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誰想養

衛靖澤看了看他的自行車,說:“要不你騎的我電動車去吧,我已經充滿了電了。”

潘建新立馬說:“好,那我單車也先丢你家,等回來來拿。”

衛靖澤表示可以。

潘建新上衛靖澤家騎了電動車,衛靖澤一邊跟出來一邊說:“孩子應該不是自己一個人跑到哪裏去了,應該有朋友一起出去玩了,你找老師要電話找朋友的家長問問。”

潘建新點頭說:“是,那我先走了,謝謝你啊!”

衛靖澤擺了擺手,潘建新就騎着小電驢走了。

現在的孩子也真是讓人操心,小時候擔心被偷走,擔心被別人欺負,長大了又擔心會學壞,做父母的還真是辛苦啊!

潘建新到了半夜才來還小電驢,後面跟着縮着的潘勇,看樣子肯定是被親爹抓了個現行。

衛靖澤問:“他上哪兒去了?”

潘建新一臉氣憤,說:“還能哪兒啊?網吧呗!在那裏打游戲呢!”

衛靖澤倒是聽說現在許多孩子都沉溺網絡游戲,但是沒見過,這次算是見到一個真是案例了。

潘建新把小電驢停下,說:“把電用完了,還得讓你自己充上。”

衛靖澤說:“這沒什麽,孩子找到了就好。”

雖然是去玩游戲去了,可是比孩子遇到了什麽危險要好。

這天晚上,潘勇被胖揍了一頓,鄰居說,大晚上的,聽到潘勇的哭聲,跟殺豬似得,估計打得很狠。

農村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如此簡單粗暴。衛靖澤覺得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太對,可是像高中生這樣的年紀了,确實是不好哄了,要講道理,家長還不一定能夠講過人家。

Advertisement

再次感嘆一下,養孩子可真不容易。

秋收過後,差不多就是農閑的時候,地裏的菜也已經種上了,田裏的谷子收回來了,田地裏沒有很多事情要忙了,大家也就清閑了下來。

衛靖澤還要忙着看大家夥兒養的豬啊、雞啊、鴨啊之類的,要保證過年期間給帝都供應的上。

這些天,有些人就忙着在田裏挖泥鳅黃鳝之類的,經過一年的生長,泥鳅黃鳝都已經長得很肥大了,拿到城裏一賣,還能賣上幾十塊一斤呢。

如今,在過年時候的餐桌上,黃鳝和泥鳅也是十分受歡迎的菜了。

還有人提着一桶子,跑來問衛靖澤,食府要不要黃鳝和泥鳅。

黃鳝和泥鳅其實都是挺不錯的食物,而且聽說對身體也挺好的,只是如今許多人都說黃鳝是避孕藥養出來的,要吃野生的。事實上,野生的在田裏,也是要吃不少農民撒的化肥打的農藥的,也沒有幹淨到哪裏去。

衛靖澤打電話問了問,陳寒讓衛靖澤先買下,然後說:“這個形不成穩定的貨源,我們也不好要,如果能夠持續、穩定地供貨,我們當然要了。”

顯然不可能天天去挖黃鳝泥鳅,就算是每天去,你也不能保證每天都挖到那麽多,所以這樁生意肯定是做不成了。

衛靖澤心裏卻想着,野生的不一定安全,也不能保證産量,能不能弄成産業,成為一個養殖的點呢?

衛靖澤自己養魚,也沒有多少心思去養泥鳅黃鳝了,但是可以幫着別人養起來啊,村裏幾口池塘,大家都養魚也争不過衛靖澤,如果養別的,也是一條生財之道,也能夠給食府提供更加豐富的食材。

就食府每天消耗上百斤魚能力,每天消耗十多斤幾十斤的泥鳅黃鳝應該不難,一個月加起來,也有不少了。

有了想法,衛靖澤立馬開始在網上開始查資料。

黃鳝泥鳅養殖技術難度并不很大,成本也不是很高,主要是要能夠找到市場,因為這東西長得太大了,或者太老了,不好吃,而且對運輸也有要求,很容易死掉,所以一般養殖規模也不會很大。

黃鳝用避孕藥養大的,這個絕對是傳言,已經有人辟過謠了,只是在大環境的食品安全得不到保證的情況下,許多人還是選擇相信。

查過資料之後,衛靖澤想着,這事兒還是要跟江延宗商量過才知道,在銷售上,衛靖澤是沒什麽把握的,只希望江延宗能夠幫幫忙了。

除了泥鳅黃鳝之外,還有養蝦、養蛙也是很不錯的路子。

衛靖澤的河裏是有一些蝦,但是并不主要以養蝦為主,在陳寒需要的時候,衛靖澤就弄幾斤蝦上來,沒說要就不弄,并不能算是主業。

另一方面,衛靖澤也不清楚村裏人是不是願意養,如果他們不願意,衛靖澤這邊也是白費精力了。

農閑的時候,老漢給衛靖澤安排了個事兒,就是将屋前屋後的溝疏通一下。

屋前屋後的溝很重要,下雨天水就是順着溝流走的,如果沒有溝,水會聚集在房子附近,導致房子裏潮濕甚至是進水。

每年,屋前屋後的溝渠都要被疏通一兩次,把裏面的樹葉之類的都掏出來,挖深一些。如果是做新房子,就可以把排水溝糊上水泥,就不用這麽幹了。

衛靖澤自己忙活着,看着老漢扛着鋤頭往外走,問:“你這是上哪裏去?”

老漢轉過身,說:“大橋那邊不是還有許多荒地嘛,我去挖一下,種點油菜,明年春天也能夠種菜了。”

最近村裏是有一股墾荒熱,年初的時候,雖然開了不少荒地,可是那個時候時間不夠用了,所以也沒有開完,現在是農閑的時候,老漢等人就想着開更多的地出來,多種一些菜,明年還能多賺點錢。

衛靖澤覺得也行,反正現在天氣還不是很冷,趁着農閑的時候開點地也好,等他自己忙活完了,也要去幫老漢的忙。

現在他們開地,都是沿着河往下游走,叉水村離大泥灣有十幾裏路,這河也差不多是裏長,河岸有些農田但是不多,以前主要是嫌太遠,懶得跑,但是現在誰還嫌啊?有錢賺,跑遠點也沒有啥。

臨近十二月開大會的時候,衛靖澤打了個電話給江延宗,問他村裏養泥鳅黃鳝的事兒。

江延宗想了想,問:“你是自己養還是別人養?”

衛靖澤說:“我自己沒有那麽多精力,當然還是別人弄,我幫着把攤子鋪起來,其他的事情就靠他們自己了。”

江延宗竟然無言以對,從沒見過一個人,可以如此坦然地把賺錢的機會讓給別人的。

衛靖澤主要是覺得自己精力上顧不過來,田裏的事兒現在還有老漢,過幾年老漢做不動了,就全是他的活了。

江延宗說:“如果能夠定時定量地提供泥鳅黃鳝,食府當然願意收,就算是食府消耗不來,賣出去也是可以的。”

衛靖澤立馬追問:“你是不是可以幫忙呢?”

江延宗有着別人沒有的人脈,所以他就有着無與倫比的市場,有市場才能夠賺錢啊!

江延宗說:“有錢賺,當然可以,沒錢賺,我也懶得費那個精力。”

衛靖澤明白了江延宗的意思,那就是像收購谷子這樣收購了,然後轉手賣出去呗!江延宗賣出去的價格肯定不低,但是只要能夠賺錢,這事兒就值得做。

在生意場上,資源真的特別重要。

有了江延宗的話,衛靖澤也就不擔心銷售的問題了,決定在村裏找找人,看看誰願意做這樣的事情。

進入十二月之後,天就能夠看得見地冷下來了。十二月初,依舊是大家分錢的日子。

衛靖澤給分完錢,就留了幾個包了村裏的魚塘的人,開個小會。

村裏包魚塘的,潘建新家是一個,黃嬸子家是一個,潘壯牛家,還有潘大江和一個寡婦,人家叫慧賢嬸子的。

除了寡婦家,其他的都是有男人的人家,寡婦自己帶着兩個孩子,和公公婆婆養家,公公是個不茍言笑的人,婆婆手有殘疾,真要做什麽,也做不大來,大多時候也只是做飯煮豬食洗衣服收拾家裏這樣的活,所以這個慧賢嬸子自己也得像個男人一樣幹活。

慧賢嬸子的小女兒,就是潘小花。

黃嬸子家和潘大江家的魚塘年底就到期了,明年還包不包,能不能包的上,不好說,慧賢嬸子,衛靖澤在心底裏就把她排除了,她家老的老,小的小,公公能幹,可是年紀畢竟大了,她自己一個女人家,操勞家裏操勞外面,看上去比真正年紀老了十歲。

所以主要是潘建新家和潘壯牛,誰家願意做了。

潘建新說:“我這魚苗才放進去一年,估計才半大的樣子,今年撈起來賣掉,估計也賣不了幾個錢,我家明年還要做房子,沒那麽多時間來管這個事兒。”

理由倒是很充分,衛靖澤也理解。

倒是潘壯牛,衛靖澤有些擔心,他會不會也不想幹?

潘壯牛說:“小澤,你讓我回去跟你嬸子商量一下,過兩天給你回話,你看行不?”

看來潘壯牛還不能完全做家裏的主,衛靖澤也沒有權力要求人家一定要答應,所以就答應了等潘壯牛的消息。

等那幾家人走了之後,衛靖澤坐在椅子上,嘆了口氣。

村長親自給衛靖澤斷了一杯茶,說:“你這孩子,真是太實誠了。”

這麽好的機會,到了年底的時候自己包一個魚塘養,多好。

衛靖澤卻明白貪多嚼不爛的道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