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接連鏟了三天雪後,終于到了周末休息的時候。
元松跟湯子苓卻早早起了床,穿上厚實的防風褲、羽絨服和雪地靴,翻出好些時候沒用的交通卡,吃完飯就直奔地鐵站。
兩人此行,是要前往被網友戲稱為“工廠圈”的城市外圍。
元松以前不常乘地鐵,可能感受不大。但對于往常靠地鐵通勤的湯子苓而言,感受太深刻了——“以前就算沒趕上上一趟,等個幾分鐘下一趟就來了,有時候甚至一個新聞沒看完就得上車了。”在站臺等了小半個小時還不見列車進站的湯子苓唏噓道,“現在要是坐地鐵通勤,估計要是算不好時間,非得遲到不可。”
“現在能居家辦公的工作都盡量居家辦公了,聽說一些大型工廠還有宿舍住,每周回家一趟……這樣想來,是因為乘坐地鐵的人不多,車次才減少的吧?”
湯子苓左右看了看,站臺除了他倆,确實沒幾個人。“有可能。”
過了好一會兒,列車才姍姍來遲。相比于車站的冷清,車廂裏卻是人頭攢動,湯子苓又體驗了一番從前被擠成人肉餡兒餅的狼狽經歷。
大家都擠在一起,兩個男人貼在一起似乎也不會顯得突兀。不過顯然,兩人低估了自己的身高,等他們發現有人在悄悄打量他們時,都不知道已經被“圍觀”多久了。
湯子苓發現後,下意識想跟元松拉開距離。可顯然周圍的環境不容許他有大動作,又不期然跟元松毫不掩飾失落的眼神對上,他到底還是沒動彈,甚至偷偷主動牽了元松的手。
列車到了一站又一站,有人下車,但随即又有更多的人上車。兩人從車門被擠到中間,一直到到8站後的中轉站,才稍稍好一些。
但依然沒有可以坐的位子,好在兩人年輕力壯的,也不至于站不住。
湯子苓雖有段時間沒有擠地鐵了,但“基本功”還在,站了十多站依然精神奕奕。倒是元松,看着明顯不太适應,近10站以後開始覺得頭暈,靠在湯子苓肩上假寐。
“到站了。”湯子苓輕拍了下他的背,見他神色疲憊,額頭上直冒冷汗,就知道是暈車反應。“出去就好了,應該是車裏人太多,缺氧。”
果然,出站後在雪地裏走了一會兒,剛剛還蔫蔫的元松很快就滿血複活了。
“孫老板以前的廠房就在這一片兒,要不是這層關系,他一個生産寵物糧的廠商,估計很難争取到廠房。”
自從聽說城市外圍建了工廠,兩人就有了親眼過來瞧瞧的想法。說來也巧,原先寵物店多年的合作夥伴之一——做寵物糧的孫老板,竟主動聯系上了元松。
Advertisement
說起來,這位孫老板也是能折騰。“回村潮”還沒興起的時候,他就拖家帶口回了有好些年沒回的農村老家,在那邊一呆就是個把月。可周邊小城市居民向大城市遷移的“搬遷潮”興起時,他又帶着一家老小回了城市……用元松的話說,這就是個典型的看着風向标行事的人。
不過精明不是壞事,而且作為合作夥伴相處了這麽些年,元松對孫老板的人品還是認可的,接到孫老板到新廠房參觀的邀請,他毫不猶豫就應下了。
通過孫老板發的定位,順着手機地圖的導航,兩人走了半個多小時,總算是找到了地方。
“趕緊進,咱這兒位置有點兒偏,不太好找。”孫老板個子不高,體型偏胖,但逢人面帶三分笑,給人的感覺很親切随和。
一番招呼後,見兩人臉不紅、氣不喘的,孫老板又是一番感嘆:“還是年輕好啊,這樣的天氣,我都不敢獨自出門,就怕出點兒啥意外給撂那兒了。”
“人總得有個适應過程,以前零下五十多度的地方也有常住人口啊,人家也沒比咱多長個三頭六臂,世代住的久了,也就适應了。”
“但願能有那麽一天,如今出個門跟刀口舔血似的,過的叫啥日子!”
唠了會兒家常,孫老板說:“咱這店裏啥都沒有,馬上到吃午夜飯的點兒了,叔請你倆吃牛肉面。”說罷呵呵笑了一聲,自嘲道,“可別嫌叔小氣啊,如今外面營業的飯館兒不多,那家牛肉面味道好、分量足,叔是拿你們當自己人才帶你們去那兒的……”
“我們都好久沒在外面下館子了,那今兒就勞您破費了。”
牛肉面店就是從前普通的那種小店,直溜溜的一個通間,兩邊靠牆各擺四五個桌子。
這個店看上去生意不錯,只剩下兩個空桌子,伴随着撲鼻的面香,耳邊全是胡嚕面條的聲音。
看了眼菜單,往常賣十來塊的牛肉面,如今要好幾十。好在上餐快,而且是比印象中要大不少的海碗,以如今的物價看,這個價格倒不算坑人。
面條入口,湯子苓對這個價格更沒意見了。怪不得生意這麽好,老板是有真本事的。
這一碗面雖多,對元松而言卻是遠遠不夠的。但畢竟是人家請客,他只能先忍着,心裏盤算着等完事兒了再跟子苓過來吃幾碗。
國人喜歡在飯桌上談事情的習慣很難改,就像這會兒,就算是吃大碗面的小餐館,也不妨礙一直沒有主動進入正題的孫老板突然開始聊起正事兒。
“……我也知道,如今寵物糧生意不好做,政府方面也不是很支持,畢竟人吃飯都緊張呢。”孫老板喝了口溫水,那架勢還真有抿酒內味兒,“可你孫叔我呢,幹了半輩子的事業,哪能說扔就給扔的?”
元松很理解孫老板的惆悵,他這幾個月換了那麽多工作,歸結起來,還不是沒有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嗎?不過,如今寵物糧市場急劇萎縮也是事實。他想孫老板對此心裏也是門兒清,就沒有多此一舉說出來,勸慰道:“您比很多人幸運多了,至少廠房是您自個兒的,場地、設備、工人都不缺,只是缺一個好的突破點。”
湯子苓默默地聽着,想到輪崗幫他們守門的狗子們,突發奇想道:“如今的動物好似智商提高了不少,原本就聰明的軍犬就更聰明了吧?你們說,以後會不會有軍犬大展拳腳的可能?”
“何止軍犬?我一直堅信以後動物會重新進入人類的生活。”孫老板說起了他自己的親身經歷,“我回老家那幾個月,家裏老房子比較偏,院子也沒來得及修,就被地痞流氓給盯上了。幸好有我家金子和鈔票,幾個地痞半夜剛翻過去就被它倆撲倒在地,最神奇的是它們記得我的叮囑,只死死按着,并沒有真下口咬……”說起家裏的兩只狗,孫老板跟炫耀孩子的傻爸爸一樣,一臉驕傲嘚瑟。
“金子鈔票以前就聰明得很。”金子是一只金毛,鈔票是一只邊牧,都個頂個的聰明,元松以前去孫老板店裏進貨的時候,總要跟它倆玩一會兒。“我也一直覺得是有前景的,畢竟那麽多寵物離家,城市裏原本就不缺流浪動物,總不能憑空消失吧?城市裏的角落總會藏着一些,就看政府方面是什麽态度了。”說着,倒是心中一動。
這些日子,有子苓在身邊,他雖然覺得踏實滿足,可對于未來,總有種缺少明确目标的恍惚。一而再再而三地換工作,沒過多久又覺得無趣,如此往複循環。好似自從寵物店關門歇業之後,他再也沒了好好做一件事的耐心。
或許,孫老板的突破口,也是自己的一個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