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忙活大半個晚上回到單位,大家前後腳進辦公室休息,閑聊中不可避免地說起了近段時間最熱門的話題——城市高牆。

“還沒開建呢,就有不少人嚷嚷着抵制,說不願意餘生關在監獄中一樣生活,建牆勞民傷財,對市民生活沒有半點好處。”小劉吐槽,“這些家夥真是站着說話不腰疼,不早早做好防範措施,萬一以後發生點兒什麽,靠他們拿着鍵盤去拼命嗎!”

“就是,只是建牆,又不是不讓他們出去,想要自由完全可以申請離城啊!”真正直面過危險的人,想法都務實的很,別說建牆了,要是技術能跟上,就是給城市加個蓋,他們都舉雙手雙腳支持!

“農村地下住宅區當初規劃的時候就建上了,他們自稱地下堡壘,可比咱超前多了。”王锵朋友多親戚也多,消息最是靈通,“聽說最近那邊研究出了一種新型地網,不僅能夠罩住地面,還能培植草格,可以對陽光起到一定的過濾作用。要是真建成了,并且能達到預計的效果,以後他們白天也能自由出門,甚至恢複到以前的生活作息都不是沒可能!”

其他人一聽,頓時來了興趣,七嘴八舌地詢問有關地網的問題。

湯子苓也很感興趣,在網上一搜,有關消息還真不少。只是大多還出于設想階段,究竟能不能成,估計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實踐去驗證。

鬧哄哄說了一陣,大家的話題不知不覺又轉回了高牆。

“現在溫度這麽低,不适合施工,各大城市都在籌備階段,看新聞主要是忙着準備建材。要建的話,怎麽也得到五月份吧?”

“現在的天氣不好預測,不是有專家說以後氣候可能會慢慢向半年極熱酷夏、半年極冷寒冬的季節兩極化靠攏嗎?按照去年的經驗看,十月份就凍得受不了了,算六個月的話,三月底四月初就能入夏了吧?”

“那豈不就是這個月月底?”大家都不太敢相信,畢竟,前兩天還大雪紛飛呢,如今也凍得人恨不得裹

着被子過活,怎麽可能短短大半個月的時間就一下子入夏?

不過,如今的天氣總讓人猝不及防,說起來,也不是沒可能。

還有半個小時要下班的時候,元松終于回來了。他沒提狼群的事兒,帶着寒風進門後就招呼大家開會。

“剛得到上級指示,咱們單位要協助其他城市和聚居區的獸管處進行培訓,近期會頻繁出公差。”元松随即說了自己的打算,“我的想法是,子苓駐守大後方,我帶隊出去,會帶4~5人,大家酌情考慮各自個人情況和家庭因素,選擇留守還是出差。出差的薪酬福利待會兒會發在單位群裏,大家回去後跟家人商量好,盡量考慮清楚,不要随意反悔,明天給我答複。”

其他人離開之後,湯子苓問元松,“怎麽這麽突然啊?是不是出什麽事了?”

“各區都要抓緊時間建高牆,建之前肯定先要把區域內的不穩定因素給清除幹淨。”元松接過湯子苓遞過來的茶水,一口氣喝了大半杯下去,因在駐軍總部為單位同事争取應有的福利而說啞的嗓子才好受些,“有部分專家預測,可能這個月月底會快速入夏。”

“我們剛剛還讨論這事兒呢,還真有可能啊!”湯子苓一下子就明白各區域突然為啥這麽急匆匆的了。若是真月底入夏,不說沒有春季過渡給人的身體和生活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就是動植物的影響恐怕也不會小吧?眼瞅着這都3號了,到月底只剩下二十多天,還真是時間緊、任務重!

“要帶動物去嗎?”回家的路上,湯子苓接着問。

“不了,到時候現收編現用。”元松說起他剛了解到的情況,“說是各區域都篩選出了一批對動物有親和力的專業人員,有些甚至比咱們單位成立的時間還要早,一直在做各種嘗試。不過從效果來看,都不如我們單位。”說着,沖湯子苓眨了眨眼睛。

湯子苓明白他的未盡之意,兩人有極大可能是因為古書的緣故,才能這麽輕易獲取動物的信任和配合。要單論專業能力和所謂的異變能力的話,他們可能遠不如

其他人。只不過,大家似乎普遍以為他們這種超強親和力的獲取也是來自雨後異變。

面對這個聽上去很合理的解釋,兩人當然是樂見其成的。畢竟,生活在群體中,太特殊可不是什麽好事。

當晚一上班,王向就率先報了名。之後是吳群、姚樂、鄧鳴和王锵,正好五人,倒用不着篩選了。

見鄭明一副羞愧到擡不起頭的模樣,大家笑着調侃他,“好了好了,知道你有老婆、有孩子、有幸福的家庭,家裏離不開你,別炫了,眼睛都要閃瞎了!”

鄭明被逗得忍不住笑出了聲。他知道大家是為了緩和他的尴尬故意這麽說的,心中感動,到嘴邊的傾訴卻咽了回去。也罷,他家人口多、負擔重大家是都知道的,再怎麽說無非也就是這些情況,心裏憋悶就憋着吧,這年頭誰沒點兒難處?誰讓他是家裏的頂梁柱呢!

另外一個沒報名的小劉自诩為“拖後腿專業戶”,知道大家不會嫌棄他,也就遵從自己真實的內心,就不勉強自己了。

剛确定了人選,都沒有給大家回去收拾行李的時間,元松就接到通知,當即就帶着五人趕往機場,準備乘坐小型軍機前往首都。

還好湯子苓提前做了些準備,上班前跟魏阿姨去地下室收拾了五個洗漱包出來,裏面有之前元松在家囤的一次性洗漱用品,他們出門在外帶上,多少能頂點兒用。

“吃的就不用了,再怎麽樣人家也得管飯,小型飛機也不能帶太多東西……”見湯子苓還想讓他們帶些零食,元松連忙給推了回去,“行了,我們走了,你們看好家,我們幹完活兒就回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