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湯子苓的腦海裏突然浮現出街對面十來個壯漢來來回回在店鋪前巡視的畫面,然後像是新聞鏡頭回放一般,病號爆滿的醫院、凍僵的屍身、摸黑拔草的滄桑背影、拖家帶口投靠親戚的尴尬……一一在腦海中閃現。

下意識捂住因恐慌而抽痛的心髒,湯子苓擡起頭看向元松的眼睛:“我想試試,不止為了陪你,也是為了我自己。”他無法容忍自己在經過這麽多年的掙紮努力之後,有朝一日再次淪落到如噩夢般讓他不敢回想的處境中的可能。那種無力,他寧願死也不想再經歷一回。

元松似乎一點都不意外湯子苓的選擇,他只是輕輕地點了點頭,說了聲“好”,就把書遞給了湯子苓,“你先看一遍,然後說說你的理解。我這些年斷斷續續不知道翻看多少遍了,一些理解早已定型,我怕先說出來會影響到你。”

湯子苓接過後開始翻看。他原以為會是晦澀難懂的繁體古文,沒想到翻開後發現,一頁頁的多是畫技略顯粗糙的圖畫,只有少數幾處标注了小字。

用了半個多小時慢慢翻看完之後,湯子苓嘆了口氣,對躺在一邊靜靜等待的元松說:“光憑圖和少量文字,好些地方确實模棱兩可,不好理解。”到底是元松祖上傳下來的東西,他不好說得太直白——要是元松沒提前跟他說這書的來歷,他恐怕會覺得這是哪個土豪爸爸給畫技不太好的孩子自費出的三流畫冊!要說亮點……應該是想象還算豐富吧!

“畫技确實太捉急了。”演示動作的小人兒手腳都是一條棍兒,手肘、膝蓋都沒有,別說具體該彎出多少度角了,連要不要彎都看不出來,元松很多次都懷疑他那些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前輩”練出岔子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些動作壓根兒就理解錯了。

湯子苓看得直撓頭,“練錯了可是要命的,很多地方又沒有詳細的文字注釋,真是說不準。”

還以為能逆天改命,結果人還沒飄起來就被錘入了谷底,湯子苓心裏有些煩躁,下意識快速翻動着書冊。

“诶?”一旁的元松突然坐了起來,從湯子苓手中拿過書冊,快速翻動着對他說,“看,動起來了。”

湯子苓側頭看去,還真是!只是書冊紙質太過柔軟,快速翻動起來不夠順暢,動作看起來也不是很連貫。“寵物店不是有複印機掃描儀嗎?咱們可以先把書冊做成翻頁動畫,然後再慢慢研究具體動作。”

“是個好辦法!”

兩人起身,準備回去。

湯子苓這才想起他們在這個不到十平米的小石室裏待了有一個多小時了,不僅沒有絲毫憋悶之感,甚至坐着不動都沒感覺到冷。他忍不住感嘆,“或許農村修築群居地下住宅的決策更好,要是溫差的問題長期存在,甚至越來越嚴重,明顯地下更适合生存。”

“變化太突然了,估計國家也在摸索階段,要是事實證明确實是地下住宅更适合生存,想必政府以後會采取措施促使留在城市的人口向農村遷移……”

兩人在狹窄的甬道中邊走邊聊,不多會兒就進入了地下室。

“這兒是壁爐。”元松變魔術似的又開了一扇門,裏面除了壁爐口外,左右是兩間堆滿了切割成小塊兒的柴室。“這些木材大多數是翻修宅子時用剩下的,還有每年家裏都會定期給院兒裏的樹剪枝葉,曬幹後都鋸成小段存在這裏了。”

Advertisement

元松說着,給壁爐引燃了火,填了些耐燒的柴進去後,同湯子苓一起出了地下室。“煙道會經過書房,待會兒這裏就暖和了……走,去把複印機搬過來。”

到了前院寵物店,隔着門都能聽到嗚嗚的低吼聲,兩人開門往外一看,原來是從倉庫借的“門衛”來了!還借一送一,一次來了倆,正在雪堆裏翻滾着搶之前元松放在狗屋裏的磨牙骨頭呢。

湯子苓回寵物店庫房多拿了個磨牙骨頭出來,“嘿”一聲扔過去,被搖着尾巴的褐色土狗一口接住了。

元松更是熱情,一只給喂了一個罐頭,輕輕摸着它們的狗頭說了好一會兒話才回來。

把複印機搬到書房時,屋裏已經明顯能感覺到溫暖了。

元松忙活着複印書冊的時候,湯子苓去小客廳做早飯。剛剛要不是看了手機上的時間,他都不敢相信已經快清晨六點了,感覺啥都還沒幹呢,後半夜就過去了。

午夜時剛包了餃子,早飯做起來方便的很,一人煮了一碗,再調個蘸碟就齊活了。

“先吃飯,填飽了肚子再慢慢弄。”

“來咯~”元松腳步輕快地從書房出來,順手開了電視,才端碗吃飯。

近一周雪下下來,對好些地方的人而言,帶來的影響可不僅僅是積雪問題。這幾天新聞一直在關注連續大雪造成的影響,看到別的地方有壓塌了房屋的,有凍壞了管道線路的,還有讓人不忍觸及但卻無法忽視的人員傷亡……相比較而言,家裏當真是幸運——冷是冷了些,但好歹有電用,有煤燒,還能吃上熱乎飯。

“國家果然是早做好了規劃。”看着新聞裏說國家正式下達“城鎮居民就近向集聚性地下住宅區搬遷的有關政策”,湯子苓頓時有種果然如此的感覺,“我有同學說住進去後發現房型偏小,但按戶限購,就算入住率不到一半也不許人多買,看樣子是早做好附近城鎮居民入住的計劃了。”

“下一步就有可能是基礎設施不夠好的縣城了。”元松一心二用地聽着新聞,眼睛卻盯着手上吵成一鍋粥的網友讨論,“好多人已經敏感意識到了政策方向,又開始糾結要不要遷往農村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