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寵粉, 虐粉和固粉

王婆子腳下生風的跑了, 生怕被逮住要幹活。難民們一陣哄笑, 王大偉也笑了, 并沒工夫跟她多糾纏,而是吩咐了趙秋秋等幾個姑娘去河邊清洗土豆,其他人繼續舂米的舂米, 砍柴的砍柴。

他們今天要做的事情多了,如王大偉天,剛亮就帶着王壯山幾人出了村子,往吳家莊收購土豆白菜雞蛋, 現在才回來就要再去更遠的村子買豬肉,收拾王婆子等人過幾天也不遲。

況且有趙秋秋這樣的人在, 王大偉覺得也許都不用自己出手。

而吳家莊那邊, 一大早吳高樹看到王大偉, 身邊居然還跟着那幾個難民,臉色就不大好了。

昨晚他就看到這一群難民了。吳高樹是遠遠的見過這些難民游走在鄉間的,好些人他都眼熟。前些日子他們村好多人家丢了東西, 地裏的菜和快熟的羅漢豆也被偷過幾次,吳家莊的人都認為是這些難民幹的。

不過到底沒有抓到現行, 就是報官也站不住腳, 官府最近又忙着抓一個美貌的哥兒, 并不大願意管這些難民。吳高樹只能組織村裏青壯, 看到了就驅趕他們到遠處。

而現在, 這些人卻和王大偉站在一起。吳高樹有一種不妙的預感, 臉色晦暗不明:“這些兄弟看着眼生啊,不是你們村的人?”

王大偉也不和他繞彎子,絲毫不避諱:“現在他們都是我們村的親家了,也算我們村的一份子。”

吳高樹眼神閃了閃:“怎麽回事?”

“吳叔也知道,我們村人不争氣,又懶又窮,好多人一大把年紀了也娶不上媳婦。”王大偉深沉的嘆了口氣。“十裏八鄉都看不上我們,不肯把閨女小哥兒嫁過來啊。”

吳高樹:“……”作為十裏八鄉的一份子,吳高樹只想說,你也知道你們村人又懶又窮啊?誰願意把自家孩子往火坑裏推,這樣說出來真的好嗎,你的臉皮呢??

偏王大偉就是那麽坦蕩:“我尋思着這也不是個事兒,老娶不上媳婦以後村裏還不得絕戶?那可不行……正巧看見這群難民在村子附近轉悠,我一看,裏面不是有不少姑娘小哥兒嗎?就讓他們和我們村的人湊了對,結成了親家。”

吳家莊有幾個不曉事的人頓時羨慕了:“咱們怎麽沒想到呢?咱們村也有幾個沒成親的……”其實他們村沒成親的少,都是到了年齡正在相看,還沒中意,而不是娶不上媳婦。這人這樣說,實際上是覺得那些姑娘小哥兒成了難民,倒可以給他們村的人做妾……

吳家莊的人這些年靠着佃懶漢村的地富裕了,也生出了一些花花腸子。他們村不比懶漢村強百套?跟着他們做妾,也比在懶漢村當正妻過得好啊!懶漢村的人有什麽?

王大偉似笑非笑的看着這人。吳高樹也恨鐵不成鋼:“你想的倒是美,人家憑什麽跟你?你能養活她們的家人嗎?”你願意養活,你正妻能答應?

沒看見這些難民都跟在王大偉身後辦事兒了嗎?可見是連親眷一起接納了!

懶漢村的人有什麽……懶漢村的人有地啊!吳高樹已經覺出不妙來,想到了還未收獲、簽下明年佃地協議的幾百畝旱地。他有心想和王大偉談談,可王大偉這會兒明顯不想和他多說,幾次借籌備婚禮太忙岔開話題,拉了土豆白菜雞蛋就打道回府了。

如今有了紙筆的王大偉算賬什麽的清楚多了。昨晚他已經大致記錄了一下:村子裏的原住民,在趕走了趙石頭一家後,包括王大偉自家一共有三十九戶,共計二百三十九人。

新加入的難民一共有二十三家,共計九十七人。兩廂加在一起,如今村子裏共有三百三十六人 。

也算得上是個中型村子了。

昨晚他壓着相親成功的人家每家出了五斤糧食,一共收到一百一十五斤稻子——王大偉昨晚還別別扭扭的自己又放進去了五斤,一共一百二十斤。

畢竟說起來他也把宋樰領回家了,村裏人還都認為他和宋樰成了好事……為了防止村裏人說嘴,還是出了吧。

王大偉這樣在心裏對自己說。

但是村裏的糧食都沒去殼,舂過之後,只能出九十多斤大米和二十來斤米糠,根本不夠吃三百來人一頓吃的。

于是王大偉去吳家莊,就格外多收了土豆這種澱粉含量高的菜,管飽。驢車上半車都是土豆,用銅錢買得的還挺多,一文錢能買三斤。

村裏人見銅錢少,通常都是以物易物。要是拿糧食換,就換不上這個價了,因為村民們普遍認為糧食是自家地裏長的,沒什麽本錢。

好在王大偉昨日賣了趙家的地,手裏有不少的現銀,這點銅錢倒還出得起,王大偉花了三十文錢,跟吳家莊好說歹說饒了些價,買了一百斤土豆,又花十文錢買了二十顆白菜。

有錢也不能亂花,價還是要講的。這些銀子,王大偉早有計劃,日後另有他用:借貸給難民們買些日常用品以及起房子。

若要起房子,自己手裏這點兒村費就很不夠看了。

王大偉挺發愁的,在現代他小有名氣之後,雖說不至于揮金如土吧,奢侈品什麽的也是該有的都有——誰讓娛樂圈還講究個時尚資源呢。

這種一個錢恨不得掰兩半花的日子還真是很久沒過過了。

卸下了土豆白菜和雞蛋,自有難民拿去清洗和整理。這時候舂米活動也差不多到了尾聲,王大偉裝上二十多斤米糠,駕着從吳高樹那兒租來的驢車,帶着王壯山又出了村子。

當然了,趕車的肯定不是王大偉。他騎馬還學過一些,主要還是學姿勢如何好看便于拍攝。和驢真沒什麽交流,更別提讓驢拉車了。

幸虧王壯山會。王大偉早就發現了,自己吸納的這批難民質量還挺高的,有的會趕車,有的識字,其他的多少也有點兒手藝傍身。

想來原本都是有些家底的。不然也不能挺到妙竹州來了,真正沒錢的窮人,若不是靠搶,早在逃難的路上就餓死了。而如王壯山等人,家底也在路上花了個精光。

王大偉心裏還挺感慨的。別管你以前多富,現在也只能淪為懶漢妻了。

像他,不管以前多紅,現在也只能當懶漢們的村長了………

在天災面前,人力真是弱小的不值一提。

王大偉穿過來的這些日子,平常跟古氏、張小勤等人套套話,再加上接收了原主的記憶,對這片兒也有了不少了解。離縣城最近有個胡家莊,胡家莊裏有個屠戶,每日往城裏賣肉,生意挺好,隔上兩天就要殺上一頭豬。生意做的大了也照顧這十裏八鄉的鄉親們,價格很是實在。

王大偉早就計劃着買點肉回去。好歹是個集體婚禮,一大鍋菜裏沒點葷腥看着也不像那麽回事。再說他自己也很久沒吃上肉了,都快忘了肉的滋味了。

胡屠戶早早的就進城賣肉去了,家裏就剩他家夫郎和小兒子開門做生意。胡家生意好日子過的有油水,那夫郎很是有些富态,聽說王大偉是懶漢村的村長倒是有些詫異,不過面上也沒帶出來什麽,仍是笑眯眯地招呼兩人:“王村長買點啥呀?這頭回來我們家,我肯定給你個實惠。”

王大偉手裏就算有錢,也不想在王壯山面前顯露出來,以免日後借貸降低難民們的感激程度。便似模似樣的低着頭盤算了半天,十分豁出去地直接問:“啥最便宜?”

胡夫郎:“……”

果然是十裏八鄉最窮的懶漢村?

好容易控制好面部表情,保持住微笑,胡夫郎指了指地下的木桶開始跟王大偉解說了:“這要說最便宜最劃算的也就豬血了,這豬血我家老胡隔外頭是兩文錢一斤的,咱都鄉裏鄉親的,可以按三文錢兩斤給你。”

頓了頓,怕是擔心王大偉嫌貴,又補了一句:“這豬血可是好東西,一頭豬最多也就只能出三斤血。”不過加了水之後結出來就另說了。

“再有就是這豬下水了。這一副下水得有三四十斤,外頭咋說也得賣個十五文錢,你要的話就十文呗。”這些下水只是一些大腸小腸,不包含心肝肺這些內髒。也只是簡單收拾過,還有股子腥臊的味道。

而豬肉就比較貴了。妙竹州整體來說比較窮,舍得吃肉的人家不多,養豬的人也就不多。物以稀為貴,肉價比其他富裕的城市要貴上一些。

肥肉多的五花要二十文一斤,板油也要二十文。瘦肉十五文,肉剔得頗為幹淨的大骨頭八文錢一斤。

王大偉糾結頗久,買了十斤肥五花、五斤瘦肉、二斤板油、十斤豬血、十斤大骨頭、一副下水,花掉四百二十文錢。另外又用二十多斤米糠換了半斤下腳料碎肉。

這些米糠可以拌豬草喂豬,胡屠戶家裏是收的。

胡夫郎見王大偉買了這麽多,十分高興又意外。不是說懶漢村的人如今精窮了,連鹽都吃不起嗎?這王村長居然一口氣買這麽多肉,想來還是存了家底的!

胡夫郎卻不知道,這些東西是要分給三百多人吃的,分攤到到每個人碗裏,能有多少肉?

王壯山看着一大堆的肉裝上了車,則口水都要流出來了。他也是許久沒嘗過肉滋味了,心裏對王大偉更加感激。

他們這些難民自從昨日進了村子,就一直都很不安。村民們沒準備碗筷被褥,表面上是不細心,摳門,看在難民眼裏,就是對他們不看重,不把他們當一回事兒。

而王大偉的舉動,則像是給他們吃了一顆定心丸,無論那些村民們如何,只要村長站在他們這一邊,遲早有一天他們能把村裏人給收服了,過上好日子!

王壯山的神色變化都看在王大偉眼裏,他也沒有意外。這些都是他在娛樂圈裏學剩下的,如何三言兩語,憑借幾條微博就寵粉,虐粉,固粉,都是心理戰,有套路的,營銷手段罷了。

在信息大爆炸年代的人都難免會被煽|動,更何況這些沒什麽見識的古人?

一點小恩小惠換得他們的忠心與擁護,以便推行全村的整頓,在王大偉看來沒有比這更劃算的了。

最重要的是……花的又不是他的錢?

那些村民也有趣的很,讓他們從家裏拿一些米糧出來,就哭天喊地跟要了他們命似的。拿村費買東西卻沒什麽意見,至多是不樂意不能占便宜順一些回家。

這筆村費,反倒成了王大偉籠絡人心的經費了。

“昨天第一天住進去,大家和親家相處的還好嗎?”回去的路上,王大偉便和王壯山唠起了閑嗑。實際上昨晚因為沒有碗筷被褥,好幾家都吵起來了,王大偉心裏門清。此刻問出來,只是給王壯山一個發洩的口子。

果然王壯山就把這事兒跟王大偉彙報了,語氣中很是不平:“雖然一早說好了,來村裏就得幹活。可就他們對俺們的态度,這心裏憋氣呀!”說罷他又看了眼王大偉的臉色,慌忙辯解:“不是說俺們不想幹活,給村長你幹二話沒有,給他們是真不想幹!”

王大偉笑了笑,希望你們給我幹活是真的沒二話吧……過些日子還真得靠你們幫我幹活呢。

不過現下,他還是一臉沉痛狀跟着王壯山說了一些村民的惡行,最後話鋒一轉:“不過他們這樣子,也不是一天兩天了,要讓他們改不是件容易事兒。況且要買新碗筷,得有錢才行,他們是真沒錢。”

懶漢村的人連把米糧拉去城裏賣都懶得去,哪裏有錢?

王壯山氣哼哼的不說話了。他也看出來這村人是真窮,家裏沒幾樣像樣的東西。不過那也是他們自己作的,懶成那樣,王壯山是真看不上。

“但這樣也不是辦法。不說別的,明天辦婚禮,碗不夠難道還要等他們吃完你們再吃?”王大偉又道。

王壯山一拍大腿,吓得驢腳下一抖,走出了風|騷的S線,差點沒把他倆掀下去:“可不是麽!昨天有幾家吵起來,就是因為誰先誰後談不攏!”

王壯山以前是難民頭領,現在又經常跟在王大偉身邊,替王大偉傳話,難民們有什麽事兒都習慣跟他反應。

難民們覺得自家是親家,算客,該受到禮遇;村民們卻認為自己是一家之主,讓難民進門是為了讓他們幫傭。

幫傭怎麽能比主人早吃飯?

因此争執不下。

王大偉道:“跟他們說這些沒意思。他們是那懂禮數的人麽?昨晚上在我家發生的事,你也親眼看到了。”

王壯山深表贊同。哪個村子都會有潑皮無賴,可是全村都無賴,還無賴得這麽毫無道理,理不直還氣壯的,王壯山真是頭一回見。

指望這些人良心發現,可能性真不大。

“他們既然這麽沒誠意,連一份碗筷被褥都不肯出,你們也不必對他們太客氣,家裏的活兒看着做吧。畢竟你們以後佃了地,主要還是幹農活兒。”

“現在麽……我手裏還有些銀錢,雖然也很有限。但勻一勻,還能借給你們買些碗筷被褥,待田裏有了收益再還我就是。我也不要利息,你們有空來幫我做些活兒就是了。”王大偉笑道:“你看可好?”

王大偉也不怕他們賴賬。欠條打了,戶籍又還沒有落定,誰敢賴賬?

王壯山激動得眼睛都紅了。借錢哪有不用給利息的?血緣稍遠點兒的親戚都不樂意給你白用,不放高|利|貸就不錯了。村長可真是個大好人啊!!

“村長,啥也別說了,以後你家的地俺們幫你種,不用你費半點兒心!”傻哥兒沒有親族幫不上忙,村長家地太多種不過來就還得佃出去,收益少說減半。不如他們出把力氣,幫着村長給收拾了。

反正他們人多,攤下來一人也種不了兩分地。

“那怎麽行?怎麽能讓你們白幹活……”王大偉搖了搖頭,“我家如今人口少,吃不了許多糧食。我家的地,到時候讓地少人口多的人家分着佃了。你們要是有心,幫我舂一舂米,或收拾收拾地裏的柴火就是了。”

他對種地一竅不通,雖然有原主的記憶,但種地這種事情不是可以停留在理論層面上的。就算難民們幫他種好,平日裏的挑水、鋤草、移株也不是簡單的事兒,幹脆繼續佃出去好了。

他只想負責腦力勞動_(:з」∠)_ 最多在自家院子裏開幾分菜地練練手,暫時沒有親身下場的打算_(:з」∠)_

再者,這些難民現在出于感激,頭腦一熱要給他幹活。自己若是這麽心安理得的答應下來,一年兩年還行,日子久了肯定也要生出不滿來,何苦呢?

倒不如直接佃出去,王大偉只喜歡別人欠他人情,不樂意欠別人人情。不過,如今懶漢村的地已經被吳家莊的人養肥了些,又有這層關系在,租子倒可以多收一點,從原來的(懶漢村)四(吳家莊)六分改成市場正規價格五五分,家裏也能寬裕不少。

王壯山更感動了。村長還想着那些人口多地少的人家,願意把自家的地讓利出來給他們種!

以後他們難民們,一定以村長馬首是瞻!

回到村裏,王壯山就跟難民們通知了這個好消息。其他難民也像王壯山一樣感動,雖然有些讀過書的難民也察覺到了王大偉的一些心思,但這又有什麽要緊的呢?

落到他們身上的實惠可是實打實的!再說了,這世間的人誰沒點私心呢?就看是利人利己,還是損人利己了!

都是勤快人,王大偉吩咐的那些舂米、砍柴、洗土豆的活計他們早就幹完了,除了三四個壯漢守在王家院子附近以防有人來占便宜,其他人大多被村民們叫回了家幹活。

現在,他們不約而同的放下了手裏的活兒,都跑到王大偉家借錢去。村民們睡午覺醒來,看到補了一半的房頂,收拾了一半的屋子,和空無一人的家:????

一個碗根據大小不同一到兩個大錢不等,被褥根據面料和厚薄,也至少要一二百文錢。有的人認為天氣還不是太冷,不如這幾天先忍一忍,買了布和棉花自己做被子,又能省幾十文。

畢竟這些帳還是要還的,能省一點是一點。

每家人都打了借條,由識字的難民操筆,根據人數多少借了幾百文到一兩銀子不等。這些錢大多都是從村費裏出的,勉勉強強夠,王大偉補貼了一點。

于是,下午。村裏再沒有幹活的難民,大家都高高興興的拿着錢,三五成群的去附近的大集或是鎮子購物去了。

村民們不知道這些人去了哪裏,只是家中沒人幹活當然很不高興,又想找王大偉鬧,被王大偉一句話給堵了回去:“下午糧官要來收稅,我是特意把他們支出去的。”

昨日他好吳高樹去縣衙賣地的時候,衙門裏就有人通知過他了,讓他回來做好準備。

所謂準備,就是組織村民們把該交稅的糧食拿到廣場上,糧官好快方便稱重清算。

“什麽?”村民們驚了。倒不是吃驚收稅的事兒,那天要不是王成梁忽然吐血,早就該收完稅了。他們驚的是,王大偉把難民支走,豈不是要他們自己把糧食扛到廣場??

好重的!

他們村地多,要交的稅自然也多。

王大偉:……

“你們有點腦子行不行?糧官來了,咱們村忽然多出來這麽些人,怎麽交代?”

村民們讪讪的:“不是都結了親家了嗎?都是咱們村子的人了。”

王大偉冷笑道:“別忘了,為了拿捏難民,戶籍還沒給他們落呢。”

這年頭戶籍也是要交稅的,雖然比起地稅來說很少,但也不是沒有。不拘人數多少,按戶收稅,因此古人普遍不分家,一大家子幾世同堂也住一起,除了孝順之外也可以避稅。

也因為有戶籍稅這一說,官府才會追查逃戶抓捕流民,因為他們離開戶籍所在地,屬于偷|稅漏|稅的行為。

村民們沒話說了,但是心裏十分不高興,一個個磨磨蹭蹭的不想動。

他們怎麽覺得,難民來了之後,一點兒也沒過上想象中的美好生活?

“你們當然也可以不搬。”王大偉淡淡道:“就看糧官老爺會不會纡尊降貴到你家門口親自收去?”

村民們頓時縮了縮脖子。這些古代村民對于官府的畏懼仿佛刻在骨子裏,勉強能讓他們戰勝懶惰,不情不願的回家搬糧食去了。

※※※※※※※※※※※※※※※※※※※※

先發六千,淩晨還有一發~=3=

評論也晚點回啦,愛你們mua! (*╯3╰)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