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袁熙常年不在京,除非是能夠影響朝局的大事,抑或是袁府有意交代監看的大人物,還能做到心中有數,對京畿之地的其他瑣碎了解甚少,遠不如這些留守的家仆消息靈通。

守門人因為先前被斥責,此刻更是存了讨好的心思,站在堂下谄媚地望着袁熙,臉上每一條褶子縫裏都夾着知無不言四個字。

“公子若問那穆姓人家是什麽來路,可曾記得十幾年前,在荊州一帶有一位姓穆的青年才俊?”

十幾年前,袁熙也不過是個玩泥巴捉蛐蛐的小屁孩,若是別的什麽名士俊傑,他或許不會知道,但若說是荊州,還冠穆姓……

袁熙臉色立刻變了,“是那位鎮南将軍府的賓客穆寅?”

守門人一聽袁熙這樣說,忽然神經質地在只有主仆兩人的室內環顧一圈,似乎害怕有人能貼在他們家牆根聽牆腳,惶惶不安地提醒:“二公子,慎言!”

這世間還哪有什麽鎮南将軍,有的只是一個勾結陣法師,妄圖謀反篡位的罪人!

然而無論守門人如何提防,也沒料到這外面确實貼了一只隔牆的耳朵。

陵洵無聊地在嘴裏銜了根野草,靠着牆坐着,将這番話聽得清清楚楚,竟是不由彎起唇角。

鎮南将軍府……如今再看,是個如此久遠又陌生的名字,也不知道究竟是因為那個時候年紀太小,還是刻意地想要忘卻那段填滿了血腥的回憶,如今連同與鎮南将軍府有關的一切人事,都在腦海裏變得模糊,比如這個什麽穆姓的賓客,連袁熙都聽說過,他卻半點可憐的印象都沒剩下。

袁熙倒是對守門人的警告不以為意。一來如今這事已經是陳年舊案,先帝都駕崩了,早已經不是當初京城內外皆帝王耳目的情況,二來以袁家現在的實力,倒也無需忌諱這些。

陵将軍是被中常侍秦超構陷枉死,這事天下人盡知,只是大家心知肚明,敢怒而不敢言,對将軍一門也唯有扼腕慨嘆。尤其是袁熙,他父親近些年出任荊州刺使,更是知道荊州當地百姓對陵氏一族有多麽推崇擁護。

“我聽說穆寅在将軍府出事時就病死了,難道只是傳聞?”袁熙問。

“并非是傳聞,穆先生的确是亡故了,只是他留下一子,這宅院現在的主人,便是穆公子了。聽說這位穆公子自鎮南将軍府出事之後,有幸拜在南淮子門下為徒,後又游歷四海名川,才名不下其父,這次入京,只怕是要出師尋主了!”

如今皇權衰敗,門閥林立,各大世家豪紳府上都會養些門客。門客是客,即便主家犯了謀逆大罪,只要有真才實學又願意歸附,也能找到願意收留的新主公。所以這穆先生之子雖然與荊州陵氏有些淵源,也不用害怕被追究連坐。

袁熙聽了守門人一番話,心裏已經有了計較,免不了又會多想幾分。

Advertisement

這穆先生身負如此才名,剛入京便将府邸搬到了袁府附近,眼下更是直接命人送來良方示好,難道是存有投奔袁家的心思?

袁熙很快便作出決定,不論如何,也要會一會這新晉的穆先生,看他究竟是真的奇貨可居卧龍藏淵,還是只會打着才子幌子找冤大頭買家的庸徒,于是忙命人取來紙墨,親自寫下拜帖,命人送到穆府。

陵洵偷聽得差不多了,在袁熙寫拜帖時,準備悄無聲息地重新溜回內室,哪想正從一條回廊穿過,驀然從廊下倒吊下來一個長發飄飄的腦袋,吓得他差點失禁。

“風爺。”方珏懷裏抱着劍,面無表情地盯着陵洵。

好歹也是堂堂四世三公的高門,這麽随便就闖進來,叫人看到難免不好交代,陵洵千載難逢地撿起了那麽一點丢到旮旯裏的良知,悄聲擺手,叫方珏快下來,別這麽裝吊死鬼,回頭有婢女經過再吓到人家小姑娘。

方珏依言輕躍而下,在半空翻了個跟頭,落地時連一點聲音都沒有。

“風爺,家裏人很擔心,岳掌櫃問您什麽時候回去,可否需要我們的人接……”方珏話才說了一半,便卡主不動了,一雙眼睛牢牢盯着陵洵被包裹得肥了一圈的雙膝,立刻跪地湊近了查看,“風爺,您的腿受傷了?”

方珏平時給人的感覺就是像別人欠他幾萬貫錢,此時看到陵洵的腿傷,這欠錢的數量好像瞬時翻了幾番。

“不妨事,你來得正好,我還有事情要交代給你辦。”陵洵忍着傷口疼,努力把自己裝成一個全乎人,把方珏從地上拖起來,讓他随自己回屋說話。

其實陵洵急着回益州,主要還是擔心自己的陣法師身份敗露,被秦超那老賊惦記,回頭再拿錦繡樓的一幹人報複,所以他想讓人通知益州及各州郡錦繡樓分號,收攏生意,盡快關門,另外他們那一路暗門生意,也要盡早處理,萬不能再接新單。

可是陵洵這些安排才說了個開頭,方珏便打斷他,壓低了聲音道:“風爺,涼州兵變了,駐守将軍陳冰集結了一支陣法師隊伍,破城無數,眼下已經逼近京畿之地,恐怕用不了多久就會兵臨城下,京城必将成為是非之地,岳掌櫃讓您早做打算,盡早離開。”

陵洵心頭一驚,“什麽?那怎麽京城這邊一點風聲都沒聽到?”

“傳出來的消息是假的,也不知道陳冰用了什麽方法,讓朝廷相信這次起事只是小股叛民作亂,以此迷惑視聽,放松警惕。如果不是我們的人在運貨的路上偶然與陳冰的輕騎相遇,只怕也難以探聽到真實消息。”

陵洵一聽自己的人撞上了叛軍輕騎部隊,神色微凝:“可有傷亡?”

既然是秘密起兵,若路遇百姓,必當滅口。

“重傷兩人,剛好那附近有一個我們錦繡樓的秘密倉庫,他們及時躲了進去,沒讓那些叛兵找到。”

人沒死就好,陵洵心裏微松了一口氣,不過這樣一來,事情就棘手了不少,誠如方珏所說,一旦叛兵進入京畿之地,以如今京城的守衛力量,絕對無法抵擋,到時候各方勢力牽一發而動全身,這京城可不是什麽好呆的地方。

“這次從益州來了多少人?在京城裏的又有多少人?”

“從益州來了十三人,冀州分號接到消息臨時調派十九人,另有從并州和幽州來的,再加上原本京城內的人手,大概有百人左右,如今有一半分散在袁府各處,随時準備護送風爺出城。”

陵洵思索片刻,道:“你先讓各分號的人回去,告訴他們盡快變賣家財,改名換姓去別的地方謀營生,若是想繼續跟着我的,就去益州找岳掌櫃。另外也要盡快派人通知岳掌櫃,只告訴他一句,就說錦繡樓樹大招風,他便能明白接下來該怎麽做。”

方珏聽這話裏話外的竟然隐含關門散夥的意思,饒是天生表情單調,木頭人一個,也不由驚道:“風爺,不過是一部亂兵,難道還要錦繡樓關門?”

陵洵搖了搖頭,“你照我吩咐的去辦就是。”

方珏自然不敢違抗陵洵的命令,卻還是不甘心,“可是如果将人撤走,誰來保護風爺?”

“只留下京城的人手就足夠了,況且我暫時不能離開。”陵洵說着忽然又想到什麽,“對了,你去庸河街附近的監牢打聽一下,問他們近期有沒有要處斬的死囚。”

“京城裏的人不過四十左右,怎麽能保障風爺安全?”

“放心,只是我一個,還用不了那麽多人護着。”

“可是風爺受傷了!”方珏還是一副油鹽不進的樣子,死死抱着懷裏的劍,好像和誰較勁似的。

媽的這還沒完沒了了!

陵洵最後一點好脾氣也給磨完了,黑臉道:“我這還沒殘廢呢,還不快去辦事?!”

方珏這才眼裏結冰,一臉不高興地走了,照例是從窗戶離開,臨走前還氣不過丢下一句:“我去給岳掌櫃寫信!把風爺受重傷的事告訴他!”

陵洵眼看着人落地後便沒了蹤影,才放下心,不免有些遺憾地長籲短嘆,埋怨岳清每次派人找他都是讓方珏這小子出來。

方家這對雙生子,在隐匿功夫上簡直出神入化,天生就是偷雞摸狗的好料,被他慧眼識珠從街頭撿回來,可謂忠心不二。只是方珏性情太過剛直沉悶,沒有方珂跳脫讨他喜歡。不說別的,單是這次來的如果是方珂,肯定不會像方珏這般難纏,八成還會給他捎帶些好吃的。

這麽一想,陵洵忽然覺得肚子餓起來,滾倒在床上嗷嗷叫着讓袁熙給他弄吃的,可是袁二公子也不知道忙什麽去了,一下午時間都沒影,陵洵興致缺缺地吃過袁家仆人給他準備的飯食,又重新安靜下來,把自己一個人關進屋裏,将那張薄薄的黃麻紙重新翻出來看。

這紙上的字跡和穆家挂在大門口的“穆宅”二字顯然是出自同一人之手,字體俊秀飄逸,似乎并不起眼,可是若仔細看,筆鋒間暗含鋒芒,不失風骨。

這字跡沒來由讓陵洵覺得熟悉,甚至是這最平凡不過的黃麻紙,配上溫潤內斂的淡墨,組成的這股不鹹不淡又讓人移不開眼的感覺,也那樣熟悉。

莫非這姓穆的贈方之人,是他的舊相識?

守門人說這位穆公子的父親曾是鎮南将軍府門客,可是當年老爹手底下養了那麽多閑人,他哪能都記得?更別提是門客家的小崽子了。

一時間,陵洵突然又想到時常出現在記憶中的那位灰衫少年,怔愣許久,猛地搖頭停了胡思亂想的念頭。

不會,這世間哪有如此巧合的事。

更何況,那人如今應該早就不在大夏朝境內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