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侯門工具人之十

揣着吏部文書回家的葉珣有點開心。

大魏京城的位置大致相當于長安之于大唐。北面有一道橫亘綿延數千裏, 平均海拔三四千米的山脈,這套山脈以北是廣袤的草原,南面也就是大魏這邊有廣大的平原。

以現在的科技水平,這道山脈幾乎無法逾越, 所以大魏的心腹之患從來不是北面的游牧民族。

而位于京城東北, 葉珣即将任職的那片地方東州府, 也因為這道山脈和中原阻隔, 僅有的一條能通行的關隘還是依山而建,非常難走,當真能做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以往來于中原和東北的客商通常情況下都選擇坐船……

回到家換了衣裳, 葉珣順手把閨女放在腿上, 跟容嵘聊天, “真得謝謝太子殿下成人之美。”

大魏西邊是一大片富饒的平原, 太子瘋了都不會把他往大魏的魚米之鄉趕。

容嵘嘆道:“我以為是西南那一塊兒。”

大魏西南多山, 又挨着西齊, 是西齊北上的必經之地, 所以這些年一直不消停。

“以靖文侯在軍中威望,太子也不會把我往精銳邊軍邊上放。他把我弄到東北, 不過是想萬一我種田有點眉目, 就收買關外部族, 來幾次突襲, 我逃都沒地方逃。”

容嵘專門傳聲道:“我估計蒯潼還沉浸在醉生夢死然後小命嗚呼的亡國之君那個勁兒裏, 等他适應了, 估計得先裝裝相,做了皇帝再花樣作死,”她盯着葉珣, “這樣的男主行不行啊!”

葉珣果斷道:“不太行,也不好現在下定論。”他指指天花板,“甲方心存希望。如果實在扶不起來,再挑個合格的男主出來。”

容嵘聞弦歌而知雅意,“曉曉來選嗎?”小姑娘正倚着她爹爹的胳膊,端着書看呢。

葉珣笑道:“對。”

其實在選官的時候葉珣有意讓靖文侯和趙家不要幹預,就看太子如何發揮。現在太子正遂他意,他收拾收拾半點不猶豫地拖家帶口離京赴任去了。

話說從葉珣中解元開始,他的啓蒙書銷量就開始上揚,等他啓程的時候,從侯爺那兒得到了十萬兩的版稅以及十萬兩的安家費,總共二十萬兩的啓動資金。

皇子封王安家明面上也就這麽多了。

Advertisement

而葉珣一家子離京後,軟禁在侯府角落的“韓姨娘”終于松了口氣:同行走了,她可算能搞點事情來。

東州府地裏條件和藍星上的東三省很是相近,春耕要在農歷三四月,葉珣他們乘船趕到的時候完全趕趟,提前準備的良種和秧苗基本都用上了。

東州府地廣人稀,葉珣到任後先大手筆買了十個田莊,雇傭當地百姓先為他種地:原本的東州府只種小麥大豆和若幹菜蔬。

他帶去的玉米、甜菜、亞麻和棉花,當地人許多都聽見沒見過,尤其是棉花。

不過葉珣和容嵘早就做足了功課,知道東州府東南角有一處三面環山的盆地,小氣候足夠溫暖種植棉花。

須知大魏的東州府有那麽點雞肋飛地的意思,若不是偶爾有商隊經過,穿過東州府前往草原行商,順便收購當地的木材、藥材和皮毛,當地百姓只怕連飯都吃不上。

想想這個時代的種田水平和禦寒技術,就知道是真的吃不上而不是吃不飽。

所以葉珣上來就買地雇人種田基建——這個雇人可是管吃管住給工錢的這種,當地百姓簡直奔走相告!

最初招工的男女比例是三比一。

說來特別可憐,葉珣這個縣令之下百姓不過一萬多人,他這麽一次大大方方地招工,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人被挑中,而待遇是容嵘親自核算過的,家裏只要有一個人在葉珣這兒工作,其他人随便幹點什麽,這個家都能維持得下去。

有飯吃有盼頭,百姓就不會輕易折騰鬧事。更何況去了就知道,做重體力話每天起碼能吃到一個雞蛋一塊肉或者兩塊魚。

負責針線活,也就是給所有雇工做工裝的女人們待遇要“稍差”一點,每天只能保證有雞蛋吃,但她們的工錢比那些幹活的漢子們可多出一截。

葉珣和容嵘現在可是黑心資本家,不管男工女工還是管事們一概工作九天休息一天,但可以倒休。

于是許多人都選擇月中休息一天,月末領了薪水回家待兩天。

老實說百姓們沒指望新縣令大人能待多久,畢竟之前的“青天大老爺”幹不滿兩年就受不住,要麽辭官要麽調任,但真正跟着葉大人做了一個月工,感受了一下什麽叫愛民如子,他們巴不得這位大人一直是他們的大老爺。

這個時代的百姓大多淳樸,吃得好穿得好,給工錢不拖欠,他們自然不怕苦不怕累,幹勁十足。

短短兩個月完成春耕加翻修水渠,葉珣算算時間,幹脆繼續帶着或多或少壯實了一圈兒的“員工”,再加上額外雇傭的臨時工,一起修補起城牆來。

他也不把這事兒當成徭役來分攤,照樣管吃給工錢。那百姓還能有誰不樂意?

當地富戶少讀書人也少,難得有幾個明白人看在眼裏根本一言不發——山高皇帝遠,葉三郎要在東州府做土皇帝……他們橫豎不虧。

話說葉珣這邊花錢如流水,容嵘就得幫着回回血——她建了個毛紡廠,出産毛線的毛紡廠。

第二年的夏末秋初,幾支商隊先是乘船再走陸路,來到東州府治下的東兖縣城外時驚訝無比。

他們也只不過是一年多沒來而已,雖然上次到了的時候已經有所預感,但……若不是城門上的匾額依舊,他們實在不敢認!

進了城門,踩上平整的石板路,看看道路兩邊的小排水溝,商隊的大管事都在嘀咕,“府城都沒這個!”

再說街上往來百姓各個衣着幹淨,關鍵是人人臉上那股子生機……東家很不一般的大管事不得不再高看葉三郎一眼:無怪乎靖文侯舍得這個寶貝孫兒自行在外闖蕩。

等這幾位大管事聽從本地商人的指引,來到縣城最為繁華的大街上踏入外觀最為氣派的小樓裏……他們買了好幾車的各色毛線,以及相應的花樣各異的毛衣手套和圍巾。

話說最早應聘跟着葉大人做工的那批人就沒人辭工,而這些人的家人“近水樓臺”,從葉大人的莊子裏購買良種和秧苗,照着葉大人教會的法子開墾種地……如此三年下來別說自給自足了,人家堆滿自家糧倉後都敢拿糧食出來賣,更有甚者還偷摸釀起酒來。

不過也都是小打小鬧,葉珣就睜一眼閉一眼。

暫且不提其他消息靈通的人家作何感想,只是短短三年,東兖縣已經有了那麽點姓葉的意思了。

至于京城的太子壓根沒有多少心思放在他們一家身上,因為太子蒯潼本身并沒有意識到曉曉有什麽特別之處,而“變數”葉三在中了探花後慫慫地離京就任,他就對這一家子更沒興趣了,哪怕葉三的繼妻是他上輩子的原配,葉三的獨女是他上輩子的外室和嫔妃。

他正做着上一世和這一世最為要緊的事情,和兄弟們明争暗鬥。

其實把葉三點為探花,的确是太子的意思。

而皇帝并非多認同狀元那篇“節流”的文章,只不過比起殿試士子排名,他更在意太子的感受,同時他也要時不時壓一壓靖文侯以及賢妃母子。

靖文侯正是因為猜中這一點,才會感慨說皇帝老了,隐含的意思也是自家要有兩手準備。

說實話賢妃的兒子,也就是靖文侯的外孫,年紀實在是太小了,奪嫡完全不趕趟,別說靖文侯,就連賢妃本人都不覺得兒子有坐上龍椅的機會。

扯遠了,說回太子……百忙之中的太子殿下終于聽說葉三在東兖縣過得不錯,越來越像個土皇帝,他便指派門客往西,穿過西北最大關隘到草原上收買點人手,對葉三來個“致命一擊”。

不過這三年裏距離東兖縣比較近的幾個部族,通過賣羊毛都吃喝不愁了,而且人家不傻,想要什麽拿羊毛和羊肉去換就是了:東兖縣城裏幾乎什麽都能買到,價格還挺公道。

所以能好好做生意憑啥劫掠?劫掠總是要死人的!

再說葉珣這邊,自打當地百姓吃飽穿暖,身體素質和人口出生率蹭蹭拔高,他就開始傳授“廣播體操”,帶着百姓和少得可憐的府衛們一起演練。

容嵘負責兵器研發和制造,務實的她才不會步子邁太大,也就偷摸準備了一系列長弓和火油,反而誰發瘋來攻城,誰就能感受一下她的“熱忱”。

話說太子派出去的心腹能耐不差,無奈他怎麽許諾也沒說動幾個部族,反而因為他周旋于若幹部族之間,和東兖這邊十分親近的三個部族彼此之間壓根沒商量,就默契地派人跑來報信兒了。

所以當好不容易湊足的五百騎兵,“兵臨城下”的時候,城樓上訓練有素的府衛和鄉兵先澆油後放箭……火箭,直接教會這批“見錢眼開”的部族做人。

卻說大半年後太子得到回報,氣得不行卻莫可奈何,他就幹脆按住葉三,不許他升官,想要活活把他困死在東州府。

同時為了不讓葉三過得太滋潤,在八年多裏斷斷續續往東州府塞人壞事不說,更把他的一個傾向他的異母弟弟丢了過去——在太子的逼迫之下,七皇子大婚後不得不就藩,而七皇子的封地“剛好”就在東州府。

葉珣得到消息後先問小毛球,“七皇子在劇情裏有什麽特別說明嗎?”同時他還給容嵘轉播。

小毛球言簡意赅,“他喜歡曉曉,然而兩人沒什麽交集,後來他病死了。”

“喜歡女主的炮灰?”

“差不多吧。不過他是個長得挺好看的炮灰,你見了就知道。”

見什麽見啊!他還沒見着七皇子,他閨女曉曉某天先面色緋紅地回來了。

曉曉一手拉着她爹,一手牽着她娘,由衷道,“七皇子人不錯。”

容嵘皺起了眉頭,“閨女,他結婚了,是個已婚婦男。”

“娘親,他才不是已婚婦男,”曉曉有些嬌羞,“他跟我說他那個媳婦是太子故意弄來惡心他的,跟太子有一腿……他別說碰,感覺看上一眼都惡心。”

葉珣端詳了閨女半天,“難不成我養的小豬也會主動拱白菜了?”

曉曉笑得燦爛極了,“嗯。”

作者有話要說:  下個故事是召喚玩家搞基建。

我個人比較偏愛有靈氣或者魔力背景的異界召喚玩家類型,代入玩家的話想想都覺得挺有意思。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