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小少年惦記朋友

王記燒雞店的匾額,已經換成了“杜家骨裏香燒雞店”,卯正時分,城市剛剛開始喧鬧,一千頭的鞭炮引來大群人圍觀,張嘎兒端着托盤,上面是剁成小塊的燒雞,插着牙簽,所有瞧熱鬧的都可以品嘗一口。

所謂美食,就是輕易吃不到,也吃不飽的東西,若是天天吃,還不跟饅頭一個味兒?這個時代,本就缺衣少穿,多數人很少吃到葷腥,這一口燒雞,不知讓品嘗的貧苦市民,回味多久。

燕然知道,品嘗的人,很少有購買能力,但他們有嘴巴,會傳揚,付出幾只雞的代價,換回全城人人皆知的名聲,不是一般的劃得來。

只一天時間,杜家骨裏香燒雞的名頭,便傳遍了大半個城市。

與此同時,孫鵬挑着擔子,跟着杜英睿,給府城那些官吏富戶贈送燒雞。

不管那些官吏內心是什麽想法,威遠侯的名聲在那裏擺着,有的人家,當時就給了還禮,有的到了下午,才派人送過來,多數送的是點心、水果等食物,有幾家送的是布料尺頭,只有一個姓洪的小吏,贈送了一個大瓷盆,造型粗犷,釉色晦暗,看來是把家裏用不着的東西給送來了。

但這大瓷盆卻對燒雞店極有用。

燕然很認真地把禮物和人名單記下來,這些信息,可以一定程度反映出,府城這邊的官吏對她家的态度。

頭一天,除了送人和免費品嘗,還留下十只雞,廣告宣傳是六折銷售的,果然購買踴躍,辰時末就賣完了,後面來撿便宜的,走時都有些悻悻然。

“明天早點來,明天也是六折的。”

同樣的話,孫鵬說出來,就比王小豐說出來讓人聽着舒服。

說起來,這孫鵬天生做小二的材料,最甜、殷勤,還很有眼色,把王小豐比得傻頭傻腦的。

娘親幾乎一夜未睡,燒雞做好便回去了,店子由燕然管着,沒有了客人,燕然就讓小豐向孫鵬學習。

王小豐挺乖順,學得很認真,孫鵬見受到賞識,特別興奮,教得也毫無保留。

林大娘派兒子,如期送來第二天用的雞,有三十三只,鹵湯已經做好了,殺雞清洗的事情又由張嘎兒承擔,豐娘半下午就睡了,只需要早起就行,第二天精神便好多了。

城裏那些大戶,哪一家的主子都不止十多個的,一只燒雞,還不夠塞牙縫的,頭一天嘗過滋味,第二天便有派人來買的,聽說打六折,那些仆人還有張口就要十只的。

燕然早就有預備,指着大門口貼着:“一人限購兩只”的大牌子給他們看。

雖然加多到四十只雞,居然比頭一天還賣得快,大門口的水牌,第三天改成“一人限購一只”,并且又加了十五只燒雞,也才賣到了辰時末。

第四天價格是七折,略略賣得慢了些,五十只燒雞還是穩穩賣出了,随着價格一天天上漲,銷量也随之下落,到了最後沒有折扣,一天能賣十只左右,這個結果,所有的人都很滿意。

燒雞店總算是成功開張,所有的事情也基本捋順。

這十幾天下來,便有三百多只雞出手,連本帶利,便是五十多兩銀子,豐娘的手頭不再緊巴,便考慮讓兩個孩子繼續讀書。

燕然有些不想去:“娘,店裏的事情太多了,你累壞了可怎麽行呢?還是讓哥哥讀書去吧。”

“好然兒,你的心意娘知道,娘已經和你德仁叔說好了,請他來做掌櫃的,一個月一兩銀子,你該讀書就得讀書的。”

杜德仁開創能力不足,守成還是沒問題的,為人更是誠懇可靠,燕然沒有借口,只好苦着臉不說話了,好在女學不是一天兩天能找好的,說不定根本找不到,燕然暫時放寬心。

張嘎兒和孫鵬是燕然的徒弟,師有事弟子服其勞,這種沒有工資只管吃飽的活兒,他倆幹得盡心盡力,毫無怨言。

燕然卻心中不忍,思謀着給他倆月俸,讓娘親攔住了。

“你的弟子,在咱家裏就是主子,你不看小豐和王媽媽(就是于氏)對他們恭恭敬敬的?若是給了月俸,就是雇工,和仆人就是一個階層的了。”

“可我總不能真的教他們賭博之術吧?”

豐娘在燕然手背上拍了拍:“放心,娘親不會虧待他們的。”

燕然歪頭想了想:“娘每次給鍋裏加調料,都不避着,是想把這個手藝,教給他們嗎?”

豐娘點頭:“能看出這兩個都是好人的,有了手藝,能正當的謀生,就不會在社會上胡混了。”

“可是,娘親,不是說教會了徒弟,餓死師傅嗎?”

“呵呵”

“娘,你是料定我爹爹前途無量,不在乎一個燒雞店的得失,對不?”

“是的,娘第一次來府城,就沒有親切感,娘不喜歡這裏。”

沒想到這句話剛好讓外面的人聽見了。

“娘,我也不喜歡,我們回去吧。”杜英睿跑進來。

“哥哥,這裏的先生比胡家鄉學的好。”

“胡家鄉學的也很好的。”杜英睿急忙辯駁。

“嘿嘿,哥哥,我知道你舍不得放棄練武,還有胡明世,你舍不得朋友。”

杜英睿沒有接燕然的話茬,他抿抿唇,一臉嚴肅地看向娘親:“娘,我們回去吧。”

“再等幾天。”

有了計劃,豐娘在接下來的日子裏,盡心盡力教孫鵬和張嘎兒,但他倆分工有不同,張嘎兒更多的學腌制、鹵熟,孫鵬卻學的是燒制部分。

燕然知道不是娘親有意為之,而是張嘎兒晚上殺雞,鹵熟,孫鵬淩晨接班,開始燒制,張嘎兒已經困極睡下了。

孫鵬和在張嘎兒都是沒心沒肺型的,居然都沒有看出祖師母在刻意教他們手藝,孫鵬年輕好玩,喜歡在店裏做事,他大概給自己定的目标,将來做個掌櫃的,有事沒事往杜德仁跟前湊。

十天後,一家人收拾了一下,留下王小豐,帶着于氏和小蓮,回了胡家莊。

進村的時候,天色已近黃昏,學堂裏空蕩蕩的,燕然看哥哥眼巴巴地望了幾眼,然後給娘親說道:“娘,你今天帶回幾只燒雞,可是送人的?”

豐娘一笑,佯嗔了兒子一句:“怎?惦記着送給誰的?”

杜英睿臉色通紅,但還是很認真地道:“陳師傅,還有胡明世。”

豐娘聽了兒子的話,反而微微地笑了。

英睿這才多大,就有了主見,懂得尊敬師長,友愛朋友,而且,還為了自己的主見,不怕犯難,燕然懂得娘親的笑容是什麽意思,那是欣慰,還有欣賞。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