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農門天驕【01】

楊家其實一開始就是普通農戶, 不算富裕,頂多是餓不死人的那種平頭老百姓。

不過楊元嘉的父親是個精明人,年輕時出去跑商,賺了一筆錢, 然後回到老家縣城開了個鋪子, 經營有道,賺了不少家底。

楊父在經商上格外有天賦, 但在這個世道, 士農工商, 商人地位最低。

萬般皆下品, 惟有讀書高。

楊父就想送自己兒子去讀書科舉, 将來做個一官半職的, 成為人上人。于是他就趁着自己生意沒做大,還沒入商戶籍的時候, 把店鋪給賣了, 置辦田地。

雖然沒有以前開店的時候賺錢多, 但也能說是一個小地主, 吃穿不愁, 還有餘錢供兒子讀書。

楊父上頭還有一個哥哥, 就是楊元嘉的大伯。

楊大伯就是那種老實巴交的老實人,只知道埋頭種地,不過楊大伯和楊父兄弟二人感情很好, 即使後來楊父發達了,也沒忘幫助困難的大哥。

只不過楊大伯娶的妻子李氏有些掐尖要強, 與楊母不太合得來。

楊元嘉的爺爺奶奶是跟着楊大伯這個長子生活的,楊父是次子,只需每年送一筆養老錢就行。

楊家一家子也挺和睦的, 楊爺爺和楊奶奶雖然高興次子出息,但也絕沒有幫着長子吸次子血的行為,是公正不偏心的長輩,很受兩個兒子的尊敬。

楊大伯和妻子李氏生有三個兒子,大兒子楊大柱,二兒子楊二柱,小兒子楊三柱。楊大伯三個兒子的名字才是村子裏的正常取名畫風,楊元嘉這個名字是楊父特意花錢請秀才公幫忙取的。

在楊元嘉落水淹死之後,楊父和楊母大受打擊,兩人又感情極好,楊父從來沒有休妻另娶的想法,因此沒了獨生子,兩人就斷了後。

這個時候李氏就動了心思,想把自己的大兒子楊大柱過繼給楊父,反正楊大柱已經十來歲了,半大小子已經記事,過繼了也還是她的親兒子,以後繼承了二房的財産還能不認親娘?

于是李氏就把過繼這事兒跟公婆說了。

楊爺爺楊奶奶也心疼次子日後無人送終,李氏的提議正好戳中了他們的心思,不過他們是打算把才五歲不怎麽記事的楊三柱過繼給二房,以免孩子大了養不熟。

Advertisement

死了獨子,楊父又不願休妻另娶,也不想納妾,那麽過繼侄子就是最好的辦法了。

于是楊父楊母就答應了下來,打算把楊三柱過繼到自己膝下。

但這其中最不甘心的是提出過繼這個建議的李氏。

李氏是兒子想要,二房財産也想要,她就鬧着不願意過繼楊三柱,但楊父楊母也不傻,同樣不願意過繼楊大柱。

于是雙方各退一步,李氏答應把七歲次子楊二柱過繼給二房。

楊父楊母過繼了楊二柱之後,自然是把人當成親兒子養的,還給他改名為楊元啓。

只不過兩人畢竟心底最惦念的還是早夭的親生兒子楊元嘉,于是時常提起,讓楊元啓心裏留了疙瘩。

不過楊父楊母對楊元啓是絕對沒話說的,畢竟是親侄子,又過繼到了名下,跟親兒子也沒多少區別了。

但兩人是萬萬沒想到,背地裏李氏一直在接觸兒子,并且給楊元啓灌輸一些楊父楊母是使了手段把他強搶走的,并不是真心愛他的思想。

一邊是還惦記着個死人的養父養母,一邊是親娘,楊元啓選擇相信了親娘的話。

楊元啓在楊父傾家蕩産的培養下,讀書有了出息,考中了舉人,轉頭就說生恩養恩都不可忘,把楊大伯和李氏等人也接來一起奉養。

本來如果他真的如他口中說的那般只是打算生父養父生母養母一起奉養,倒也不失為一段孝子佳話。

但楊元啓記恨楊父楊母以前總是提起死去的楊元嘉來戳他的心,又是把他強行過繼的,于是接來楊大伯和李氏之後,待親生父母極為親熱,對養父母卻十分疏離。

楊父多精明的人,怎麽會看不出楊元啓的想法,知道自己這是養出了一個白眼狼。但楊元啓已經成為了舉人,他已經奈何不了楊元啓了。

于是楊父就想帶着楊母離開,省得自己妻子一直受大嫂李氏的氣。

楊父找了個借口帶着楊母離開了,結果外出遇到了土匪,兩人丢了命。

楊元啓在得知楊父楊母的死訊之後,得到了楊父留下的遺産,給兩人舉辦了一個極為風光的葬禮,在葬禮上他悲痛欲絕,哭得幾欲暈死過去。

此番表現令目睹之人都贊他大孝。

他運氣極好的入了某個路過的大官的眼,大官覺得楊元啓有情有義又孝順,還有才華,于是收他為弟子,推薦他做官,還把女兒嫁給他。

楊元啓就這樣走上人生巅峰,孝順父母,嬌妻美妾,子女雙全,名利雙收。

<<<<<<

元嘉接收完原劇情之後,可以确定了,原男主楊元啓是個小肚雞腸又忘恩負義記仇不記恩的人渣!

雖然原劇情是以楊元啓為主角描述的,對楊元啓的行為進行了美化。

比如說楊元啓對養父母心中有芥蒂,不是他忘恩負義,而是養父母總惦記死去的親兒子而忽視他,是因為他被他的親生母親蒙蔽了,誤會了養父母,才做出錯誤的事情來。

楊父楊母的死亡是因為兩人任性的離去,運氣不好遇到了土匪,也與楊元啓無關。

楊父楊母死後,楊元啓的悲傷痛哭都是真情實感,不是裝模作樣,所以才能打動路過的大官,未來的岳父。

至于繼承養父母的遺産,楊元啓被過繼到養父母名下,他繼承遺産豈不是名正言順的事情?

所以楊父楊母的悲劇與他楊元啓無關,他是無辜的,他也沒做什麽壞事。

而後來楊元啓得知過繼真相并不是如李氏所言那般,他又能怎麽辦?總不能因為這點小事責怪自己親生母親吧?當然是選擇原諒她啊!

楊元啓在養父母的牌位前說幾句道歉的話,然後來一句:“我娘也只是思子心切,并非有意,二老九泉之下得知,還請原諒我娘!”

要是楊父楊母真的九泉之下聽到他這話,怕不是要被氣活。

<<<<<<

元嘉早上起床,丫鬟連忙過來幫他穿衣服。

雖然楊父如今就是個小地主,實際上他經商的那些年很是賺了不少家底,不然原劇情中也沒法供楊元啓讀書科舉還留下一筆不小的遺産。

楊父藏着富,但不會虧待自己妻兒,所以買了好幾個下人伺候。尤其是楊元嘉這個獨苗身邊,安排了兩個丫鬟照顧。

元嘉按照原主的習慣,乖乖的讓丫鬟幫他穿衣服洗漱,然後帶他去找楊母。

楊母是一個長相小家碧玉的溫柔女人,她見到元嘉過來,馬上就把人摟到懷裏,一口一個心肝兒的喊着:“我的兒,早膳想吃什麽?娘讓廚房給你做!”

元嘉學着原主的樣子在楊母懷裏扭了扭,用可愛的小奶音提着要求:“我要吃桂花糕!”

楊母立馬吩咐丫鬟去通知廚娘做桂花糕端來。

元嘉發現楊母真的是把他這個唯一兒子疼到骨子裏了,他是要什麽她就給什麽。

若非楊父是個清醒的,不像楊母這樣無底線寵兒子,只怕原主就不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而是一個讨人厭的熊孩子了!

楊父每天都會出門,也不知道是出去做什麽了,原主記憶裏沒有,畢竟誰也不會告訴一個七歲孩子自己出去幹嘛。

一直等到中午的時候,楊父才回來吃午飯。

他回來的時候還給楊母帶了一根銀簪子,給元嘉帶了一個小糖人。

元嘉拿着小糖人,看着那惟妙惟肖的小娃娃,感覺跟自己這具身體似乎是有點相似。

再擡眸一看,就看見楊父給楊母把銀簪子插在發髻上,楊母摸着銀簪子,臉上笑出了羞澀的紅暈。

他忽然感覺自己好像一個大燈泡!有點多餘……

元嘉默默的降低存在感,伸出小舌頭舔了一口小糖人,甜滋滋的味道在嘴裏彌漫開來,但他低着頭,莫名的就是覺得旁邊那兩人之間的氣氛比小糖人還要甜。

終于等到夫妻倆想起旁邊還有兒子,楊母輕輕的在楊父手臂上拍了一巴掌,嬌嗔道:“孩子還在呢!該吃飯啦!”

楊父笑眯眯的道:“好,吃飯吃飯!”

元嘉已經把小糖人舔禿了,楊父從他手裏拿走了小糖人:“先吃飯,等吃完飯再吃這個。”

元嘉默默的看了楊父一眼,乖乖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等着開飯。

楊父有點詫異:“元嘉今天好像特別乖啊!”他拿走了小糖人居然都沒鬧!

楊母接口道:“我兒子什麽時候不乖了?”

楊父:“……”娘子睜眼說瞎話的功夫越來越厲害了。“娘子說的對,兒子确實一直挺乖的。”

元嘉耳中自動屏蔽了兩人另類秀恩愛的話語,拿着專用小勺,一口一口認真的吃起了午飯來。

嗯,這飯菜可比狗糧香多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