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甄應嘉急忙跪了下來,“陛下贖罪!”
跪了好一會皇帝才叫起,“說起來康和執拗起來,你也是勸不住的。”
甄應嘉裝出一副誠惶誠恐的樣子,道:“是臣失察。皇長孫當日說要去碼頭做工,又說這是個好辦法,否則我們兩個雖然是暗查鹽稅,但是全無頭緒,不如去守株待兔的好,臣想來想去,的确是個好主意。”
“只是臣原本想陪着皇長孫一起去的,只是臣這身子着實沒皇長孫健壯,搬了兩天麻袋便腰酸背疼,體力不支了。”
這一句打岔聽得皇帝臉上略略露了笑意,道:“康和的身子骨的确是好。”只是說着又皺了眉頭,“太醫說他肩上那處傷口,要是再深上三分,日後習武怕是就要有所阻礙了。”
甄應嘉一愣,道:“臣慚愧。”
皇帝叫他起來,嘆息道:“康和同朕說了,說怕牽扯太大,才用了這個法子,你們兩個也确實辛苦了。”
甄應嘉起身,卻還是低着頭,做出一副慚愧的樣子,不言不語。
早先他跟康和商量的對策,就是面對皇帝的時候盡量實話實說,所有的行動一點都不隐瞞,但是背後的動機……那便是怎麽老實怎麽來,怎麽無措怎麽來,所有行動的指導都是為國為民,為了皇帝陛下着想。
當然最難的部分已經讓康和說了,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在關鍵的地方強調一番,符合康和的說辭。
“當真可惡!”皇帝狠狠拍了下桌子,“這幫人真真膽大包天,居然讓康和受了這麽重的傷!”
“當時臣看着大刀砍在皇長孫身上,恨不得以身代之,皇長孫很是堅強……當時臣幾乎吓得失了神,皇長孫卻還有餘力交代善後事宜。”
各種誇獎的話玩命向外倒,還有種種說康和體察民情的。
“……臣與皇長孫兩個扮成苦力,皇長孫分毫不覺得吃苦,路邊的小攤販也吃的下去……穿着麻布的衣裳絲毫不能掩蓋他的風骨……”
皇帝一開始還津津有味的聽着,适時回應兩句,後來漸漸皺了眉頭不知道在想什麽,甄應嘉及時停了下來,半晌,皇帝道:“朕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甄應嘉行禮告辭,出了皇宮。
皇帝不僅聽了進去,還仔細思考了,這就夠了。甄應嘉嘴角閃過一絲欣喜的微笑,輕松上了馬車,這第一步算是走出來了。
回到家裏,芷音和寶玉兩個都來迎接他,甄應嘉笑着跟他們兩個說了話,心想這些年的确是在家的時候少,出門在外的時候多,怪不得這些孩子粘他。
“芷蘭跟芷琦呢?”甄應嘉沒看見這兩個,便問了一句。
“她倆去榮國府了,”芷音笑道:“芷琦說要去看林姑娘,芷蘭陪着一起去了。”
甄應嘉下意識皺了皺眉頭,“她們經常去嗎?”林姑娘……他倒是放心的,不過榮國府那個地方。
芷音道:“一兩個月去一次吧,我想着她們兩個在京裏也沒什麽玩伴,整日拘在家裏讀書刺繡,除了廟裏就只有榮國府還能去一去了。”
甄應嘉點了點頭,既然芷音知道,那便沒什麽好擔心的了。
第二天早上,皇帝發了聖旨,幾乎驚倒了朝廷一幹大臣,他不僅給康和封王了,他還給甄應嘉升官了。
康和封了禹泰王,雖然這兩個字是皇帝親自擇的,沒跟任何人說是什麽意思,但是這并不妨礙一幹出身于翰林院的官員們引據經典和考證。
比方這個禹字,出自上古時期的賢聖帝王大禹。又比如還有個泰字,這個講究就多了,從字形上來說,泰是泰山,自古皇帝封禪就在泰山,現如今皇帝拿這個字給康和做了封號,在想想康和的出身,廢太子的長子……某些講究嫡長的官員已經激動的連說話都在抖了。
還有字音,泰同太,難道皇帝是在暗示他要封康和做皇太孫?
當然沒人敢當面去問皇帝。
皇位由誰來接替,最關心的除了這些朝中重臣們,還有皇帝的幾個兒子,這可是關系到他們将來是王爺還是皇帝的關鍵時刻了。
雖然一開始都沒覺得康和能入了皇帝的眼,但是這個封號出來,康和所有的叔叔們,不論年紀大小,不管有沒有公開表現出要争皇位的心來,都不淡定了。
二皇子在校場打斷了一根馬鞭,三皇子将侍寝的側妃掐暈過去,四皇子摔了不止一套茶具,五皇子一個人在書房枯坐到了天亮。
至于年紀還小的六皇子和七皇子,兩人在書房互相試探了一個早上,讨論康和在他們兩個裏頭更喜歡誰。
有了康和的這個王爺封號在前頭,甄應嘉的升官就沒那麽引人注意了,雖然也一樣的招人嫉恨,不過嫉恨他的對象跟康和不一樣。
關注康和的,一波是重臣,這些人身居高位,或者擔任重職,改朝換代有可能讓他們一飛沖天,也有可能讓他們從此回家種田,再下來就是皇子們了。
關注甄應嘉的,多是些品級不高的小官們,或者是官位不高不低,幾年沒升職的那一撥人。
皇帝的聖旨裏,甄應嘉從翰林院出來了,到了都察院做了一名右佥都禦史,正四品。
這讓朝中一幹兩三年才能磨上半級的官員們恨得牙癢癢,這也太快了!
外放的官員,從正七品的知縣開始往上爬,一任知縣的任期三年,一般做上兩屆,才能升上一級。中央的官員就更慘了,中央的職位可都是肥缺兒,能有面見皇帝的機會,誰不想要?因此上頭沒空缺兒出來,那是只能等的,連三年一次的機會都沒有。
但是甄應嘉打破了這個慣例。
他考上探花之後,先是去翰林院做了編修,正七品,這才多久?連年都沒翻過去呢,就從正七品到正四品,除了一飛沖天,再想不到什麽詞兒來形容他了。
衆人酸溜溜的讀着聖旨,不免又慶幸,好歹不是更尊貴一點的左佥都禦史,否則真是除了一頭撞死,再沒別的路好走了。
不過看看現在還是從六品編纂的先狀元,現在還在翰林院苦苦的熬資歷,衆人心裏也就沒那麽難受了,這還一個呢。
這一屆一甲三人,所有的風頭都被甄應嘉奪了去,沒見那狀元現在都不敢見人了嘛。
不過好在皇帝頒布聖旨的時機很是微妙,一來前頭還有一個能引發大地震的康和,二來馬上就要過年了。
甄應嘉同康和回來的時候已經過了臘八,等到聖旨頒布沒兩天,那便到了皇帝封筆的日子,既然皇帝都打算休息,不處理朝政了,這個時候再湊到皇帝面前說政務,那就是在天子面前找不痛快,不會有什麽好果子吃的。
随着聖旨到甄府的,還有禮部送來的官服,屬于正四品右佥都禦史的官服,甄應嘉試了試,覺得還是這一身穿着更合适些。
家裏幾個兒女正在恭喜他,紀楚進來道:“老爺,王爺來了。”
甄應嘉一下子沒反應過來,只是聽見王爺二字,下意識皺了皺眉頭,紀楚又道:“是新封的禹泰王。”聲音裏還帶了點笑意,他也知道這一位王爺跟自家老爺關系緊密。
甄應嘉笑道:“請他去我書房坐着,等我換了衣裳去見他。”
這一句話出來,連家裏幾個孩子還有甄母都知道自家老爺跟皇長孫關系密切了。上回孟管家安排了兩個女子去書房的餘威還沒全過去呢。
不多時,甄應嘉換了常服,往書房去了。
康和正站在書架子旁邊,百無聊賴間掃着他書架上的書。
“你怎麽今日出來了?”甄應嘉問道,“你現在經不得凍,可要我再加兩個火盆。”
康和笑了笑,兩步走到甄應嘉身邊,“不必,今日我是來找你出去的。”
甄應嘉眼睛一亮,聽康和道:“皇祖父賞了我一棟宅子,約你去看看。”
兩人結伴而出,康和道:“在西四街上,三路七進的宅子,這下我就算出了宮也不必去跟義忠親王一大家子擠了。”
康和的神情有點黯然,甄應嘉笑着安慰道:“你這宅子,不一定能用上呢。”這句話說的很是意味深長,直指皇位,康和聽見後,臉上表情越發的鄭重。
“真希望如你吉言。”康和嘆道:“這次皇祖父給了我這麽個封號,倒是将我推到風口浪尖了。”
甄應嘉毫不在意道:“怕什麽?越是風口浪尖機會越多。”
康和點頭,“的确,不管是招攬門客,收服心腹,又或者……動起手來也越發的容易了。”
皇帝賞的宅子位置都不錯,甄應嘉的宅子也是皇帝賞的,因此不過說了兩句話,就到了地方。
兩人下來,康和看着這朱紅大門,嘆了一聲,“進去看看。”
這宅子比皇帝賞給甄應嘉的要大得多,兩人沿着主路一直往裏,康和道:“皇祖父說着宅子先慢慢修整的,讓我先來看看,有什麽不合意的回去告訴他。”
甄應嘉一邊看着,一邊點頭,表示自己聽見了。
康和又道:“皇祖父說這宅子留給我成親用,将來等我成親出宮了就住在這裏。”
成親?甄應嘉擡頭看他,只見康和笑着問道:“将來我把這宅子留給你。”說着又問:“你喜歡怎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