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诽謗

皇帝大行, 依遺诏重新安排文武百官, 三公之下便是九卿,而與九卿平齊的錦衣衛指揮使如何變動,就成了大難題。雖然以燕趙歌現在的年齡擔任比九卿的職銜稍顯不足, 但她有錦衣衛北地千戶所的軍功,又有外戚的身份, 燕家和皇家沾親帶故的,職銜又是皇帝爪牙, 外朝大臣睜一只眼閉只一眼, 只當看不見。

但現在的問題是,原錦衣衛指揮使怎麽辦?

這家夥出身不算差, 又是走正統科舉之路爬上來的,本身沒有犯錯,不好貶谪。況且錦衣衛剛立了大功,就把原錦衣衛指揮使貶谪出去,讓錦衣衛體制內的官員怎麽看?讓外頭的官吏怎麽想?

皇帝剛駕崩你們就敢算計皇帝親兵頭子?

前朝合計來合計去, 把人塞到京營做副指揮使去了,京營指揮使從來都只是起到轄制京營八校的校尉作用, 并不能直接接掌京營八校的兵馬,能做到什麽地步還要看京營八校尉肯不肯聽你的命令,所以沒有設置副指揮使, 不過現在情況特殊,塞進去一個也無妨。等別的地方有了空缺,再把人調出來用, 朝廷一貫這麽使喚不是勳貴出身的武官。

新任京營副指揮使十分高興,終于甩掉了錦衣衛這個大包袱,他一個正統出身的仕人,怎麽能做那蠅營狗茍之事?熬上幾年資歷,但凡有點功績就能調任野戰校尉,若是有戰事,擔任常設将軍也不是問題。

禮部尚書遷左相,便由禮部右侍郎填補空缺,層層提拔調動。

等到鎮北将軍回京,長安已經安穩了下來。

新帝登基,自然要靠大肆封賞來收買人心,鎮北将軍得勝還朝更是最好的借口,沒有比這更恰當的了。

常樂王爵位為特賜,故不再加封,于趙地劃六縣設常樂郡,以其為常樂王封國。

鎮北将軍遷兵部尚書,加國公銜,廣陽縣并入薊縣,為薊侯封國,食邑共萬四千二百戶。二子燕寧盛封三等子,食邑四百戶,三子燕寧康蒙蔭建文君,食邑百二十戶。

前鋒将軍封邯鄲侯,食邑千二百戶。

……

冊封的爵位與食邑皆是早已定好的,沒有再起波折,不過這些新封的軍功侯是留是去到是個不小的問題,常樂王自然是要鎮封國的,鎮北将軍也無須再商讨,三等子燕寧盛調入未央宮羽林騎,至于邯鄲侯,在請示了長公主之後,同樣調入未央宮,任驸馬都尉。

奉車都尉與驸馬都尉同為未央宮的守衛,負責皇帝的出行安全,驸馬都尉因為掌管未央宮騎兵,尤其重要,必須要掌握在自己手裏,這兩個職位從來都是由外戚擔任,驸馬一詞也是因此而來。

奉車都尉是如今的國舅陸成侯擔任,因為故太皇太後娘家人都不在了,趙國侯兩子又都沒有戰功,原來的驸馬都尉只能由代宗皇帝的驸馬擔任,這下有了新晉的邯鄲侯,長公主立刻把那個她名義上的姑父踢回了家。

其實以燕趙歌為奉車都尉或者驸馬都尉也很合适,然而她掌握了錦衣衛,再兼任未央宮的職位就不太合适了。

雖然遺诏出臨三日皆釋服,但不可能真的這樣尊崇。大行皇帝的皇父仁宗皇帝駕崩時就遺诏節儉,喪失規模還比不上一般的諸侯王,因為是仁宗皇帝遺诏,大行皇帝不得不尊崇,太皇太後遺诏也是如此,但到了如今,長公主代年幼的新帝跪靈,再如此節儉便有些說不過去了。

至少要守靈三個月,在京有資格上朝的重臣公侯都要來哭喪,沒資格的在家也要戴孝。任何膽敢尋歡作樂的都要被治罪。

但這有點苦了燕趙歌。皇帝駕崩應該悲痛才是,但她對皇帝一沒什麽感情,二亂世走一遭實在是提不起太多的敬畏之心,氣氛到了倒是能哭幾聲掉些眼淚,讓她在朝堂上像別的官吏一樣哭出來,她哪裏做得到?

況且父親燕岚沒死在這次戰事中,還平穩從北地調回長安任尚書,蜀國公一系也被□□在了宮裏,想來這輩子是沒有機會出來蹦跶了,她和長公主的婚事也訂下了,雖然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成親,但這也是定下了!她高興都來不及,哪裏有眼淚可以掉?

但不哭勉強可以,笑出來可就是大不敬了,燕趙歌只能勉強自己板着臉,看在旁人眼裏就是一副十分不高興的模樣。

于是朝臣議論紛紛。

燕家四子,三子有爵位,先帝遺诏也說了準薊侯再擇一子定世位,剩下的那一個嫡幼子想來就是世子了,薊侯食邑萬戶有餘,在不封國公的今日,萬戶侯便是勳貴頂點,況且薊侯又加了國公銜,旁人稱呼其便是薊國公,雖然不能将國公之位傳承下去,但滿長安有幾個能擔任九卿的國公?

如此之權勢燕侯怎地還不高興?

思來想去,人們将目光放在了婚事上。

莫不是,燕侯不滿意這門婚事?礙于在大行皇帝榻前不得不應下?

一旦有一個人有這種想法,立刻就一傳十,十傳百,結合早之前的流言蜚語,本來還想着八卦一下皇帝為何駕崩的如此之快的長安人民立刻就換了瓜吃。

皇帝駕崩這種事哪比得上男女之情好八卦?一個不好還要被錦衣衛捉去問話。八卦一位侯爵可就一點壓力沒有,至于這位同時任着錦衣衛指揮使……嘿嘿,世祖皇帝有雲:非議政,毋禁言。

等朝廷反應過來的時候,長安裏頭的八卦已經滿天飛了。

就連大行皇帝臨終時,親眼見着皇帝賜婚,親耳聽見燕趙歌情真意切的承諾的幾位朝臣們,也不禁疑惑了起來。正所謂空穴來風未必無因,難不成真的有什麽隐情?

其中又有數位朝臣推波助瀾。有單純看好戲的,捧着瓜和妻女吃得開心極了,也有早就盯上了兵部尚書之位卻因為被搶而懷恨在心的,子承父過是常理,更有大批愛慕的長公主的勳貴子弟在各個書坊間七嘴八舌地添油加醋,将所有道聽途說的消息都告訴說書先生,也不問真假,甚至于威脅人家必須添到評書裏頭,不然就如何如何。

征西将軍嫡長子,姓秦名峰者,便是其中權勢最大的愛慕者。

秦峰正在酒肆裏和狐朋狗友們大吐苦水。這家酒肆背靠順國公府,雖然家中沒有重臣在朝,但借着世襲罔替的國公之位,子嗣裏沒有過于頑劣不堪的,嫡系又懂得做人,因此在長安裏混得風生水起,許多勳貴子弟都喜歡光顧此家。

“他燕趙歌——憑什麽?!”秦峰喝得面色漲紅,一個酒嗝接一個酒嗝地打,面前擺了七八個空了的酒壇子,底下還有摔碎了的。“明明——明明皇帝下诏傳我如今,便是要許我公主,如何——如何卻又嫁了他燕趙歌!”

順國公世子面上哭笑不得,心裏卻是膩歪至極。

奉應承順四國公府皆是皇室在外的耳目,從代宗皇帝至今,便一直負責為皇室傳遞消息,附帶方便錦衣衛。也因為這個,四國公府子弟多善于察言觀色,看人下菜,若不是秦峰是征西将軍嫡長子,順國公世子是絕對不會出面作陪的。

他出面本來是覺得,秦峰身份不一般,說不定能打探到什麽私密消息,結果這家夥卻在這裏大放厥詞。

“我——我為了公主,連、連世子之位都讓給我弟弟了——!”

順國公世子對此嗤之以鼻,這哪裏是讓,爵位還有心甘情願讓出去的?不過是争不過自己的弟弟罷了,便順水推舟借口謙讓,養一個友愛弟弟的名聲,來長安讨生活,你還敢肖想長公主?就你也配?

順國公世子不願意出言,卻有一同喝酒的纨绔子弟甲張嘴道:“不過是收買人心罷了,若是征西将軍得了大功,陛下如何敢不許公主于你?”

又一纨绔子弟乙哈哈大笑道:“燕家慣會奉承皇家,哪比得上征西将軍戰功赫赫,老薊侯在殿上為了活命哭得沒個人樣子,那燕趙歌深得那老東西精髓,卻沒想到将自己搭進去了,不納妾,不收通房,不狎妓,不戀美人……好志向——!兄弟幾個不如看看,他燕趙歌是否真的能做到!”

“想來是不能的!他爹都有庶子!聽聞燕趙歌繼母年輕貌美,說不準……嘿嘿……”

眼看着話越說越離譜,順國公世子不得不出言相勸,道:“莫要侮辱人家,臨原郡主乃是宗室……”

秦峰被奉承得飄飄欲仙,又酒精上頭,大腦稀裏糊塗的,聽聞此言不由得大怒,啐了順國公世子一口,道:“我——我就罵了怎地?許他做幸臣,施那見不得光的手段,不許我罵?還仁宗皇帝遺诏,我呸!若真有仁宗遺诏,豈會四年不發?!若真被仁宗皇帝看重,還有那長平高成之事?不過是掩人耳目罷了!”

順國公世子躲過撲面而來的吐沫星子,厭惡不已。秦峰說得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只是有些事情不能放在明面上,大家心照不宣即可。

“不過——不過是假托仁宗皇帝之名罷了——!”秦峰瞪着眼睛,大吼道。

早有頭腦清醒的勳貴子弟見狀不好,立刻溜之大吉。慢了一拍的就将秦峰的話聽進了耳朵裏去,醉醺醺的腦袋立刻醒了一大半。

說大行皇帝不過是假托仁宗皇帝之名?

這是诽謗皇家啊。要抄家問斬的。

順國公世子額頭上的汗津津而下。

皇帝才剛剛駕崩,你就在這裏诽謗皇家,被诽謗的還是大行皇帝,你不要命我還要命啊!

但現在堵住秦峰的嘴已經晚了,這酒肆裏不知有多少人是宮裏的暗探,又有多少人是錦衣衛的。

“順世子……”反應過來的纨绔們吓得牙齒都在打顫,他們都清楚這裏是什麽地方,只要不非議皇家,說什麽都行,只要你挺得住對方的報複,你甚至可以在這裏辱罵重臣公爵,但可沒人知道隴西來的秦峰知道不知道。

順國公世子抹了抹汗,命人将秦峰捆了,堵住嘴,秦峰瞪着眼睛掙紮了一會兒,等酒意上來慢慢就睡着了。

“莫慌,莫慌。大放厥詞的是他,與我等無幹。”

不多時,錦衣衛魚貫而入,為首的正是新晉錦衣衛指揮使,燕侯燕趙歌。

只見燕趙歌穿着錦衣衛官服,腰跨禦賜天子劍,對着他露出一個十分無害地笑容。

“秦峰诽謗皇家,辱及大行皇帝。暫且壓入诏獄,等候陛下發落。”

順國公世子咽了咽喉嚨。

诏獄啊,縱觀大晉十幾朝,可沒有一位能完好從诏獄裏出來的。

“諸位皆是證人,一同請罷。”

作者有話要說:  咕咕咕……下載了個新游戲(感謝在2020-01-15 20:21:56~2020-01-16 20:05:55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40717790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樗 15瓶;西風 14瓶;yurine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