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流言

新年伊始,一個不知從何而起的傳言在宮中甚嚣塵上。

——元貴妃蒙冤而死,而那抹未逝的芳魂,至今仍徘徊在臨華宮裏。

這話起先只是在宮女太監中流傳,漸漸便被各宮主子聽到耳中。最先做出反應的是皇後,在流言傳入鳳栖宮當日,盛瑤就罰滿宮宮女太監在鳳栖宮前的空地上跪了一下午。

也就幾個貼身宮人例外。

小廚房內安安靜靜,掉在地上的落葉無人去掃。冬日的地面冷得刺骨,跪那樣久,年紀偏大些的宮人幾乎都受不住。

天色漸暗後,靜言、靜思各掌一臺宮燈,站在一衆宮人之間訓話。

元貴妃生前是主子,死後也是上了玉牒的貴妃,去年滿宮着素服的事兒都忘了?

無論是平日不長于言辭的靜言,還是略顯活潑不端莊的靜思,在此刻都帶了一股不怒而威的氣勢。

這事兒很快傳開。事實上,早在下午,就有各宮的宮女太監借各樣理由自鳳栖宮門前路過。等回去後,又将那場景活靈活現地描述給自家主子。

景如畫與紀年華照例是在一起聽。在鳳栖宮領差事的宮人了不少,可以說是除了皇帝的宣極殿內最多的。這麽一大群人烏壓壓跪成一片,實在很能表明皇後的态度。

景如畫分析道:“皇後應該是真的生氣。就算是假的,至少她得讓別人覺得自己很生氣……這其實也很能說明問題。陛下那邊還沒反應,但哪怕平日再不睦,在這種事情上,陛下和皇後還是得站在一塊兒。”

“也不知道這話到底是從哪裏傳出來的?”紀年華亦是難得的擰起眉。

景如畫想了想:“如此不敬鬼神的手段,唔,還是得看之後出局的人是誰。”

兩人的話題,從一開始,就是以“有人在背後做了什麽”為背景。

紀年華的父兄皆是從刀山血海中殺出的官爵,自幼沾染這些的紀小姐哪怕進了宮,也只信奉自己手中刀劍。景如畫則是因為另一個原因,她從小身體不好,學過琴棋書畫之後,幫她打發了最多時間的便是各樣書本游記。

在紙頁中看過千山萬水之後,景如畫對神怪之說的态度向來是敬而遠之。

Advertisement

何況活人扮鬼的故事實在太多,這次的流言,很難說到底是不是意外。

“不論是出自對元貴妃的敬重還是對肅清宮闱的考慮,”景如畫繼續道,“皇後其實只能這麽做。至于關起宮門來會不會給元貴妃燒柱香,跟咱們沒關系。”

紀年華贊同的點點頭。

“總歸,你回去之後,也按照皇後那麽做。”景如畫叮囑自己的青梅,“但不用做得那麽……訓誡一番就好。”

“那麽過火?”紀年華彎彎眉眼,“阿畫,放心吧。”

一月的天氣,外面滴水成冰,屋子裏卻鋪着厚重的攤子,地龍更是燒得熱乎,紀年華笑着笑着,竟覺得有些熱。

“還好現在邊疆已定,爹爹和哥哥再不用外出征戰……”她倏忽嘆了口氣。

景如畫知道青梅是想到小時候整日整日盼親人歸來的日子。那時候北疆常有戰事,紀家是練兵世家,紀年華三個哥哥,等戰争結束後,只剩下一個。

她的神情也黯淡一點,握住青梅的手:“都過去了,阿年。”

淑妃宮中和風細雨,偏殿裏的氣壓卻極低極低。

還沒出正月,是以皇後雖不再被禁足,衆妃嫔依舊不用每日清晨往鳳栖宮一敘。如此一來,沒了必定要出宮的理由,寧蘇把自己關在卧房,整整三日,都只讓貼身宮人送飯進來。

她不是姐姐,是以進宮時寧家根本沒出幾個家生子随她一起。到這會兒,姐姐不在了,滿眼更是沒個能傾訴的人。

關于臨華宮的話,寧蘇自然也有聽到。

或說,于寧蘇來講,一切不只是傳言。

皇帝疼江晴晚,所以江晴晚身邊伺候的都是皇帝的人——這點所有人都知道。但皇帝身邊也不能缺人,一來二去的,芳華宮裏掃地打雜的宮人中可有不少各宮眼線。

除夕夜當日,給榮妃擡轎的人中,就有一個是寧蘇埋下的釘子。

小蓮子每月都要到寧蘇身前報到一次。在臨華宮時還好,一切方便。等搬進淑妃這兒,做什麽都礙手礙腳不痛快。

在宮裏的傳言還沒出來時,寧蘇就聽說了。

小蓮子講:“奴婢左思右想,覺得還是得給娘娘您說一聲。畢竟,娘娘也知道,芳華宮那位是個不長心的,這事兒不到三天怕是就得傳得滿宮都是……”

“就在除夕那天晚上,陛下與皇後娘娘走後,芳華宮那位也回宮了。路上經過臨華宮時,”小蓮子的聲音低了些,像是在觀察寧蘇的臉色,然後極快地說,“奴婢聽到有女人的哭聲。”

“哭聲!?”寧蘇的瞳孔驀地縮小。

小蓮子的語速還是很快:“不瞞娘娘,那時候擡轎子的啊怕是什麽人都有,大家夥兒都聽到了,萬萬做不得假的!說來也奇怪,當時奴婢們都吓蒙了,轎子沒人擡,芳華宮那位就出來問是怎麽回事兒。就這空當,哭聲一下子就停了。”

寧蘇沉默了許久,終于一擺手:“好,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這場對話,就發生在三天之前。

那往後,寧蘇一個人癡癡地呆在屋裏,一會兒哭一會兒笑。

和別人不一樣,她夢到過寧淮許多次,每一次都在夢裏問姐姐,能不能回來看自己。

寧蘇寧願相信,小蓮子說的是真的,姐姐是真的回來了。

她用了一天時間來消化一切,第二天沉浸在自己與姐姐的回憶中,第三天則調整心态。

第四日,偏殿的門終于打開。正月裏不适宜着素服,但寧蘇還是用心挑了身淺粉色的衣服。裙擺是桃花一樣的色澤,越往上,顏色越淡。

她只帶了兩個先前在臨華宮時就很信任的宮女,去芳華宮小坐。

芳華宮在臨華宮與淑妃住所之間。寧蘇想得很明白,在皇後做出那種态度之後,再說自己要去拜祭姐姐,實在太不合時宜了點。但借口從芳華宮往禦花園散步,中途路過元貴妃昔日住所,再神不知鬼不覺地溜進去……還是可行的。

她一路都在惦念此事,在芳華宮內與榮妃敘話時,也顯得心不在焉。

淑妃宮內的地龍燒得很旺,但也比不上芳華宮。

這是寧蘇見到僅着春衫的江晴晚時,心裏冒出的第一個念頭。

汗水很快順着鬓角滑下。榮妃巧笑嫣然:“蘇婕妤是熱嗎?這裏也沒外人,不用拘謹,把外衫松一松吧。”

寧蘇:“……好。”她已經開始後悔怎麽找了這麽一個理由。但想想待會兒或許能見到姐姐,寧蘇又靜下心來。

年節時分,最好的話題就是宮裏新辦的物件。江晴晚引着寧蘇看了遍明徽帝新賞的幾樣小巧玩意兒,兩人又從天氣講到春後要做的事來。

寧蘇不着痕跡地奉承:“我原本還想着,到榮妃這兒,恐怕會打擾到陛下的興致呢。”

江晴晚的頭微微低下一些,纖細潔白的手指在桌上的茶盞上摩挲:“雖說封了朝,但陛下畢竟是天子……”

寧蘇看出江晴晚有逐客的意思,恰好,她也不想在多待下去。自己與榮妃、宜嫔之間脆弱的聯盟僅僅建立在對皇後的針對上,而周燕回才是三人裏左右逢源的那個,扪心自問,她與江晴晚可沒什麽交情。

于是,寧蘇開口請辭。江晴晚沒什麽所謂的應了,末了客套地說了句:“那,我送蘇婕妤出去。”

……這當然是不行的。

寧蘇看看江晴晚身上的春衫,連忙婉拒。江晴晚笑了笑:“就到宮門口,正好悶了一天了,就當透透氣——來人,把我這兩天常穿的那件披風拿來。”

等宮人捧着托盤過來,瞧見盤子上厚重的雪蛤毛皮時,寧蘇識趣地不再開口。

兩人走走聊聊,披風已經被江晴晚披在肩上。上好紅木制成的宮室大門被推開,原本一切到這裏就該圓滿結束。

偏偏,寧蘇意外地看到,院子裏的假山前方,有一個年長些的宮女正在掌掴身前那年輕宮女的面頰。

或許她應該假裝自己沒有看見,但那樣未免太假。江晴晚就站在她身邊,

“榮妃……”寧蘇有些尴尬。

江晴晚的動作頓了頓。冰涼的風吹來,身邊的寧蘇也是不折不扣的大家小姐,雖說是庶出,但……嫡庶的差距,就有那麽大嗎?她與寧蘇待在一起那樣久,心裏還是沒有一絲波瀾。

榮妃朝身邊的寧蘇笑了笑,揚聲道:“把她們叫來問清楚,別讓蘇婕妤覺得,咱們芳華宮總苛待下人。”

寧蘇卻是完全不想摻合進江晴晚身邊的事非中。

只是榮妃的話已出口,她也只能在一邊聽。

原來被掌掴的年輕宮女是去年剛進宮的,不懂規矩——這是年長宮女的評價。

“娘娘先前已經約束過下面的人,不準再提臨華宮的事。可這蹄子偏生總愛嚼舌根,奴婢也是別無他法,才想出掌掴這麽個法子。”

話說完了,江晴晚“嗯”了聲,看不出心裏在想什麽。

年長宮女忐忑地站在那裏,半天過去,才聽主子說了一句:“既然如此,你便下去吧。”

她連忙行禮道謝,然後匆匆退走。

江晴晚與寧蘇依舊站在宮門前。這個位置,既能被風吹到,也能享受一點宮內的熱氣兒。

寧蘇想了又想,自己是不是需要再告辭一次。

□□妃不知是怎麽就來了興致,突然問她:“蘇婕妤與元貴妃是一家姐妹,感情約莫很好吧?”

“……是。”寧蘇心不在焉地說。

江晴晚仿佛悵然了一瞬,很快恢複過來:“可惜我沒有姐姐,怕是不能與蘇婕妤感同身受。”

寧蘇的眉微微一擰。

心中混合着許多情緒,起先是不明所以,然後是莫名的惱火……姐姐不在了,她從未想過有人能理解自己的悲痛。可江晴晚現在的話,是什麽意思!?

寧蘇強壓着怒氣,擡起眼。

……江晴晚的神色,直直撞進她眼裏。

該用什麽樣的言語,來形容天子寵妃此刻的表情呢?

榮妃的眼睛生的很美,波光潋滟,哪怕只是尋常看來的一眼,就讓人覺得,裏面仿佛蘊藏着無窮無盡的故事。

別說此刻,江晴晚站在那裏,面上的每一寸都在訴說着她心中數不清的惆惋。

這女人,有什麽好難過的?

寧蘇怔在原地,說不清是被江晴晚的神情感染,還是別的。姐姐寧淮的音容笑貌浮現在耳畔眼前,離她那麽近,又那麽遠。

她下意識地開口,聲音很輕:“榮妃是……”想起什麽人了嗎?

話說到一半,寧蘇驀地閉上嘴。身邊一堆宮人,她是有多想不開,才把這話說出口。

江晴晚卻道:“無妨的。蘇婕妤大約知道,我是從江南來。說的再确切一點,我的故鄉是個小鎮子。”

“雖說沒有親姐姐,但在六年……哦不,是七年前,我曾遇見一個待我很好的人。她大約是哪戶人家的小姐,我從未見過她的模樣,只記得她的眼睛很好看。”

“……很像皇後。”

最後那四個字,江晴晚說的很輕。她好像是下意識就講出口,但到底顧及着身邊的宮人。

唯有寧蘇聽到。

她表上還端着與方才相似的悲愁,心底卻已泛起驚濤駭浪。

七年前,皇後!

七年前,肅仁帝南巡,寧蘇也在随駕的官員家室之中。

姐姐寧淮當時已經是太子側妃,而那是個極好的各家夫人小姐交際的機會。于是嫡母帶上了她,而寧蘇一路都與京城諸位閨秀呆在一起。

除了盛瑤。

盛瑤,曾經下船過月餘。盛夫人說女兒病了,于是留在沿岸的一個小鎮休養。

寧蘇全身冰涼,只有一個念頭在心底叫嚣。

還沒給姐姐報仇,一定不能讓江晴晚知道,那個“待她很好的人”可能是皇後!

她幾乎沒怎麽想,就開口笑道:“是嗎?說來也巧,我表兄家的嫂嫂,就是從雲夢郡來的。不如,我托她幫你問一問?”

作者有話要說: 謝謝@千千大王 @左一 兩位丢的地雷,麽麽紮!

========

榮妃涼涼:咦!有小姐姐的消息啦?

皇後涼涼:……嗯?

同類推薦