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胤禛x胤祺x胤禟4

康熙死之前立诏:“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着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輿制,持服二十七日,釋服,布告中外,鹹使聞知。”

很多人不服氣,比如:胤禛的親弟弟——胤禵。

我國民間傳說,康熙皇帝傳位遺诏中“傳位十四子”,被雍正暗中篡改為“傳位于四子”。市檔案館文史專家認為,遺诏用滿文和漢文兩種文字寫成,漢文可以篡改,滿文則不易改,短短的31個字足以還雍正清白。而且遺诏寫明“雍親王皇四子胤禛”,封號及名諱一目了然。

不過這個說法也可能是胤禩想要争皇位,從而讓他們親兄弟反目,他好做那只黃雀。

胤禛能夠取得皇位有很多方面,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他隐忍而為,不張揚比較低調,雖然胤禛不一定是康熙最喜歡的,但至少胤禛不是他最讨厭的。

只要是康熙交代的事情胤禛都盡心盡力的完成,這樣給了康熙一個比較好的印象分。另外胤禛韬光養晦,他的兄弟們為了皇位如何争搶,他總是冷眼旁觀,吸取他人的經驗教訓,謹防自己犯了父皇的禁忌,以免失去争奪皇位出局。

他也逐漸揣摩出官場的各種潛規則,如何左右逢源,明哲保身,見風使舵,阿谀奉承,趨炎附勢。溜須拍馬,他即位時是四十五歲,到這時胤禛可以說熟谙厚黑學,而且年富力強,正是一個人政治頭腦最清醒的的時候,算盤打得特別精,他知道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

特別擅長中國傳統的中庸的處世哲學,做什麽事情從不出風頭,但卻暗地裏悶聲發大財,極為懂得撿漏。總是給人一種示弱的感覺,就像老子道德經裏所講的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争,夫帷不争,故不争以利天下。

表面上與世無争卻好處不少得的一種生存智慧。他唯一的目的就是登上皇位,誰也不能擋他道,該出手時就出手絕不心慈手軟。

他的好十四弟胤禵就撞在槍頭上,不管是自己的想法還是因為其他人的撺掇,最後将其幽禁。

胤祺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晉封為和碩親王,賜號為恒親王。胤禛上位後,保留了他的稱號,外加賜下的金銀書籍,很是受寵。

一直追随在雍正背後的胤祥倒是沒多大賞賜,不過也是封了王的——和碩怡親王。胤祥被康熙冷落或許是有雍正的一層關系的,所以倆人的關系從那時起就已經有了裂縫。

不過雍正當皇帝後,很是器重他,胤祥也是把每次的差事都做的妥妥的。

他們三人形成了完美的鐵三角,可是誰知道雍正對他們倆各抱有的是什麽樣的情愫!兄弟情?呵呵!

而胤禟跟着胤禩混被雍正打壓的實在是擡不起頭來,見自家哥哥待遇這麽好,也不直接去找胤祺,而是在雍正背後繼續诋毀他們。

“什麽同穿一條褲子!”“好的就像是親兄弟!”“還是有什麽見不得人的關系!”

Advertisement

五花八門的都有,更離譜就是胤祺爬上了雍正的床,當然如果是真的!雍正肯定會掃塌相迎的,胤祺的态度就不知道了。

雍正把他的兄弟都幽禁了起來,其中就有胤禟,胤祺坐不住了,連夜趕往宮內。

雍正欣喜的見了他,允祺(雍正上位後,為了不冒犯到他,都改為允)臉上不是特別好看,不過還是強言微笑着,額娘已經在家鬧翻了天。

雍正上位後,那些康熙的嫔妃有兒子的都被接出了宮。而沒兒子就和女兒一起過,連女兒也沒有的,那就遷移到冷宮附近孤獨終老一生。

因為允祺是大兒子,理應要照顧的,所以直接把宜妃接到了府上。

福晉本來就不受寵,得寵的側福晉就不爽了,因為宜妃到了府上也算是老封君,當家作主了。

不過也不會特別的過分,因為兒子是比較冷清的,可能是修過佛的關系。可是小兒子是她的心肝寶貝,這出了事不管不行。

允祺呢?對于弟弟被雍正關起來是什麽想法,開始是活該!叫你亂說話,他也聽到了那些風言風語。可是過了一會又心疼了,最主要是額娘纏着他,一定要把他救出來,只好硬着頭皮去了。

雍正聽蘇培盛彙報說允祺來了,連忙在自己的茶水裏下了口口,你說他怎麽會随身攜帶,只能說天助我也!

登上皇位後他也沒有把那些人放在眼裏,自從對允祺有意後,後宮如同虛社,總是在想怎麽能得到他。

皇後已有皇子,雖然那孩子早夭。不過其他嫔妃還是生了幾個兒子的,所以也就不去後宮了,後宮嫔妃只認為他勤政,後宮不得幹政,只能一個個打打馬吊解解這相思之苦。

允祺見他那冷面上挂着笑就不禁打了個冷顫,總覺得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

允祺說出了自己的訴求:“皇上,允禟他…”

雍正用深情地眼神注視着他:“叫四哥。”

允祺的雞皮疙瘩都起來了,不過還是忍住喊了一聲:“四哥。”

雍正知道他的來意,露出絲絲殺氣:“允禟的事兒?你也知道他跟着允禩做的那些事,不像話也不是一兩天了吧!就是想要那個位置。我現在也就囚禁着他們沒餓着他們或是想要殺了他們!”

‘殺’字上重重的咬着音。

允祺緊張了起來,就怕雍正真的要殺他們,因為皇帝上位後,把擁護者斬殺了。

雍正上位多靠了隆科多和年羹堯,而一個是被皇帝親口承認的舅舅和寵妃的哥哥。

年羹堯的失寵是以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第二次進京為導火線的。

關于雍正為何殺年羹堯,史學界向來有争論。

有人說是因為年羹堯想造反,又有人說年羹堯當年參與了雍正與諸兄弟的皇位之争,雍正這樣做是殺人滅口。

在封建時代最注重名分,君臣大義是不可違背的,做臣子的就要恪守為臣之道,不要做超越本分的事情。年羹堯的所做所為的确引起了雍正的極度不滿和某種猜疑。年羹堯本來就職高權重,又妄自尊大、違法亂紀、不守臣道,招來群臣的側目和皇帝的不滿與猜疑也是不可避免的。

雍正是個自尊心很強的人,又喜歡表現自己,年羹堯的居功擅權将使皇帝落個受人支配的惡名,這是雍正所不能容忍的,也是雍正最痛恨的。

朝廷議政大臣向雍正提交審判結果,給年羹堯開列92款大罪,請求立正典刑。其罪狀分別是:大逆罪5條,欺罔罪9條,僭越罪16條,狂悖罪13條,專擅罪6條,忌刻罪6條,殘忍罪4條,貪婪罪18條,侵蝕罪15條。雍正說,這92款中應服極刑及立斬的就有30多條,但念及年羹堯功勳卓着、名噪一時,“年大将軍”的威名舉國皆知,如果對其加以刑誅,恐怕天下人心不服,自己也難免要背上心狠手辣、殺戮功臣的惡名,于是表示開恩,賜其獄中自裁。年羹堯父兄族中任官者俱革職,嫡親子孫發遣邊地充軍,家産抄沒入官。叱咤一時的年大将軍以身敗名裂、家破人亡告終。

‘伴君如伴虎!’

允祺雖然對雍正的印象還停留在以前,可是年羹堯那件事出來後,現在又被逼着,真是騎虎難下!

連灌了幾杯水!

雍正等着他的決定,而且藥效應該也要發作了。先得到他的人,我是皇帝!天地之大,你也只能在我身邊!

允祺覺得心頭一陣火熱也沒想過雍正會用這麽卑鄙下流的手段來逼他就範,而且現在有允禟這個把柄在他手裏,根本就不需要。

只好用喝水來掩飾自己的幹渴,可是越喝越渴!

雍正:“怎麽樣?”

允祺不說話,雍正上手摸了一把他的手,就算已人到中年,可是風采依舊,自己還是這麽喜歡他。

允祺只感覺到一陣熱流從丹田上湧…自己這是怎麽了?茶水裏有毒不成?

雍正:“我愛慕于你,允祺。”

允祺覺得今天真是失策了,被輕撫過的地方酥酥麻麻,難熬急了。

腦子一轉,連忙告退!

被雍正攔腰抱在懷裏:“今天就成為我的人!”

允祺惱怒道:“四哥!我們是兄弟。”

雍正低沉的笑意:“我知道,可是我就是喜歡你,從你成親那天穿上紅袍,我就在想怎麽沒有早點想通!現在這天下是我的,你也只能是我的,你願意嗎?”

允祺怕惹惱他,一動不動,而雍正還以為他妥協了。

親吻起他的耳垂,脖子,看他這麽安分就想着讓他适應一段時間,反正允禟在自己手裏,這肉是跑不掉的!

“今天就放過你!”

允祺都沒有整理好自己的衣服就推開門出宮去了。

雍正意味不明的笑着,看着他那落跑的背影說道,“我等着你自願獻身!”

輕輕抿了一口茶水,“很甜!”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