊稼不就全完了嗎?”

“哎,誰說不是呢?估計朝廷會派人去赈災的。”

“怎麽突然發大水了?之前兩年不都還好好的嗎?”

“你是年齡小,除了這兩年哪年不發大水了?”

......

陸時安緊緊得皺着眉頭,聽着村民們的讨論。

古代只要一發生自然災害,就會産生大量的動物和人的屍體,人的屍體必然會在清理的時候被埋葬,但是誰會管動物的屍體呢?甚至連人的屍體都不一定能得到好的埋葬。

加上天氣炎熱,災民得不到好的照顧,抵抗力下降,那麽瘟疫發生的概率就更大了。

陸時安覺得,還是要寫封信告訴城主,讓城主告訴陛下,防瘟疫的基本措施。

不知道城主會不會懷疑自己消息的由來,但是畢竟事關人命,相信城主不會不顧大局的。

城主收到信,知道問題的嚴重性了。如果大範圍瘟疫爆發,不僅陛下會被有心人中傷,還會導致百姓妻離子散,實在是影響太大。所以他連忙寫了一份奏折給皇帝,呈上了陸時安的防瘟疫的方法。其實,發生洪澇災害,最治本的方式就是興修水利了。但陸時安知道,現在還達不到這種要求。

好在還是有人懂這些事的,所以現在水災發生的地方,水位已經得到了控制。

陸時安用靈泉水催生了貫衆、板藍根、大青葉、馬齒苋等等對預防瘟疫有效的草藥,官府設有專門的機構可以捐獻物資和錢財。所以陸時安捐了不少草藥、糧食還有衣物。

Advertisement

陸時安覺得災區缺的就是那些,所以銀錢捐得相對較少,主要就捐了這些難得的物資。每次有災情,藥都會不夠用,多捐價格不便宜的藥物,比直接捐錢要好一些。

程玉倒是捐了不少自己的舊衣物,還有就是畫了三本鉛筆版連環畫,書畫店宣傳之後,大家都知道這三本是以後市面上不會有的絕版,而且明确告知大衆,他的鐵粉們通過競價買走自己想要的畫,最後程玉所得的銀錢會全都捐出去。

這樣一宣傳,大家仿佛都學會這麽做了。一時間,連酒樓和首飾店都說要将盈利的部分銀錢捐出去,很是刷了百姓和官府的好感度,也提高了知名度。

能通過這方式賺錢的商家,陸時安覺得沒什麽值得指摘的地方。賺了錢又能造福社會,官府也會對其贊譽有加。

盡管官府救援迅速,但是仍然有流民朝北方走,有些是尋親,有些是一路乞讨到這裏的。

這幾天,石頭村也來了不少流民。

石頭村這裏空地方還是有的,他們随便搭了一個棚,就在空地上歇下來了。

為了防止意外,陸時安和石頭村裏的人給他們提供了幹淨的衣物和炖好了的藥草。

來到這裏的人看見石頭村的村民衣着幹淨,再看看自己一身的肮髒,難免有些自慚形穢。

好在村人極好,都只是感嘆唏噓,沒有過分詢問的意思 。

陸時安給他們提供了鍋和盆,讓他們自己燒點熱水。

他們這一路太難了,難到現在有一碗熱水,都能使他們熱淚盈眶。若能在這裏安頓下來,也不枉他們走了這麽遠的路了。

路上不是沒有遇見過村莊,不過大多都很排外,雖然能住下來,可日子也不會很好過。這随行的還有女兒家,更要注意了。有時看見哪個村老人女人少的都不敢進,怕出事情啊。吃喝都在野外解決的,哪裏敢單獨行動。

安陽城就是朝廷指給他們這一隊人的落腳點了,随行的很多人都已經被一路上的村莊接納了。朝廷規定來這裏的流民每個村只能接納十來人,所以他們這些剩下來的人都來這裏了。

好在石頭村地廣人稀,村人淳樸,是個安定下來的好地方。等以後他們攢夠了錢,選擇回南邊還是在這裏繼續住下來,都是可以的。

程玉來棚子這邊找陸時安有事情,流民中一個看起來快到三十歲的女人看到了程玉,立馬驚訝地張大了嘴巴。

似乎察覺到自己的失态,她不好意思地別過了身。

程玉有些奇怪地看了她一眼,那女人有些慌地轉移了目光,不再去特意看他了。

程玉不再關注這件事情,覺得對方可能是認錯人了,所以沒放在心上。

事實上,在那一瞬間,那個女人真的以為遇見了故人。

太像了,實在太像了。

在她十幾歲的時候,曾經随父母在祁仙城擺攤賣一些小玩意兒,在街上見過一對奇怪的夫夫,他們看起來很恩愛,但是走在右邊的那個清秀一些的男子肚子顯得有些大,像是懷孕了一樣。她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男子确實可以與男子結婚,但是怎麽會懷孕呢?看他旁邊那個高大挺俊的男子小心翼翼的樣子,她不得不承認,那就是懷孕了。

之後,見到他們的次數越來越多了,就由剛開始的驚訝與不安轉變為習以為常。後來不知道因為什麽,那兩個男子徹底離開了那個地方,她就再也沒見過了,但是對那個清秀男子的映像非常深刻,導致剛剛一看見的那個男孩,就覺得是那個可以生子的男子,但看年齡又對不上。

她懷疑那個叫程玉的男孩就是那對夫夫的親子。

男子生孩子想想都知道是兇險的,如今平安誕下孩子,想必那兩個夫夫應該十分開心吧!

她這輩子都在颠沛流離,居無定所中度過的。如今看到有人獲得好的結局,難免為人高興。

她知道他們都不認識她,但不妨礙她的好心情。

陸時安見程玉來找他了,就簡單和來石頭村的流民說了幾句話,了解了一下災區那邊的情況就随程玉走了。

“怎麽了?”陸時安問道。

程玉道:“大哥,縣令大人到我們家來了。”

陸時安奇怪道:“縣令大人,是有什麽事嗎”

程玉:“不知,但是我看到了他手裏拿了一張很大的紙,像大哥你給我畫過的地形圖。”

陸時安有些摸不着頭腦,但覺得自己最近沒有什麽值得上面惦記的地方,算了,兵來将擋,沒什麽好怕的。

一進家門,陸時安就受到了縣令的“熱烈歡迎”,看他那笑得連眼睛都沒了的時候,陸時安就覺得他這次是帶着任務來的。

以前在現代,院長想叫他多帶幾個班的時候,就是這麽笑的。

“诶呀,陸大郎君,你可回來了,本官在這裏等候你多時了,快快随我看看這張圖。”

陸時安一看,就知道這是什麽了,這就是一張畫得比較簡略的河流分布圖。在古代能畫這樣的一張圖出來已經不算容易了。

陸時安道:“縣令大人不妨直說需要小子做什麽吧,小子定當竭盡全力。”言下之意,如果他做不到,也不是因為他沒盡力,而是确實無能為力了。

那縣令有些不好意思,又不能不講,這可是陛下派人吩咐他做的事,做不好的話,這頂官帽是不想要了嗎?

于是道:“陸郎君恐怕知道了南邊洪澇的事情了吧?多虧了陸郎君向陛下提議防治瘟疫的事,如今就算已經發生過瘟疫的地方,也得到的了好的控制。”

陸時安道:“這還是陛下英明的緣故啊,我其實也沒做什麽。”

縣令見他謙虛,就更加滿意了,将圖紙往他面前一擺,道:“你看這張圖上的這片區域,就是經常發生洪澇的地方,陛下年年叫人加固堤防,可是就是沒用啊。”

陸時安一聽,是理論上的東西,這個他行啊,地理背給你聽就是了。

于是就跟縣令背了一段自己總結的地理知識:“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不知變通,拘泥于古法,也不能随意相信別人的話。最好還是親自測量比較好,這河流是哪裏水深哪裏水淺都要知道,還有,一般彎的河道水流湍急,容易發生水患,所以要裁彎取直……”

總之說了一大堆現代總結出來的治水的話,縣令聽了連連點頭。

不管自己懂不懂,但看着陸時安侃侃而談,就知道他是個有主意的。

陸時安道:“大人,我只不過是說了一些紙上談兵的東西,還望大人轉告陛下,還是要聽專門治水的大人怎麽說。”

縣令連連點頭,他肯定是實話實說的。陸時安的話他都記在紙上了,到時候直接呈給陛下就行了。

事情解決完了,象征性的鼓勵鼓勵陸時安,寒暄了幾句,便離開了。

陸時安不再想這件事了,畢竟治水他真的不是專業的,簡單提一下大概,大約就能給那些專業人士啓發了吧。

皇宮。

皇帝坐在龍椅上,看着手中的這份陸時安提出來的治水總結,沉默了一會。

張公公賠笑道:“陛下,不知那陸時安可提出好的辦法了?”

皇帝哼了一聲道:“還算有點見地,就是不知道用起來怎麽樣。他這些點子,也不知道從哪裏想來的。你說他怎麽就是不參加科舉呢?”

張公公笑道:“左右科不科舉,他都是要聽陛下的話的,可能就是人懶了些。”

皇帝笑了笑,顯然張公公這話深得他心。

無論如何,只要陸時安還是大殷子民,不犯大罪,他陸時安都是得陛下看重的。

所以張公公才敢這麽說,當公公的,不能指望他雪中送炭,但是錦上添花,還是可以的。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支持!今天更得太遲了,抱歉!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