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二更

朝會後, 燕趙歌将手裏記錄的紙整齊地疊放好, 寫錯了的和亂寫一氣的紙團成團丢進廢紙簍裏,準備回禀給皇帝。正準備詢問一下值守的內侍,該去什麽地方等待皇帝召見, 就見長公主穿過幔帳。

“微臣見過長公主。”燕趙歌行禮道。

長公主微微颔首,問道:“侍中此次觀政, 感官如何?”

這要怎麽回答?若是無人之地,她大可無半分隐瞞地說出來, 可這裏是未央宮前殿, 內侍宮女皆是皇帝的人,她若是說了什麽不該說的, 引得皇帝忌憚長公主該如何是好?

看燕趙歌為難,長公主也不以為意,道:“想來侍中不便與本宮分享罷了。”

這副擠兌人的模樣可是和後世一模一樣啊。燕趙歌無奈,只得道:“微臣所言所想,皆可聞長公主耳中, 不曾有半分不便。只是其中有些稍顯逾越,若有冒犯之處, 還請長公主恕罪。”

“那你先說說看。”長公主走過來,停在案桌前,拿起那一沓記錄的紙, 足有十幾張,她道:“看樣子,侍中此次觀政收獲頗多。”

燕趙歌正要出言, 有內侍過來通禀說左相求見。

“讓他候着。”長公主道。

“是。”內侍應聲而退。

“從左相當朝舉薦蜀國公來看,蜀國公和左相也許暗地裏有聯絡,但并不是一條心,也或許根本不是一條線上的。左相言及舉薦時,長公主語氣稍變,想來此事該是十分隐秘的,這證明宮裏有暗探。但這個暗探應當不是左相的,如果是的話他不會自作聰明舉薦蜀國公,宦海沉浮數十年,他這點眼力還是有的。那麽就是說,這個暗探十之九八是蜀國公的。蜀國公于宮裏有秘密的消息來源,此舉不忠,其心不義,當懲。

“不論世祖皇帝子孫,秦王子孫與蜀王子孫習武衆多,上戰場的不知凡幾。蜀王子孫勢大,蜀地兵馬不可控,蜀國公之心難測,卻也并非不可探得。赴鮮卑之行上上人選該是秦王子孫,而非蜀王子孫,因為秦王子孫多年不曾掌兵,偶掌一時,也不會奪了兵權去。定為蜀王子孫,或是因為蜀王子孫并不和睦,有機可乘,這機,便是蜀王第五子。

“以蜀王第五子、常樂王為前鋒,封在北地,不着痕跡地收其兵馬,不會引得蜀王諸子警覺,反而會讓他們嫉妒不平,再封出去便容易多了,其所屬兵馬若是能收在手中自然是好的,受不得便安在北地,左右與匈奴戰事頻繁,你來我往,只需幾年,這忠于蜀王子的兵馬便能更換成忠于朝廷的兵馬。

“這是陽謀,所有的算計都擺在了明面上,蜀國公卻阻攔不得。蜀國公如果要反,他最多許出去郡王,裂土建國的親王他是不肯的。左右都是郡王,為什麽還要跟着蜀國公謀反?”

長公主點點頭,沒有說話,等她看完燕趙歌記錄的東西,紙張拿在手裏,沖着燕趙歌揚了揚,問道:“計謀乃是上上,當得侍中之位,既然看得明白,為何不記錄上去?”

“此乃微臣愚見,不敢賣弄。”

“是嗎?”長公主不置可否地低聲問了一句,大約不是問燕趙歌的,也沒等她回答,又走到廢紙簍邊上去了,看了看廢紙簍裏的紙團,又看着燕趙歌,問道:“這些是什麽?”

燕趙歌心覺不好,硬着頭皮道:“是,是微臣寫壞了的……”

長公主定定地看着她,直看得燕趙歌心髒怦怦亂跳,才移開目光,蹲下身去,也沒用內侍,自己伸手将紙團撿了出來。

“長公主……”

“侍中剛剛才說過,所言所想,皆可聞于我耳中,不曾有半分不便。所言所想可以,所寫便不可以?”

燕趙歌只得将阻攔的話咽了回去。長公主啊長公主,你怎麽不按常理出牌?

廢紙團并不多,只有六個,長公主一一展開,三張是寫錯了字的,燕趙歌又重新抄寫了一遍。一張是朝會前滴了墨漬的那篇《關雎》,另一張則是字跡工整沒有墨漬的《關雎》,不知為何被搓揉了扔掉了。

最後一張,長公主雖有所準備,卻還是看得一愣。

但曾相見便相知,

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

免教生死作相思。

長公主準備好的所有說辭都再說不出口。

殿內一時間寂靜無聲。

“侍中将這紙,送我可好?”她手捏着那張紙,極為用力,幾乎要将攥在手中的部分揉碎在掌心。

燕趙歌吸了口氣,道:“再好不過。”

“颠沛流離十載,家仇國恨,未有子嗣,侍中可曾後悔?”

“不曾後悔。”

“燕侍中言,所言所想,皆可聞于我耳中,不曾有半分不便,可有隐瞞?”

“不曾有隐瞞。”

“燕清月曾寫《蒹葭》,言及心悅,又寫《關雎》,口稱寤寐思服,可有欺騙?”

清月是燕趙歌的本名,又是她母親的封號,自她發覺自己心悅長公主那一天,便将這個名字告訴了長公主。

燕趙歌怔了一怔,旋即又笑了起來,道:“不曾,燕清月不曾欺騙長公主,也不曾欺騙司傳紹。”

長公主也跟着笑了起來。

兩人萬般話語想說,此處卻不是細說的地方。

“先去寝宮罷,皇帝在那裏。耽誤了這麽久,他估計要等得急了。”長公主率先道。

“是。”燕趙歌從她手中接過記錄的紙張,笑得極為燦爛,“如此,微臣便先告退了。”

長公主點點頭,藏在袖子裏的手動了動,又縮了回去。“等一下。”

燕趙歌停住步子,回身看着她。

長公主若無其事地道:“幫我宣左相進來。”

燕趙歌看着她,眨了眨眼睛,道:“微臣領命。”她經過長公主身邊,步子頓了一頓,伸出手,拽了拽長公主的袖子。長公主會意,隔着衣料,和她手指相觸。

“阿紹。”她輕聲道。

朝服的布料其實很厚,這微不足道的觸碰遠遠不足以讓長公主有什麽感覺,可她還是覺得似乎是摸到了燕趙歌的體溫一般,滾燙滾燙的,連剛剛碰在一起的地方也燒了起來。

值守的內侍目不斜視,假裝自己什麽都沒看見,什麽都沒聽見,他是長公主親信,是信得過的人,但還是惹來了長公主嚴厲的目光。

“剛才的事若是透露出去,就去漠北吃沙子罷。”

“是!”

燕趙歌沒聽到這話,若是聽到了一定會恍然大悟,怪不得皇帝動不動就喜歡将人發配到漠北去吃沙子,原來是有傳統的。

長公主将那三張寫了詩句的紙疊起來收在袖子裏,廢紙又團起來丢進廢紙簍,這些都是要專門處理的,不能流露到宮外去。

燕趙歌将左相帶進來,對着長公主行禮道:“殿下,左相到了。”

長公主微微點頭,态度比對別的朝臣态度都和藹得多,道:“皇帝向來是等急了,去罷。”

燕趙歌也笑着回道:“微臣告退。”

左相等得衣服都幹了大半,看着這兩張笑臉,總覺得哪裏不太對勁。長公主是不是身子有礙,怎地臉有些紅?燕侍中的神情好似也不大對勁。

難道陛下病得這樣嚴重嗎?燕侍中只是入宮這麽短都染上了?

燕趙歌離了前殿,跟着內侍來到皇帝寝宮,這次皇帝已經起床了,披着袍子坐在床邊,手邊是一盞熱茶,神情不振,又有些焦急。

“臣恭問陛下聖安。”

“免禮免禮。”

皇帝連忙道,連燕趙歌行禮都等不得,就一把扯過那沓紙,細細地看。燕趙歌侯在一邊,看他眉頭時而舒展,時而緊皺,時而面露微笑,時而怒火奔騰。

“好你一個大宗正!”皇帝狠狠地将手裏的東西摔到地上,根本就不在乎燕趙歌也在場,咬牙切齒地怒罵道: “個老不死的,朕不在就欺朕皇姐!竟然沒有一個朝臣肯幫朕皇姐說話!都該死!”

朝會剛開始時,長公主言明皇帝身體有恙,不便參與朝會,此次朝會由長公主主導,大宗正很隐晦地問是不是皇帝被長公主拘禁了。雖然所有朝臣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但大宗正的腦子不正常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朝臣們只當他又犯病了,假裝鹌鹑不肯出言。

燕趙歌假裝沒聽見。

“去傳令大宗正!給朕召進宮裏來!”

“微臣領命。”燕趙歌應道,擡腿就往外走。

“——你給我回來,不是你。”皇帝瞪了她一眼,“這是你該做的事兒嗎?”

燕趙歌:“……”

她就很想問,侍中有什麽不做的嗎?連虎子都端得。

“給朕坐下。”皇帝挪了挪位置,指着床沿另一頭的位置,“這裏。”

燕趙歌硬着頭皮坐下了半個屁股。

“朕問你,你對朕皇姐感官如何?朕要聽實話。”

燕趙歌斟酌着答道:“回陛下,微臣那日在壽寧宮說的,全都是實話。”

“可你那天不願意尚朕皇姐!”提起這個皇帝更是火冒三丈,氣不打一處來。“你為何不願意?!”

“臣願意,長公主若是出自本心,臣願意。”燕趙歌道:“臣願意入贅皇家,此生絕不納妾。”

“即便無子?”

“即便無子。”

作者有話要說:  詩是倉央嘉措先生的。

先二更,還差一章,最近實在是擠不出時間來了,等我考完試回家補上……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