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第二天清晨,雅茹在門口一叫,兩人就都醒了。
昨天說是喝醉了,不過更多的是借酒裝瘋,只用涼水敷了面,剩下那一點點不适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兩人很有默契的相視一笑,甄應嘉道:“去院子裏逛逛再吃早飯?”
剩下的這半天過得很是不錯,昨天晚上兩人都說了心底的秘密,雖然還是半遮半掩的,不過整個人都輕松了許多。
甄應嘉一揮手一投足間都顯現出幾分翩翩君子的風度來,康和更是天生的貴氣,連身邊的丫鬟都看呆了。
等到吃過午飯,兩人又上了馬車,往青松書院去了。
當天晚上,康和便叫了下人前來,往京裏去了一封信,托太子妃照顧甄家的大姑娘芷音。
太子妃雖不得寵,然而卻是當年皇帝挑的世家女,就算太子有時候私底下會使些絆子,給她沒臉,但是就算這樣太子妃待人接物從來就沒被人挑出過毛病來。
所以太子雖然有喜歡的趙側妃,也樂意擡舉她,但是上頭皇帝皇後兩個很是給太子妃體面,太子妃想要做什麽,那是一定能做成的。
康和想了想,打算等接到母親的回話,再慢慢透露給甄應嘉。
要說原先招攬甄應嘉的心思只有三分,但是跟他同窗三月之後這心思已經上升到六分了,昨天醉酒之後聽見甄應嘉對王家賈家等人隐晦的抱怨,這心思更是直接上到了九分。
最開始康和想要招攬他是因為甄應嘉的家世還有皇寵,康和自己就是皇帝的嫡長孫,自然是知道有了皇寵,那便是大把的機會擺在面前。
下來跟甄應嘉同窗,又看見了甄應嘉的努力,日日讀書不帶停的,況且又有李家父子兩個在背後使力,科舉他必定能考上。
最後徹底讓他放心的,就是甄應嘉自己也想換條船了。
康和笑了笑,站在門口等甄應嘉出來,一起往學堂去了。
京城裏。
Advertisement
因為路上遇上一場大雨沖垮了道路,紀楚沒來得及在中秋之前趕到京城。于是等他等在皇宮後門口的時候,已經是八月十七了。
紀楚等在神武門內的長房裏,心裏頗有幾分緊張,生怕因為遲了兩天誤了老爺的差事。
正當兩人坐立難安之時,門開了。
已經快一年沒見的大姑娘芷音走了進來。
紀楚急忙上前行禮,又仔細看了芷音兩眼,好回去給老爺回話。
這麽一看之下,發現芷音長大的不少,除了身形,更多的神态,不過十歲的大姑娘,現在板起臉來,跟已經去了的太太很是相似。
“您在這兒說話,我在外頭守着。”芷音身邊還跟着一個比她大上幾歲的宮女,不過看身上服飾還有頭上的首飾都沒有芷音的好,想是再第一等的宮女了。
“大姑娘。”紀楚看着那宮女的眼神有些閃爍,知道這人能跟着過來動機不純,立即做出熱淚盈眶的樣子,道:“老爺讓我給您帶些東西,這是太太臨死前給您做的冬衣。”
一邊說還一邊紅了眼眶。
芷音也是一樣,長嘆了一口氣,“母親她……”
一起過來的宮女略微點點頭,關上了門。
“家裏弟弟妹妹可好?父親如今怎麽樣了?還有祖母。”芷音哽咽着将家裏人一個個問了個遍。
紀楚也順着這個話題往下,道:“兩位姑娘都長高了,少爺如今已經将三百千都背過了。”
芷音突然臉色一冷,“噓”,她食指放在唇前,做了個噤聲的手勢,半響才道:“她走了。”
芷音眼睛一眯,“你回去跟父親說,太子怕是要不好了,讓他早作打算。”
紀楚一愣,立即接道:“老爺也是為了這件事情,老爺打算參加科舉——”話沒說完便被芷音打斷了。
“科舉?”芷音就說了這兩個字便沉默了,她思考片刻,道:“倒是個好法子,可是明年便是鄉試,來得及嗎。”
雖然是個問句,不過确實用肯定的語氣說出來的。
“老爺已經去了青松書院,在您外祖家裏讀書呢。”
芷音嘆了口氣,來太子宮裏不過短短一年時間,她可真算是什麽都見到了,然後就徹底明白原先将她送進來是多麽錯誤的一個決定。
芷音自嘲的笑笑,當初她自己也覺得這是個好主意呢。
芷音面上表情突然變得很是鄭重,“我在這兒會好好的,你回去……讓父親快一些。”
紀楚點頭,突然又聽見門口響起腳步聲,他抓着桌上包袱,跪在地上,立即流出兩滴眼淚,“太太臨走的時候最放心不下的便是大姑娘您了,這冬衣只給您一人做了。”
聽見這話,雖然知道是托詞,不過芷音不免也真的傷感起來了。
她抹了抹眼淚,看了故意走進來的宮女一眼,歉意道:“倒是讓你看了笑話了。”
宮女陪着嘆息兩聲,道:“時候差不多了,回去還得一陣子,別壞了規矩。”
芷音點點頭,宮女故作大方先出了門,芷音伸手去拿紀楚手裏的包袱,聲音小道連自己都不太聽得清了,“讓父親別太早站隊,聖上又要添皇子了。”
紀楚擡頭看芷音,只見她微微點頭,紀楚嗯了一聲,“姑娘保重。”
芷音看也不看他,轉身出了房門,挽起門口等着她的宮女的胳膊,道:“我們回去吧。”
父親總算是開悟了,芷音輕輕的深呼吸一口,她的宮廷日子也該到盡頭了。
等到甄應嘉收到女兒的口信時,已經是深秋了。聽了芷音帶給他的話,甄應嘉不免有些感觸,家裏還有兩個女兒和一個小兒子,養在他身邊越發的天真了。可是這才十歲的大女兒,進宮不過一年時間,就已經成熟到了這個地步。
聽聽她說的什麽?
皇帝身體健康,還能活上好多年;還有就是皇帝雖然打算廢了太子,不過下一任是誰還不知道。
甄應嘉嘆了口氣,真恨不得現在就把女兒接回來。
這天下午,甄應嘉做完去年的卷子,拿着東西去請李達濟點評,沒想到回來的路上遇見了康和。
說來也巧,康和也接到了京裏來的消息,芷音已經被要到太子妃屋裏做事了。康和滿意極了,計劃趁着這個機會将自己的身世給甄應嘉透露一二。
兩人在小路上遇見了,然後不約而同的朝山上去了,想找個安靜的地方對話。
走了沒兩步,甄應嘉反應過來,知道康和也有事跟他說,甄應嘉挑了挑眉,決定把自己的打算暫時擱置,先聽聽康和要說什麽。
“你知道,”康和猶豫了一下,“我們家裏在京城也有些關系。”
甄應嘉點頭,示意他繼續往下說。
“嗯。”康和頓了頓,覺得早先隐瞞身份真不是個好主意,特別是他已經知道甄應嘉的身份了,況且他還想招攬這人幫他。
甄應嘉會不會覺得他不誠心呢?
康和平靜了一下,然而在開口之前還是慫了,“我母親就是……跟太子妃熟識,甄姑娘去太子妃屋裏了。”
康和一邊說一邊點頭,想着這麽一點點說也挺好的。
于是他說完,又用餘光掃了甄應嘉一眼,卻見甄應嘉沒什麽驚訝的表情。殊不知甄應嘉正在印證自己的猜測。
這麽說康和真的是五皇子了?
将來五皇子繼位的可能性又有多少呢?不過幾個皇子裏頭,這一位算是甄應嘉最最熟識的了,就算只有一分的可能性,甄應嘉也打算給他活動到十分。
不過現在,甄應嘉決定顯示一下自己的處事不驚,以及智商超群,還有就是跟皇帝的私交很是不錯,會是一個很好的幫手。
小路上空無一人,甄應嘉扭頭沖着康和笑了笑,“我來書院的第一天,你便知道我夫人是山長的孫女兒吧。”
康和點頭,只聽甄應嘉又道:“當日我便覺得你不同常人,後來……當然他們都沒說漏嘴,都是我旁敲側擊出來的。”
康和釋然,道:“當日我不是誠心隐瞞,只是……”
甄應嘉很是體貼的表示贊同,一副“我懂得”的眼神看着康和,“當年聖上沒登基之前來江南,也是隐姓埋名。”
康和大大的松了口氣,又笑道:“我倒是沒看出來你已經知道了。”
甄應嘉笑了兩聲,下意識去翻了翻他的金手指,果真匿名用戶已經消失不見了,原先屬于匿名用戶的幾條評論已經挂上了康和名字。
只是可惜,甄應嘉的金手指要升到三級才能去看別人的主頁,不然甄應嘉從康和這個名字點進去,就能看見他的簡介第一句是這麽寫的。
康和,太子嫡長子,建元三年八月初三出生。
雖然誤會繼續存在,但是兩人經過一番“坦白”之後,感情越發的好了。
冬至過後,康和回京城過年,甄應嘉還來了一把十裏相送,将人送出了金陵城才回轉。
很快便是過年了,因為甄家才死了主母,這個年跟往常比,過得很是愁雲慘淡,不過很快甄應嘉便沒工夫操心這個了。
去年他去書院的時候,李達濟就跟他仔細講解過科舉的整個流程,以及什麽地方考的是真才實學,什麽地方有機會動手腳。
當然能動手腳的地方都是甄應嘉自己推測出來的,李達濟作為一個老學究,講究的是基礎紮實,能幫着甄應嘉收集歷年考題在他看來已經是作弊了。
去年甄應嘉便知道因為今年八月要鄉試,所以縣試和院試都會提前,現在便是了。
正月十五,縣衙裏擺了告示出來,二月十五縣試。
甄應嘉一拍大腿,終于來了!
只是不知道康和能不能在科舉之前趕回來。兩人坦白之後,康和也說了自己打算科舉,是想在讀書人裏刷一刷好感和存在度。
對此甄應嘉表示完全理解,提前的感情投資嘛。
等他表現出對皇位的要求之後,這一幫曾經跟他一起科舉過的士子們便是最好的輿論導向了,甚至等他當了皇帝,這些算是天子同窗的官員們也會是最好的幫手。
甄應嘉想了想,決定等康和回來一起報名。
因為縣試報名材料裏有一條,要五名學子相互作保,如果他的名字跟未來皇帝出現在同一張保書上。
想想也是能上史書的喜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